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我的人生感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季羡林先生今年已95高龄了。作为曾多年受惠于先生道德文章恩泽的我来说,替先生高兴之余,总想为先生做点什么。这一想法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们在征得季羡林先生的首肯与李玉杰女士的支持以后,委托庄伟女士到天津与我商谈该书的策划方案,并由我来完成此事。我感到荣幸与激动并欣然应允。在我六十甲子之年为季先生做成此事,真的心满意足又如愿以偿了。
出版社的编辑思想是希望采取分章编辑的方式,将季羡林先生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文章以“我的人生感悟”为名,汇集整理成书,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今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美好的人生理想。在通读了季先生几乎所有的相关文章和书籍之后,我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对先生的这些文字进行了编排,感到其中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大度包容的道德修养等,都堪称是对当前社会人心浮躁、道德流失、行为失范等现象的一种反拨,也是对现在有些年轻人恶劣低俗的生活情趣、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等的一种鞭笞和挞伐。阅读先生的“人生感悟”真有一种如大旱云霓般的渴望、如醍醐灌顶般的豁然。
我的人生感悟里所收的都是季羡林先生有感而发所写的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应归入散文类。这些文人散文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写物抒情、感时言志,篇篇都洋溢着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而行文之优美、运笔之轻松,又令人爱不释手。这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以真情真意为蕴涵的散文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晰,而以篇幅不等、形式自由,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灵性,彰显季先生的精神人格。
我的人生感悟里的散文不仅让人看到的是作为散文家的季羡林,而且让人发现了一个学者活的灵魂。这些散文思想厚重而文字轻灵,集史、识、才、情于一体,堪称“老生派”散文的杰作。他以自身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自己九十余年漫长的人生苦旅中,那些最为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与人生感悟。由于他的学者经历,这部散文集超越了个人生活史记录,具有对人生、社会深度思考后的一种人文精神,表现出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生存档案的性质。从一个学者的人生个案,人们发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批老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正如牛棚杂忆封面上所写的:“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他曾在“文革”中被“革命”小将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文革”后他否极泰来,获得身心的双重解放。八十多岁的耆老之人回味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太多的遗憾和困惑油然而生。
季先生以充分的自觉、自察和自省精神,将真实的自我展现给世人。他无意将自己刻画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正人君子”一个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的“圣人”而是以生活的原生态写出自己是如何成为一个复杂的、多面体的现实中人。在牛棚杂忆“自序”中他写道:“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绝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这种诚实和坦荡,使得他的散文无不充满学者的理性判断和正义感。散文中的这种生活真实并不以暴露隐私为代价,也不为牺牲自我而哗众取宠,那是一种学者要为表现生命价值追求、一种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所进行的灵魂考问,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特征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的体现。季先生描写自己个人化生活境遇的过程中,有许多记忆碎片是写受屈辱受迫害情景的,但人们看到的不是个人的悲戚与哀怒,而是国家和人民遭受的不幸与耻辱。因此,当他从容不迫追寻往事时,他已处于另一更高层的生命境界中,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占位高度,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视野与社会场景的叙述,已具有了人类普遍意义的追寻。季先生在牛棚杂忆“自序”中明白、透彻地写道:“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这是何等的明智、何等的高瞻远瞩啊这种写作理念无疑更多地属于像季先生一类学者型的散文家所特有。他们对于社会现实和世界未来的忧虑和觉悟,也使他们自身完成了一场自我的“炼狱”形成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义愤填膺式的叙述表达,这也是季先生最闪光的叙述之一。
我的人生感悟中的散文,不仅表达了季先生学者型散文家的思想探索,也反映出一个智者那种寄情明志的磊落,那种以史为鉴的达观。散文中含蓄深邃的哲理思辨、无穷的韵味,都使人感到一种睿智的生命律动和历史沧桑所引起的感动。它来自散文中那些丰富人生感受所给人的启迪与开悟,来自个人传奇性的曲折生命史与人民苦难史重合的惊讶,更来自面对逆境、直面人生的那种浃于骨髓的精神高度与人格魅力。季先生不需要英雄的评价,但深入分析考察他的散文,其思想品格和文化立场异常鲜明,透过柔弱的表象凸显的是智者的坚定。其生命意识由于杂糅了民族的基因而表现出如此强烈的韧性,其思维方式也因为融入了智慧而形成一种对生命追求的执著,他的散文写作不会缺少睿智的思考。
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散文集二月兰中,就不乏睿智思考和悟性所得。夹竹桃一文从对夹竹桃婉美动人的回忆,到涂上一层绚丽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使作者爱得更合情合理。怀念西府海棠从十年浩劫中被砍伐的西府海棠联想到“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一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西府海棠被赋予了人的生命,而和作者惺惺相惜。二月兰一文由作者对燕园里的二月兰的关注之情、欣赏之意,发展到“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身为目前中国学术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大师,季先生对自己仍然有清醒的认识。在新年抒怀中自我解剖说:“自己绝非什么天才,我自己评估是一个中人之才。如果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自己是勤奋的,这一点差堪自慰。”多么理智的判断,多么明智的表述,其中既无矫情,也无虚伪,令人感佩。
季先生散... -->>
季羡林先生今年已95高龄了。作为曾多年受惠于先生道德文章恩泽的我来说,替先生高兴之余,总想为先生做点什么。这一想法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思想不谋而合。他们在征得季羡林先生的首肯与李玉杰女士的支持以后,委托庄伟女士到天津与我商谈该书的策划方案,并由我来完成此事。我感到荣幸与激动并欣然应允。在我六十甲子之年为季先生做成此事,真的心满意足又如愿以偿了。
出版社的编辑思想是希望采取分章编辑的方式,将季羡林先生不同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的文章以“我的人生感悟”为名,汇集整理成书,内容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今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美好的人生理想。在通读了季先生几乎所有的相关文章和书籍之后,我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对先生的这些文字进行了编排,感到其中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大度包容的道德修养等,都堪称是对当前社会人心浮躁、道德流失、行为失范等现象的一种反拨,也是对现在有些年轻人恶劣低俗的生活情趣、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等的一种鞭笞和挞伐。阅读先生的“人生感悟”真有一种如大旱云霓般的渴望、如醍醐灌顶般的豁然。
我的人生感悟里所收的都是季羡林先生有感而发所写的具有文学性的文章,应归入散文类。这些文人散文无论是回忆往事、记述师友,还是写物抒情、感时言志,篇篇都洋溢着至深的真情,字字都流露出推敲的匠心,因此感人肺腑。而行文之优美、运笔之轻松,又令人爱不释手。这些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以真情真意为蕴涵的散文并不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晰,而以篇幅不等、形式自由,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灵性,彰显季先生的精神人格。
我的人生感悟里的散文不仅让人看到的是作为散文家的季羡林,而且让人发现了一个学者活的灵魂。这些散文思想厚重而文字轻灵,集史、识、才、情于一体,堪称“老生派”散文的杰作。他以自身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自己九十余年漫长的人生苦旅中,那些最为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与人生感悟。由于他的学者经历,这部散文集超越了个人生活史记录,具有对人生、社会深度思考后的一种人文精神,表现出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生存档案的性质。从一个学者的人生个案,人们发现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批老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正如牛棚杂忆封面上所写的:“这是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他曾在“文革”中被“革命”小将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文革”后他否极泰来,获得身心的双重解放。八十多岁的耆老之人回味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太多的遗憾和困惑油然而生。
季先生以充分的自觉、自察和自省精神,将真实的自我展现给世人。他无意将自己刻画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正人君子”一个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的“圣人”而是以生活的原生态写出自己是如何成为一个复杂的、多面体的现实中人。在牛棚杂忆“自序”中他写道:“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绝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这种诚实和坦荡,使得他的散文无不充满学者的理性判断和正义感。散文中的这种生活真实并不以暴露隐私为代价,也不为牺牲自我而哗众取宠,那是一种学者要为表现生命价值追求、一种对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所进行的灵魂考问,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特征在一代知识分子身上的体现。季先生描写自己个人化生活境遇的过程中,有许多记忆碎片是写受屈辱受迫害情景的,但人们看到的不是个人的悲戚与哀怒,而是国家和人民遭受的不幸与耻辱。因此,当他从容不迫追寻往事时,他已处于另一更高层的生命境界中,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占位高度,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视野与社会场景的叙述,已具有了人类普遍意义的追寻。季先生在牛棚杂忆“自序”中明白、透彻地写道:“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这是何等的明智、何等的高瞻远瞩啊这种写作理念无疑更多地属于像季先生一类学者型的散文家所特有。他们对于社会现实和世界未来的忧虑和觉悟,也使他们自身完成了一场自我的“炼狱”形成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义愤填膺式的叙述表达,这也是季先生最闪光的叙述之一。
我的人生感悟中的散文,不仅表达了季先生学者型散文家的思想探索,也反映出一个智者那种寄情明志的磊落,那种以史为鉴的达观。散文中含蓄深邃的哲理思辨、无穷的韵味,都使人感到一种睿智的生命律动和历史沧桑所引起的感动。它来自散文中那些丰富人生感受所给人的启迪与开悟,来自个人传奇性的曲折生命史与人民苦难史重合的惊讶,更来自面对逆境、直面人生的那种浃于骨髓的精神高度与人格魅力。季先生不需要英雄的评价,但深入分析考察他的散文,其思想品格和文化立场异常鲜明,透过柔弱的表象凸显的是智者的坚定。其生命意识由于杂糅了民族的基因而表现出如此强烈的韧性,其思维方式也因为融入了智慧而形成一种对生命追求的执著,他的散文写作不会缺少睿智的思考。
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散文集二月兰中,就不乏睿智思考和悟性所得。夹竹桃一文从对夹竹桃婉美动人的回忆,到涂上一层绚丽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使作者爱得更合情合理。怀念西府海棠从十年浩劫中被砍伐的西府海棠联想到“一切美好的花木,也像某一些人一样,被打翻在地,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西府海棠被赋予了人的生命,而和作者惺惺相惜。二月兰一文由作者对燕园里的二月兰的关注之情、欣赏之意,发展到“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点吃惊了”身为目前中国学术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大师,季先生对自己仍然有清醒的认识。在新年抒怀中自我解剖说:“自己绝非什么天才,我自己评估是一个中人之才。如果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自己是勤奋的,这一点差堪自慰。”多么理智的判断,多么明智的表述,其中既无矫情,也无虚伪,令人感佩。
季先生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