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高科技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美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加藤友三郎元帅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美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元帅与英国的贝尔福、美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
“加藤元帅回国后,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藤元帅在未彻底消除对‘华盛顿裁军条约’所造成的海军比例的不满情绪之前就与世长辞了,日本海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铁腕人物,于是,强硬派开始抬头了,他们主张修订三国海军比例,如不能兑现,则干脆废除这一条约。1930年在召开伦敦裁军会议时,加藤元帅的影响仍然存在。冈田首相、财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谋的将官们解决了协定的关键条款。米内首相和我则成了他们的继承人。”
“众所周知,后来伦敦会议是决定‘华盛顿裁军条约’命运的一次会议。鉴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协议国于先行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日本方面,我当时以海军少将的身份被选为代表,出席了预备会议。当时,不论是‘条约派’还是‘反对派’,都对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我从会议返回后曾坦率地对大家说:‘会议是没有希望了,必须考虑下一个良策。’我曾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了接触,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对话,就好象与一位亲切的老人在交谈一样。”
“正象我预计的那样,第二次伦敦会议果然决裂了,对这一结局,可以说早就在日本海军的预料之中了。剩下的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期满的限制建造军舰条约向后延期5年。在这期间,各方进行了几次妥协性的会谈,英美方面将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并企图以此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他们认为,只要不再重新建造战舰,海军竞争基本上是可以防止的。”
“那时,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日本的态度。那年秋天,日本单方面声明延长华盛顿条约无效,并发出通告说日本决定退出这一协定。当时,这一决定在世界引起的哄动是非笔墨所能描写的。总之,在世界政局布满阴云的时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长停止建造军舰协定,此举必将成为照亮东方的一道曙光,人们希望以此驱散笼罩世界的阴云,争取光明的到来。但是,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渊。”
“如此重大的决策对日本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海军内部的‘稳健派’很早就倾注了努力,元老政治家们也因世界局势对日本不利而忧虑。然而,已经掌握了海军权柄的‘建舰竞争派’的怒涛之猛已经势不可挡了。”
“战舰‘大和’在吴港造船厂安装龙骨的时间和日本退出条约的通告几乎是同一时间。退出华盛顿条约的通告和开始建造‘大和’战舰在时间上不谋而合,这真是神仙也难以办到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日本很早就下了建舰的决心,各种设计图纸早已准备就绪,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船台的准备和材料的集结工作。如果没有上述的准备工作,建造巨舰与废弃条约在同一时刻发生是决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日本也同英美一样,停止建舰已达十三年之久了,再说,日本方面也缺乏建造3.5万吨级以上军舰的经验。英美方面也不例外。可是,相隔这么多年之后,日本海军居然从3.5万吨级一跃而能够建造14万吨的大战舰了。在过去,连英美的专家们也都认为,5万吨级以上的军舰的建造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日本的造舰技术和胆量是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日本建造巨型战舰的目的在于,一旦建舰竞争的局面再次出现,日本虽不能在数量上压倒英美,也要在质量上高过他们一筹,因而决定建造英美完全想象不到的大型战舰。另一个重要考虑是,14万吨级的大型战舰是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所以,即使将来美国仿造成功,舰队要想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运动也将困难重重。”
“在退出条约的同时开工的‘大和’战舰,实际上在条约有效期间就已经设计完毕,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够延长限制建舰条约的呼声中安装上了龙骨。在这里我还想再补充一句,即巨型战舰的建造纵然违反‘华盛顿裁军条约’的精神,但其目的决不是为了挑起战争。真正的用意在于借助大海军的威力,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加藤友三郎元帅的重大战略思想依然从根本上统治着海军。14万吨的巨舰宛如一座钢铁的屏障,指望其在和英美的交涉中发挥作用。建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轻视日本的实力地位,这就是日本建造巨舰的指导思想。”
“记得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阁下在议会回答质问时说:‘帝国海军不具备与英美支三国相抗衡的兵力,将来也不想这样做。’米内首相这一明确的极为重要的发言表达了海军的信念。此时,战舰‘大和’已经进入船坞,‘武藏’、‘信浓’、‘安土’的建造也已经确定下来了,想起这件事,真令人感慨万分。”
“不仅如此,当时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阁下和我本人还坚决反对进一步加强日、德、意、苏的军事互助协定。尤其是我当时与陆军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毫不畏惧,我当时宣称:‘我们决不干以英美为敌的蠢事。’表示即使建造了‘大和’巨舰,这一坚定的战略信念也决不改变。”
“但是,率先建造巨型战舰给世界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云,却是不容置疑的。我在欧美巡访期间,舆论界无一不对日本建造巨舰提出了质问。英国隐居的著名记者古因(英国晨报前主编)是日英缔结同盟时的记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亲日派。他对我说:‘我认为,建造巨舰从海上势力来说,对日本是有利的,但是,是否会给日本的国家局势带来不利呢?对此,我深感忧虑。’谈话结束时,我对他说:‘英美为什么不允许日本拥有和国家实力相配的海军呢?如果能承认这一点的话,一切问题就都容易解决了。从大局来看,我希望英美能有这点政治风格。’对我的话,古因回答说亦有同感,并对此深表遗憾。”
“当我再次赴美时,又曾与《纽约时报》的世界著名海军记者汉森?鲍德温进行了交谈。他说:‘听说战舰‘大和’上的高射炮仅5.5英寸口径的就有12门。’他竟然知道得这么详细,真使我大吃一惊。临别时他又说:‘相互之间都把裁军一事束之高阁了,看来非要打一仗不可了。让我们在战争结束后的裁军会议上再见面吧。’他不知道的是,显然已经无裁军会议可言了。”
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美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加藤友三郎元帅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美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元帅与英国的贝尔福、美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
“加藤元帅回国后,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藤元帅在未彻底消除对‘华盛顿裁军条约’所造成的海军比例的不满情绪之前就与世长辞了,日本海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铁腕人物,于是,强硬派开始抬头了,他们主张修订三国海军比例,如不能兑现,则干脆废除这一条约。1930年在召开伦敦裁军会议时,加藤元帅的影响仍然存在。冈田首相、财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谋的将官们解决了协定的关键条款。米内首相和我则成了他们的继承人。”
“众所周知,后来伦敦会议是决定‘华盛顿裁军条约’命运的一次会议。鉴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协议国于先行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日本方面,我当时以海军少将的身份被选为代表,出席了预备会议。当时,不论是‘条约派’还是‘反对派’,都对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我从会议返回后曾坦率地对大家说:‘会议是没有希望了,必须考虑下一个良策。’我曾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了接触,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对话,就好象与一位亲切的老人在交谈一样。”
“正象我预计的那样,第二次伦敦会议果然决裂了,对这一结局,可以说早就在日本海军的预料之中了。剩下的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期满的限制建造军舰条约向后延期5年。在这期间,各方进行了几次妥协性的会谈,英美方面将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并企图以此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他们认为,只要不再重新建造战舰,海军竞争基本上是可以防止的。”
“那时,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日本的态度。那年秋天,日本单方面声明延长华盛顿条约无效,并发出通告说日本决定退出这一协定。当时,这一决定在世界引起的哄动是非笔墨所能描写的。总之,在世界政局布满阴云的时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长停止建造军舰协定,此举必将成为照亮东方的一道曙光,人们希望以此驱散笼罩世界的阴云,争取光明的到来。但是,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渊。”
“如此重大的决策对日本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海军内部的‘稳健派’很早就倾注了努力,元老政治家们也因世界局势对日本不利而忧虑。然而,已经掌握了海军权柄的‘建舰竞争派’的怒涛之猛已经势不可挡了。”
“战舰‘大和’在吴港造船厂安装龙骨的时间和日本退出条约的通告几乎是同一时间。退出华盛顿条约的通告和开始建造‘大和’战舰在时间上不谋而合,这真是神仙也难以办到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日本很早就下了建舰的决心,各种设计图纸早已准备就绪,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船台的准备和材料的集结工作。如果没有上述的准备工作,建造巨舰与废弃条约在同一时刻发生是决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日本也同英美一样,停止建舰已达十三年之久了,再说,日本方面也缺乏建造3.5万吨级以上军舰的经验。英美方面也不例外。可是,相隔这么多年之后,日本海军居然从3.5万吨级一跃而能够建造14万吨的大战舰了。在过去,连英美的专家们也都认为,5万吨级以上的军舰的建造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日本的造舰技术和胆量是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日本建造巨型战舰的目的在于,一旦建舰竞争的局面再次出现,日本虽不能在数量上压倒英美,也要在质量上高过他们一筹,因而决定建造英美完全想象不到的大型战舰。另一个重要考虑是,14万吨级的大型战舰是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所以,即使将来美国仿造成功,舰队要想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运动也将困难重重。”
“在退出条约的同时开工的‘大和’战舰,实际上在条约有效期间就已经设计完毕,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够延长限制建舰条约的呼声中安装上了龙骨。在这里我还想再补充一句,即巨型战舰的建造纵然违反‘华盛顿裁军条约’的精神,但其目的决不是为了挑起战争。真正的用意在于借助大海军的威力,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加藤友三郎元帅的重大战略思想依然从根本上统治着海军。14万吨的巨舰宛如一座钢铁的屏障,指望其在和英美的交涉中发挥作用。建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轻视日本的实力地位,这就是日本建造巨舰的指导思想。”
“记得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阁下在议会回答质问时说:‘帝国海军不具备与英美支三国相抗衡的兵力,将来也不想这样做。’米内首相这一明确的极为重要的发言表达了海军的信念。此时,战舰‘大和’已经进入船坞,‘武藏’、‘信浓’、‘安土’的建造也已经确定下来了,想起这件事,真令人感慨万分。”
“不仅如此,当时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阁下和我本人还坚决反对进一步加强日、德、意、苏的军事互助协定。尤其是我当时与陆军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毫不畏惧,我当时宣称:‘我们决不干以英美为敌的蠢事。’表示即使建造了‘大和’巨舰,这一坚定的战略信念也决不改变。”
“但是,率先建造巨型战舰给世界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云,却是不容置疑的。我在欧美巡访期间,舆论界无一不对日本建造巨舰提出了质问。英国隐居的著名记者古因(英国晨报前主编)是日英缔结同盟时的记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亲日派。他对我说:‘我认为,建造巨舰从海上势力来说,对日本是有利的,但是,是否会给日本的国家局势带来不利呢?对此,我深感忧虑。’谈话结束时,我对他说:‘英美为什么不允许日本拥有和国家实力相配的海军呢?如果能承认这一点的话,一切问题就都容易解决了。从大局来看,我希望英美能有这点政治风格。’对我的话,古因回答说亦有同感,并对此深表遗憾。”
“当我再次赴美时,又曾与《纽约时报》的世界著名海军记者汉森?鲍德温进行了交谈。他说:‘听说战舰‘大和’上的高射炮仅5.5英寸口径的就有12门。’他竟然知道得这么详细,真使我大吃一惊。临别时他又说:‘相互之间都把裁军一事束之高阁了,看来非要打一仗不可了。让我们在战争结束后的裁军会议上再见面吧。’他不知道的是,显然已经无裁军会议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