笔趣阁 www.biquge2.com,楚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然了,徐明珍他心里也很清楚眼前的形势。
七月中旬吕轻侠发动的宫变并没能在金陵城掀起什么波澜,徐明珍也是心一横,在涡阳直接下令处斩前期宿宋等州所扣押的汴京任命将吏及家小二百多口,献表魏州,尊朱让为帝,得封淮南郡王;司马潭随之也斩杀梁帝朱裕遣往徐州游说的使者,尊朱让为帝,得封淮阳郡王。
这也意味着棠邑军与寿州军之间除了一战,再也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窖山峡两岸,除了五万援汴军主力外,北岸前锋大营还有沈鹏、赵慈率领的一支千余人规模的斥候骑兵,他们也将协同援汴军北上参战。
沈鹏、赵慈率领的骑兵,看上去有些微不足道,仅千余人,但将赋予援汴军以梁楚联军的合法名义进行北伐。
同时这支斥候骑兵也以亳谯陈宋等地招募的将卒为主,熟悉颍涡之间的地形,将负责联络地方、进行游击作战。
虽然徐明珍六月底之前,就撤换了谯亳宋宿四州诸县的官员、守将,但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只能勉强掌握四州十九县等涡水两岸的主要城池防御。
不要说徐明珍还没有能力将触手延伸到更为广泛的乡野的每一个角落了,甚至四州十九县城池之内的官民乡兵,都未必就完全服庸寿州军的统治。
这也注定徐明珍在涡水河两岸的统治,是浮于表面的。
如果韩谦仅仅使田城、温博、林海峥等人率棠邑军,也就是率领梁国臣民眼里的楚军北上,就难保涡水两岸的地方势力以及遭受水灾背井离乡的流民势力为徐明珍所用,成为抵挡援汴军北进的巨大障碍。
基于此,韩谦特地写了一封信给梁帝朱裕,除了请梁帝朱裕正式下旨邀棠邑军北伐外,还请他派一支斥候兵马,协助援汴军主力作战。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沈鹏、赵慈所率领的这支梁军斥候兵马能联络地方势力及流民势力,将他们争取过来,成为切割、削弱涡水西岸寿州军的助力,而非是他们北上的阻障。
徐明珍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可能将七万多兵马分散于淮河以北的广阔地区之中,叫援汴军主力有机会分而击之。
看到棠邑在窖山峡集结的兵马越来越多,进入八月,徐明珍便果断放弃涡水以西靠近淮河的城寨,将守御兵马全部往东北,往涡水沿岸收缩。
在王婵儿的太后手诏传到窖山峡时,寿州军差不多将近二十万的军民撤到涡水以东的宿州境内,与司马氏的徐泗军腹背相倚,其前锋一万精锐收缩到谯州治城涡阳之内,将涡阳以南、以西的城池全部放弃掉。
不过,在涡阳城西北侧,还有四万寿州军精锐分守涡水河中游西岸的郸城、鹿邑、大康、武亭、辛集、亳州等城寨。
鹿邑、太康、亳州三城与涡阳城一样,皆倚涡水河而建。
棠邑水军无法进入涡水中上游作战,寿州军守御这三座城池,可以通过保存一定实力的左楼船军水师战船彼此援应,还能与寿州在涡水东岸控制的宿州、宋州腹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郸城、辛集、武亭三座城寨,在涡水以西,可以说是寿州军偏离涡水的突出部分,但相距涡水平均三五十里不等,而彼此之间相距最短也仅二十余里。
这也是意味着援汴军很难单纯将哪座城池单独分割出来进行围攻。
而涡西诸城寨之中,武亭、太康两城,相距陈汴驿道最短距离都不到五十里,骑兵部队从武亭、太康两城出发,小半天时间就能袭击到陈汴驿道上行走的辎重车队及人马。
这就意味着援汴军既无法单独围攻哪座城池,而一旦想绕过涡水西岸的这几座城寨直接北上,与汴京守军会合,就又回到最初所担忧的那种退路随时会被数倍敌军截断的困境中去。
援汴军从南往北打,寿州军未必敢轻易直接在涡水河西岸列阵,与背依淮河的棠邑精锐野战,但援汴军绕过武亭,太康北上了,与淮河拉开三四百里的距离,这时候敌军只需要一支偏骑就能切断、破坏陈汴驿道,截断从寿州、濠州等源源不断往北输送的粮草补给,这时候徐明珍要是还胆怯到不敢将寿州军主力都拉出来,从侧后拦截援汴军南归的退路,也就不足以称之为棠邑的劲敌了。
到时候寿州军主力不仅极可能会大肆出动,恐怕连徐泗军也极可能从横渡泗水、涡水,进入涡水河西岸,参与对援汴军的拦截。
军情参谋司提出好些作战设想预案,反复研究讨论,只能咬住原陈州旧属、前朝末期毁于战火、目前归入陈州州治宛丘县境的郸县旧治郸城这个点,跟寿州军打硬仗、打呆仗。
无法从四面八方对郸城进行围攻,目前所拟定的作战方案,由温博率领一部偏师部署在东翼,以拦截来自涡阳或其他涡水东岸的敌军,主力兵力在田城、林海峥的率领从南往北徐徐逼近郸城。
即便不能将敌军从城中吸引出来野战,便集中力量强攻郸城的南城,将守军从郸城驱逐出去。
只要攻下郸城这个点,援汴军才能在陈汴驿道的东翼赢得一定的防御纵深,不用担心行走于长逾两百里、陈汴驿道的辎重兵马随时会被敌骑突袭、切断。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又所谓“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说的就是眼前这种情况。
双方都是老成持重的宿将,实力又相当,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或致命的破绽露出来,作战的过程注定将平淡无奇,没有想象中的曲折与奇谋。
而棠邑崛起到今日,也不可能将再决定天下大局的一战,押注在奇谋或剑走偏锋之上。
王婵儿的手诏从襄城传到窖山峡南岸大营的第三天,金陵的援汴伐胡诏才姗姗来迟。
虽说韩谦在接到金陵诏书的当天,才正式签暑出兵令函,但薛川、苏烈、何柳锋率领的三旅健锐已经渡过淮河后分三路往北推进七八十里。
韩谦没有亲自领兵北上,而是将援汴军的指挥权交给田城、温博、林海峥、奚发儿等人率主力北上,他则是象征意义的渡过淮河,进入位于下蔡县的窖山峡北岸大营督战。
韩谦暂时也将制置使牙帐设于北岸大营,除了杨钦、谭修群任窖山峡南北大营都总管、副都总管,共同负责窖山峡大营及上下游淮河沿岸的防御以及下蔡新城的修造外,冯缭、郭荣、在林海峥之后接任濠州刺史的洗寻樵、出任制置使府参事的温暮桥以及郭却、冯翊等人,也随同韩谦一起在窖山峡北岸大营督战。
在北岸大营往北十余里,一座崭新的城池,正在修建中。
为棠邑军将来能抵挡住魏州叛军及蒙兀骑兵,经颍、涡两水之间平川之地发动的攻势,极有必要在颍水以东的淮河北岸建造一座军事要塞——颍河两岸洪水泛滥,却也限制了敌军将来从颍水以西的颍州西部、蔡州地区大举南下的可能——梁帝朱裕正式将位于淮河北岸、颍水河口以东、涡水河口以西的下蔡地区划给棠邑。
倘若不是如此,未来棠邑仅仅在淮河南岸沿线建立防塞,在寒冬、淮河冰封时节将极难阻止小股的敌骑分散南下扰袭,到时候南岸将有大片的沿淮河地区农耕生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将防线的突破部建在淮河北岸,都将有效遏制敌骑的袭扰。
禹河经颍水夺淮入海,许州、陈州、颍州位于颍水西岸的地区大规模受淹,差不多有二三百万田地、三四十万间房舍被洪水淹没。
棠邑与梁军设于蔡州、汝州以及淮河南岸的四十多座流民大营,前后四个月总共收容逾三十万灾民。
不过,这还不是这次河淮受禹河大灾的全部。
颍水两岸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颍水西岸还有桐柏山、伏牛山的余脉峰岭交错纵横,地势较高。
而颍水东岸往东到涡水沿岸,这一块差不多呈西北往东南走向、长逾六百里、宽一百三十里到一百八十里不等、总面积近十万平方里的棱形区域,则是一马平川。
这一区域除梁都京畿地区外,自去年秋后主要为徐明珍的寿州军所控制。
春夏以来,受禹河夺淮的影响,这一区域受灾情况要更为严重、严峻。
这也注定了这一区域被迫背井离乡的灾民数量,要远远多过颍水西岸。
之前寿州军封锁下蔡等地通往淮河北岸的通道,受灾流民除了一部分被强制迁往涡水东岸外,还有大量的人滞留在蒙城、利川等地捕捞鱼蟹充饥。
韩谦决定此时在北岸建大营以及修造下蔡新城,并以北岸大营、下蔡新城构造淮河北岸防线,以及花大气力在窖山峡之上搭建浮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接收这一区域的流民,并往淮河南岸疏解。
站在窖山峡的北崖,韩谦身穿鳞甲,腰挎横刀,看着南面浑浊的淮河。
即便水位一天降过一天,但此时淮河还是那样的浩浩荡荡,大水淹过南北岸的残堤,窖山峡以西的淮河水面足足有二十里开阔。
即便入冬之后,洪水终将退去,但不能收复荥阳以东决堤口两侧的地域,这... -->>
当然了,徐明珍他心里也很清楚眼前的形势。
七月中旬吕轻侠发动的宫变并没能在金陵城掀起什么波澜,徐明珍也是心一横,在涡阳直接下令处斩前期宿宋等州所扣押的汴京任命将吏及家小二百多口,献表魏州,尊朱让为帝,得封淮南郡王;司马潭随之也斩杀梁帝朱裕遣往徐州游说的使者,尊朱让为帝,得封淮阳郡王。
这也意味着棠邑军与寿州军之间除了一战,再也没有半点缓和的余地。
窖山峡两岸,除了五万援汴军主力外,北岸前锋大营还有沈鹏、赵慈率领的一支千余人规模的斥候骑兵,他们也将协同援汴军北上参战。
沈鹏、赵慈率领的骑兵,看上去有些微不足道,仅千余人,但将赋予援汴军以梁楚联军的合法名义进行北伐。
同时这支斥候骑兵也以亳谯陈宋等地招募的将卒为主,熟悉颍涡之间的地形,将负责联络地方、进行游击作战。
虽然徐明珍六月底之前,就撤换了谯亳宋宿四州诸县的官员、守将,但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只能勉强掌握四州十九县等涡水两岸的主要城池防御。
不要说徐明珍还没有能力将触手延伸到更为广泛的乡野的每一个角落了,甚至四州十九县城池之内的官民乡兵,都未必就完全服庸寿州军的统治。
这也注定徐明珍在涡水河两岸的统治,是浮于表面的。
如果韩谦仅仅使田城、温博、林海峥等人率棠邑军,也就是率领梁国臣民眼里的楚军北上,就难保涡水两岸的地方势力以及遭受水灾背井离乡的流民势力为徐明珍所用,成为抵挡援汴军北进的巨大障碍。
基于此,韩谦特地写了一封信给梁帝朱裕,除了请梁帝朱裕正式下旨邀棠邑军北伐外,还请他派一支斥候兵马,协助援汴军主力作战。
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沈鹏、赵慈所率领的这支梁军斥候兵马能联络地方势力及流民势力,将他们争取过来,成为切割、削弱涡水西岸寿州军的助力,而非是他们北上的阻障。
徐明珍也很清楚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可能将七万多兵马分散于淮河以北的广阔地区之中,叫援汴军主力有机会分而击之。
看到棠邑在窖山峡集结的兵马越来越多,进入八月,徐明珍便果断放弃涡水以西靠近淮河的城寨,将守御兵马全部往东北,往涡水沿岸收缩。
在王婵儿的太后手诏传到窖山峡时,寿州军差不多将近二十万的军民撤到涡水以东的宿州境内,与司马氏的徐泗军腹背相倚,其前锋一万精锐收缩到谯州治城涡阳之内,将涡阳以南、以西的城池全部放弃掉。
不过,在涡阳城西北侧,还有四万寿州军精锐分守涡水河中游西岸的郸城、鹿邑、大康、武亭、辛集、亳州等城寨。
鹿邑、太康、亳州三城与涡阳城一样,皆倚涡水河而建。
棠邑水军无法进入涡水中上游作战,寿州军守御这三座城池,可以通过保存一定实力的左楼船军水师战船彼此援应,还能与寿州在涡水东岸控制的宿州、宋州腹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郸城、辛集、武亭三座城寨,在涡水以西,可以说是寿州军偏离涡水的突出部分,但相距涡水平均三五十里不等,而彼此之间相距最短也仅二十余里。
这也是意味着援汴军很难单纯将哪座城池单独分割出来进行围攻。
而涡西诸城寨之中,武亭、太康两城,相距陈汴驿道最短距离都不到五十里,骑兵部队从武亭、太康两城出发,小半天时间就能袭击到陈汴驿道上行走的辎重车队及人马。
这就意味着援汴军既无法单独围攻哪座城池,而一旦想绕过涡水西岸的这几座城寨直接北上,与汴京守军会合,就又回到最初所担忧的那种退路随时会被数倍敌军截断的困境中去。
援汴军从南往北打,寿州军未必敢轻易直接在涡水河西岸列阵,与背依淮河的棠邑精锐野战,但援汴军绕过武亭,太康北上了,与淮河拉开三四百里的距离,这时候敌军只需要一支偏骑就能切断、破坏陈汴驿道,截断从寿州、濠州等源源不断往北输送的粮草补给,这时候徐明珍要是还胆怯到不敢将寿州军主力都拉出来,从侧后拦截援汴军南归的退路,也就不足以称之为棠邑的劲敌了。
到时候寿州军主力不仅极可能会大肆出动,恐怕连徐泗军也极可能从横渡泗水、涡水,进入涡水河西岸,参与对援汴军的拦截。
军情参谋司提出好些作战设想预案,反复研究讨论,只能咬住原陈州旧属、前朝末期毁于战火、目前归入陈州州治宛丘县境的郸县旧治郸城这个点,跟寿州军打硬仗、打呆仗。
无法从四面八方对郸城进行围攻,目前所拟定的作战方案,由温博率领一部偏师部署在东翼,以拦截来自涡阳或其他涡水东岸的敌军,主力兵力在田城、林海峥的率领从南往北徐徐逼近郸城。
即便不能将敌军从城中吸引出来野战,便集中力量强攻郸城的南城,将守军从郸城驱逐出去。
只要攻下郸城这个点,援汴军才能在陈汴驿道的东翼赢得一定的防御纵深,不用担心行走于长逾两百里、陈汴驿道的辎重兵马随时会被敌骑突袭、切断。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又所谓“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说的就是眼前这种情况。
双方都是老成持重的宿将,实力又相当,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或致命的破绽露出来,作战的过程注定将平淡无奇,没有想象中的曲折与奇谋。
而棠邑崛起到今日,也不可能将再决定天下大局的一战,押注在奇谋或剑走偏锋之上。
王婵儿的手诏从襄城传到窖山峡南岸大营的第三天,金陵的援汴伐胡诏才姗姗来迟。
虽说韩谦在接到金陵诏书的当天,才正式签暑出兵令函,但薛川、苏烈、何柳锋率领的三旅健锐已经渡过淮河后分三路往北推进七八十里。
韩谦没有亲自领兵北上,而是将援汴军的指挥权交给田城、温博、林海峥、奚发儿等人率主力北上,他则是象征意义的渡过淮河,进入位于下蔡县的窖山峡北岸大营督战。
韩谦暂时也将制置使牙帐设于北岸大营,除了杨钦、谭修群任窖山峡南北大营都总管、副都总管,共同负责窖山峡大营及上下游淮河沿岸的防御以及下蔡新城的修造外,冯缭、郭荣、在林海峥之后接任濠州刺史的洗寻樵、出任制置使府参事的温暮桥以及郭却、冯翊等人,也随同韩谦一起在窖山峡北岸大营督战。
在北岸大营往北十余里,一座崭新的城池,正在修建中。
为棠邑军将来能抵挡住魏州叛军及蒙兀骑兵,经颍、涡两水之间平川之地发动的攻势,极有必要在颍水以东的淮河北岸建造一座军事要塞——颍河两岸洪水泛滥,却也限制了敌军将来从颍水以西的颍州西部、蔡州地区大举南下的可能——梁帝朱裕正式将位于淮河北岸、颍水河口以东、涡水河口以西的下蔡地区划给棠邑。
倘若不是如此,未来棠邑仅仅在淮河南岸沿线建立防塞,在寒冬、淮河冰封时节将极难阻止小股的敌骑分散南下扰袭,到时候南岸将有大片的沿淮河地区农耕生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将防线的突破部建在淮河北岸,都将有效遏制敌骑的袭扰。
禹河经颍水夺淮入海,许州、陈州、颍州位于颍水西岸的地区大规模受淹,差不多有二三百万田地、三四十万间房舍被洪水淹没。
棠邑与梁军设于蔡州、汝州以及淮河南岸的四十多座流民大营,前后四个月总共收容逾三十万灾民。
不过,这还不是这次河淮受禹河大灾的全部。
颍水两岸的地形,是西高东低。
颍水西岸还有桐柏山、伏牛山的余脉峰岭交错纵横,地势较高。
而颍水东岸往东到涡水沿岸,这一块差不多呈西北往东南走向、长逾六百里、宽一百三十里到一百八十里不等、总面积近十万平方里的棱形区域,则是一马平川。
这一区域除梁都京畿地区外,自去年秋后主要为徐明珍的寿州军所控制。
春夏以来,受禹河夺淮的影响,这一区域受灾情况要更为严重、严峻。
这也注定了这一区域被迫背井离乡的灾民数量,要远远多过颍水西岸。
之前寿州军封锁下蔡等地通往淮河北岸的通道,受灾流民除了一部分被强制迁往涡水东岸外,还有大量的人滞留在蒙城、利川等地捕捞鱼蟹充饥。
韩谦决定此时在北岸建大营以及修造下蔡新城,并以北岸大营、下蔡新城构造淮河北岸防线,以及花大气力在窖山峡之上搭建浮桥,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接收这一区域的流民,并往淮河南岸疏解。
站在窖山峡的北崖,韩谦身穿鳞甲,腰挎横刀,看着南面浑浊的淮河。
即便水位一天降过一天,但此时淮河还是那样的浩浩荡荡,大水淹过南北岸的残堤,窖山峡以西的淮河水面足足有二十里开阔。
即便入冬之后,洪水终将退去,但不能收复荥阳以东决堤口两侧的地域,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