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点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乡下,父亲和母亲住着一幢青瓦土墙小屋,租来的。母亲养了一只猫,一条狗,她能清楚地记得猫儿什么时候抓第一只老鼠,狗儿什么时候害过病,两个小畜牲被她调教得像人一样乖巧伶俐。每天晚上,那只大黑猫都会要母亲抱一会儿,小狗浪浪则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父亲的宠物是满屋子的根,它们在父亲手下变成了仙鹤,猛狮,饿虎,大象,龙凤,美女,还有院子里的兰草,树桩,紫藤,石头。这些就是父亲和母亲晚年的孩子,我们的异族兄妹,它们替我们陪伴着两个老人的晚年生活。
小屋背靠青山,前临小河,屋后还有几分地的菜园,这样的地方,本来是很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可父亲总说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归宿感。住得再好,毕竟是别人的地盘。老年人本来就怕孤独,我们又不能常在身边,住着别人的房子,想必父亲和母亲常有飘零无依的感觉吧。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了父母晚年的梦想,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可总觉得父亲的家才是我的家,父亲现在没有自己的家,我的生活也像残缺着一块。
父亲到我家来,常常睡客厅,因为我家房子不大,有时客人一多,只好委屈父亲。
一个雷雨夜。雷声隆隆,风急雨骤。女儿怕打雷,钻进我怀里,紧贴着我。无奈地醒着,听雨一阵阵地走过黑夜。这夜父亲依然睡在我的客厅里,近一米八的身躯蜷缩在窄窄的沙发床上。他睡着了吗?不知道,没有听见他的鼾声。我搂着女儿软和温暖的小身子,心里泛起阵阵怜爱。小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偎在父母亲的怀里?
父亲到宜昌学习,要把我带出去见见世面。那是我第一次到宜昌。天天跟父亲挤在招待所的小床上,第一次吃糖拌西红柿,以为那是世界上的第一美味,第一次坐在大街上的娃娃书摊旁过足了看书瘾。
有一次过生日,父亲在食堂里买了猪肉炖粉条和米饭,给我送到学校里来。为了节约钱,父亲自己很少在食堂吃饭,家里常年吃的就是苞谷洋芋懒豆腐。那是我们家生活最因难的时候,父亲总吃几分钱一包的香烟,最后干脆戒了,戒烟时父亲在寝室的墙壁上写满了勉励自己的名人名言。
读初中时,我的眼睛近视了。同学们戴的都是普通的黑色塑料框眼镜,父亲却特意在县城给我买了一幅粉红色的眼镜,父亲说我的皮肤白,戴粉红色好看。我一直不好意思戴,认为太显眼了
有一年流行拖着两根长飘带的遮阳帽,父亲也买了一顶给我送到学校去,叮嘱我别晒太阳。直到长大,每次太阳天里出门,父亲还会在后面喊我戴帽子。因为我脸上有斑,父亲总说那是太阳晒的。
到县城读高中,半个月,或一个月,父亲就来一次,每次都会在馆子里吃一顿饭,有时是专门来给我买衣服,有一件格子衣服花了父亲几乎半个月的工资。所幸那时哥哥已参加工作,母亲作点小生意,我们家已基本摆脱经济困境,所以父亲对我,近乎溺爱。
点点滴滴,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照应。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男人,就是我的父亲,再也没有哪一个男人像父亲这般心细如发地疼爱过我。父亲就是我的家,我永远是父亲疼爱的小女儿,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这概念根深蒂固。可是有一天,父亲却成了我家的客人,但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客人,因为有真正意义上的客人,父亲得让出床铺,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在我的家里,没有专门为父母准备的卧室,这里没有他们的床。
常年在外读书,过集体生活,每逢寒暑假回家,特别希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89年的夏天,父亲在正房的后面劈出一块平地,用水泥砖接了两间小披屋,其中一间给我做卧室,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属于我的东西全搬进去,来了同学,猫在小屋里高谈阔论。后来,房子卖给了别人,每次经过,我都会多看它两眼,那是父亲用双手做的第一间属于我的房子。父亲的工作又调动了几次,无论走到哪里,父亲总会在假期来临之前安排好我的住处,父亲的屋椽下,永远有我的栖身之所。
父亲和母亲老了,却还没有一个安身之所。儿子的家不是他的家,女儿的家也不是他的家。我想对父亲说,女儿的家也是你和母亲的家呀!可从父亲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出,他不会认同我的想法。父亲的家可以永远是女儿的家,但女儿的家不可能成为父亲的家。或许如此,父亲才安然地睡在我的客厅里吧。可我的心,开始了疼痛。当年,父亲用双手给我垒房子,现在,我连给父母亲做一间土坏屋的能力都没有。
借居乡下,不是长久之计,父亲很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和母亲安顿在我们身边,这是父亲的近期奋斗目标。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奔波一生的清贫教师,能有什么积蓄呢?我和哥哥就是父亲一生的积蓄,这笔积蓄却无法兑换成现金,无法换成房子。我为父亲老了还要为挣房子钱劳累心酸,父亲却说他过得很充实,他绝不过那种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养老生活,他认为那样的生活毫无意义。挣一套房子,筑一个度过晚年生活的小巢,这是我们成人之后,父亲真正为自己和母亲做的第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该为自己羞愧。
无论如何,我要帮父亲找回我们的家。父亲和母亲应当安安心心地睡在他们自己的卧室里,不是我家的客厅或乡下的什么地方。父亲,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就像当年你为我们垒建小窝一样。
在乡下,父亲和母亲住着一幢青瓦土墙小屋,租来的。母亲养了一只猫,一条狗,她能清楚地记得猫儿什么时候抓第一只老鼠,狗儿什么时候害过病,两个小畜牲被她调教得像人一样乖巧伶俐。每天晚上,那只大黑猫都会要母亲抱一会儿,小狗浪浪则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父亲的宠物是满屋子的根,它们在父亲手下变成了仙鹤,猛狮,饿虎,大象,龙凤,美女,还有院子里的兰草,树桩,紫藤,石头。这些就是父亲和母亲晚年的孩子,我们的异族兄妹,它们替我们陪伴着两个老人的晚年生活。
小屋背靠青山,前临小河,屋后还有几分地的菜园,这样的地方,本来是很适合老年人修身养性的,可父亲总说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归宿感。住得再好,毕竟是别人的地盘。老年人本来就怕孤独,我们又不能常在身边,住着别人的房子,想必父亲和母亲常有飘零无依的感觉吧。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成了父母晚年的梦想,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虽然有了自己的家,可总觉得父亲的家才是我的家,父亲现在没有自己的家,我的生活也像残缺着一块。
父亲到我家来,常常睡客厅,因为我家房子不大,有时客人一多,只好委屈父亲。
一个雷雨夜。雷声隆隆,风急雨骤。女儿怕打雷,钻进我怀里,紧贴着我。无奈地醒着,听雨一阵阵地走过黑夜。这夜父亲依然睡在我的客厅里,近一米八的身躯蜷缩在窄窄的沙发床上。他睡着了吗?不知道,没有听见他的鼾声。我搂着女儿软和温暖的小身子,心里泛起阵阵怜爱。小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偎在父母亲的怀里?
父亲到宜昌学习,要把我带出去见见世面。那是我第一次到宜昌。天天跟父亲挤在招待所的小床上,第一次吃糖拌西红柿,以为那是世界上的第一美味,第一次坐在大街上的娃娃书摊旁过足了看书瘾。
有一次过生日,父亲在食堂里买了猪肉炖粉条和米饭,给我送到学校里来。为了节约钱,父亲自己很少在食堂吃饭,家里常年吃的就是苞谷洋芋懒豆腐。那是我们家生活最因难的时候,父亲总吃几分钱一包的香烟,最后干脆戒了,戒烟时父亲在寝室的墙壁上写满了勉励自己的名人名言。
读初中时,我的眼睛近视了。同学们戴的都是普通的黑色塑料框眼镜,父亲却特意在县城给我买了一幅粉红色的眼镜,父亲说我的皮肤白,戴粉红色好看。我一直不好意思戴,认为太显眼了
有一年流行拖着两根长飘带的遮阳帽,父亲也买了一顶给我送到学校去,叮嘱我别晒太阳。直到长大,每次太阳天里出门,父亲还会在后面喊我戴帽子。因为我脸上有斑,父亲总说那是太阳晒的。
到县城读高中,半个月,或一个月,父亲就来一次,每次都会在馆子里吃一顿饭,有时是专门来给我买衣服,有一件格子衣服花了父亲几乎半个月的工资。所幸那时哥哥已参加工作,母亲作点小生意,我们家已基本摆脱经济困境,所以父亲对我,近乎溺爱。
点点滴滴,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照应。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男人,就是我的父亲,再也没有哪一个男人像父亲这般心细如发地疼爱过我。父亲就是我的家,我永远是父亲疼爱的小女儿,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这概念根深蒂固。可是有一天,父亲却成了我家的客人,但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客人,因为有真正意义上的客人,父亲得让出床铺,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在我的家里,没有专门为父母准备的卧室,这里没有他们的床。
常年在外读书,过集体生活,每逢寒暑假回家,特别希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89年的夏天,父亲在正房的后面劈出一块平地,用水泥砖接了两间小披屋,其中一间给我做卧室,我终于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属于我的东西全搬进去,来了同学,猫在小屋里高谈阔论。后来,房子卖给了别人,每次经过,我都会多看它两眼,那是父亲用双手做的第一间属于我的房子。父亲的工作又调动了几次,无论走到哪里,父亲总会在假期来临之前安排好我的住处,父亲的屋椽下,永远有我的栖身之所。
父亲和母亲老了,却还没有一个安身之所。儿子的家不是他的家,女儿的家也不是他的家。我想对父亲说,女儿的家也是你和母亲的家呀!可从父亲的眼睛里我分明看出,他不会认同我的想法。父亲的家可以永远是女儿的家,但女儿的家不可能成为父亲的家。或许如此,父亲才安然地睡在我的客厅里吧。可我的心,开始了疼痛。当年,父亲用双手给我垒房子,现在,我连给父母亲做一间土坏屋的能力都没有。
借居乡下,不是长久之计,父亲很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和母亲安顿在我们身边,这是父亲的近期奋斗目标。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奔波一生的清贫教师,能有什么积蓄呢?我和哥哥就是父亲一生的积蓄,这笔积蓄却无法兑换成现金,无法换成房子。我为父亲老了还要为挣房子钱劳累心酸,父亲却说他过得很充实,他绝不过那种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养老生活,他认为那样的生活毫无意义。挣一套房子,筑一个度过晚年生活的小巢,这是我们成人之后,父亲真正为自己和母亲做的第一件事情,我不知道该为他高兴,还是该为自己羞愧。
无论如何,我要帮父亲找回我们的家。父亲和母亲应当安安心心地睡在他们自己的卧室里,不是我家的客厅或乡下的什么地方。父亲,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就像当年你为我们垒建小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