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平安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四海这才应允。杨荣和他一起翻阅其中文卷描述,别的人正议论谋略,时而你说我否、指出谋略漏洞,时而相互吹捧,各抒己见。
唯有杨四海没有表达丝毫见解。在这个资讯匮乏的时代,果然实权大臣有其天然的资源优势。他可以有权限查阅很多官方卷宗,各部本身也有收集情报的密探细作向尚书指派的人负责。
甚至锦衣卫的情报也能向朝臣互通,锦衣卫北镇抚司自然和朝臣文官没什么好说的,但南镇抚司在刺探“敌国”军情的消息后,除了向皇帝呈报,主要还是为兵部、督抚等衙门服务,因为皇帝有时候不会亲自过问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情报只有到官僚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就在这时,杨四海开口问道:“江西安福县叛乱被吉安府平定、叛贼打建文太子旗号,这个消息为何不是来自锦衣卫、或是地方的奏报,却是从胡大人那里知道的?”
一个老头不以为然地答道:“四海有所不知,长江都断了,江西那边的地方奏报很难送到扬州来,一般是通过四川,翻秦岭后自西北方向来,途中诸多周折。这点小事,奏报迟迟不到朝廷是很平常的。”
杨四海皱眉道:“在下问的并非此意,锦衣卫在湖广江西应该有不少人,怎么没提及此事?胡大人(胡滢)应该是兵部侍郎,他如何专程提及?”
“不知你是否对一些旧事有所耳闻”杨荣缓缓说道“胡侍郎在太宗时,多年专门负责寻访建文余孽,仁宗时此事便已罢停。
现在胡侍郎只是派自家的几个家丁门人继续暗查,其中有个叫燕若飞的门人有点来头,最近似乎好长时间不见在扬州,估摸着又是去湖广了罢
胡侍郎为何要私自追查此事?老夫觉得,他二十余年都耗在上头,忽然撒手不管了兴许有些不舍罢。四海毕竟入仕时间不长,官场上许多事你定然不知,不过也无妨,老夫告诉你便是。”
如果在江西某县打着建文太子旗号起兵失败的人真是那个太子,会怎样?杨荣正淡定地说着官场旧事,渐渐地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设。或许四海在繁多庞驳的信息中发现这个细节,就马上想到这个问题了
而杨荣自己却过了好一阵才后知后觉。当然这只是存在可能,尚未证实,但是世上诸多事端不就是从假设开始的么。这时杨荣忽然有种直觉,貌似谦恭的四海,内心里对自己身边夸夸其谈的幕僚其实抱着一种发自内心的鄙夷。
四海到这里来后举止得体,并未对任何人出言不逊,但是忽然之间杨荣发觉这是一种无视他人的孤高心态。
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笼子外冷眼旁观一群猴子上串下跳。杨荣心里生出一丝对他不好的感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不同的,有的人一瞬间就能想明白别人好几天都不通的问题,这就是区别。
“四海为何会猜测这份消息确是建文太子所为之事?”杨荣不动声色问道。四海也语气平缓地答:“若是消息来自锦衣卫便不会过于特别,兴许我看到了也不会多想,但它独独是来自于胡侍郎。
锦衣卫监视之事涉及甚广,但胡侍郎则不会关心一些不相干的事。既然他特意向杨公的幕友提及此事,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学生谏言,杨公可再次面见胡侍郎,详问此事,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凭据。”
“你说的有道理!”杨荣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惊喜“朝廷对贼首的方方面面掌握得不可谓详尽,但大多消息毫无用处,四海能在短短时间内便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有用的东西出来,果是非比常人的,不枉老夫有心栽培你。”
杨四海拜道:“杨公过誉,学生实不敢当。”“派人去送名帖,替老夫约见胡侍郎。”杨荣直截了当地说,然后回头对众人说道“这几天,你们每日下直之后就到老夫府上来。今天就到此为止,待我见了胡侍郎再说。”众人便鞠躬致礼,先让杨荣离开客厅,这才纷纷跨过门槛出去。
待杨荣走了,一个戴着灰布幞头的年轻人便一脸若有所思状:“我到现在还有些糊涂,就算真是建文太子在江西起兵,不已经败了么,又有什么作用?为何杨公如此关心?”旁人道:“你问我们有什么用,就近问四海兄不行了?”
一个鬓发花白的老头摸了一把下巴的胡须,沉吟道:“建文太子在江西起兵,况且还败了。能大败神机营的叛军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难道建文太子和伪湘王不是一路的,而且中间还有不可告人的龌龊,所以建文太子才会独自冒险起兵?”
刚才那“灰布幞头”一听频频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咦,四海兄,你说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见杨四海不答“灰布幞头”也不生气,一脸献媚的笑容... -->>
杨四海这才应允。杨荣和他一起翻阅其中文卷描述,别的人正议论谋略,时而你说我否、指出谋略漏洞,时而相互吹捧,各抒己见。
唯有杨四海没有表达丝毫见解。在这个资讯匮乏的时代,果然实权大臣有其天然的资源优势。他可以有权限查阅很多官方卷宗,各部本身也有收集情报的密探细作向尚书指派的人负责。
甚至锦衣卫的情报也能向朝臣互通,锦衣卫北镇抚司自然和朝臣文官没什么好说的,但南镇抚司在刺探“敌国”军情的消息后,除了向皇帝呈报,主要还是为兵部、督抚等衙门服务,因为皇帝有时候不会亲自过问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情报只有到官僚手里才能发挥作用。
就在这时,杨四海开口问道:“江西安福县叛乱被吉安府平定、叛贼打建文太子旗号,这个消息为何不是来自锦衣卫、或是地方的奏报,却是从胡大人那里知道的?”
一个老头不以为然地答道:“四海有所不知,长江都断了,江西那边的地方奏报很难送到扬州来,一般是通过四川,翻秦岭后自西北方向来,途中诸多周折。这点小事,奏报迟迟不到朝廷是很平常的。”
杨四海皱眉道:“在下问的并非此意,锦衣卫在湖广江西应该有不少人,怎么没提及此事?胡大人(胡滢)应该是兵部侍郎,他如何专程提及?”
“不知你是否对一些旧事有所耳闻”杨荣缓缓说道“胡侍郎在太宗时,多年专门负责寻访建文余孽,仁宗时此事便已罢停。
现在胡侍郎只是派自家的几个家丁门人继续暗查,其中有个叫燕若飞的门人有点来头,最近似乎好长时间不见在扬州,估摸着又是去湖广了罢
胡侍郎为何要私自追查此事?老夫觉得,他二十余年都耗在上头,忽然撒手不管了兴许有些不舍罢。四海毕竟入仕时间不长,官场上许多事你定然不知,不过也无妨,老夫告诉你便是。”
如果在江西某县打着建文太子旗号起兵失败的人真是那个太子,会怎样?杨荣正淡定地说着官场旧事,渐渐地就意识到了这个假设。或许四海在繁多庞驳的信息中发现这个细节,就马上想到这个问题了
而杨荣自己却过了好一阵才后知后觉。当然这只是存在可能,尚未证实,但是世上诸多事端不就是从假设开始的么。这时杨荣忽然有种直觉,貌似谦恭的四海,内心里对自己身边夸夸其谈的幕僚其实抱着一种发自内心的鄙夷。
四海到这里来后举止得体,并未对任何人出言不逊,但是忽然之间杨荣发觉这是一种无视他人的孤高心态。
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笼子外冷眼旁观一群猴子上串下跳。杨荣心里生出一丝对他不好的感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不同的,有的人一瞬间就能想明白别人好几天都不通的问题,这就是区别。
“四海为何会猜测这份消息确是建文太子所为之事?”杨荣不动声色问道。四海也语气平缓地答:“若是消息来自锦衣卫便不会过于特别,兴许我看到了也不会多想,但它独独是来自于胡侍郎。
锦衣卫监视之事涉及甚广,但胡侍郎则不会关心一些不相干的事。既然他特意向杨公的幕友提及此事,定有不同寻常之处。学生谏言,杨公可再次面见胡侍郎,详问此事,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凭据。”
“你说的有道理!”杨荣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惊喜“朝廷对贼首的方方面面掌握得不可谓详尽,但大多消息毫无用处,四海能在短短时间内便从蛛丝马迹中找出有用的东西出来,果是非比常人的,不枉老夫有心栽培你。”
杨四海拜道:“杨公过誉,学生实不敢当。”“派人去送名帖,替老夫约见胡侍郎。”杨荣直截了当地说,然后回头对众人说道“这几天,你们每日下直之后就到老夫府上来。今天就到此为止,待我见了胡侍郎再说。”众人便鞠躬致礼,先让杨荣离开客厅,这才纷纷跨过门槛出去。
待杨荣走了,一个戴着灰布幞头的年轻人便一脸若有所思状:“我到现在还有些糊涂,就算真是建文太子在江西起兵,不已经败了么,又有什么作用?为何杨公如此关心?”旁人道:“你问我们有什么用,就近问四海兄不行了?”
一个鬓发花白的老头摸了一把下巴的胡须,沉吟道:“建文太子在江西起兵,况且还败了。能大败神机营的叛军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难道建文太子和伪湘王不是一路的,而且中间还有不可告人的龌龊,所以建文太子才会独自冒险起兵?”
刚才那“灰布幞头”一听频频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咦,四海兄,你说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见杨四海不答“灰布幞头”也不生气,一脸献媚的笑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