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时已经过了年,远在长安的献帝下诏改年号为兴平。
兴平元年(194)春天,曹操结束了为期近半年的第一次远征徐州之战回师鄄城,陈留郡太守张邈亲自到州界迎接他们凯旋,想到出征时未卜生死、以家室相托付的情景,两位老战友不禁很动容,都流下了热泪。
看到这种情形的人,肯定会为两个人的深厚友谊所感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曹操的眼泪是真的,张邈的眼泪却很勉强。不久前,曹操还在徐州浴血奋战时张邈偷偷地见了吕布,在陈留郡吕布受到了张邈的热情款待,他们谈得很投机,但谈话内容谁也不清楚,只知道等到吕布要走的时候二人已经有点难分难舍了,还秘密约定了什么。
作为知名度很高的敏感人物,吕布没有在张邈那里久留,他离开陈留郡后去了哪里也不太清楚,可能暂时投奔了张杨,也可能四处打游击,他在等待着和张邈约定的那件事。
哪件事?当时谁也不知道。曹操回到鄄城,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一下,突然接到了袁绍的一道密令,让他杀了张邈。曹操、张邈都是一个阵营里的,袁绍是他们的首领,袁绍下达这道密令,不仅突然,而且很奇怪。表面上的原因可能是袁绍听说吕布来过张邈这里,二人有密谋,所以让曹操除掉他。
还有一点,张邈和袁绍之间最近关系也很紧张,张邈有侠士性格,比较仗义,曹操当年只身来到陈留郡,如果没有张邈的帮助什么都做不成,张邈待曹操很仗义,只要是朋友,帮人就帮到底,这与韩馥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张邈又是个直脾气,张邈很欣赏臧洪,原因就是在这方面二人脾气相投,都属于敢恨敢爱也敢说的人。袁绍当了盟主后流露出骄傲自满,张邈心直口快,说过他,让袁绍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得罪了袁绍,袁绍很不高兴。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袁绍给曹操下达那样的密令也是可能的。
但这还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袁绍要杀张邈,除了对张邈的不满,也有向曹操下手的意味,有一箭双雕的考虑。
凡是同盟,一般都不希望对方太弱,但也不希望对方太强,太弱帮不上忙,太强则不好控制,袁绍看曹操和张邈,就是这样的心态。曹操和张邈替袁绍缓冲着南线袁术、陶谦造成的压力,让袁绍在北面可以放手与公孙瓒作战,这一点他很满意。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曹操和张邈的势力发展得都很迅猛,尤其是曹操,先得了东郡,继而又得了几乎整个兖州刺史部,陶谦那样的猛人都被他打得抱头鼠窜,差点全军覆没,照这样发展下去,徐州刺史部迟早也是曹操的。还有张邈也不一般,他虽然只是个郡太守,地盘也只限陈留郡,但号召力很强,又善于找机会,别人都在大打出手时他一直埋头扩充实力,据陈宫在一次谈话中透露,此时张邈已拥有“十万之众”,这个数目可能有水分,但即使打个五折那也相当可观了。
按照这样的分析,袁绍突然密令曹操杀掉张邈,动机就不一般了,要解决张邈不是派几个人到张邈办公室亮一下逮捕证就能把人带走的,先得解决掉张邈的“十万之众”。袁绍的这道密令说白了就是让曹操和张邈火并,无论最终谁胜都将两败俱伤,两个人正在上升的势头都将中止。
袁绍肯定想过曹操未必会接受他的这道命令,不是曹操不忍心下手,而是曹操识破了他的阴谋,同时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吃掉张邈的把握,但没有关系,袁绍还有一手,他把给曹操的密令故意泄露出去,闹得社会上沸沸扬扬,目的是让张邈知道,这个直筒子不像曹操那么有城府,说不定会先动起手来。
这样狠的招袁绍自己未必想得出来,但此时他手下云集了许攸、审配、逢纪、荀谌等策反专家兼忽悠高手,想出这样的计策来并不费劲。曹操果然置之不理,但不幸的是张邈中招了。
曹操对张邈的看法很单纯,张邈对曹操的感情却是复杂的。
从朋友的角度看,张邈跟曹操的关系处得不错,张邈比较讲义气,够朋友,对曹操也多有帮助,二人不说两肋插刀,至少也互相敬重。曹操托付卞夫人自己一旦出事就去投靠张邈,这种以家室相托的情谊不是假的。
但曹操来到兖州后跟张邈在地位上出现了反差,过去曹操在张邈的帮助下才有了立足之地,在张邈眼里曹操不说是他的下属最少也是平级,但很快曹操就出任了兖州牧,成了他的顶头上级,张邈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张邈与袁绍的矛盾逐渐公开,在张邈眼里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一直很铁,现在已经有了不少风言风语传到张邈耳朵里,张邈担心曹操顶不住袁绍的压力,迟早会向自己动手。张邈为了自保,产生了向曹操先动手的念头。
张邈的想法得到了陈宫的支持,作为兖州本土派人士的代表,陈宫当初力推曹操为兖州牧,想的是引进一个强人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曹操确实是一个强人,袁术被他打败,陶谦也不是他的对手,但陈宫并不喜欢,因为曹操不仅是强人,而且太招事。
曹操就任兖州牧以来就战事不断,袁术打上门来当然该还击,但打跑就行了,干吗还要追?陶谦挑事,把他拒于州境之外也就行了,干吗要深入徐州上千里,打到陶... -->>
这时已经过了年,远在长安的献帝下诏改年号为兴平。
兴平元年(194)春天,曹操结束了为期近半年的第一次远征徐州之战回师鄄城,陈留郡太守张邈亲自到州界迎接他们凯旋,想到出征时未卜生死、以家室相托付的情景,两位老战友不禁很动容,都流下了热泪。
看到这种情形的人,肯定会为两个人的深厚友谊所感动,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曹操的眼泪是真的,张邈的眼泪却很勉强。不久前,曹操还在徐州浴血奋战时张邈偷偷地见了吕布,在陈留郡吕布受到了张邈的热情款待,他们谈得很投机,但谈话内容谁也不清楚,只知道等到吕布要走的时候二人已经有点难分难舍了,还秘密约定了什么。
作为知名度很高的敏感人物,吕布没有在张邈那里久留,他离开陈留郡后去了哪里也不太清楚,可能暂时投奔了张杨,也可能四处打游击,他在等待着和张邈约定的那件事。
哪件事?当时谁也不知道。曹操回到鄄城,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一下,突然接到了袁绍的一道密令,让他杀了张邈。曹操、张邈都是一个阵营里的,袁绍是他们的首领,袁绍下达这道密令,不仅突然,而且很奇怪。表面上的原因可能是袁绍听说吕布来过张邈这里,二人有密谋,所以让曹操除掉他。
还有一点,张邈和袁绍之间最近关系也很紧张,张邈有侠士性格,比较仗义,曹操当年只身来到陈留郡,如果没有张邈的帮助什么都做不成,张邈待曹操很仗义,只要是朋友,帮人就帮到底,这与韩馥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张邈又是个直脾气,张邈很欣赏臧洪,原因就是在这方面二人脾气相投,都属于敢恨敢爱也敢说的人。袁绍当了盟主后流露出骄傲自满,张邈心直口快,说过他,让袁绍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得罪了袁绍,袁绍很不高兴。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袁绍给曹操下达那样的密令也是可能的。
但这还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袁绍要杀张邈,除了对张邈的不满,也有向曹操下手的意味,有一箭双雕的考虑。
凡是同盟,一般都不希望对方太弱,但也不希望对方太强,太弱帮不上忙,太强则不好控制,袁绍看曹操和张邈,就是这样的心态。曹操和张邈替袁绍缓冲着南线袁术、陶谦造成的压力,让袁绍在北面可以放手与公孙瓒作战,这一点他很满意。
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曹操和张邈的势力发展得都很迅猛,尤其是曹操,先得了东郡,继而又得了几乎整个兖州刺史部,陶谦那样的猛人都被他打得抱头鼠窜,差点全军覆没,照这样发展下去,徐州刺史部迟早也是曹操的。还有张邈也不一般,他虽然只是个郡太守,地盘也只限陈留郡,但号召力很强,又善于找机会,别人都在大打出手时他一直埋头扩充实力,据陈宫在一次谈话中透露,此时张邈已拥有“十万之众”,这个数目可能有水分,但即使打个五折那也相当可观了。
按照这样的分析,袁绍突然密令曹操杀掉张邈,动机就不一般了,要解决张邈不是派几个人到张邈办公室亮一下逮捕证就能把人带走的,先得解决掉张邈的“十万之众”。袁绍的这道密令说白了就是让曹操和张邈火并,无论最终谁胜都将两败俱伤,两个人正在上升的势头都将中止。
袁绍肯定想过曹操未必会接受他的这道命令,不是曹操不忍心下手,而是曹操识破了他的阴谋,同时也不会认为自己有吃掉张邈的把握,但没有关系,袁绍还有一手,他把给曹操的密令故意泄露出去,闹得社会上沸沸扬扬,目的是让张邈知道,这个直筒子不像曹操那么有城府,说不定会先动起手来。
这样狠的招袁绍自己未必想得出来,但此时他手下云集了许攸、审配、逢纪、荀谌等策反专家兼忽悠高手,想出这样的计策来并不费劲。曹操果然置之不理,但不幸的是张邈中招了。
曹操对张邈的看法很单纯,张邈对曹操的感情却是复杂的。
从朋友的角度看,张邈跟曹操的关系处得不错,张邈比较讲义气,够朋友,对曹操也多有帮助,二人不说两肋插刀,至少也互相敬重。曹操托付卞夫人自己一旦出事就去投靠张邈,这种以家室相托的情谊不是假的。
但曹操来到兖州后跟张邈在地位上出现了反差,过去曹操在张邈的帮助下才有了立足之地,在张邈眼里曹操不说是他的下属最少也是平级,但很快曹操就出任了兖州牧,成了他的顶头上级,张邈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张邈与袁绍的矛盾逐渐公开,在张邈眼里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一直很铁,现在已经有了不少风言风语传到张邈耳朵里,张邈担心曹操顶不住袁绍的压力,迟早会向自己动手。张邈为了自保,产生了向曹操先动手的念头。
张邈的想法得到了陈宫的支持,作为兖州本土派人士的代表,陈宫当初力推曹操为兖州牧,想的是引进一个强人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曹操确实是一个强人,袁术被他打败,陶谦也不是他的对手,但陈宫并不喜欢,因为曹操不仅是强人,而且太招事。
曹操就任兖州牧以来就战事不断,袁术打上门来当然该还击,但打跑就行了,干吗还要追?陶谦挑事,把他拒于州境之外也就行了,干吗要深入徐州上千里,打到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