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形成于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战后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来说联盟没有破裂,并在双方需要的时候得到了加强,曹操在三方势力中虽然最强大,但也经常被打败。
汉中失手、扬州受攻、襄阳一线也不断受到挤压,在三大战场上近年来曹操都乏善可陈。有人说曹操老了,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比这个还重要的原因,发生在曹氏阵营的内部。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搞政治并不拿手的曹操来说,一遇到此类问题总要失分,某种程度上拖了军事的后腿。当年董昭提出恢复九州制的建议时,立即招来了反对,反对最激烈的竟然是荀彧,另一位是孔融,他们明知董昭的背后是曹操,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抨击,让这件事只得作罢。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曹操的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杀了孔融,算是出了口气,但想推进的政治改革却毫无进展。一直到了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率军西征,取得潼关大捷,赤壁之战的阴霾一扫而空,曹操又想起了这件事。
为表彰曹操讨伐马超和关中诸将的业绩,献帝刘协在许县下诏赐给曹操三项特权——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它们的具体内容之前已做过介绍,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但曹操要的不是这个,他更看中实际。不久,献帝又下诏,割河内郡的荡阴、朝歌、林虑三个县,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四个县,钜鹿郡的瘿陶、曲周、南和三县,广平国的任城县,赵郡的襄国、邯郸、易阳三个县,以上共十四个县,都归划魏郡管辖。
魏郡属冀州刺史部,邺县就在该郡,它原来辖有十五个县,已经是大郡了,现在又从附近几个郡国划出十四个县归魏郡,让魏郡成了一个超级郡。熟悉政治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行政区划改革,后面必然有文章。果然,这一年10月又是董昭提出建议,恢复古代五等爵制。
所谓五等爵,指的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种爵位,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五等爵制盛行于奴隶社会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世袭,有爵位的人就是贵族,世世代代都可享受特权。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等于推翻高祖刘邦定下的“白马盟誓”,这是一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让人想起了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他也想在政治上有所突破,面对爵位上的限制,王莽提出的也是恢复古制,当上了所谓的“安汉公”,继而废除了刘氏皇帝,自己当了皇帝。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所谓恢复古制只是一个幌子,篡汉自立才是实质,这与董昭早年提出的恢复九州制还有所不同,所以相当敏感。除此之外,董昭还提出恢复另一套制度——九锡制,更让人把曹操与王莽联系在了一起。“锡”通“赐”,所谓“九锡”就是指天子赏赐给臣下的九种物品。根据《周礼》的解释,这些物品包括:车马,含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分别由八匹黑马驾驶;衣服,含衮冕之服以及配套的赤舄鞋;乐县(“读xuán,同‘悬’,乐县:王者之乐”),是一些定音、校音的乐器;朱户,红漆的大门;纳陛,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如走在贵宾通道;虎贲,天子专用的卫士,通常赏赐300人;弓矢,含天子专用的彤弓矢100副、玄弓矢1000副,可讨伐不义;斧钺,用以诛伐有罪之人;秬鬯,一种祭礼上用的香酒,以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这些东西都是天子的御用之物,拥有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特别授权,可以征讨叛逆,也可以诛杀不法之人,等于先斩后奏。
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九锡制,加上他以前提出过的恢复九州制,这些重大改革主张都是以复古为旗号,至于复的是商周的古还是王莽的古,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而且,董昭提出这些想法前似乎并没有向曹操汇报过,因为曹操知道后曾表示了反对:“恢复五等爵制是大事,只有圣人才能完成,不是人臣可以办到的,这让我如何面对?”
董昭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劝曹操不要为眼前的所谓名节所拖累,应该放眼长远,尤其要为儿孙考虑,在政治上不能过于因循守旧,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有所革新和突破。史书没有记载曹操听完这番话后的反应,但董昭下面继续为这件事奔走,说明曹操被说服了,或者默许了董昭的做法。
但有人坚决反对,这个人是荀彧。
董昭密访荀彧,想争取支持,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认为曹操兴义兵的目的是匡扶朝政,怀持的是一颗对汉朝的忠贞之心,故而董昭等人的提议不合适。荀彧的观点很快被曹操知道,曹操相当不高兴。董昭还想做荀彧的工作,他给荀彧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过去周公、吕望在世,正当姬氏强盛,有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大业,辅助幼小的成王,功勋与曹公现在差不多,他们仍然接受了很高的爵位,赐土开疆。到田单在世时,率领强大齐国的军队,为报仇进攻燕国,攻下了七十座城,迎立齐襄王,齐襄王加赏田单,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菑上的良田。前世对待功臣,都是如此厚赏。现在曹公面对海内倾覆,汉室宗庙焚灭,他亲自披坚执锐,四处征伐,栉风沐雨,已经有三十年,他扫灭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得以被天下人所奉祀。前面提到的那些人,与曹公相比就像高山与土丘,无法相提并论。可如今曹公只是与诸位将军同列,封侯也只能给一县的封邑,这难道是天下之所望吗?”
董昭说的也是实情,以曹操的地位和身份,在爵位上只能跟张辽、于禁这些人相等,这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应该改一改。但荀彧就是不松口,仍然坚持己见。荀彧当然知道董昭代表的是曹操,也知道他的意见很快就会被曹操得知,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不肯做出一点儿让步。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之前反对九州制时,荀彧的意见还能得到曹操的重视。而现在,一方面曹操的耐心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曹操对时局的把控能力也与之前不太一样,当初他对汝颍士人的依赖度还很高,荀彧是汝颍士人的代表,曹操因而有所顾忌,而现在他不打算再那么做了。
就在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的同时,即建安十七年(212)10月,曹操亲自指挥大军远征孙权,这件事之前已经说过。需要补充的是,当参战的部队先后于谯县集结时,曹操专门请献帝派尚书令荀彧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
天子派大臣到前线劳军是惯例,但由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的荀彧亲自前来,是以前没有过的。包括荀彧本人在内,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感觉将有什么事发生。果然,曹操随后就以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令改任荀彧为光禄大夫,不再担任尚书令一职,以侍中、光禄大夫的名义持节继续留在军中,并担任曹操的军事顾问(参丞相军事)。
这一任命非同小可,光禄大夫的品秩是“比二千石”,品秩二千石可以看作正部长级,“比二千石”略低于二千石,可以视为副部长级。荀彧担任了十多年的尚书令一职,品秩只有一千石,算是个司局级,看来他升官了,可尚书台是朝廷的秘书局和机要局,实际权力要大得多,远远超过了一般部长,尤其在当前的局势下,尚书令处理朝廷日常工作,是曹操在许县的代言人。
在一部分士人的心目中荀彧就是他们的领袖,当个部长都屈才,就连曹操都认为荀彧的地位应该更高,一度曾经想让他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被荀彧本人拒绝了。现在,再笨的人都明白荀彧的尚书令变成了光... -->>
形成于赤壁之战的孙刘联盟,战后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来说联盟没有破裂,并在双方需要的时候得到了加强,曹操在三方势力中虽然最强大,但也经常被打败。
汉中失手、扬州受攻、襄阳一线也不断受到挤压,在三大战场上近年来曹操都乏善可陈。有人说曹操老了,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比这个还重要的原因,发生在曹氏阵营的内部。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搞政治并不拿手的曹操来说,一遇到此类问题总要失分,某种程度上拖了军事的后腿。当年董昭提出恢复九州制的建议时,立即招来了反对,反对最激烈的竟然是荀彧,另一位是孔融,他们明知董昭的背后是曹操,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抨击,让这件事只得作罢。
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曹操的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杀了孔融,算是出了口气,但想推进的政治改革却毫无进展。一直到了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率军西征,取得潼关大捷,赤壁之战的阴霾一扫而空,曹操又想起了这件事。
为表彰曹操讨伐马超和关中诸将的业绩,献帝刘协在许县下诏赐给曹操三项特权——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它们的具体内容之前已做过介绍,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但曹操要的不是这个,他更看中实际。不久,献帝又下诏,割河内郡的荡阴、朝歌、林虑三个县,东郡的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四个县,钜鹿郡的瘿陶、曲周、南和三县,广平国的任城县,赵郡的襄国、邯郸、易阳三个县,以上共十四个县,都归划魏郡管辖。
魏郡属冀州刺史部,邺县就在该郡,它原来辖有十五个县,已经是大郡了,现在又从附近几个郡国划出十四个县归魏郡,让魏郡成了一个超级郡。熟悉政治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一次普通的行政区划改革,后面必然有文章。果然,这一年10月又是董昭提出建议,恢复古代五等爵制。
所谓五等爵,指的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种爵位,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五等爵制盛行于奴隶社会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世袭,有爵位的人就是贵族,世世代代都可享受特权。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等于推翻高祖刘邦定下的“白马盟誓”,这是一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让人想起了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司马,他也想在政治上有所突破,面对爵位上的限制,王莽提出的也是恢复古制,当上了所谓的“安汉公”,继而废除了刘氏皇帝,自己当了皇帝。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所谓恢复古制只是一个幌子,篡汉自立才是实质,这与董昭早年提出的恢复九州制还有所不同,所以相当敏感。除此之外,董昭还提出恢复另一套制度——九锡制,更让人把曹操与王莽联系在了一起。“锡”通“赐”,所谓“九锡”就是指天子赏赐给臣下的九种物品。根据《周礼》的解释,这些物品包括:车马,含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分别由八匹黑马驾驶;衣服,含衮冕之服以及配套的赤舄鞋;乐县(“读xuán,同‘悬’,乐县:王者之乐”),是一些定音、校音的乐器;朱户,红漆的大门;纳陛,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如走在贵宾通道;虎贲,天子专用的卫士,通常赏赐300人;弓矢,含天子专用的彤弓矢100副、玄弓矢1000副,可讨伐不义;斧钺,用以诛伐有罪之人;秬鬯,一种祭礼上用的香酒,以黑黍和郁金草酿成。
这些东西都是天子的御用之物,拥有它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特别授权,可以征讨叛逆,也可以诛杀不法之人,等于先斩后奏。
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九锡制,加上他以前提出过的恢复九州制,这些重大改革主张都是以复古为旗号,至于复的是商周的古还是王莽的古,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而且,董昭提出这些想法前似乎并没有向曹操汇报过,因为曹操知道后曾表示了反对:“恢复五等爵制是大事,只有圣人才能完成,不是人臣可以办到的,这让我如何面对?”
董昭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劝曹操不要为眼前的所谓名节所拖累,应该放眼长远,尤其要为儿孙考虑,在政治上不能过于因循守旧,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有所革新和突破。史书没有记载曹操听完这番话后的反应,但董昭下面继续为这件事奔走,说明曹操被说服了,或者默许了董昭的做法。
但有人坚决反对,这个人是荀彧。
董昭密访荀彧,想争取支持,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荀彧认为曹操兴义兵的目的是匡扶朝政,怀持的是一颗对汉朝的忠贞之心,故而董昭等人的提议不合适。荀彧的观点很快被曹操知道,曹操相当不高兴。董昭还想做荀彧的工作,他给荀彧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过去周公、吕望在世,正当姬氏强盛,有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大业,辅助幼小的成王,功勋与曹公现在差不多,他们仍然接受了很高的爵位,赐土开疆。到田单在世时,率领强大齐国的军队,为报仇进攻燕国,攻下了七十座城,迎立齐襄王,齐襄王加赏田单,东边有掖邑的封地,西边有菑上的良田。前世对待功臣,都是如此厚赏。现在曹公面对海内倾覆,汉室宗庙焚灭,他亲自披坚执锐,四处征伐,栉风沐雨,已经有三十年,他扫灭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得以被天下人所奉祀。前面提到的那些人,与曹公相比就像高山与土丘,无法相提并论。可如今曹公只是与诸位将军同列,封侯也只能给一县的封邑,这难道是天下之所望吗?”
董昭说的也是实情,以曹操的地位和身份,在爵位上只能跟张辽、于禁这些人相等,这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应该改一改。但荀彧就是不松口,仍然坚持己见。荀彧当然知道董昭代表的是曹操,也知道他的意见很快就会被曹操得知,但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不肯做出一点儿让步。
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变了。之前反对九州制时,荀彧的意见还能得到曹操的重视。而现在,一方面曹操的耐心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曹操对时局的把控能力也与之前不太一样,当初他对汝颍士人的依赖度还很高,荀彧是汝颍士人的代表,曹操因而有所顾忌,而现在他不打算再那么做了。
就在董昭提出恢复五等爵制的同时,即建安十七年(212)10月,曹操亲自指挥大军远征孙权,这件事之前已经说过。需要补充的是,当参战的部队先后于谯县集结时,曹操专门请献帝派尚书令荀彧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
天子派大臣到前线劳军是惯例,但由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的荀彧亲自前来,是以前没有过的。包括荀彧本人在内,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感觉将有什么事发生。果然,曹操随后就以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令改任荀彧为光禄大夫,不再担任尚书令一职,以侍中、光禄大夫的名义持节继续留在军中,并担任曹操的军事顾问(参丞相军事)。
这一任命非同小可,光禄大夫的品秩是“比二千石”,品秩二千石可以看作正部长级,“比二千石”略低于二千石,可以视为副部长级。荀彧担任了十多年的尚书令一职,品秩只有一千石,算是个司局级,看来他升官了,可尚书台是朝廷的秘书局和机要局,实际权力要大得多,远远超过了一般部长,尤其在当前的局势下,尚书令处理朝廷日常工作,是曹操在许县的代言人。
在一部分士人的心目中荀彧就是他们的领袖,当个部长都屈才,就连曹操都认为荀彧的地位应该更高,一度曾经想让他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被荀彧本人拒绝了。现在,再笨的人都明白荀彧的尚书令变成了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