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永吉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做到模棱两可,九虚一实。
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没有任何的证据,也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所以李永吉简单说完之后,就不给王三武思考的时间,而是拉他去看点实际的东西,来个眼见为实。
由于李永吉把招募的人都养在青浦县城外的几所大房子里,所以从县城到那个地方还需要一定时间,原本李永吉是想继续坐轿子去的,就跟他来的时候一样,谁知道王三武却嫌太慢,干脆牵出一匹马,把李永吉带上,放在自己的前面,问明方向后,立刻就打马而去。
虽然只是一匹比较矮小的蒙古马,而且还是经过训练的军马,加上青浦县的道路还算不错,所以这匹马跑起来相对比较平和,但李永吉依然感到十分的颠簸,好在距离不算太远,加上王三武的驾驭技术也不错,所以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一会儿,就到了一所有着高高围墙的大宅子跟前,这个有高墙的宅子,就是李永吉招募的那批人暂时居住的地方了。
前面说过,李永吉刚刚依靠优厚的待遇招了两百个粗识文字的壮丁,加上之前买的奴婢,也是三百多人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后世来算,等于普通中学一个年级的总人数了,是能占领一整片操场的存在,而要安排下这么多人,地方小了可不行。
由于人数多,而且需要集中在一起,所以城里的房子不合适,只能租城外的房子,而那么巧,正好龙游帮在城外有个大别院空着,那别院虽说有些破旧,但占地足有一亩半,还有三间大瓦房,足够把三百多人都塞进去了。
地方李永吉看了,整个宅子占地不小,周围都是三米高的砖石围墙,围墙上面还插着竹签,一看就是专门改建过,普通人根本就翻不过,像监狱多过像住宅。
宅子的形象如此,再加上龙游帮的买卖性质,所以李永吉严重怀疑这里是龙游帮专门囚禁人口的地方。
不过,考虑到附近没更合适的房子,而且只是暂时的居所,再加上这批人新招募过来,彼此都不熟悉,而李永吉既缺乏足够的人手去管理,也缺乏足够的威望去服众,暂时只能是依靠利诱来维持这个团体,所以有这样一个监狱一样的宅子,也不是个坏事儿。
把人安排进去后,李永吉也没有安排什么实际的训练内容,只是让他们好吃好喝的在这里呆着,彼此熟悉一下,顺便学一下自己定的规矩。至于真正的训练,李永吉是打算等拿到团练资格后,再带他们去养心居那边开辟一个正规的训练基地,然后再开始正式的训练。
虽然暂时没有实际训练计划,只是把他们放在宅子里养着,但为了避免他们闲极无聊,从而生出事端,所以李永吉除了好吃好喝并让他们背熟他自己定的家规外,还找张信达弄来一批用繁体字书写的黄皮书小册子给他们看。
这些小册子都是三十二开,表面没有任何书名,统称无名黄皮书,内容其实就是照搬了后世的初中历史课本,只不过经过了一番挑拣,只有国内历史,且为了防止意外,历史只到南宋灭亡为止,减少敏感性。
由于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相对简单,多以历史故事跟人物解说为主,加上图文并茂,使用的还是繁体字白话文,通俗易懂,所以在这些粗识文字的人当中相当受欢迎。
要知道,此时的清朝人接受文化知识的途径是相当狭窄的,由于没有汉语拼音,也没有系统的教材,他们的学习效率很低,多是从三字经开始。而因为八股文的原因,后续的学习多是读四书五经,对于历史的学习,他们很多都是从评书之类的杂书得来的。
除非他们中有人家境殷实,能得到一些清朝允许流通的史书,否则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了解很少,能知道汉朝唐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很显然,就算他们得到所谓的史书,由于这时期流通的史书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时间跟知识积累,也是读不了的。
所以,当这些图文并茂且用白话文写就,显得通俗易懂的历史书呈现在他们面前后,立刻就吸引住了他们那文化**的心,就算没有奖励,他们也会疯狂的汲取里面的知识。
人就是这样,你压根不认字,从来没读过书就罢了,一旦认识点字,读过书,年龄又不是那么大的话,那么对文化的渴求就会无比强烈,只要看到点文字就会扑上去反复的读,那种文化**,在信息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不过,毕竟这批人之前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有的认字多,有的认字少,就算这些小册子都是白话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全看懂。因此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加上也是出于管理的需要,所以李永吉就把这批人按照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体系一样,分成四人一组。
每个小组都会选出一个认字最多的人当组长,然后读书的时候,各个小组就按照分组集中在一起学习,通常都是由认字最多的组长来阅读以及帮其他人解惑,而如果小组长也遇到不会的,可以询问其他小组的组长,进行组与组的讨论。
简单说,就是把这批人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单元,而小组长就是这个单元小集体的首脑,小组长不但要领衔读书,组员的吃饭住宿等问题,也要小组长来安排。
这样一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分组读书不但给这些人有了事儿做,打发了时间,不至于无聊生事儿,还学习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且分组过程中自然的形成了基层组织。
比如读书组长在领衔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建立了权威,实际上就是以后的下级军官,方便了以后的管理,以后进行重新编军制的时候,就可以从这批小组长里直接提拔更上一层的军官。
很明显,李永吉就是拿后世初中新生的组织原则来安排这批人,并不是按照军队的规矩来,且以利诱为主,之所以这样来,是因为李永吉暂时还缺乏有效的威吓手段,所以只能这样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效果么,是显而易见,十分有效。
当然,由于时间太短,彼此的熟悉程度还不够,目前只有最基本的四人小组,更高一级的管理建制还没出现。
也就是说,那两百人中,能称... -->>
李永吉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做到模棱两可,九虚一实。
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没有任何的证据,也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所以李永吉简单说完之后,就不给王三武思考的时间,而是拉他去看点实际的东西,来个眼见为实。
由于李永吉把招募的人都养在青浦县城外的几所大房子里,所以从县城到那个地方还需要一定时间,原本李永吉是想继续坐轿子去的,就跟他来的时候一样,谁知道王三武却嫌太慢,干脆牵出一匹马,把李永吉带上,放在自己的前面,问明方向后,立刻就打马而去。
虽然只是一匹比较矮小的蒙古马,而且还是经过训练的军马,加上青浦县的道路还算不错,所以这匹马跑起来相对比较平和,但李永吉依然感到十分的颠簸,好在距离不算太远,加上王三武的驾驭技术也不错,所以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不一会儿,就到了一所有着高高围墙的大宅子跟前,这个有高墙的宅子,就是李永吉招募的那批人暂时居住的地方了。
前面说过,李永吉刚刚依靠优厚的待遇招了两百个粗识文字的壮丁,加上之前买的奴婢,也是三百多人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按照后世来算,等于普通中学一个年级的总人数了,是能占领一整片操场的存在,而要安排下这么多人,地方小了可不行。
由于人数多,而且需要集中在一起,所以城里的房子不合适,只能租城外的房子,而那么巧,正好龙游帮在城外有个大别院空着,那别院虽说有些破旧,但占地足有一亩半,还有三间大瓦房,足够把三百多人都塞进去了。
地方李永吉看了,整个宅子占地不小,周围都是三米高的砖石围墙,围墙上面还插着竹签,一看就是专门改建过,普通人根本就翻不过,像监狱多过像住宅。
宅子的形象如此,再加上龙游帮的买卖性质,所以李永吉严重怀疑这里是龙游帮专门囚禁人口的地方。
不过,考虑到附近没更合适的房子,而且只是暂时的居所,再加上这批人新招募过来,彼此都不熟悉,而李永吉既缺乏足够的人手去管理,也缺乏足够的威望去服众,暂时只能是依靠利诱来维持这个团体,所以有这样一个监狱一样的宅子,也不是个坏事儿。
把人安排进去后,李永吉也没有安排什么实际的训练内容,只是让他们好吃好喝的在这里呆着,彼此熟悉一下,顺便学一下自己定的规矩。至于真正的训练,李永吉是打算等拿到团练资格后,再带他们去养心居那边开辟一个正规的训练基地,然后再开始正式的训练。
虽然暂时没有实际训练计划,只是把他们放在宅子里养着,但为了避免他们闲极无聊,从而生出事端,所以李永吉除了好吃好喝并让他们背熟他自己定的家规外,还找张信达弄来一批用繁体字书写的黄皮书小册子给他们看。
这些小册子都是三十二开,表面没有任何书名,统称无名黄皮书,内容其实就是照搬了后世的初中历史课本,只不过经过了一番挑拣,只有国内历史,且为了防止意外,历史只到南宋灭亡为止,减少敏感性。
由于初中历史课本的内容相对简单,多以历史故事跟人物解说为主,加上图文并茂,使用的还是繁体字白话文,通俗易懂,所以在这些粗识文字的人当中相当受欢迎。
要知道,此时的清朝人接受文化知识的途径是相当狭窄的,由于没有汉语拼音,也没有系统的教材,他们的学习效率很低,多是从三字经开始。而因为八股文的原因,后续的学习多是读四书五经,对于历史的学习,他们很多都是从评书之类的杂书得来的。
除非他们中有人家境殷实,能得到一些清朝允许流通的史书,否则对中华文明的历史了解很少,能知道汉朝唐朝,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很显然,就算他们得到所谓的史书,由于这时期流通的史书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时间跟知识积累,也是读不了的。
所以,当这些图文并茂且用白话文写就,显得通俗易懂的历史书呈现在他们面前后,立刻就吸引住了他们那文化**的心,就算没有奖励,他们也会疯狂的汲取里面的知识。
人就是这样,你压根不认字,从来没读过书就罢了,一旦认识点字,读过书,年龄又不是那么大的话,那么对文化的渴求就会无比强烈,只要看到点文字就会扑上去反复的读,那种文化**,在信息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不过,毕竟这批人之前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有的认字多,有的认字少,就算这些小册子都是白话文,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全看懂。因此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加上也是出于管理的需要,所以李永吉就把这批人按照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体系一样,分成四人一组。
每个小组都会选出一个认字最多的人当组长,然后读书的时候,各个小组就按照分组集中在一起学习,通常都是由认字最多的组长来阅读以及帮其他人解惑,而如果小组长也遇到不会的,可以询问其他小组的组长,进行组与组的讨论。
简单说,就是把这批人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单元,而小组长就是这个单元小集体的首脑,小组长不但要领衔读书,组员的吃饭住宿等问题,也要小组长来安排。
这样一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分组读书不但给这些人有了事儿做,打发了时间,不至于无聊生事儿,还学习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且分组过程中自然的形成了基层组织。
比如读书组长在领衔读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建立了权威,实际上就是以后的下级军官,方便了以后的管理,以后进行重新编军制的时候,就可以从这批小组长里直接提拔更上一层的军官。
很明显,李永吉就是拿后世初中新生的组织原则来安排这批人,并不是按照军队的规矩来,且以利诱为主,之所以这样来,是因为李永吉暂时还缺乏有效的威吓手段,所以只能这样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效果么,是显而易见,十分有效。
当然,由于时间太短,彼此的熟悉程度还不够,目前只有最基本的四人小组,更高一级的管理建制还没出现。
也就是说,那两百人中,能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