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县试第一场的榜单以团案的形式贴出,每五十人一张团案,足足贴了四张,其中,前五十名所在为正榜,余者皆列为副榜。
而正榜之中,名列内圈的前二十名考生一旦参加覆试,往往会被知县提堂,也就是在知县眼皮子底下考试,甚至会被面试。
以上便是正场收录的全部人选。
通过正场的考生都有参加府试的资格。当然,若是对排名有更高追求,抑或是企图磨砺自我的考生,可以选择继续参加覆试。
覆试场次不定,由各地县令决定,一般而言最多再考四场,也有的地方只考两场。
尽管县试成绩最重正场,不过,若是后面几场发挥出色,最终排名未必不能提高。
这却与谢拾无关了。
他已打定主意不再参加覆试。
看完榜,谢拾收到一个好消息。
此次结伴同行的十人,除谢拾外,还有徐守文、高远、韩密三人,都中了正榜。徐守文第三,高远第二十七,韩密第六。
余者虽不曾落选,不过皆在副榜。其中,李昀与赵自新成绩最好,离正榜也只差数名而已。方朋则是险之又险吊在末尾。
如此一来,一行十人竟是都过了正场,无论是否参加覆试,都有了府试的资格。
这与本朝县试向来宽松有关。
严格来说,只有乡试、会试、殿试才算是科举的正式关卡。童试三关不过是资格考试而已,通过童试者才有机会考取功名。
而县试又是童试最初一关,若是过于严格,很有可能会挫伤学子读书的积极性。是以,除非文理不通,凡熟读四书五经,试四书文与试贴诗皆合格,中之不难。
反正中了院试才能取得生员名额,成为秀才,县试与府试成绩并无决定性意义。尤其是县试,起初不限录取名额时,许多州县一度出现凡应试考生必然收录,直到朝廷限定录送名额,滥送之风才告终止。
尽管如此,县试收录依旧宽松。此次周知县朱笔一批,便放出了二百个府试资格。
不过,大多数考生都有自知之明。连县试都排在下游,难道还指望能取中府试倒不如早些回去继续苦读,来日再战。毕竟每次考试都得破费,家境一般的学子,明知府试无望,又何必浪费银钱
譬如吊在末尾的方朋,便明确表态“府试我就不去了,我欲参加接下来的覆试。”
吴跃附和道“加我一个。”
他的成绩虽比方朋好一些,却也好得有限。二人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这些年读书全靠一家人咬紧了牙关供应。徒费银钱却不能考中府试,家中必有怨言。如此倒不如将银子攒到下一回更有希望时。
可是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家,二人也不甘心。不妨留下来继续参加覆试,试试自身成色如何。
万一二人心中有个念头万一覆试进步巨大,未必就要放弃府试。
其余几人并不打算弃考府试,
却有心争取更好的名次,便不约而同报考了覆试。
话题轮了一圈,最后发现,不打算再参加覆试的,只有徐守文与谢拾二人而已。
后者得了周知县钦点,不打算覆试浪费时间。前者纯粹是出于懒惰既然已经取得府试资格,何必搓磨自己枯坐一日,不敢喝水也不敢如厕的滋味,可不好受。
此言一出,众人大感赞同。
只要不是受虐狂,想必都不会喜欢考试。像是县试这般一场只考一天,已经很是不错。据说乡试一场三天两夜,考完从考场中出来,只怕人都馊了,细思令人生惧。
“醒醒若真有考乡试的那一日,想必都喜不自胜,哪里还会畏惧应考艰难”
谢拾一番话令众人瞬间从头冒冷汗的遐想中清醒过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是哭笑不得“谢兄说的是。童试都不曾中,你我倒是先操起了秀才相公的心。”
膨胀了,简直太膨胀了。
对在座十人而言,能中秀才都是天大的喜事,更何况是秀才考举人的乡试许多人这辈子都不知有没有机会能够参加呢
一时间畏惧全消,众人心中只剩向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试对众人而言尚且遥不可及,反倒是四场覆试已近在眼前。
正场放榜两天后,覆试开考,覆试第一场为初覆,第二场为再覆,后两场为连覆。
初覆试题一般是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以及默写本朝广训百字若说大齐律是以森严的律法管理百姓,那么广训便是从道德风尚上引领百姓,其中大体规定了十六条公序良俗,记背简单,朗朗上口,默写几乎没有难度。
初覆放榜后,排名变化不大。
此后几场考试内容愈发自由,几乎都是由主考官做主,不同州县的情况不一。
其他人参加覆试时... -->>
县试第一场的榜单以团案的形式贴出,每五十人一张团案,足足贴了四张,其中,前五十名所在为正榜,余者皆列为副榜。
而正榜之中,名列内圈的前二十名考生一旦参加覆试,往往会被知县提堂,也就是在知县眼皮子底下考试,甚至会被面试。
以上便是正场收录的全部人选。
通过正场的考生都有参加府试的资格。当然,若是对排名有更高追求,抑或是企图磨砺自我的考生,可以选择继续参加覆试。
覆试场次不定,由各地县令决定,一般而言最多再考四场,也有的地方只考两场。
尽管县试成绩最重正场,不过,若是后面几场发挥出色,最终排名未必不能提高。
这却与谢拾无关了。
他已打定主意不再参加覆试。
看完榜,谢拾收到一个好消息。
此次结伴同行的十人,除谢拾外,还有徐守文、高远、韩密三人,都中了正榜。徐守文第三,高远第二十七,韩密第六。
余者虽不曾落选,不过皆在副榜。其中,李昀与赵自新成绩最好,离正榜也只差数名而已。方朋则是险之又险吊在末尾。
如此一来,一行十人竟是都过了正场,无论是否参加覆试,都有了府试的资格。
这与本朝县试向来宽松有关。
严格来说,只有乡试、会试、殿试才算是科举的正式关卡。童试三关不过是资格考试而已,通过童试者才有机会考取功名。
而县试又是童试最初一关,若是过于严格,很有可能会挫伤学子读书的积极性。是以,除非文理不通,凡熟读四书五经,试四书文与试贴诗皆合格,中之不难。
反正中了院试才能取得生员名额,成为秀才,县试与府试成绩并无决定性意义。尤其是县试,起初不限录取名额时,许多州县一度出现凡应试考生必然收录,直到朝廷限定录送名额,滥送之风才告终止。
尽管如此,县试收录依旧宽松。此次周知县朱笔一批,便放出了二百个府试资格。
不过,大多数考生都有自知之明。连县试都排在下游,难道还指望能取中府试倒不如早些回去继续苦读,来日再战。毕竟每次考试都得破费,家境一般的学子,明知府试无望,又何必浪费银钱
譬如吊在末尾的方朋,便明确表态“府试我就不去了,我欲参加接下来的覆试。”
吴跃附和道“加我一个。”
他的成绩虽比方朋好一些,却也好得有限。二人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这些年读书全靠一家人咬紧了牙关供应。徒费银钱却不能考中府试,家中必有怨言。如此倒不如将银子攒到下一回更有希望时。
可是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家,二人也不甘心。不妨留下来继续参加覆试,试试自身成色如何。
万一二人心中有个念头万一覆试进步巨大,未必就要放弃府试。
其余几人并不打算弃考府试,
却有心争取更好的名次,便不约而同报考了覆试。
话题轮了一圈,最后发现,不打算再参加覆试的,只有徐守文与谢拾二人而已。
后者得了周知县钦点,不打算覆试浪费时间。前者纯粹是出于懒惰既然已经取得府试资格,何必搓磨自己枯坐一日,不敢喝水也不敢如厕的滋味,可不好受。
此言一出,众人大感赞同。
只要不是受虐狂,想必都不会喜欢考试。像是县试这般一场只考一天,已经很是不错。据说乡试一场三天两夜,考完从考场中出来,只怕人都馊了,细思令人生惧。
“醒醒若真有考乡试的那一日,想必都喜不自胜,哪里还会畏惧应考艰难”
谢拾一番话令众人瞬间从头冒冷汗的遐想中清醒过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是哭笑不得“谢兄说的是。童试都不曾中,你我倒是先操起了秀才相公的心。”
膨胀了,简直太膨胀了。
对在座十人而言,能中秀才都是天大的喜事,更何况是秀才考举人的乡试许多人这辈子都不知有没有机会能够参加呢
一时间畏惧全消,众人心中只剩向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乡试对众人而言尚且遥不可及,反倒是四场覆试已近在眼前。
正场放榜两天后,覆试开考,覆试第一场为初覆,第二场为再覆,后两场为连覆。
初覆试题一般是四书文一篇,孝经论一篇,以及默写本朝广训百字若说大齐律是以森严的律法管理百姓,那么广训便是从道德风尚上引领百姓,其中大体规定了十六条公序良俗,记背简单,朗朗上口,默写几乎没有难度。
初覆放榜后,排名变化不大。
此后几场考试内容愈发自由,几乎都是由主考官做主,不同州县的情况不一。
其他人参加覆试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