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荒野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来,等买的东西足够以后,大儿子干脆让商家送货的人不要再回去了,也可以叫更多的人来这里帮忙干活,工钱好说,但是一条,得自己带饭。
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这里的人出手大方,从不砍价还价,要多少给多少,甚至还加上一些,所以大家都愿意跟西言家的人打交道,听说有此好事,都争抢着过来帮忙干活,这样整个紫烟坪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大儿子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外面的人只让干远处的苦力活,比如砍柴、运木头、挖石头、运石料等,而不让参与城堡的修建和其它事情。
这一点大家也想得清楚,毕竟是人家自己家里的事,肯定不让外人掺和。
就在大家忙乎的时候,大儿子对可能的集中灾难又进行了多次分析。
其一,有可能是兵灾,大兵过境,寸草不生,第一种情况没办法应对,就是围墙修再高、囤粮放再多,终究顶不过一个“完”字。
第二,有可能是山里出强盗土匪,乘火打劫,一般的小股土匪强盗,在这上百号人和几百个狗狗、小狼面前,那就是一顿下酒的菜,根本不值一提,再加上高城深池的护卫,就更不用担心了。
其三,有可能是瘟疫,传播速度快,对人心的摧毁尤其厉害,弄不好就有可能亡家灭种,以前就听说过多次瘟疫灭了一族一姓的事。
其四,有可能是旱灾,旱灾发生以后,兵灾、匪宰、瘟疫,甚至蝗灾都有可能发生,这也是最重要最厉害的灾难。
前几种情况不可避免,也没办法主动预防,只能被动防守,守一天是一天。
大儿子还几次暗暗冒出安慰自己的念头——天底下的事情哪里就那么寸了,这最难的事情就叫西言家碰上了?
不可能!可是过了几天。听修城墙的人四处抱怨说水不够,听母亲说连喂猪的水也不够,养牲的水要到十几里远的地方用车子拉的时候,大儿子顿感不妙。最不愿意发生的灾难,很可能就是旱灾。
到后来,在工地上帮忙的外乡人也陆续收到家里的信,说是家里也没水,让他们赶紧回去。这样陆陆续续走了个精光。
对于这个在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大儿子并没有慌张,儿子仔细地想出了一个对策。
就是将围墙主动向地窖方向延伸,把这一片地方都囊括进去,这样就可以直接取用地窖下、洞子那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了。
大儿子判断,山里的井水、小溪流水在干旱之年有可能干掉断流,但是那边的那条大河绝对不可能干涸的,只要守住这里,西言家的人就有用不完的水。
当然。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人过去看看那边河水的情况。
去看水的人回来报告说,河水水量正常,还是当年那么大。
大儿子这才放下心来,不过又有一个担忧冒出来——椿木湾山区流淌下来的水量正常,那紫烟坪这里的水怎么就干涸了呢?再说,这两个地方相隔得也不远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想不清楚的事情就先别想——这是父亲交给大儿子的方法。
既然是这样,就先把围墙修起来再说,把东西备得足足的。不用担心这些影响。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大儿子又让堂叔找到桐木湾当年的藏身之洞,悄悄带领十几个人。悄悄地将里面挖空挖大,把挖出来的新土全部覆盖到附近的几块荒沙上面,不往下挖的话,粗略一看还以为是一块刚开垦出来的荒沙呢。
同时,又安排一些劳力,在院子里将原有的几眼水塘挖宽挖深。只等天上下雨将它们灌满,如果这几眼水塘的水满了,不说别的,至少养牲吃的水和浇菜用的水就够了,紧急情况下人可也以吃。
堂叔他们在桐木湾挖洞进展还算顺利,只是有好些人问他们到哪里去了,大儿子就说在附近找水去了,大家也就不再言声。
他们挖到第七天的时候,洞子里面开始出水,次日的出水量越来越大,最后好像直接就挖通了一条暗河,河水的流量足有水缸粗细,原本已经干涸的山涧溪流又传来了溪水叮咚和流水哗啦的响声,要瞒大家肯定是不能的了。
大儿子就跟堂叔商量好,说是他自己悄悄挖的,接着两个人再合演一出戏。
大儿子当着大家的面,毫不留情地把堂叔骂了一顿,堂叔只有点头称是,半句不敢回嘴。
不过不管怎么说,院子里总算有水吃了,虽然这个水远在围墙之外半里路远,但有总比没有好。
考虑到以后的艰难日子,大儿子又让大家做了几架水车,日夜不停从山下面往水塘里面车水,直到把几眼水塘都装得满满的为止。
等水车完以后,四房家的堂弟又想到一个实验性的办法——既然那个地下河的出水压力那么大,何妨用管子直接把水从地下河连上来试试,说不定可以冲上来水呢。
大儿子就用把中间的分节捅掉的楠竹套管相连,再用木胶把楠竹套管的地方粘牢,还真把水引上来了。
后来,他们经过多次改进以后,把水管埋到地下,再把地下暗河的出水口堵塞掩埋起来,这样那个地方本身就在密林刺篷里面,不到跟前根本看不见,所以大儿子原本最担心的水的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解决了水,不怕旱灾,那还有什么灾难?
大不了瘟疫和兵灾,遇上这两种东西的话,那也是西言家命中一难,躲是躲不过去的。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大家反而清闲了下来,没什么事可做。
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大儿子派出去周围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信说,周围也没什么事,只是旱得厉害,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水价比粮食还贵。
因为大儿子这里有的... -->>
后来,等买的东西足够以后,大儿子干脆让商家送货的人不要再回去了,也可以叫更多的人来这里帮忙干活,工钱好说,但是一条,得自己带饭。
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这里的人出手大方,从不砍价还价,要多少给多少,甚至还加上一些,所以大家都愿意跟西言家的人打交道,听说有此好事,都争抢着过来帮忙干活,这样整个紫烟坪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大儿子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外面的人只让干远处的苦力活,比如砍柴、运木头、挖石头、运石料等,而不让参与城堡的修建和其它事情。
这一点大家也想得清楚,毕竟是人家自己家里的事,肯定不让外人掺和。
就在大家忙乎的时候,大儿子对可能的集中灾难又进行了多次分析。
其一,有可能是兵灾,大兵过境,寸草不生,第一种情况没办法应对,就是围墙修再高、囤粮放再多,终究顶不过一个“完”字。
第二,有可能是山里出强盗土匪,乘火打劫,一般的小股土匪强盗,在这上百号人和几百个狗狗、小狼面前,那就是一顿下酒的菜,根本不值一提,再加上高城深池的护卫,就更不用担心了。
其三,有可能是瘟疫,传播速度快,对人心的摧毁尤其厉害,弄不好就有可能亡家灭种,以前就听说过多次瘟疫灭了一族一姓的事。
其四,有可能是旱灾,旱灾发生以后,兵灾、匪宰、瘟疫,甚至蝗灾都有可能发生,这也是最重要最厉害的灾难。
前几种情况不可避免,也没办法主动预防,只能被动防守,守一天是一天。
大儿子还几次暗暗冒出安慰自己的念头——天底下的事情哪里就那么寸了,这最难的事情就叫西言家碰上了?
不可能!可是过了几天。听修城墙的人四处抱怨说水不够,听母亲说连喂猪的水也不够,养牲的水要到十几里远的地方用车子拉的时候,大儿子顿感不妙。最不愿意发生的灾难,很可能就是旱灾。
到后来,在工地上帮忙的外乡人也陆续收到家里的信,说是家里也没水,让他们赶紧回去。这样陆陆续续走了个精光。
对于这个在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大儿子并没有慌张,儿子仔细地想出了一个对策。
就是将围墙主动向地窖方向延伸,把这一片地方都囊括进去,这样就可以直接取用地窖下、洞子那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了。
大儿子判断,山里的井水、小溪流水在干旱之年有可能干掉断流,但是那边的那条大河绝对不可能干涸的,只要守住这里,西言家的人就有用不完的水。
当然。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人过去看看那边河水的情况。
去看水的人回来报告说,河水水量正常,还是当年那么大。
大儿子这才放下心来,不过又有一个担忧冒出来——椿木湾山区流淌下来的水量正常,那紫烟坪这里的水怎么就干涸了呢?再说,这两个地方相隔得也不远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想不清楚的事情就先别想——这是父亲交给大儿子的方法。
既然是这样,就先把围墙修起来再说,把东西备得足足的。不用担心这些影响。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大儿子又让堂叔找到桐木湾当年的藏身之洞,悄悄带领十几个人。悄悄地将里面挖空挖大,把挖出来的新土全部覆盖到附近的几块荒沙上面,不往下挖的话,粗略一看还以为是一块刚开垦出来的荒沙呢。
同时,又安排一些劳力,在院子里将原有的几眼水塘挖宽挖深。只等天上下雨将它们灌满,如果这几眼水塘的水满了,不说别的,至少养牲吃的水和浇菜用的水就够了,紧急情况下人可也以吃。
堂叔他们在桐木湾挖洞进展还算顺利,只是有好些人问他们到哪里去了,大儿子就说在附近找水去了,大家也就不再言声。
他们挖到第七天的时候,洞子里面开始出水,次日的出水量越来越大,最后好像直接就挖通了一条暗河,河水的流量足有水缸粗细,原本已经干涸的山涧溪流又传来了溪水叮咚和流水哗啦的响声,要瞒大家肯定是不能的了。
大儿子就跟堂叔商量好,说是他自己悄悄挖的,接着两个人再合演一出戏。
大儿子当着大家的面,毫不留情地把堂叔骂了一顿,堂叔只有点头称是,半句不敢回嘴。
不过不管怎么说,院子里总算有水吃了,虽然这个水远在围墙之外半里路远,但有总比没有好。
考虑到以后的艰难日子,大儿子又让大家做了几架水车,日夜不停从山下面往水塘里面车水,直到把几眼水塘都装得满满的为止。
等水车完以后,四房家的堂弟又想到一个实验性的办法——既然那个地下河的出水压力那么大,何妨用管子直接把水从地下河连上来试试,说不定可以冲上来水呢。
大儿子就用把中间的分节捅掉的楠竹套管相连,再用木胶把楠竹套管的地方粘牢,还真把水引上来了。
后来,他们经过多次改进以后,把水管埋到地下,再把地下暗河的出水口堵塞掩埋起来,这样那个地方本身就在密林刺篷里面,不到跟前根本看不见,所以大儿子原本最担心的水的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解决了水,不怕旱灾,那还有什么灾难?
大不了瘟疫和兵灾,遇上这两种东西的话,那也是西言家命中一难,躲是躲不过去的。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大家反而清闲了下来,没什么事可做。
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情,大儿子派出去周围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信说,周围也没什么事,只是旱得厉害,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水价比粮食还贵。
因为大儿子这里有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