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秦琅南巡,除了巡视地方外,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去江南调粮。
李世民倒没有对秦琅过于苛刻,事实上秦琅此次南巡表现的已经足够好了,平山蛮作乱,破获桂州司马谋乱,又安抚住了要叛乱的谈殿等俚帅,更不用说他对冯盎陈龙树李光度等俚帅的敲打,十分有效果。
至于粮食,其实秦琅南下后,江南岭南各地,已经都开始奉他命令筹粮北运,各道常平司全面采购粮食,高度转运。
奈何运输不易。
江东江西淮南这三道还好些,能够借助长江淮河运河输粮,可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和安南三道就不容易了,翻山越岭,道路难行,虽然广州、交州、钦州港都调集了不少粮食,桂州也筹集了不少粮食。
可运不过去。
陆路都得经桂州,通过灵渠转运,但粮食运到桂州,就万分不易了,更别说运过灵渠到了永州后,一路到长沙也十分不易。而到了长沙后,虽说入长江运力大增,可长沙到扬州,再经运河到汴州、洛阳,路途遥远啊。
更添又是冬季,运河也结冰上冻。
而洛阳到长安,陕州却有一段是漕运难点,需要下船上岸,车马转运,然后才能再入黄河,再进运河入长安。
一袋粮食,从岭南运到长安,那真是太艰辛了。
现在问题是江南岭南的粮食不少,尤其是岭南的交广钦等地,这些地方的粮食自给有余,确实能支援中原,但运输太艰难了。
哪怕早早就开始组织调运了,但到现在,第一批岭南的粮食,都还没能运到长安城呢。
从岭南运粮到中原,其实最佳路线是海运,用船从交州、钦州、广州几大港运粮起航,沿海岸航行北上,到杭州或者是扬州港卸粮,转运河船接力运输。
这样的话,岭南三道的粮食,都可以在本道内顺道内的几条干流汇聚到沿海港口,这样最省时省力,比起费力的往内陆深入的桂州运,可轻松太多了。
可问题又来了,海运的话,以这时的航海技术,必须得依靠季风。
从南往北,要依靠夏季风,五六月时,借夏季南信风往北走。而冬季十一二月时,信风是北信风,是大陆往海上吹的,这个时候船无法借风北上。
秦琅原本就是计划一边是筹集一些粮食走陆路,经桂州、灵渠入永州,顺湘江而下抵长沙,再入长江,然后抵扬州,入汴水,经汴州至洛阳,再入长安。
更多的粮食则往交州、钦州、广州三大海港调运,储备于海港的转运仓中,组织调度船只,等到南信风一起,就扬帆启航载粮北上中原。
可今年中原秋收比去年还惨,加上北伐的消耗,使的朝廷粮仓里更加空虚,越发需要南方的粮食。
岭南的粮运不过来,江南的粮也一样受限于运力。
仅仅陕州那一段,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瓶颈,需要耗费极多的民夫人力转运粮食,可民夫一多,又要消耗宝贵的粮食。
李世民对此其实很清楚。
大唐拥有整个天下,连续的霜灾,也只是在北方地区,天下一盘棋,其实大唐用东南之粮,是可以接济中原之民的,可奈何漕运受限,卡死了粮食运力,使的南方的粮过不来。
秦琅也想不到今年北方灾情会更加严重,长安的饥情是超出预计的。
他在岭南给皇帝的密奏中再次提到了出关就食,让皇帝带百官和长安军民,到洛阳就食。
起码江南的粮食运到洛阳去要近的多,也不会被陕州那瓶颈卡住大半运力,长安到洛阳,几百里路,也就减少了几百里的运程,还有解决了关键的一个瓶颈。
如果十万军民到洛阳就食,一个月就可少往长安运近十万石粮。与此同时,把从塞北把这次北伐获得的牛羊等牲畜或直接赶着南下,或就地屠宰,然后分割运往关内河东河北朔方等地,这样一来,也能缓解一些饥情,不必完全依靠从南方运粮食。
李靖这次北伐,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俘获的突厥人口就有不下二十万,另外突利等归附后,又有数万人口。
唐军获得的牛羊杂畜百万计。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如何安置这些突厥俘虏和降人。
有人提议如上次对郁设部等突厥人和杂胡的安置法一样,但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话,朝廷没有能力安置。
因为今年颉利兵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的灾情比中原还要严重的多,现在颉利败了,突利降了。
东突厥完了,可这些突厥牧民是没法在草原上过这个冬的,因为他们本就受灾严重,加之战事又让他们损失不小。
朝廷要么把这些人扔在草原上不管死活,自生自灭,可这样做的话,一来不符合大唐的身份,再者这样做也有很大隐患,几十万突厥灾民留在草原上,活不下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跑到南边来抢劫。
没了颉利突利,但谁知道到时哪个部落的俟斤、特勤会站出来扯旗呢?
别说草原上的突厥人饿急了会南下抢劫,就是中原向来温驯的农民百姓,在大饥荒时,也一样会扯旗造反,成为流寇草贼的。
有人说那只能安抚,甚至接济一下,让他们到... -->>
秦琅南巡,除了巡视地方外,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去江南调粮。
李世民倒没有对秦琅过于苛刻,事实上秦琅此次南巡表现的已经足够好了,平山蛮作乱,破获桂州司马谋乱,又安抚住了要叛乱的谈殿等俚帅,更不用说他对冯盎陈龙树李光度等俚帅的敲打,十分有效果。
至于粮食,其实秦琅南下后,江南岭南各地,已经都开始奉他命令筹粮北运,各道常平司全面采购粮食,高度转运。
奈何运输不易。
江东江西淮南这三道还好些,能够借助长江淮河运河输粮,可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和安南三道就不容易了,翻山越岭,道路难行,虽然广州、交州、钦州港都调集了不少粮食,桂州也筹集了不少粮食。
可运不过去。
陆路都得经桂州,通过灵渠转运,但粮食运到桂州,就万分不易了,更别说运过灵渠到了永州后,一路到长沙也十分不易。而到了长沙后,虽说入长江运力大增,可长沙到扬州,再经运河到汴州、洛阳,路途遥远啊。
更添又是冬季,运河也结冰上冻。
而洛阳到长安,陕州却有一段是漕运难点,需要下船上岸,车马转运,然后才能再入黄河,再进运河入长安。
一袋粮食,从岭南运到长安,那真是太艰辛了。
现在问题是江南岭南的粮食不少,尤其是岭南的交广钦等地,这些地方的粮食自给有余,确实能支援中原,但运输太艰难了。
哪怕早早就开始组织调运了,但到现在,第一批岭南的粮食,都还没能运到长安城呢。
从岭南运粮到中原,其实最佳路线是海运,用船从交州、钦州、广州几大港运粮起航,沿海岸航行北上,到杭州或者是扬州港卸粮,转运河船接力运输。
这样的话,岭南三道的粮食,都可以在本道内顺道内的几条干流汇聚到沿海港口,这样最省时省力,比起费力的往内陆深入的桂州运,可轻松太多了。
可问题又来了,海运的话,以这时的航海技术,必须得依靠季风。
从南往北,要依靠夏季风,五六月时,借夏季南信风往北走。而冬季十一二月时,信风是北信风,是大陆往海上吹的,这个时候船无法借风北上。
秦琅原本就是计划一边是筹集一些粮食走陆路,经桂州、灵渠入永州,顺湘江而下抵长沙,再入长江,然后抵扬州,入汴水,经汴州至洛阳,再入长安。
更多的粮食则往交州、钦州、广州三大海港调运,储备于海港的转运仓中,组织调度船只,等到南信风一起,就扬帆启航载粮北上中原。
可今年中原秋收比去年还惨,加上北伐的消耗,使的朝廷粮仓里更加空虚,越发需要南方的粮食。
岭南的粮运不过来,江南的粮也一样受限于运力。
仅仅陕州那一段,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瓶颈,需要耗费极多的民夫人力转运粮食,可民夫一多,又要消耗宝贵的粮食。
李世民对此其实很清楚。
大唐拥有整个天下,连续的霜灾,也只是在北方地区,天下一盘棋,其实大唐用东南之粮,是可以接济中原之民的,可奈何漕运受限,卡死了粮食运力,使的南方的粮过不来。
秦琅也想不到今年北方灾情会更加严重,长安的饥情是超出预计的。
他在岭南给皇帝的密奏中再次提到了出关就食,让皇帝带百官和长安军民,到洛阳就食。
起码江南的粮食运到洛阳去要近的多,也不会被陕州那瓶颈卡住大半运力,长安到洛阳,几百里路,也就减少了几百里的运程,还有解决了关键的一个瓶颈。
如果十万军民到洛阳就食,一个月就可少往长安运近十万石粮。与此同时,把从塞北把这次北伐获得的牛羊等牲畜或直接赶着南下,或就地屠宰,然后分割运往关内河东河北朔方等地,这样一来,也能缓解一些饥情,不必完全依靠从南方运粮食。
李靖这次北伐,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俘获的突厥人口就有不下二十万,另外突利等归附后,又有数万人口。
唐军获得的牛羊杂畜百万计。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如何安置这些突厥俘虏和降人。
有人提议如上次对郁设部等突厥人和杂胡的安置法一样,但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话,朝廷没有能力安置。
因为今年颉利兵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的灾情比中原还要严重的多,现在颉利败了,突利降了。
东突厥完了,可这些突厥牧民是没法在草原上过这个冬的,因为他们本就受灾严重,加之战事又让他们损失不小。
朝廷要么把这些人扔在草原上不管死活,自生自灭,可这样做的话,一来不符合大唐的身份,再者这样做也有很大隐患,几十万突厥灾民留在草原上,活不下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跑到南边来抢劫。
没了颉利突利,但谁知道到时哪个部落的俟斤、特勤会站出来扯旗呢?
别说草原上的突厥人饿急了会南下抢劫,就是中原向来温驯的农民百姓,在大饥荒时,也一样会扯旗造反,成为流寇草贼的。
有人说那只能安抚,甚至接济一下,让他们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