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哲如此残暴的手段着实吓坏了其它家族的人,他们这才豁然发现手里没有兵,他们连个屁都不是。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拥护刘哲的这个措施,除了温家与郭家第一时间出面支持刘哲外,并州的其它寒门士子也公开支持太尉刘哲。
毕竟刘哲的这个政策对于这些寒门士子来说,是大大的有利。在以前,他们这些寒门士子想要进入仕途,就必须依附某个家族或者某个权贵,通过他们的力量帮助下才能进入仕途。
可以说,对于寒门士子来说,他们以前想进入仕途十分艰难,可现在刘哲的这个政策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大开了方便之门。
他们只需要通过考试便可以进入仕途,无需送礼,无需巴结权贵,所以,刘哲的这个政策一出来,并州的所有寒门士子都迅速归心于刘哲,即便之前有人对刘哲处置王家这些家族的举动不满的人,他们也迅速转变立场,大骂王家等家族活该。
得到了温家郭家两个大家族的支持,还有并州寒门士子的归心,并州已经可以说大体稳定了。
王家没有了,并州三大家族还剩下温家与郭家,有着这两个家族的支持,其它家族即便再如何折腾,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刘哲宣布,过完年后会进行第一次考试,通过考试的,便能进入官场。
这个消息让更多的家族偃旗息鼓,他们知道再折腾也没用了,还不如安静下来,认真复习,等待考试的到来。
就这样,等到并州安稳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中旬,再过十来天就过年了。
已经赶不及回家过年了,刘哲干脆在并州与手下过了年。
同时过完年的第一次考试是刘哲的心中大事,这可是关系到他日后能不能废除举察制,采用科举制的关键。
操作得好,日后可以慢慢推广,操作不好,科举制很有可能就胎死腹中,可是再想要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就很难了。
所以刘哲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每天都与郭嘉陈群戏志才等人商讨如何完善这件事,同时派人回幽州,调几个大儒文士过来。出题自然是让他们来出,这样也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连大儒出的简单题目都做不好,还想当官?
在幽州接到刘哲的消息后,蔡邕等人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蔡邕,刘哲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详细述说了刘哲对举察制的看法,提出了举察制的局限,同时列出科举制比举察制的优点,并暗示日后将要废除举察制。
这信让蔡邕看到了刘哲的巨大野心,他心里十分振奋,这才是自己的女婿是嘛,千方百计要压制世家,广招人才,这不就是为了成就霸业是为了什么?
看完信后的蔡邕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决心要帮自己的女婿干好这件事。
甚至蔡邕还想亲自前去并州帮忙的,不过刘馨回来了,而且最近幽州第一报也越来越嚣张,更何况,他也要招待自己的老友一家大小,蔡邕觉得自己走不开。
最后大家商量一番,由邴原与管宁二人带队,带着数十人风风火火地前往并州帮忙,管宁在右北平郡当了郡守有一段时间,自然有为政的经验,这些经验足以让他更好的在并州出题。
当管宁邴原他们到达并州后,刘哲已经与陈群他们将大致的事项商量得差不多了,然后在和管宁邴原他们商量一番后,步骤与标准就定了下来。
第一,由管宁邴原他们制定考试的标准,指定可参考的书籍。这些自然是刘哲根据后世的经验建议的,刘哲不懂科举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他只能根据后世公务员的考试标准来提出建议,再由手下人来完善。当然,考试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圣人文章之类的,更是各方面都有,刘哲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吏,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第二,成为类似于后世dang校的学校,成为太学,没错,刘哲连名字都懒得想了,直接套用汉朝的太学的名字。底层官吏想要升官,必须进入太学里学习,通过考试后才能继续高升。
这项措施无疑受到底层官吏的欢迎,对于底层的官吏来说,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能在原地踏步,无法高升。刘哲的这项措施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一道通向上层的大门了,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便能更上一层楼。
刘哲不懂后来的科举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提出的建议也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他只能一步一步摸索着走下去,先用并州做试验田,就像后世的特区一般,试验成功了,就能逐渐向其它地方推广,如果失败了,只能总结得失,继续从头再来。
不过刘哲也知道,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他要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他要革新。
只是他终究不是全知全能,自然也有一些想得不完善的地方,但目前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这个样子了。
举察制与科举制并存,在尽量不去触犯一些世家大族的底线外,别开门路,大力选拔人才,最终当他们适应了这个科举制之后,再一并废除举察制。
刘哲在并州一忙就忙到了新年的四月份,也直到这时,管宁邴原准备的考试也已经七七八八,最终初定于五月初开始科举考试。
与此同时,在并州的各个消息也传到了其它的地方,远在许都的曹操也从探子口中得知并州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
刘哲如此残暴的手段着实吓坏了其它家族的人,他们这才豁然发现手里没有兵,他们连个屁都不是。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拥护刘哲的这个措施,除了温家与郭家第一时间出面支持刘哲外,并州的其它寒门士子也公开支持太尉刘哲。
毕竟刘哲的这个政策对于这些寒门士子来说,是大大的有利。在以前,他们这些寒门士子想要进入仕途,就必须依附某个家族或者某个权贵,通过他们的力量帮助下才能进入仕途。
可以说,对于寒门士子来说,他们以前想进入仕途十分艰难,可现在刘哲的这个政策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大开了方便之门。
他们只需要通过考试便可以进入仕途,无需送礼,无需巴结权贵,所以,刘哲的这个政策一出来,并州的所有寒门士子都迅速归心于刘哲,即便之前有人对刘哲处置王家这些家族的举动不满的人,他们也迅速转变立场,大骂王家等家族活该。
得到了温家郭家两个大家族的支持,还有并州寒门士子的归心,并州已经可以说大体稳定了。
王家没有了,并州三大家族还剩下温家与郭家,有着这两个家族的支持,其它家族即便再如何折腾,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刘哲宣布,过完年后会进行第一次考试,通过考试的,便能进入官场。
这个消息让更多的家族偃旗息鼓,他们知道再折腾也没用了,还不如安静下来,认真复习,等待考试的到来。
就这样,等到并州安稳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了十二月份中旬,再过十来天就过年了。
已经赶不及回家过年了,刘哲干脆在并州与手下过了年。
同时过完年的第一次考试是刘哲的心中大事,这可是关系到他日后能不能废除举察制,采用科举制的关键。
操作得好,日后可以慢慢推广,操作不好,科举制很有可能就胎死腹中,可是再想要找到这么好的机会就很难了。
所以刘哲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每天都与郭嘉陈群戏志才等人商讨如何完善这件事,同时派人回幽州,调几个大儒文士过来。出题自然是让他们来出,这样也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连大儒出的简单题目都做不好,还想当官?
在幽州接到刘哲的消息后,蔡邕等人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蔡邕,刘哲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详细述说了刘哲对举察制的看法,提出了举察制的局限,同时列出科举制比举察制的优点,并暗示日后将要废除举察制。
这信让蔡邕看到了刘哲的巨大野心,他心里十分振奋,这才是自己的女婿是嘛,千方百计要压制世家,广招人才,这不就是为了成就霸业是为了什么?
看完信后的蔡邕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决心要帮自己的女婿干好这件事。
甚至蔡邕还想亲自前去并州帮忙的,不过刘馨回来了,而且最近幽州第一报也越来越嚣张,更何况,他也要招待自己的老友一家大小,蔡邕觉得自己走不开。
最后大家商量一番,由邴原与管宁二人带队,带着数十人风风火火地前往并州帮忙,管宁在右北平郡当了郡守有一段时间,自然有为政的经验,这些经验足以让他更好的在并州出题。
当管宁邴原他们到达并州后,刘哲已经与陈群他们将大致的事项商量得差不多了,然后在和管宁邴原他们商量一番后,步骤与标准就定了下来。
第一,由管宁邴原他们制定考试的标准,指定可参考的书籍。这些自然是刘哲根据后世的经验建议的,刘哲不懂科举到底是怎么操作的,他只能根据后世公务员的考试标准来提出建议,再由手下人来完善。当然,考试的内容不单单只是圣人文章之类的,更是各方面都有,刘哲需要的是实干的官吏,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第二,成为类似于后世dang校的学校,成为太学,没错,刘哲连名字都懒得想了,直接套用汉朝的太学的名字。底层官吏想要升官,必须进入太学里学习,通过考试后才能继续高升。
这项措施无疑受到底层官吏的欢迎,对于底层的官吏来说,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能在原地踏步,无法高升。刘哲的这项措施无疑是给他们打开了一道通向上层的大门了,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便能更上一层楼。
刘哲不懂后来的科举到底是怎么样的,他提出的建议也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他只能一步一步摸索着走下去,先用并州做试验田,就像后世的特区一般,试验成功了,就能逐渐向其它地方推广,如果失败了,只能总结得失,继续从头再来。
不过刘哲也知道,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他要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他要革新。
只是他终究不是全知全能,自然也有一些想得不完善的地方,但目前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这个样子了。
举察制与科举制并存,在尽量不去触犯一些世家大族的底线外,别开门路,大力选拔人才,最终当他们适应了这个科举制之后,再一并废除举察制。
刘哲在并州一忙就忙到了新年的四月份,也直到这时,管宁邴原准备的考试也已经七七八八,最终初定于五月初开始科举考试。
与此同时,在并州的各个消息也传到了其它的地方,远在许都的曹操也从探子口中得知并州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