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笑看浮云自卷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打从那以后,陆天诚再不在宫内过夜。太后说了几次,都被他胡搅蛮缠过去。即然是自己最亲的小儿子,太后也不好过于强迫,只好找陆天羽说项,希望他能多劝劝这个弟弟,好尽量让天诚学着适应人伦之礼。要不长远下去,天诚这一脉的子嗣可怎么办?
陆天羽没去劝陆天诚,反过来劝慰太后,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天诚对前几次安排反弹强烈,现在还是暂时不提,搁置一段时间再说。太后思之再三,勉强点头同意。
陆天诚总算清静了几个月。当陆天羽看他情绪已经缓和,便在一次谈话时,开玩笑似地要赠他美女财物。财物,陆天诚毫不客气地笑纳,美女则被当场婉拒。有了这个开头,不定什么时候,陆天羽便借机试探,弄得陆天诚烦不胜烦。这不,今天又来了。
听见陆天诚隐喻的拒绝,陆天羽有些无奈地笑笑。自打失忆,这个皇弟确实大有长进,变得好学不诲不说,而且心思也跟开了窍一般,在杂学上几乎一点就通。他提出来的活字印刷之术,在工部的参与下进一步得到改进,在印刷《武英殿聚珍集》时大放异彩。其操作之便利,节省银两之多,而且以后只要这些活字不损坏,就可以无限期使用,这些都让工部下自工匠、上至官员称赞不已,尤其工部尚书,因为《武英殿聚珍集》印刷的进展迅速,在和陆天羽汇报时,都透着一股子得意,对诚王的巧思更是赞叹有加。
至于烟花、琉璃等那些不上台面的小东西,既然诚王都肯投身这种民间生计,一时间,热心于此的百姓急剧增加。陆天诚趁热打铁,招揽了一帮子农学、天文等等方面有专精的人才进入百家堂,举凡涉及民生日用的,陆天诚或是插一脚,或是干脆放个话,其研制开发也被逐渐带动起来。三年来,俨成风气,百姓中流传,经史子集学不透没关系,只要学有所长,能进入百家堂,也能被朝廷看中封赏。
朝堂之上,百官之中,有思想开明的,能看出这些日常杂学的研究应用,对本国的农、工、商等带来极大好处,小可富百姓,大可强国力。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认为这种风气导致文风衰落,羞于与杂学出身的官员为伍。
这时候,陆天诚提出的火绳枪研制初步完成。名为火绳枪,却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不一样。因为没有机床,枪管是用一定比例的金属液混合凝制的铁块打成薄片,刻上螺旋槽后卷筒,外套枪箍,枪托用硬木做成,整体外观和近现代的步枪更加接近。子弹也做成锥形头,只是是实心的,打磨光滑,涂上油脂以减少摩擦。枪内设机关,有火石可以自动打火,填充火药以火绳连接,一溜十团。枪上有斜管,内置子弹,每发子弹落下,正可用一发火药弹射。还装有简单的瞄准器。
头一批十把,经陆天羽同意,陆天诚亲自押送到京畿军营。陆天羽也同时赶来,观看演示。挑出最好的弓手试枪,十枪连发,震耳欲聋。待把远到四十米开外的厚木靶运到近前,每靶上都有二三个弹孔穿透。考虑到第一次的生疏和距离的遥远,这个成果让陆天羽心动不已。
“还有一物。”陆天诚笑着拍拍手,有人帮过来一个箱子,打开,里面黑压压一堆圆球。陆天诚拿起一个,“请皇兄捂上耳朵。”火褶子一晃,已把黑球上的火绳点燃,使劲扔了出去。就听“轰”一声巨响,黑球落地处炸出一个大坑。
陆天羽倒吸口凉气,“这又是何物?”
“臣弟称它做榴弹,外面是厚麻纸,包着火硝和碎铁片,在人群密集之处杀伤力尤大。”陆天诚递给陆天羽,“就是使用时要小心。这是做枪时联想出来的。”其实作枪时衍生的不光榴弹,因为要试验枪管的硬度和韧度,反复试验金属液的配比,陆天诚还得到了好几个配方,可以改善现有的武器装备。这些,他稍后会对陆天羽言明。
理所当然的,陆天诚的这些研制匠人被全体搬到兵部传授和改进技艺,加紧生产。陆天羽年轻开明,善于接纳新事物。陆天诚那些原本看起来胡闹的东西,细细想来,竟全是与国有利。再见了这种厉害武器,更加支持自己皇弟的研制,对弹劾陆天诚的奏章一律收下、销毁,根本不予理睬。
朝中有几位看陆天羽不予理睬,干脆跳了出来,直接在庙堂上诘难陆天诚。能驳倒他最好,驳不倒他,也可以搏个直言谏上的美名。陆天诚对这些迂腐之人早有防备,直接反问,“更新农工,让百姓吃饱,张大人认为不重要?”“治国既是治百姓,经商一道,富民便民,民安则国安。杂学可以填报百姓的肚子,经史可以聪慧他们的头脑,两者本就应和,难道让百姓饿着肚子去读书?刘大人,你就不怕被百姓唾骂?”
类似的话反驳回去,那些官员哑口无言。文人极其爱惜自身羽毛,他们不怕皇上的处罚,却怕百姓众口齐唾。
“至于杂学为官者,哪位不是拿大成果换来的。沉浸其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花心力绝不比科考上来的士子少。只不过提拨了五六位,更可显我陆国皇帝求才若渴、礼贤下士,正是一桩美谈,几位大人难道想让我陆国匠人外流?为他国出劲出力?”
这话说得可就重了,站出来的三位官员急忙辩白,还是坐在上面的陆天羽打圆场,“朕相信几位卿家是为国着想,只是用错了地方而已。”皇上都这样说了,满朝文武,谁还能再说个“不”字。况且,杂学出身的官员毕竟很少,也成不了气候。诚王沉溺于这些东西,倒免了营营于政权的忧患。
——————————————————————————————
烧退了,感冒好点儿了,又开始写了。不过周末要上课,写文实在太赶了。所以以后更新,周一到周五每日一更照常,周末不定更不更,有时间我就写。对各位亲很抱歉!(未完待续)
打从那以后,陆天诚再不在宫内过夜。太后说了几次,都被他胡搅蛮缠过去。即然是自己最亲的小儿子,太后也不好过于强迫,只好找陆天羽说项,希望他能多劝劝这个弟弟,好尽量让天诚学着适应人伦之礼。要不长远下去,天诚这一脉的子嗣可怎么办?
陆天羽没去劝陆天诚,反过来劝慰太后,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天诚对前几次安排反弹强烈,现在还是暂时不提,搁置一段时间再说。太后思之再三,勉强点头同意。
陆天诚总算清静了几个月。当陆天羽看他情绪已经缓和,便在一次谈话时,开玩笑似地要赠他美女财物。财物,陆天诚毫不客气地笑纳,美女则被当场婉拒。有了这个开头,不定什么时候,陆天羽便借机试探,弄得陆天诚烦不胜烦。这不,今天又来了。
听见陆天诚隐喻的拒绝,陆天羽有些无奈地笑笑。自打失忆,这个皇弟确实大有长进,变得好学不诲不说,而且心思也跟开了窍一般,在杂学上几乎一点就通。他提出来的活字印刷之术,在工部的参与下进一步得到改进,在印刷《武英殿聚珍集》时大放异彩。其操作之便利,节省银两之多,而且以后只要这些活字不损坏,就可以无限期使用,这些都让工部下自工匠、上至官员称赞不已,尤其工部尚书,因为《武英殿聚珍集》印刷的进展迅速,在和陆天羽汇报时,都透着一股子得意,对诚王的巧思更是赞叹有加。
至于烟花、琉璃等那些不上台面的小东西,既然诚王都肯投身这种民间生计,一时间,热心于此的百姓急剧增加。陆天诚趁热打铁,招揽了一帮子农学、天文等等方面有专精的人才进入百家堂,举凡涉及民生日用的,陆天诚或是插一脚,或是干脆放个话,其研制开发也被逐渐带动起来。三年来,俨成风气,百姓中流传,经史子集学不透没关系,只要学有所长,能进入百家堂,也能被朝廷看中封赏。
朝堂之上,百官之中,有思想开明的,能看出这些日常杂学的研究应用,对本国的农、工、商等带来极大好处,小可富百姓,大可强国力。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官员,认为这种风气导致文风衰落,羞于与杂学出身的官员为伍。
这时候,陆天诚提出的火绳枪研制初步完成。名为火绳枪,却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不一样。因为没有机床,枪管是用一定比例的金属液混合凝制的铁块打成薄片,刻上螺旋槽后卷筒,外套枪箍,枪托用硬木做成,整体外观和近现代的步枪更加接近。子弹也做成锥形头,只是是实心的,打磨光滑,涂上油脂以减少摩擦。枪内设机关,有火石可以自动打火,填充火药以火绳连接,一溜十团。枪上有斜管,内置子弹,每发子弹落下,正可用一发火药弹射。还装有简单的瞄准器。
头一批十把,经陆天羽同意,陆天诚亲自押送到京畿军营。陆天羽也同时赶来,观看演示。挑出最好的弓手试枪,十枪连发,震耳欲聋。待把远到四十米开外的厚木靶运到近前,每靶上都有二三个弹孔穿透。考虑到第一次的生疏和距离的遥远,这个成果让陆天羽心动不已。
“还有一物。”陆天诚笑着拍拍手,有人帮过来一个箱子,打开,里面黑压压一堆圆球。陆天诚拿起一个,“请皇兄捂上耳朵。”火褶子一晃,已把黑球上的火绳点燃,使劲扔了出去。就听“轰”一声巨响,黑球落地处炸出一个大坑。
陆天羽倒吸口凉气,“这又是何物?”
“臣弟称它做榴弹,外面是厚麻纸,包着火硝和碎铁片,在人群密集之处杀伤力尤大。”陆天诚递给陆天羽,“就是使用时要小心。这是做枪时联想出来的。”其实作枪时衍生的不光榴弹,因为要试验枪管的硬度和韧度,反复试验金属液的配比,陆天诚还得到了好几个配方,可以改善现有的武器装备。这些,他稍后会对陆天羽言明。
理所当然的,陆天诚的这些研制匠人被全体搬到兵部传授和改进技艺,加紧生产。陆天羽年轻开明,善于接纳新事物。陆天诚那些原本看起来胡闹的东西,细细想来,竟全是与国有利。再见了这种厉害武器,更加支持自己皇弟的研制,对弹劾陆天诚的奏章一律收下、销毁,根本不予理睬。
朝中有几位看陆天羽不予理睬,干脆跳了出来,直接在庙堂上诘难陆天诚。能驳倒他最好,驳不倒他,也可以搏个直言谏上的美名。陆天诚对这些迂腐之人早有防备,直接反问,“更新农工,让百姓吃饱,张大人认为不重要?”“治国既是治百姓,经商一道,富民便民,民安则国安。杂学可以填报百姓的肚子,经史可以聪慧他们的头脑,两者本就应和,难道让百姓饿着肚子去读书?刘大人,你就不怕被百姓唾骂?”
类似的话反驳回去,那些官员哑口无言。文人极其爱惜自身羽毛,他们不怕皇上的处罚,却怕百姓众口齐唾。
“至于杂学为官者,哪位不是拿大成果换来的。沉浸其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花心力绝不比科考上来的士子少。只不过提拨了五六位,更可显我陆国皇帝求才若渴、礼贤下士,正是一桩美谈,几位大人难道想让我陆国匠人外流?为他国出劲出力?”
这话说得可就重了,站出来的三位官员急忙辩白,还是坐在上面的陆天羽打圆场,“朕相信几位卿家是为国着想,只是用错了地方而已。”皇上都这样说了,满朝文武,谁还能再说个“不”字。况且,杂学出身的官员毕竟很少,也成不了气候。诚王沉溺于这些东西,倒免了营营于政权的忧患。
——————————————————————————————
烧退了,感冒好点儿了,又开始写了。不过周末要上课,写文实在太赶了。所以以后更新,周一到周五每日一更照常,周末不定更不更,有时间我就写。对各位亲很抱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