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汉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寒冬十一月,雪落无声,长安郊外数十里的太学在枯木白雪中静静地矗立。
因为前几日天气暖和了些的缘故,廊角下粗细不一的冰柱向下垂着,尖尖的头部直指地面,回廊下,三三两两的学子正相携而行。
长安少年,若说骑马射箭英姿威武,最让人羡慕的非上林苑羽林骑莫属,若说修文养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学中的博士弟子。
人影交错之间,回廊的角落处,两个少年人相对而坐,好似并不畏惧严寒一般,他们身上所着的服饰在太学中算不上贵气凌人,却也远远比寻常的布衣子弟强上许多。
“寰宇之大,果真无奇不有。”其中一个锦衣少年好似遇见了什么奇观,一脸叹服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他的同伴是一个英俊康健的少年,却并不像锦衣少年那样好动,反而给人以文质彬彬的感觉,他合上手上的书,淡淡地道:“不过几个冰棱镜,你还能一直兴奋到现在?”
“金仲,话不是这么说的。”锦衣少年义正词严地道,他想起几块小小的、或凸或凹的冰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竟然能展现出那么多有趣的景象,便忍不住一脸兴奋地继续说道:“今冬闲来无事,我去旁听些诗书经典之外的课业,果然有趣。”
金仲一边听着同伴说话,一边有条不紊地把书本装进书袋,漫不经心地道:“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有什么用处?”
锦衣少年尴尬地挠了挠头,他这新朋友什么都好,就是一条舌头从来不饶人,当然这也怪他自己,谁叫他只顾着好玩,从来没有怎么认真地读过书。
金仲见锦衣少年在那不说话。不禁一笑。道:“怎么还在那里站着,眼下再不走,大堂就没位置了。”
锦衣少年哎呀了一声。想起今日大堂讲学的那位,连忙拉着金仲的袖子道:“快走快走。天工府楚先生开讲,我就算是个半调子,也万万不能错过。”
金仲好笑地任少年拉着自己前进,心中感慨万千。汉律杀仆与杀平民几乎同罪,他当日错手“杀”了南宫公主家的家奴。多亏老师楚原和武安侯陈珏几番斡旋,再加上他那位皇帝舅舅还有一点怜惜之心,这才保下命来。
只是不知道为何,数日前武安侯忽地把他安排到太学中来读书——金仲当然不知道刘彻对陈珏的要求:短时间内把金家人培养出能拿得出手的贵戚风范。
七拐八拐行过几处转角,又绕过几株傲雪的寒梅。金仲两人这才来到大堂,两人看着大堂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对视一眼后不由懊悔自己的来迟。天工府楚原,非儒非黄老,乃是以杂学晋身天子近臣的第一人,他专精地又是在大家眼中有点儿神秘色彩地百工之艺,他来此讲学,捧场的博士弟子还真就不在少数。
“这位不是金小公子?”
正沮丧的时候,金仲忽然听得一个有点儿熟悉地男声叫住自己问话。他皱着眉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笑呵呵地站在面前。
“东方先生。”锦衣少年招呼道,神色中多了几分喜悦。众多博士讲师中,东方鸿年纪不算大,又比老头子们多了些不羁地风采,一贯在太学生们中间颇受欢迎。
东方鸿含笑跟少年打过了招呼,打量了金仲一眼,道:“金公子这是要见楚原?”
金仲朝人群围住的门口处望了一眼,目中渴望之色一闪,他少小失父,对恩师楚原的尊敬非同一般,如今虽然避难似的做了太学生,楚原来太学,他却不能不见。
东方鸿心中了然,笑道:“金公子跟我来吧。”
金仲闻言大喜,道了一声多谢,连忙拉着同伴一起,亦步亦趋地跟在东方鸿身后,转过几处便跟着东方鸿一起从另一扇门走进大堂。
高台上,面容清瘦的楚原正挥斥方遒,金仲专心致志地看了一会儿,等结束之后同楚原叙了旧,转身见东方鸿还在,道:“今日多谢东方先生,但你怎知”
东方鸿哈哈道:“我今日来此纯属是个巧合,只许你见楚先生,不许我寻楚原叙叙旧不成?”
金仲脸一红,才要说话,忽地听见不远处一阵骚动,不多时一阵话声传来,坐在一边地楚原也霍然起身,一下子变了脸色。
“诡辩而已。”
东方鸿隐约看见是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在说话,那人神色激昂地道“尚同尚贤,岂是君臣纲常之道?”
青年身边另一人嗤之以鼻,道:“学刊早有言,百家之学各有其理,孔子尚且求师别家,你凭什么抱着一本春秋就自以为天下第一?”
双方各不相让,身边又各自有一群帮手,不多时便有向群架展的趋势,东方鸿这会儿也听明白了,先前儒生青年许是不忿楚原,不知怎地和身边的人就儒墨之学争辩了起来,后来的这青年则言辞有力,词句间听得出,他是个太学学刊和天禄阁论摘地拥护。
东方鸿笑着送楚原出门,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一下。董仲舒号称收徒百人,这些五经博士弟子在太学中常以别家为杂学,独董氏一部微言大义的春秋才是正统,时不时地便会同太学中这些思想较旁人自由许多的学子们辩论争吵。
董仲舒想飞之心不死啊东方鸿忽地想起陈珏这句话,虽说也有儒门旁支挑拨的作用,但董仲舒终究还是当世儒学的代表,就是年轻的孔安国也不能轻对其锋芒。
“哭什么哭?”
灌夫在自家卧房中来回走了好几拳,耳中听得妻子的抽噎声,只觉一阵心烦,这也就是他的结之妻,换了旁人,灌夫早就受不住作出来。
灌妻抹着泪道:“江都国很近吗?阿亮出去这么久,好不容易可能回转长安,你这边就要赶去江都国上任。我们连见阿亮一面都做不到。”
灌夫皱眉看了看妻子。还是重重地叹气了一声不语。
“不如你去请丞相帮忙。”灌妻虽然不知变故的根源正是窦家人,但想着丈夫一向和丞相关系好,眼泪抹着抹着便动了心思。
灌夫想着魏其侯多年来对自己地优待。不由地狠狠跺了跺脚。道:“外放有什么不好?总在长安城里头,抬眼列侯闭眼公主地。我早就腻了。”
从窦婴在景帝一朝时,为大将军时的宾客满堂,到以侯家居不得景帝看重时地门可罗雀,灌夫始终站在魏其侯身边,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窦婴地无奈。窦氏这一棵大树。虽有窦婴这样的栋梁之人,亦多有横生腐节。
魏其侯不容易,既掌国又掌家,灌夫心中暗自想着。诸侯王的国相,虽然一向为长安城中平步青云地高官们轻视。但亦并非一条绝路走到死,作为王相被天子重新启用的也不在少数,灌夫不断地安慰着自己,这一桩事他也有酒后失礼地嫌疑,本就不该劳烦魏其侯。春。
刘彻这会正在跟窦太后解释,阿娇因为怀孕尚在初期,冬日路滑天冷不便每日来请安的苦衷,碰巧也是今早来请安的陈珏。只得把说话的位置让给刘大帝。
灌夫外放的事情。陈珏已经旁敲侧击过刘彻地意思。
江都王刘非,刘彻的五哥。其母程姬素日里颇为本分,当年同王的关系表面上也不错。刘非好勇力,常结交豪杰,七国之乱时曾上书请求出击叛军,近年来也曾表示有意替天子驱匈奴。
对于这么一位兄弟,刘彻欣赏中难免有几分猜忌,他几年来虽然几次称赞过江都王,但刘非这个勇武好战的王爷,也让刘彻小心地安排了一位老臣任江都相,至于他有几分防备的心思,陈珏就说不准了。陈珏只看出刘彻似乎不知道这背后隐约有窦家人插手地原因,只当江都王刘非的国相老病,长安这边应当派人前去,有几个官吏正好推荐了灌夫而已。“子瑜,你说是不是?”
陈珏想着想着,忽地听得刘彻的声音从远处飘过来,陈珏猛地一回神,暗叫一声糟糕,他根本没有认真听刘彻方才和窦太后说了什么。
“问陈珏算什么?”窦太后替陈珏解了围,笑道:“陈珏和那个小韩嫣是总角之交,你要封韩嫣关内侯,陈珏还能反对不成?”
刘彻也是一笑,道:“朕这点心思,皇祖母总看得一清二楚。”
窦太后点了点头,道:“你想封就封,不必事事来问过哀家,韩嫣既然有功劳,封个关内侯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刘彻跟陈珏比了个成功的手势,又道:“什么事都问过皇祖母,朕心里才舒坦放心。”
窦太后微微一笑,转而问向陈珏道:“芷晴这几日怎么样了?她可是许久没有来看哀家了。”
陈珏见话题莫名其妙地又转到自己身上来,茫然片刻之后侧身道:“她一向都好,过几日天气回暖... -->>
寒冬十一月,雪落无声,长安郊外数十里的太学在枯木白雪中静静地矗立。
因为前几日天气暖和了些的缘故,廊角下粗细不一的冰柱向下垂着,尖尖的头部直指地面,回廊下,三三两两的学子正相携而行。
长安少年,若说骑马射箭英姿威武,最让人羡慕的非上林苑羽林骑莫属,若说修文养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太学中的博士弟子。
人影交错之间,回廊的角落处,两个少年人相对而坐,好似并不畏惧严寒一般,他们身上所着的服饰在太学中算不上贵气凌人,却也远远比寻常的布衣子弟强上许多。
“寰宇之大,果真无奇不有。”其中一个锦衣少年好似遇见了什么奇观,一脸叹服地对身边的同伴说道。
他的同伴是一个英俊康健的少年,却并不像锦衣少年那样好动,反而给人以文质彬彬的感觉,他合上手上的书,淡淡地道:“不过几个冰棱镜,你还能一直兴奋到现在?”
“金仲,话不是这么说的。”锦衣少年义正词严地道,他想起几块小小的、或凸或凹的冰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竟然能展现出那么多有趣的景象,便忍不住一脸兴奋地继续说道:“今冬闲来无事,我去旁听些诗书经典之外的课业,果然有趣。”
金仲一边听着同伴说话,一边有条不紊地把书本装进书袋,漫不经心地道:“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有什么用处?”
锦衣少年尴尬地挠了挠头,他这新朋友什么都好,就是一条舌头从来不饶人,当然这也怪他自己,谁叫他只顾着好玩,从来没有怎么认真地读过书。
金仲见锦衣少年在那不说话。不禁一笑。道:“怎么还在那里站着,眼下再不走,大堂就没位置了。”
锦衣少年哎呀了一声。想起今日大堂讲学的那位,连忙拉着金仲的袖子道:“快走快走。天工府楚先生开讲,我就算是个半调子,也万万不能错过。”
金仲好笑地任少年拉着自己前进,心中感慨万千。汉律杀仆与杀平民几乎同罪,他当日错手“杀”了南宫公主家的家奴。多亏老师楚原和武安侯陈珏几番斡旋,再加上他那位皇帝舅舅还有一点怜惜之心,这才保下命来。
只是不知道为何,数日前武安侯忽地把他安排到太学中来读书——金仲当然不知道刘彻对陈珏的要求:短时间内把金家人培养出能拿得出手的贵戚风范。
七拐八拐行过几处转角,又绕过几株傲雪的寒梅。金仲两人这才来到大堂,两人看着大堂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对视一眼后不由懊悔自己的来迟。天工府楚原,非儒非黄老,乃是以杂学晋身天子近臣的第一人,他专精地又是在大家眼中有点儿神秘色彩地百工之艺,他来此讲学,捧场的博士弟子还真就不在少数。
“这位不是金小公子?”
正沮丧的时候,金仲忽然听得一个有点儿熟悉地男声叫住自己问话。他皱着眉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笑呵呵地站在面前。
“东方先生。”锦衣少年招呼道,神色中多了几分喜悦。众多博士讲师中,东方鸿年纪不算大,又比老头子们多了些不羁地风采,一贯在太学生们中间颇受欢迎。
东方鸿含笑跟少年打过了招呼,打量了金仲一眼,道:“金公子这是要见楚原?”
金仲朝人群围住的门口处望了一眼,目中渴望之色一闪,他少小失父,对恩师楚原的尊敬非同一般,如今虽然避难似的做了太学生,楚原来太学,他却不能不见。
东方鸿心中了然,笑道:“金公子跟我来吧。”
金仲闻言大喜,道了一声多谢,连忙拉着同伴一起,亦步亦趋地跟在东方鸿身后,转过几处便跟着东方鸿一起从另一扇门走进大堂。
高台上,面容清瘦的楚原正挥斥方遒,金仲专心致志地看了一会儿,等结束之后同楚原叙了旧,转身见东方鸿还在,道:“今日多谢东方先生,但你怎知”
东方鸿哈哈道:“我今日来此纯属是个巧合,只许你见楚先生,不许我寻楚原叙叙旧不成?”
金仲脸一红,才要说话,忽地听见不远处一阵骚动,不多时一阵话声传来,坐在一边地楚原也霍然起身,一下子变了脸色。
“诡辩而已。”
东方鸿隐约看见是一个儒生打扮的青年在说话,那人神色激昂地道“尚同尚贤,岂是君臣纲常之道?”
青年身边另一人嗤之以鼻,道:“学刊早有言,百家之学各有其理,孔子尚且求师别家,你凭什么抱着一本春秋就自以为天下第一?”
双方各不相让,身边又各自有一群帮手,不多时便有向群架展的趋势,东方鸿这会儿也听明白了,先前儒生青年许是不忿楚原,不知怎地和身边的人就儒墨之学争辩了起来,后来的这青年则言辞有力,词句间听得出,他是个太学学刊和天禄阁论摘地拥护。
东方鸿笑着送楚原出门,眉头不着痕迹地皱了一下。董仲舒号称收徒百人,这些五经博士弟子在太学中常以别家为杂学,独董氏一部微言大义的春秋才是正统,时不时地便会同太学中这些思想较旁人自由许多的学子们辩论争吵。
董仲舒想飞之心不死啊东方鸿忽地想起陈珏这句话,虽说也有儒门旁支挑拨的作用,但董仲舒终究还是当世儒学的代表,就是年轻的孔安国也不能轻对其锋芒。
“哭什么哭?”
灌夫在自家卧房中来回走了好几拳,耳中听得妻子的抽噎声,只觉一阵心烦,这也就是他的结之妻,换了旁人,灌夫早就受不住作出来。
灌妻抹着泪道:“江都国很近吗?阿亮出去这么久,好不容易可能回转长安,你这边就要赶去江都国上任。我们连见阿亮一面都做不到。”
灌夫皱眉看了看妻子。还是重重地叹气了一声不语。
“不如你去请丞相帮忙。”灌妻虽然不知变故的根源正是窦家人,但想着丈夫一向和丞相关系好,眼泪抹着抹着便动了心思。
灌夫想着魏其侯多年来对自己地优待。不由地狠狠跺了跺脚。道:“外放有什么不好?总在长安城里头,抬眼列侯闭眼公主地。我早就腻了。”
从窦婴在景帝一朝时,为大将军时的宾客满堂,到以侯家居不得景帝看重时地门可罗雀,灌夫始终站在魏其侯身边,没有人能比他更清楚窦婴地无奈。窦氏这一棵大树。虽有窦婴这样的栋梁之人,亦多有横生腐节。
魏其侯不容易,既掌国又掌家,灌夫心中暗自想着。诸侯王的国相,虽然一向为长安城中平步青云地高官们轻视。但亦并非一条绝路走到死,作为王相被天子重新启用的也不在少数,灌夫不断地安慰着自己,这一桩事他也有酒后失礼地嫌疑,本就不该劳烦魏其侯。春。
刘彻这会正在跟窦太后解释,阿娇因为怀孕尚在初期,冬日路滑天冷不便每日来请安的苦衷,碰巧也是今早来请安的陈珏。只得把说话的位置让给刘大帝。
灌夫外放的事情。陈珏已经旁敲侧击过刘彻地意思。
江都王刘非,刘彻的五哥。其母程姬素日里颇为本分,当年同王的关系表面上也不错。刘非好勇力,常结交豪杰,七国之乱时曾上书请求出击叛军,近年来也曾表示有意替天子驱匈奴。
对于这么一位兄弟,刘彻欣赏中难免有几分猜忌,他几年来虽然几次称赞过江都王,但刘非这个勇武好战的王爷,也让刘彻小心地安排了一位老臣任江都相,至于他有几分防备的心思,陈珏就说不准了。陈珏只看出刘彻似乎不知道这背后隐约有窦家人插手地原因,只当江都王刘非的国相老病,长安这边应当派人前去,有几个官吏正好推荐了灌夫而已。“子瑜,你说是不是?”
陈珏想着想着,忽地听得刘彻的声音从远处飘过来,陈珏猛地一回神,暗叫一声糟糕,他根本没有认真听刘彻方才和窦太后说了什么。
“问陈珏算什么?”窦太后替陈珏解了围,笑道:“陈珏和那个小韩嫣是总角之交,你要封韩嫣关内侯,陈珏还能反对不成?”
刘彻也是一笑,道:“朕这点心思,皇祖母总看得一清二楚。”
窦太后点了点头,道:“你想封就封,不必事事来问过哀家,韩嫣既然有功劳,封个关内侯便是顺理成章之事。”
刘彻跟陈珏比了个成功的手势,又道:“什么事都问过皇祖母,朕心里才舒坦放心。”
窦太后微微一笑,转而问向陈珏道:“芷晴这几日怎么样了?她可是许久没有来看哀家了。”
陈珏见话题莫名其妙地又转到自己身上来,茫然片刻之后侧身道:“她一向都好,过几日天气回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