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李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转眼已是永徽元年。
期间罗通只托驿站捎过一回书信,亦是寥寥几语,想是边关军务甚多的缘故罢。倒是从李治口中,是有赞誉之词,王二自是暗暗为他欣慰。
李治越发地忙碌,当日武媚身陷感业寺时,端是无日不牵挂,如今匿在王府,虽比自家后宫来去自如,但要说寻个借口,隔三差五去上一趟亦非难事。只可惜,一来李治年轻气盛,欲效文皇事必躬亲,反累得自己无暇分身;二则王皇后似有察觉,已是多次旁敲侧击,不得不谨慎行事。
如此一来,一月之中却难得出来私会一场。
好在有婉儿相伴,武媚倒也不甚寂寞,二人关系日益亲近,状若母女。直惹得频儿嫉妒非常,一有机会便将婉儿揪过,半是恳求半是威逼,好歹是断断续续传了几手剑术于她。只苦了小婉儿,朝文暮武,不得半分空闲。
王二瞧着好笑,却是不敢站出来“主持正义”,两个女人之间的事,躲还来不及呢,怎会笨到自己抓着脑袋往里凑,去自找苦吃。
何况,王二自身亦是忙得不亦乐乎,忙啥?
使银子呗!
倒也不是抬着箱子往人家府上送,毕竟无缘无故送银子,堕了自家身份不说,也没人好意思收。主要还是吃喝玩乐应酬交际,爱充风雅的不妨来两卷名家真迹;醉心壶中日月的自然有陈年美酒奉上;至于李义府之流的好色鬼,更是简单,哪个院子有个甚**点角的,便伙同前往就是了。。。。。。
这种看人下菜手段,王二自是不用人教,远在鼻涤还没擦干时便已通晓,如今运用起来,端是娴熟自如得心应手,施者随意受者自然,怎么看都是不经意的恰巧而已。
时间一长,这长安城内上至王侯贵胄,下到歌姬舞娘,若是对人言不知王二其名,保准招来一大片鄙夷目光,端是一时风头无二。
只是这几日,王二却接连被泼了两桶冷水——
先是任仁瑷一通劝说,让他收敛些,不可太过张扬,免得他人眼红惹来事端;后有武媚加以提醒,多方结交固然不错,却是往往费了心思成效不大,还得揣摩好利益关系,有所侧重才是。
王二被这个一说,那个一讲,心中大是郁闷,这日哪也不去了,亦不理会他人,独自搬了把躺椅,窝在树荫下生着闷气。
他倒是想清静一会儿,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义府屁颠屁颠跑了来,身后还带着个萎萎缩缩的矮胖家伙,虽是一身中土打扮,可看他后脑垂着的几条猪尾巴似的发暨,肯定不是我大唐人士。
王二正自琢磨着,这家伙既不像是突厥人,亦不似吐藩国的,不知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李义府介绍道:“王大人,这位~是倭国来的阿云比罗夫,久慕大人英名,特来拜见。”
阿云比罗夫赶紧恭身施礼,“小人倭国阿云比罗夫,见过王大人。”
他娘的,中原话倒是讲得挺利落,想是下过不少工夫了。
王二瞧了瞧阿云比罗夫,又看了看李义府,不无讥讽地道:“李大人,你说~咱哥俩的关系,你要来便来,却无端端带个倭人来搞什么?想比是得了不少好处了吧?”
李义府一愣,听他口气明显不妥,按说,平日来来往往都挺客气的,今儿个是怎么了?是了,肯定是嫌这个阿云比罗夫空手而来,没落着好处,是故如此不满。想到这,转目朝阿云比罗夫使了使眼神,示意他赶快讲礼物奉上去。
他自己是个见财起意的主,便当全天下人都和他一般,却不知王二恼火其实另有缘由。
要论起因,还在李治——
李治平日脱不得身,心中却委实挂念武媚,便时常诏王二进宫,去的次数多了,自然不会仅仅探讯武媚近况,有时国事心烦,亦免不得在王二面前发一发牢骚,明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毕竟能有个人聊一聊,心中多少好受些。
除了武媚,谈得最多的不外乎当前困境内忧外患,内忧就不必多说了,至于外患,关键者,一为突厥,一为高句丽。二者相较而言,犹以高句丽为甚,毕竟在先帝恩威并施之下,突厥力量已被起内部冲突严重削弱,乙毗射匮可汗亦受了我朝册封,虽说眼下阿史那贺鲁频频生事,但大局未乱,即使有事,补救亦是来得及的;反观高句丽,远有前隋,近至高祖太宗,多次用兵,均是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一是高句丽久历战事,防线稳固,更为主要的,便是有倭国在其背后撑腰。
要说这倭国,也委实不是东西,明里受我大唐册封讨得不少赏赐,暗中却与高句丽狼狈为奸,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往往说到最后,李治均会叹道:“倭国一日不除,高句丽永难臣服!”
这个时候王二大多会慷慨激昂道:“万岁爷调个十万八万精兵给小的,明日便去把那劳什子鸟倭国荡平。”
&nbs... -->>
一转眼已是永徽元年。
期间罗通只托驿站捎过一回书信,亦是寥寥几语,想是边关军务甚多的缘故罢。倒是从李治口中,是有赞誉之词,王二自是暗暗为他欣慰。
李治越发地忙碌,当日武媚身陷感业寺时,端是无日不牵挂,如今匿在王府,虽比自家后宫来去自如,但要说寻个借口,隔三差五去上一趟亦非难事。只可惜,一来李治年轻气盛,欲效文皇事必躬亲,反累得自己无暇分身;二则王皇后似有察觉,已是多次旁敲侧击,不得不谨慎行事。
如此一来,一月之中却难得出来私会一场。
好在有婉儿相伴,武媚倒也不甚寂寞,二人关系日益亲近,状若母女。直惹得频儿嫉妒非常,一有机会便将婉儿揪过,半是恳求半是威逼,好歹是断断续续传了几手剑术于她。只苦了小婉儿,朝文暮武,不得半分空闲。
王二瞧着好笑,却是不敢站出来“主持正义”,两个女人之间的事,躲还来不及呢,怎会笨到自己抓着脑袋往里凑,去自找苦吃。
何况,王二自身亦是忙得不亦乐乎,忙啥?
使银子呗!
倒也不是抬着箱子往人家府上送,毕竟无缘无故送银子,堕了自家身份不说,也没人好意思收。主要还是吃喝玩乐应酬交际,爱充风雅的不妨来两卷名家真迹;醉心壶中日月的自然有陈年美酒奉上;至于李义府之流的好色鬼,更是简单,哪个院子有个甚**点角的,便伙同前往就是了。。。。。。
这种看人下菜手段,王二自是不用人教,远在鼻涤还没擦干时便已通晓,如今运用起来,端是娴熟自如得心应手,施者随意受者自然,怎么看都是不经意的恰巧而已。
时间一长,这长安城内上至王侯贵胄,下到歌姬舞娘,若是对人言不知王二其名,保准招来一大片鄙夷目光,端是一时风头无二。
只是这几日,王二却接连被泼了两桶冷水——
先是任仁瑷一通劝说,让他收敛些,不可太过张扬,免得他人眼红惹来事端;后有武媚加以提醒,多方结交固然不错,却是往往费了心思成效不大,还得揣摩好利益关系,有所侧重才是。
王二被这个一说,那个一讲,心中大是郁闷,这日哪也不去了,亦不理会他人,独自搬了把躺椅,窝在树荫下生着闷气。
他倒是想清静一会儿,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义府屁颠屁颠跑了来,身后还带着个萎萎缩缩的矮胖家伙,虽是一身中土打扮,可看他后脑垂着的几条猪尾巴似的发暨,肯定不是我大唐人士。
王二正自琢磨着,这家伙既不像是突厥人,亦不似吐藩国的,不知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李义府介绍道:“王大人,这位~是倭国来的阿云比罗夫,久慕大人英名,特来拜见。”
阿云比罗夫赶紧恭身施礼,“小人倭国阿云比罗夫,见过王大人。”
他娘的,中原话倒是讲得挺利落,想是下过不少工夫了。
王二瞧了瞧阿云比罗夫,又看了看李义府,不无讥讽地道:“李大人,你说~咱哥俩的关系,你要来便来,却无端端带个倭人来搞什么?想比是得了不少好处了吧?”
李义府一愣,听他口气明显不妥,按说,平日来来往往都挺客气的,今儿个是怎么了?是了,肯定是嫌这个阿云比罗夫空手而来,没落着好处,是故如此不满。想到这,转目朝阿云比罗夫使了使眼神,示意他赶快讲礼物奉上去。
他自己是个见财起意的主,便当全天下人都和他一般,却不知王二恼火其实另有缘由。
要论起因,还在李治——
李治平日脱不得身,心中却委实挂念武媚,便时常诏王二进宫,去的次数多了,自然不会仅仅探讯武媚近况,有时国事心烦,亦免不得在王二面前发一发牢骚,明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毕竟能有个人聊一聊,心中多少好受些。
除了武媚,谈得最多的不外乎当前困境内忧外患,内忧就不必多说了,至于外患,关键者,一为突厥,一为高句丽。二者相较而言,犹以高句丽为甚,毕竟在先帝恩威并施之下,突厥力量已被起内部冲突严重削弱,乙毗射匮可汗亦受了我朝册封,虽说眼下阿史那贺鲁频频生事,但大局未乱,即使有事,补救亦是来得及的;反观高句丽,远有前隋,近至高祖太宗,多次用兵,均是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一是高句丽久历战事,防线稳固,更为主要的,便是有倭国在其背后撑腰。
要说这倭国,也委实不是东西,明里受我大唐册封讨得不少赏赐,暗中却与高句丽狼狈为奸,尽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往往说到最后,李治均会叹道:“倭国一日不除,高句丽永难臣服!”
这个时候王二大多会慷慨激昂道:“万岁爷调个十万八万精兵给小的,明日便去把那劳什子鸟倭国荡平。”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