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明成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闵妃急忙阅读袁世凯的信,内容大略为:
现在日本与开化党徒联手,动员军队,占领王宫,甚至略夺政权。大清国绝对不会漠视这种情况发生。我袁世凯奉大清国皇帝之命,计划出动军队,击退王宫内的日本军,同时将被夺去的政权归还给国王。请国王与王后接纳大清国的计划。
政变之后朝鲜人心汹汹,当时亲清派官员金允植、南廷哲等就跑到中国驻军处请求援助,吴兆有、袁世凯决定派兵救助,因此先派人给高宗送函,征得高宗的首肯。
在闵妃看来,这边刚想要拜托他们出兵,清军就自动提供协助,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了。她立刻以高宗的名义,写了回函请给沈相薰转交袁世凯。
袁世凯接到这封秘密信函,拆开一看:请求阁下立刻率领清军进入王宫,将我们从日本军的手中救出。便与吴兆有一同策划出兵行动。
考虑到出动军队进入朝鲜的王宫,一定要师出有名。于是袁世凯为了找理由出动军队,就在开化党新政权建立后的第三天,叫清军将校周得武传信给高宗。清军将校带着信,想要进入王宫,却遭到金玉均的拒绝:“若是袁世凯将军亲自来求见王上,说不定王上还会召见,但是,你一个小小的将校是不可能见到王上的。你就把带来的袁世凯将军手札交给左议政洪泳植大监转交,你先回去吧。”
大清国将校周得武不得已交出手札回去了。那封信内容为:
启禀国王陛下,前一天晚上我们备受惊吓,现在托国王陛下的福,京城与平时一样的平安。敬请国王陛下安心。我们一军也都无事。
乍看之下,只是一封很平常的问安信。但是,送这封内容平常的信却包含着几个伏笔。首先,袁世凯表示清朝军队与这次政变没有任何关系;其次用这封信来松懈开化党执政者与日本军队的警戒心。
将校周得武离开不久,清军翻译官即到王宫前来通报:“袁世凯将军求见国王陛下,要率领六百名卫兵,分为二队各三百名,从东西两个大门入宫。”
金玉均接到翻译官的通报,大为吃惊,说道:“袁将军想要拜见王上也无妨,但是不能带军队入宫。请你立刻回去向袁将军转达此意。要是无理的把军队带来,可能很难避免会发生很难看的场面。”
袁世凯在派翻译官通报朝鲜王宫之前,早就给日本公使竹添送去了照会,其内容为:
竹添大人阁下
大清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一同派驻在朝鲜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这个朝鲜国国王。然而,数日前乱党发动暴乱,杀害朝鲜八位大臣,听说他们现在仍然占领着王宫。我们为了保护朝鲜国王,以及为了贵国军队的安全着想,要出动军队进入王宫。请放心,我方目的仅为了保护国王以及帮助贵国军队。出兵之前特此告知。
统理朝鲜通商交涉司议袁世凯
袁世凯等待多时末见日本公使复信,便率清军及朝鲜亲军左右营,从宣仁门涌入王宫,对日本军队展开炽烈的攻击。遭到袭击的日军大为慌张,忙齐枪抵抗,双方战事遂起。朴泳孝率领日本人训练的朝鲜新军前后两营,也参加了日军作战。
当时,朝鲜人民群众既不了解也不支持开化派的政变,并且因开化派同人民所憎恶的日本侵略者相互勾结,所以政变爆发之后,汉城市内立刻流传开化派假日本人之手,杀害了国王、王妃和大臣,另立庶王子为王等等。因此清军一经发动进攻,那些曾在清军教官手下受过训练的朝鲜士兵,大部分都倒向清军,就连那些一度支持开化派的朝鲜士兵也都纷纷逃散。清军一方人多势众,日军一方终于败退,仓皇逃窜。
开化党政府惊慌失措,朴泳丰与金玉均等分散殿后营的军士,企图抵抗,但是士兵们都忙着各自逃命。
被这意外吓得惊慌失措的人,不只是政府要员与日军而已。高宗和闵妃也被吵闹的枪炮声吓到,慌忙跑到殿外。在这混乱的当头,逃命的人群相互冲撞,高宗和闵妃彼此走失,闵妃和大王大妃、王大妃、王世子、王世子妃,以及宫女们,一起躲到了北庙,高宗自则在金玉均的带领下往演庆堂避难。
金玉均服侍着高宗前往演庆堂,禀告道:“事态危急,请王上先前往仁川的日本租界避难,再想新的对策才好。”
高宗慌乱之中失了闵妃,此刻听见金玉均的劝告,不断地摇头说:“朕就是死也不去仁川,朕要与王后、大妃王打非在一起,就是死,死也要死在一起。这是哪里?快带我去见王后!”
这个时候,大清国士兵们也赶到了演庆堂,不明情况的清军准备攻击开化党一派,金玉均赶紧带高宗躲到小山丘的后面,说道:“若是不愿去仁川日本租界的话,去日本公使馆躲避如何?”
高宗仍旧摇头,不断地说:“我要和王后在一起,我不离开这里,你赶紧派人去找出她们的下落吧!”
刚好这时,在北庙躲避的闵妃派人来营救高宗。高宗欣喜,不顾许多臣子的挽留,伏在武监的背上,催促道:“快走!赶快带我去北庙!”
此时情况越发险恶,大清国士兵往这边攻来,枪弹乱飞,已经无法前往北庙了,连保护高宗的卫兵都中弹倒地。
金玉均忙站在前面向清兵大声呼叫:“国王在此,你们敢在这里随意放枪!”
清军听到这话,停止射击,大声喊道:“朝鲜国王在这里!”
事情演变至此,金玉均等开化党要员们只有自寻找活命之路,四处躲避。高宗看到朝廷大臣们都丢下他跑掉了,对金玉均流泪哀叹道:“像这种危险的时刻,你们要丢下我去哪里呢?”
金玉均流着泪回答:“臣等无法服侍王上到最后了,为了活命,也为了国家与王上着想,只有以后再与王上相见了。”
开化党主导人物金玉均、徐光范、徐载弼等向高宗告别之后,各自逃命。当形势越来越不利的时候,曾侈言自始至终“援助”开化派的日本公使,也违背一切诺言,仓皇命令日军撤退。金玉均等人虽怒斥日本公使的背叛行为,但为时已晚。金玉均等几名开化派要人,只好随着日军逃至日本公使馆避难。是日晚,守旧派和清军袭击日本公使馆,杀死了30多名日本人。日本公使仓皇失措,自焚公使馆,然后再次乘夜逃到仁川。朝鲜人民愤恨这些阴谋暴徒,沿途袭击他们。金玉均等人也随之逃到仁川,后来亡命于日本和美国等地。
一直挟持着国王的洪英植等人都为清军所杀害,国王又被清军和守旧派夺回,被送往袁世凯的军营,之后在清军护送下,高宗还宫,乱事已大致平靖。开化党政权夺取的三日天下,就这样草草落幕了。亲日派领导人非死即逃,日本有十几被杀,而亲清派遂重握政权。这就是朝鲜历史上通称的“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由封建两班出身的少数青年知识分子所领导的,具有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上层改革性质的政变。
这场政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变的主要人物之一,后亡命海外的徐载弼把政变失败的最大原因,归结为“民众的无知和没有觉悟”
就一般民众而言,他们虽然没有政治改革的愿望,但是开化派的政变并末在民众中扎下根基。这是因为开化派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针。实际上,民众从门户开放以前开始,多次掀起“民乱”他们的政治改革愿望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甲申政变却没有得到民众方面的支持。开化派在进行这一改革运动时,根本不自下而上地依靠人民的力量,他们不仅脱离了朝鲜民众,而且害怕民众的革命运动。他们不是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革命力量,用革命方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而是采用宫廷政变的手段,挟持国王,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方法来实行改革。这样一个改革运动,不和社会革命的基本动力人民取得联系,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其次,在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缺乏一支能够引导这一改革运动走向胜利的新的社会革命力量。金玉均、洪英值等开化派要人,主要是一些封建贵族名门子弟,直接支持开化派的,也只是一些封建两班出身的开明的中小官吏、平民出身的留日学生、下级军官和一部分士兵、中人出身的中小官吏和商人以及小市民出身的开明分子。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动力,能够促进这次改革运动的广大农民群众,并没有参加进来。更重要的是,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以组织和领导这一运动的早期革命的资产阶级。
最后,由于开化派认识的局限性,对急剧变化的现实缺乏正确的判断,便依靠外来侵略势力,主要是依靠日本势力,仓促地发动了政变。后来连日本势力也“背叛”了开化派,致使政变陷于绝境。加之又遭到占据优势的清朝军阀的武装干涉,政变终于失败。
在政治上缺乏经验的开化派,原想利用清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结果反被狡猾的日本侵略者所利用。这是他们最大的错误,也是甲申政变本身的一个致命弱点。
虽然三日天下骤然结束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必须给予高度的评价。从政治方面看,它在外部是试图清算与清朝的从属关系;在内部则是试图进行把朝鲜王朝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清算与清朝久已存在的从属关系,其内容反映在政纲的第一条中,曾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君主立宪制,政纲中没有直接提出。但是开化派主办的汉城旬报,曾介绍过“君民同治”、“合众共和”和“立宪政体”它与“君民同治”有近似之处。后来亡命日本的朴泳孝在呈... -->>
闵妃急忙阅读袁世凯的信,内容大略为:
现在日本与开化党徒联手,动员军队,占领王宫,甚至略夺政权。大清国绝对不会漠视这种情况发生。我袁世凯奉大清国皇帝之命,计划出动军队,击退王宫内的日本军,同时将被夺去的政权归还给国王。请国王与王后接纳大清国的计划。
政变之后朝鲜人心汹汹,当时亲清派官员金允植、南廷哲等就跑到中国驻军处请求援助,吴兆有、袁世凯决定派兵救助,因此先派人给高宗送函,征得高宗的首肯。
在闵妃看来,这边刚想要拜托他们出兵,清军就自动提供协助,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了。她立刻以高宗的名义,写了回函请给沈相薰转交袁世凯。
袁世凯接到这封秘密信函,拆开一看:请求阁下立刻率领清军进入王宫,将我们从日本军的手中救出。便与吴兆有一同策划出兵行动。
考虑到出动军队进入朝鲜的王宫,一定要师出有名。于是袁世凯为了找理由出动军队,就在开化党新政权建立后的第三天,叫清军将校周得武传信给高宗。清军将校带着信,想要进入王宫,却遭到金玉均的拒绝:“若是袁世凯将军亲自来求见王上,说不定王上还会召见,但是,你一个小小的将校是不可能见到王上的。你就把带来的袁世凯将军手札交给左议政洪泳植大监转交,你先回去吧。”
大清国将校周得武不得已交出手札回去了。那封信内容为:
启禀国王陛下,前一天晚上我们备受惊吓,现在托国王陛下的福,京城与平时一样的平安。敬请国王陛下安心。我们一军也都无事。
乍看之下,只是一封很平常的问安信。但是,送这封内容平常的信却包含着几个伏笔。首先,袁世凯表示清朝军队与这次政变没有任何关系;其次用这封信来松懈开化党执政者与日本军队的警戒心。
将校周得武离开不久,清军翻译官即到王宫前来通报:“袁世凯将军求见国王陛下,要率领六百名卫兵,分为二队各三百名,从东西两个大门入宫。”
金玉均接到翻译官的通报,大为吃惊,说道:“袁将军想要拜见王上也无妨,但是不能带军队入宫。请你立刻回去向袁将军转达此意。要是无理的把军队带来,可能很难避免会发生很难看的场面。”
袁世凯在派翻译官通报朝鲜王宫之前,早就给日本公使竹添送去了照会,其内容为:
竹添大人阁下
大清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一同派驻在朝鲜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这个朝鲜国国王。然而,数日前乱党发动暴乱,杀害朝鲜八位大臣,听说他们现在仍然占领着王宫。我们为了保护朝鲜国王,以及为了贵国军队的安全着想,要出动军队进入王宫。请放心,我方目的仅为了保护国王以及帮助贵国军队。出兵之前特此告知。
统理朝鲜通商交涉司议袁世凯
袁世凯等待多时末见日本公使复信,便率清军及朝鲜亲军左右营,从宣仁门涌入王宫,对日本军队展开炽烈的攻击。遭到袭击的日军大为慌张,忙齐枪抵抗,双方战事遂起。朴泳孝率领日本人训练的朝鲜新军前后两营,也参加了日军作战。
当时,朝鲜人民群众既不了解也不支持开化派的政变,并且因开化派同人民所憎恶的日本侵略者相互勾结,所以政变爆发之后,汉城市内立刻流传开化派假日本人之手,杀害了国王、王妃和大臣,另立庶王子为王等等。因此清军一经发动进攻,那些曾在清军教官手下受过训练的朝鲜士兵,大部分都倒向清军,就连那些一度支持开化派的朝鲜士兵也都纷纷逃散。清军一方人多势众,日军一方终于败退,仓皇逃窜。
开化党政府惊慌失措,朴泳丰与金玉均等分散殿后营的军士,企图抵抗,但是士兵们都忙着各自逃命。
被这意外吓得惊慌失措的人,不只是政府要员与日军而已。高宗和闵妃也被吵闹的枪炮声吓到,慌忙跑到殿外。在这混乱的当头,逃命的人群相互冲撞,高宗和闵妃彼此走失,闵妃和大王大妃、王大妃、王世子、王世子妃,以及宫女们,一起躲到了北庙,高宗自则在金玉均的带领下往演庆堂避难。
金玉均服侍着高宗前往演庆堂,禀告道:“事态危急,请王上先前往仁川的日本租界避难,再想新的对策才好。”
高宗慌乱之中失了闵妃,此刻听见金玉均的劝告,不断地摇头说:“朕就是死也不去仁川,朕要与王后、大妃王打非在一起,就是死,死也要死在一起。这是哪里?快带我去见王后!”
这个时候,大清国士兵们也赶到了演庆堂,不明情况的清军准备攻击开化党一派,金玉均赶紧带高宗躲到小山丘的后面,说道:“若是不愿去仁川日本租界的话,去日本公使馆躲避如何?”
高宗仍旧摇头,不断地说:“我要和王后在一起,我不离开这里,你赶紧派人去找出她们的下落吧!”
刚好这时,在北庙躲避的闵妃派人来营救高宗。高宗欣喜,不顾许多臣子的挽留,伏在武监的背上,催促道:“快走!赶快带我去北庙!”
此时情况越发险恶,大清国士兵往这边攻来,枪弹乱飞,已经无法前往北庙了,连保护高宗的卫兵都中弹倒地。
金玉均忙站在前面向清兵大声呼叫:“国王在此,你们敢在这里随意放枪!”
清军听到这话,停止射击,大声喊道:“朝鲜国王在这里!”
事情演变至此,金玉均等开化党要员们只有自寻找活命之路,四处躲避。高宗看到朝廷大臣们都丢下他跑掉了,对金玉均流泪哀叹道:“像这种危险的时刻,你们要丢下我去哪里呢?”
金玉均流着泪回答:“臣等无法服侍王上到最后了,为了活命,也为了国家与王上着想,只有以后再与王上相见了。”
开化党主导人物金玉均、徐光范、徐载弼等向高宗告别之后,各自逃命。当形势越来越不利的时候,曾侈言自始至终“援助”开化派的日本公使,也违背一切诺言,仓皇命令日军撤退。金玉均等人虽怒斥日本公使的背叛行为,但为时已晚。金玉均等几名开化派要人,只好随着日军逃至日本公使馆避难。是日晚,守旧派和清军袭击日本公使馆,杀死了30多名日本人。日本公使仓皇失措,自焚公使馆,然后再次乘夜逃到仁川。朝鲜人民愤恨这些阴谋暴徒,沿途袭击他们。金玉均等人也随之逃到仁川,后来亡命于日本和美国等地。
一直挟持着国王的洪英植等人都为清军所杀害,国王又被清军和守旧派夺回,被送往袁世凯的军营,之后在清军护送下,高宗还宫,乱事已大致平靖。开化党政权夺取的三日天下,就这样草草落幕了。亲日派领导人非死即逃,日本有十几被杀,而亲清派遂重握政权。这就是朝鲜历史上通称的“甲申政变”
甲申政变是朝鲜近代史上,由封建两班出身的少数青年知识分子所领导的,具有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上层改革性质的政变。
这场政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变的主要人物之一,后亡命海外的徐载弼把政变失败的最大原因,归结为“民众的无知和没有觉悟”
就一般民众而言,他们虽然没有政治改革的愿望,但是开化派的政变并末在民众中扎下根基。这是因为开化派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针。实际上,民众从门户开放以前开始,多次掀起“民乱”他们的政治改革愿望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甲申政变却没有得到民众方面的支持。开化派在进行这一改革运动时,根本不自下而上地依靠人民的力量,他们不仅脱离了朝鲜民众,而且害怕民众的革命运动。他们不是组织和动员民众的革命力量,用革命方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而是采用宫廷政变的手段,挟持国王,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方法来实行改革。这样一个改革运动,不和社会革命的基本动力人民取得联系,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其次,在当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缺乏一支能够引导这一改革运动走向胜利的新的社会革命力量。金玉均、洪英值等开化派要人,主要是一些封建贵族名门子弟,直接支持开化派的,也只是一些封建两班出身的开明的中小官吏、平民出身的留日学生、下级军官和一部分士兵、中人出身的中小官吏和商人以及小市民出身的开明分子。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动力,能够促进这次改革运动的广大农民群众,并没有参加进来。更重要的是,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以组织和领导这一运动的早期革命的资产阶级。
最后,由于开化派认识的局限性,对急剧变化的现实缺乏正确的判断,便依靠外来侵略势力,主要是依靠日本势力,仓促地发动了政变。后来连日本势力也“背叛”了开化派,致使政变陷于绝境。加之又遭到占据优势的清朝军阀的武装干涉,政变终于失败。
在政治上缺乏经验的开化派,原想利用清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结果反被狡猾的日本侵略者所利用。这是他们最大的错误,也是甲申政变本身的一个致命弱点。
虽然三日天下骤然结束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必须给予高度的评价。从政治方面看,它在外部是试图清算与清朝的从属关系;在内部则是试图进行把朝鲜王朝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的政治改革。清算与清朝久已存在的从属关系,其内容反映在政纲的第一条中,曾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君主立宪制,政纲中没有直接提出。但是开化派主办的汉城旬报,曾介绍过“君民同治”、“合众共和”和“立宪政体”它与“君民同治”有近似之处。后来亡命日本的朴泳孝在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