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启明1158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一次平叛战争结束之后,宋军京湖战区的军事格局有了不小的改变,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来自中央的禁军,侍卫步军司统帅周赟统领一万五千名侍卫步军司的士兵在九江一带驻扎,取代了原先戚方的地位。
当然这不是赵昚愿意的,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应急措施,战败之后京湖战区军队紧缺,无奈之下才让侍卫步军司顶上,负责监视警戒江南西路的农民军。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原先田师中、吴拱的残部和姚仲自己所带来的两万军队组成的四万余军队,这一部分军队主要驻守在襄阳,负责警戒河南地的明军河南兵团。
但是这样一来,鄂州地区的防务就空虚了,从汉阳方向压制农民军的军力就不够了。
万一农民军忽然选择从这个方向突破,就能一举突破汉阳防线,从而北上襄阳,威胁到南宋最重要防区的后方。
那就太危险了。。
于是南宋朝政相对稳定之后,八万人募兵计划进行后期,枢密院就开始把原先准备补充赵构殿前司的部队三万人开赴鄂州,重建鄂州大军,试图重新恢复对江南西路地区的压制。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听命令、不乱搞事情,这支军队从士兵构成到军官构成有六成都是新招募来的,其中军官有不少都是通过特科武举还有民间选拔的方式招募来的。
枢密院认为这支部队很精锐,很有勇力,还配备了不错的装备。
当然,统兵大将还是要用有经验的人,枢密院选来选去,选中了昔年张俊麾下为数不多真正会用兵的名将王德的儿子,王顺。
王顺跟随王德常年在军中生活,数次跟随王德出生入死,立下战功,以骁勇善战闻名,于是被任命为鄂州大军都统制,统领这支大军顺着长江前往鄂州驻扎。
另外,侍卫步军司也被增兵一万五千人,恢复了三万人的编制,于是在洪武四年的下半年,南宋京湖战区的军队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兵力齐备。
不过由于多是新兵,拥有战斗力的军队主要集结在襄阳一带,所以枢密院迟迟不能下达作战的命令。
枢密院要求两支新军进行严格的训练,日常耗费方面则由朝廷提供一部分,地方官府提供一部分, 且后勤保障也交给地方官府负责拨付、运输到军营。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后勤运输和军需用品的保障等等有一部分本来就要地方官府支出, 其他的大部分还要地方官府负责储存, 这又是一笔支出。
又是耗费时间又是耗费精力,但是又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加上长久以来的文武矛盾, 京湖战区的文官们为自己谋一点福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京湖战区的文官们做事情还是有点分寸的。
他们克扣鄂州大军和襄阳大军这两支部队的军需供给,唯独对九江大军较为宽松, 没有太过于针对, 基本上保持了正规水平。
原因当然是九江大军就是侍卫步军司, 是皇帝亲军,军事主官多有京城里的高管人脉, 地方官员们开罪不起这支皇帝亲军。
万一把他们给得罪了,他们发动京城的关系,地方官员们就得好好的喝一壶。
用魔法对付魔法这种事情大家都玩的很熟练, 碰上关系比较硬的硬茬子, 他们还真不敢怎么做。
但是襄阳大军和九江大军就是地方军队的编制, 主官也没什么中央层面的关系, 好欺负的很。
主持鄂州大军事务的王顺资历不够,遇到这种事情虽然颇为恼火, 但是也知道这里头的弯弯绕,于是选择了隐忍的策略,派人拿钱贿赂军需官员, 试图得到优待。
不给钱就不给良品,那我给钱, 你们给我一些好东西,划得来吧?
&nbs... -->>
上一次平叛战争结束之后,宋军京湖战区的军事格局有了不小的改变,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来自中央的禁军,侍卫步军司统帅周赟统领一万五千名侍卫步军司的士兵在九江一带驻扎,取代了原先戚方的地位。
当然这不是赵昚愿意的,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应急措施,战败之后京湖战区军队紧缺,无奈之下才让侍卫步军司顶上,负责监视警戒江南西路的农民军。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原先田师中、吴拱的残部和姚仲自己所带来的两万军队组成的四万余军队,这一部分军队主要驻守在襄阳,负责警戒河南地的明军河南兵团。
但是这样一来,鄂州地区的防务就空虚了,从汉阳方向压制农民军的军力就不够了。
万一农民军忽然选择从这个方向突破,就能一举突破汉阳防线,从而北上襄阳,威胁到南宋最重要防区的后方。
那就太危险了。。
于是南宋朝政相对稳定之后,八万人募兵计划进行后期,枢密院就开始把原先准备补充赵构殿前司的部队三万人开赴鄂州,重建鄂州大军,试图重新恢复对江南西路地区的压制。
为了确保这支军队听命令、不乱搞事情,这支军队从士兵构成到军官构成有六成都是新招募来的,其中军官有不少都是通过特科武举还有民间选拔的方式招募来的。
枢密院认为这支部队很精锐,很有勇力,还配备了不错的装备。
当然,统兵大将还是要用有经验的人,枢密院选来选去,选中了昔年张俊麾下为数不多真正会用兵的名将王德的儿子,王顺。
王顺跟随王德常年在军中生活,数次跟随王德出生入死,立下战功,以骁勇善战闻名,于是被任命为鄂州大军都统制,统领这支大军顺着长江前往鄂州驻扎。
另外,侍卫步军司也被增兵一万五千人,恢复了三万人的编制,于是在洪武四年的下半年,南宋京湖战区的军队基本上恢复到了战前的状态,兵力齐备。
不过由于多是新兵,拥有战斗力的军队主要集结在襄阳一带,所以枢密院迟迟不能下达作战的命令。
枢密院要求两支新军进行严格的训练,日常耗费方面则由朝廷提供一部分,地方官府提供一部分, 且后勤保障也交给地方官府负责拨付、运输到军营。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后勤运输和军需用品的保障等等有一部分本来就要地方官府支出, 其他的大部分还要地方官府负责储存, 这又是一笔支出。
又是耗费时间又是耗费精力,但是又没有什么额外收入,加上长久以来的文武矛盾, 京湖战区的文官们为自己谋一点福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京湖战区的文官们做事情还是有点分寸的。
他们克扣鄂州大军和襄阳大军这两支部队的军需供给,唯独对九江大军较为宽松, 没有太过于针对, 基本上保持了正规水平。
原因当然是九江大军就是侍卫步军司, 是皇帝亲军,军事主官多有京城里的高管人脉, 地方官员们开罪不起这支皇帝亲军。
万一把他们给得罪了,他们发动京城的关系,地方官员们就得好好的喝一壶。
用魔法对付魔法这种事情大家都玩的很熟练, 碰上关系比较硬的硬茬子, 他们还真不敢怎么做。
但是襄阳大军和九江大军就是地方军队的编制, 主官也没什么中央层面的关系, 好欺负的很。
主持鄂州大军事务的王顺资历不够,遇到这种事情虽然颇为恼火, 但是也知道这里头的弯弯绕,于是选择了隐忍的策略,派人拿钱贿赂军需官员, 试图得到优待。
不给钱就不给良品,那我给钱, 你们给我一些好东西,划得来吧?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