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只是看着对面董平以及他的部下,李子元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将这些人留下,究竟是好还是坏。成建制的老兵,的确战斗力远远超过几倍的新兵。但是这些老兵换句话来说,战斗力虽强但也容易抱团。
尤其是来自一支凝聚力很强杂牌军的成建制老兵,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小团体,是最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改造的。到了战场上,这些人要是给你玩点花样,让你打了败仗都不知道因为什么。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新兵都是没有主意的,可这些老兵却不一样。原本两军之间隔阂就很深,一旦这些老兵一鼓动。这些原本就是中央军出身的新兵,没准都能给拉走一半。尤其是环境一旦安稳下来,这些老兵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要想改造这样一支部队,是需要花很大的代价和精力的。这一点,李子元是吃过苦头的。他当初跟随部队东进冀鲁豫边区,收编当地的一支被某方面打散的散兵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也是一支杂牌军被打散后,溃散在当地的散兵。东进的八路军为了改造这支部队,可是下了很大的力气。最终在李子元跟随老部队,返回太行山区的时候,这支部队也没有能够完成彻底的改造。最终部分叛逃,部分被打散编入冀鲁豫部队。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对于接受其他方面的老兵,李子元一直都很慎重,甚至持怀疑态度。有些时候他宁可用反正的伪军,也不愿意要那个方面的老兵。对于他来说,就算这些人的军事技术再好,但改造的时候需要花费的心思太多。
留给自己做这些人思想工作时间,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将这些人都留下来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一时之间,李子元也有些说不准。这些老兵用好了是一把尖刀,如果用不好与一颗,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马永成,还有那几个政工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那些占据大多数的新兵,思想给稳定下来。只要这些新兵思想稳定下来,剩下的那一百多人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想到这里,李子元摇了摇头,将心思又转回了自己下一步,究竟该向那个方向转移上了。部队的改造,是一件需要长时间进行的系统工作。但眼下最至关重要的,是部队怎么安全转移出去。
要不是部队无法安全转移,被日伪军给一锅端了,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在费心思了。眼下十里岭以北的日伪军正在陆续的南下,虽说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也许只是路过十里岭,可也提供了预警。
而十里岭上空,也出现了日军的侦察机。以及被马永成抓到的几个便衣,都已经说明十里岭一线,也在日伪军的怀疑之中。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有可能隐蔽在这里,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扑过来。
距离西窑沟一线不过几十华里的十里岭,李子元知道这里绝对不是久留之地。李子元很清楚,在南面壶关与陵川交界处的日伪军,搜索行动扑空之后向北进行扫荡,肯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位于壶关中部,也是距离西窑沟最近可以隐蔽大量部队的十里岭,肯定会成为其扫荡的重中之重。这里地图标高达到一千多米,虽不能说山高林密,但是地形上却是对自己相当有利。自己能看到这一点,日军自然也能看到这一点。
之前自己是利用灯下黑的道理,利用十里岭距离西窑沟直线距离近。在八路军的战术之中,一击得手后快速脱离,尽可能的撤离日军远,这已经被日军所掌握的习惯。才就地隐蔽在距离百尺、西窑沟一线,并不远的十里岭之内。
自己当初在北撤的时候,尽管已经想尽办法消除痕迹。但谁能保证这么的多人,以及大量的物资和驮马的转移,不会被人给发现?要知道从十里岭到百尺一线,是整个壶关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要是日伪军得到情报,或是其反应过来,势必会调集重兵向十里岭这里包抄过来。所以十里岭并不是一个长久停留之地,这一点李子元还是有清楚认识的。走是必然的,只是下一步该向那个方向转移,李子元却是一时拿不准主意。
北面壶北与壶关交界处的日伪军全部南下,还是只有这一部分南下。周边其他方向的日伪军,部署调整如何眼下却是都不清楚。最关键的敌情变化无法即时掌握,让李子元这个决心就很难下。
自己派出的侦察员,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找到壶关境内的兄弟部队,居然连地方民兵都没有见到一个。这十里岭一带不是深山老林,虽说也是山区,可也不是那种人烟稀少的地区。据李子元所知,十里岭地区是壶关兄弟部队一个主要的活动区域。
... -->>
只是看着对面董平以及他的部下,李子元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将这些人留下,究竟是好还是坏。成建制的老兵,的确战斗力远远超过几倍的新兵。但是这些老兵换句话来说,战斗力虽强但也容易抱团。
尤其是来自一支凝聚力很强杂牌军的成建制老兵,本身就是一个单独的小团体,是最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改造的。到了战场上,这些人要是给你玩点花样,让你打了败仗都不知道因为什么。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新兵都是没有主意的,可这些老兵却不一样。原本两军之间隔阂就很深,一旦这些老兵一鼓动。这些原本就是中央军出身的新兵,没准都能给拉走一半。尤其是环境一旦安稳下来,这些老兵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要想改造这样一支部队,是需要花很大的代价和精力的。这一点,李子元是吃过苦头的。他当初跟随部队东进冀鲁豫边区,收编当地的一支被某方面打散的散兵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这也是一支杂牌军被打散后,溃散在当地的散兵。东进的八路军为了改造这支部队,可是下了很大的力气。最终在李子元跟随老部队,返回太行山区的时候,这支部队也没有能够完成彻底的改造。最终部分叛逃,部分被打散编入冀鲁豫部队。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对于接受其他方面的老兵,李子元一直都很慎重,甚至持怀疑态度。有些时候他宁可用反正的伪军,也不愿意要那个方面的老兵。对于他来说,就算这些人的军事技术再好,但改造的时候需要花费的心思太多。
留给自己做这些人思想工作时间,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将这些人都留下来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一时之间,李子元也有些说不准。这些老兵用好了是一把尖刀,如果用不好与一颗,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马永成,还有那几个政工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那些占据大多数的新兵,思想给稳定下来。只要这些新兵思想稳定下来,剩下的那一百多人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来。
想到这里,李子元摇了摇头,将心思又转回了自己下一步,究竟该向那个方向转移上了。部队的改造,是一件需要长时间进行的系统工作。但眼下最至关重要的,是部队怎么安全转移出去。
要不是部队无法安全转移,被日伪军给一锅端了,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在费心思了。眼下十里岭以北的日伪军正在陆续的南下,虽说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也许只是路过十里岭,可也提供了预警。
而十里岭上空,也出现了日军的侦察机。以及被马永成抓到的几个便衣,都已经说明十里岭一线,也在日伪军的怀疑之中。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有可能隐蔽在这里,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扑过来。
距离西窑沟一线不过几十华里的十里岭,李子元知道这里绝对不是久留之地。李子元很清楚,在南面壶关与陵川交界处的日伪军,搜索行动扑空之后向北进行扫荡,肯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位于壶关中部,也是距离西窑沟最近可以隐蔽大量部队的十里岭,肯定会成为其扫荡的重中之重。这里地图标高达到一千多米,虽不能说山高林密,但是地形上却是对自己相当有利。自己能看到这一点,日军自然也能看到这一点。
之前自己是利用灯下黑的道理,利用十里岭距离西窑沟直线距离近。在八路军的战术之中,一击得手后快速脱离,尽可能的撤离日军远,这已经被日军所掌握的习惯。才就地隐蔽在距离百尺、西窑沟一线,并不远的十里岭之内。
自己当初在北撤的时候,尽管已经想尽办法消除痕迹。但谁能保证这么的多人,以及大量的物资和驮马的转移,不会被人给发现?要知道从十里岭到百尺一线,是整个壶关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要是日伪军得到情报,或是其反应过来,势必会调集重兵向十里岭这里包抄过来。所以十里岭并不是一个长久停留之地,这一点李子元还是有清楚认识的。走是必然的,只是下一步该向那个方向转移,李子元却是一时拿不准主意。
北面壶北与壶关交界处的日伪军全部南下,还是只有这一部分南下。周边其他方向的日伪军,部署调整如何眼下却是都不清楚。最关键的敌情变化无法即时掌握,让李子元这个决心就很难下。
自己派出的侦察员,到目前为止不仅没有找到壶关境内的兄弟部队,居然连地方民兵都没有见到一个。这十里岭一带不是深山老林,虽说也是山区,可也不是那种人烟稀少的地区。据李子元所知,十里岭地区是壶关兄弟部队一个主要的活动区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