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秦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七节:再托名篇作巨制,书生意气荒不经。
(63)
大堂正气氛热烈之际,不料黄宗羲话锋一转,却关心起政事来,他冲易铭拱手行礼,随即转身遍视全场,对易铭及众人说道:“主公,各位大人,老夫追随鲁王已是四五年时间,虽数度起兵抗清,每每受挫,如今已然大势已去。张国维、郑尊谦、钱肃乐、张煌言、张名振、郑成功等,非成大事之人。侥幸未死难之辈,于公不多,于私者众,鲁王亦难以驾驭。老夫无奈,自请与阮美、冯京第欲东渡日本国求援,然而自知此事无异于异想天开,在下眼见大势已去、失望之极。恰逢主公挥师斩阿济格,进占四川,抗清形势,重现光明。所以这才应万世先生之邀,决心不远千里,来投主公,万望主公莫弃在下老朽之躯,委以百夫,老朽自当仗剑以效死命,即便血溅沙场,亦不失为人生幸事。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易铭不曾料想这身为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家、教育家的黄宗羲太冲先生,在鲁王那儿过得不如意,听了千秋先生一阵的规劝,居然千里迢迢跑到黔北。大堂之上,公然向易铭要官儿做,还自甘堕落,去求个什么百夫长之类的差事,这让易铭实在难以置信。
堂上众人听罢,也是一愣,这黄宗羲什么人?这可是东林七君子之黄尊素长子!身世不可谓不显赫,同时,这黄宗羲当时也可谓名满天下,世人多为敬重,怎么这会儿如此下作,所以不少人竟立即就有轻视之意。
易铭看了一眼李千秋,私下问他道:这个黄宗羲和那几个,都是你费尽心思搞来的吧?
李千秋不动声色,自然回答道:这是自然!我黔军锋芒所致、势如破竹,你李易铭如今名震天下,岂是寻常人等!这天下名士,有点儿气节的,听得你的大名,仰慕你的功绩,均愿投靠于你。以期为你所用,施展他们的抱负才华,这个太自然不过了,何况这几位本来就世间大才,如若弃之不用,岂不可惜,所以我费尽心思、用尽手段,好不容易把他们请来,难道你不大用重用?
易铭想想,觉得李千秋言之有理,于是转而看着黄宗羲几个。其实这几位也忐忑不安望着易铭好一阵子了,他们眼见易铭沉默不语、若有所思,以为易铭对安置他几个似乎犯了难。
顾炎武直脾气,见易铭犹豫不定,正想站出来说话,易铭就轻轻咳嗽一下,正了正坐得酸麻的身体,决定把和李千秋当场商量好了的意见作个明确。易铭说道:“黄先生客气了,在下在想:太冲先生、而农先生、密之先生及忠清先生四位,世之大儒,旷古奇才,我黔北一隅之地,实在不敢屈尊啊!”
易铭这样一说,倒有些出乎李千秋意料之外,同时,大堂众人,对于易铭不冷不热的态度,似乎也颇为诧异。而黄宗羲四个,也是一怔,竟被搞得有些难堪。
其实众人倒是误解了易铭本意,非是易铭不重视眼前这几个,而是鉴于几个在历史上名头太响,鼎鼎大名,让易铭如雷贯耳一般,这冷不丁一家伙冒出来,人家都是些青史留名的角色,易铭初见,有自愧不如之感而已。
眼见得堂上众人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易铭哈哈笑了一阵,连连又说道:“诸位误会了,我黔北义军,如有四位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只不知四位先生愿不愿意,比方密之先生吧!当年不怕血溅当场,当众哭祭思宗,放着大明朱由榔不去,这会儿要投我黔府,这是何故?”
易铭这样说的时候,赶紧暗地里向李千秋求助,他暗自对李千秋说道:我看这几个老夫子文绉绉、酸兮兮,怎样安排才好?
李千秋自然早有意见,于是如此如此,也暗中说给易铭。
话说方以智听得易铭如此问他,自然站起身,答道:“各位,在下早年狂生耳,六龄知文史,八岁游京师。后来有幸见得皇帝,皇帝问政于在下,因在下语中机要,皇帝颇为看重,所以点头称善。皇帝知遇之恩,在下没齿难忘。只是当年皇帝鼎湖弃世,小生本应死节,只是清军入关,天下危急,陈子龙兄卧子先生说我,叫小生“拼此五尺之身,驱逐暴清,是为大节。”小生于是投弘光,为马士英、阮大铖不容,无可奈何,这才西投明主。至于先皇隆恩,小生感念永世不忘。而今要紧,是为恢复中华大计,放眼天下,唯主公有此大志。所以小可就来了,主公,在下不才,当效犬马之劳……。”
易铭感觉此人狂放不羁,他那些经历,虽真有其事,但在这时间地点场合讲来,且旁若无人,犹如吹牛皮。易铭知道他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友,在他的学友之中,还有汤若望、毕方济等人。正是从这些西洋传教士那里,方以智多少接触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他以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 -->>
第三十七节:再托名篇作巨制,书生意气荒不经。
(63)
大堂正气氛热烈之际,不料黄宗羲话锋一转,却关心起政事来,他冲易铭拱手行礼,随即转身遍视全场,对易铭及众人说道:“主公,各位大人,老夫追随鲁王已是四五年时间,虽数度起兵抗清,每每受挫,如今已然大势已去。张国维、郑尊谦、钱肃乐、张煌言、张名振、郑成功等,非成大事之人。侥幸未死难之辈,于公不多,于私者众,鲁王亦难以驾驭。老夫无奈,自请与阮美、冯京第欲东渡日本国求援,然而自知此事无异于异想天开,在下眼见大势已去、失望之极。恰逢主公挥师斩阿济格,进占四川,抗清形势,重现光明。所以这才应万世先生之邀,决心不远千里,来投主公,万望主公莫弃在下老朽之躯,委以百夫,老朽自当仗剑以效死命,即便血溅沙场,亦不失为人生幸事。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易铭不曾料想这身为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家、教育家的黄宗羲太冲先生,在鲁王那儿过得不如意,听了千秋先生一阵的规劝,居然千里迢迢跑到黔北。大堂之上,公然向易铭要官儿做,还自甘堕落,去求个什么百夫长之类的差事,这让易铭实在难以置信。
堂上众人听罢,也是一愣,这黄宗羲什么人?这可是东林七君子之黄尊素长子!身世不可谓不显赫,同时,这黄宗羲当时也可谓名满天下,世人多为敬重,怎么这会儿如此下作,所以不少人竟立即就有轻视之意。
易铭看了一眼李千秋,私下问他道:这个黄宗羲和那几个,都是你费尽心思搞来的吧?
李千秋不动声色,自然回答道:这是自然!我黔军锋芒所致、势如破竹,你李易铭如今名震天下,岂是寻常人等!这天下名士,有点儿气节的,听得你的大名,仰慕你的功绩,均愿投靠于你。以期为你所用,施展他们的抱负才华,这个太自然不过了,何况这几位本来就世间大才,如若弃之不用,岂不可惜,所以我费尽心思、用尽手段,好不容易把他们请来,难道你不大用重用?
易铭想想,觉得李千秋言之有理,于是转而看着黄宗羲几个。其实这几位也忐忑不安望着易铭好一阵子了,他们眼见易铭沉默不语、若有所思,以为易铭对安置他几个似乎犯了难。
顾炎武直脾气,见易铭犹豫不定,正想站出来说话,易铭就轻轻咳嗽一下,正了正坐得酸麻的身体,决定把和李千秋当场商量好了的意见作个明确。易铭说道:“黄先生客气了,在下在想:太冲先生、而农先生、密之先生及忠清先生四位,世之大儒,旷古奇才,我黔北一隅之地,实在不敢屈尊啊!”
易铭这样一说,倒有些出乎李千秋意料之外,同时,大堂众人,对于易铭不冷不热的态度,似乎也颇为诧异。而黄宗羲四个,也是一怔,竟被搞得有些难堪。
其实众人倒是误解了易铭本意,非是易铭不重视眼前这几个,而是鉴于几个在历史上名头太响,鼎鼎大名,让易铭如雷贯耳一般,这冷不丁一家伙冒出来,人家都是些青史留名的角色,易铭初见,有自愧不如之感而已。
眼见得堂上众人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易铭哈哈笑了一阵,连连又说道:“诸位误会了,我黔北义军,如有四位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只不知四位先生愿不愿意,比方密之先生吧!当年不怕血溅当场,当众哭祭思宗,放着大明朱由榔不去,这会儿要投我黔府,这是何故?”
易铭这样说的时候,赶紧暗地里向李千秋求助,他暗自对李千秋说道:我看这几个老夫子文绉绉、酸兮兮,怎样安排才好?
李千秋自然早有意见,于是如此如此,也暗中说给易铭。
话说方以智听得易铭如此问他,自然站起身,答道:“各位,在下早年狂生耳,六龄知文史,八岁游京师。后来有幸见得皇帝,皇帝问政于在下,因在下语中机要,皇帝颇为看重,所以点头称善。皇帝知遇之恩,在下没齿难忘。只是当年皇帝鼎湖弃世,小生本应死节,只是清军入关,天下危急,陈子龙兄卧子先生说我,叫小生“拼此五尺之身,驱逐暴清,是为大节。”小生于是投弘光,为马士英、阮大铖不容,无可奈何,这才西投明主。至于先皇隆恩,小生感念永世不忘。而今要紧,是为恢复中华大计,放眼天下,唯主公有此大志。所以小可就来了,主公,在下不才,当效犬马之劳……。”
易铭感觉此人狂放不羁,他那些经历,虽真有其事,但在这时间地点场合讲来,且旁若无人,犹如吹牛皮。易铭知道他载书泛游江淮吴越,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四处交友,在他的学友之中,还有汤若望、毕方济等人。正是从这些西洋传教士那里,方以智多少接触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他以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