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秦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十六节:群贤毕至论用兵,殚精竭虑自无趣。
(87)
遵义内城,大秦王府,易铭在书房召集大秦若干重臣商议要事。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大秦资政李千秋,大同宗总长朱信,副总长黄宗羲、施道、张开,政务院总理秦任,副总理李侔、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尤华、许铎、何晏、吕复,参谋总长赵龙甲,副总长钱虎乙、孙象丙,以及专程从东川、西川、湖南赶来的陈步明、吴能奇、高一功、郝摇旗,另外还有冯德清、沈实根,与列席的李马丁、范旷、赵元成一起,共二十七人。会议主要商讨武威元年(公元1649年)夏秋东征、北伐大事,赵龙甲之子赵元成为书记官。
其实这次会议是在李千秋倡议下召开的,为了准备此次会议,李千秋已与易铭密议数回,费了好几个晚上,两人基本统一了看法和意见。易铭完全同意李千秋的建议,那就是通过此次会议尽快形成挥师东征和北伐决定。
近几个月来,在方光琛、韩知礼于吴三桂处密集谈判的时间里,李过则带领东集团约七八万人,早已展开了夏季攻势。
湖南多铎、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部,在李过军团猛烈攻势下,长沙先告失守,接着衡州、岳阳不保,多铎、孔有德退守武昌,吴三桂又北面攻来,大秦军队,将武汉三镇,全给围了个严严实实。尚可喜败走江西宜春,耿精忠溃逃广东,未及两个月,湖南大部已落入大秦之手,而湖北只剩下武汉三镇一带尚在清军手中。
李过、高一功大军进长沙后,凡三五日一封电报,向易铭主动请缨,陈述及时发动东征的重要性。李过一再说清军新败,眼下已望风而逃,此时当一鼓作气,荡平江西、湖北之地,不然!待清军重新集结、站稳脚跟,一旦缓过气来,就不好收拾了。
同时,方光琛、韩知礼已与吴三桂达成协议,吴三桂已派使团随韩知礼来遵,说不日便可到达。吴三桂也与方光琛、郭云龙以及褚正烈、卫好才、王定国联合来电,要求及时北伐。
吴三桂意图以他的所部兵马,全线攻击陕西豪格和河南尼堪部,力争占领豫陕两省,且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挥师北上,清军自然难以抵挡。
正是在此情况下,李千秋不止一次找易铭商议,说据此看来,形势比预见的更为乐观顺利,或许是全面展开对清军攻势的时机到了。
鉴于东征北伐,事关重大,两人觉得应从长计议、作好谋划,如此军机大事,也得听听大秦宗政军各领导人的想法及意见。所以易铭决定,召集在遵宗政军头头及各省大员来遵,召开此次战前军事会议。
会议已经开了两天,易铭、李千秋听取了与会各方意见,多数认为以眼下态势,尽早尽快展开对清军的军事行动的时机已成熟,大秦也具备组织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但这仗打哪里?怎么打?谁来打?打到何种程度?则意见纷乱、思路不一。
到了最后,基本形成三种意见,分别由赵龙甲、李侔和钱虎乙提出。其中赵龙甲、黄宗羲、范旷三人主张先攻两广及云贵,说大明满清,几年来在两广互有胜败,进退无常,当已雷霆万钧之势,下两广、收云贵,除去后顾之忧,再举兵东征北伐不迟。
但易铭及李千秋以为,两广之地,耿精忠控制了广东大部及广西局部,余为南明和满清残余所占,且兵力有限,非用兵重点。何况耿精忠经此一役,立场有所反复,如逼之太甚,恐狗急跳墙拼死抵抗。李千秋以为,此等反复小人,他日清军再败,不消逼他,他自谢罪来降。
而南明一朝,派系严重,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均拥兵自重、不服管教,对大秦无法形成实质性威胁。何况朱由榔虽然地处偏远,但身为大明一脉相承的嗣君,在此时此际,仍然还是有很大号召力的。如大秦将他灭了,明朝遗老遗少,恐怕失去了这点心里寄托,会转而迂怒于大秦。大秦放着清军不打,却攻击南明,亦会让天下人失望,如此下去,于大计不利。
所以易铭认为,两广云贵,暂时不宜用兵,待他日击败满清以后,再图不迟。
易铭、李千秋两人意见,因合乎情理,分析透彻,得到了众人一致拥护。
第二种意见是李侔、孙象丙、陈步明提出的,附和的也最多,有冯德清、沈实根、李马丁、范旷,朱信、顾炎武、秦任赞成。该意见认为:凭借大秦眼下实力,以吴三桂、李过、钱虎乙等,组成东征集团,沿江而下、水路并进,攻取武汉三镇,再拿下九江、安庆应无问题。且如果战事顺利,则攻占南京、苏杭,继而将江南之地收为己有,再行北上。
参会众人均认为,此方案沉稳有度、可进可退、把握较大、风险较小。易铭、李千秋也同样认为此方案可行。
该方案提出:组建吴三桂江北集团十余万,沿江以北陆路攻占武汉、安庆一线。钱虎乙、李过组成江南集团十四五万,与吴三桂合力拿下武汉后,沿江攻占今九江、南京、苏杭一线。而吴能奇水师三万,则顺江而下,居中配合南北集团作战。
可正待众人同意,易铭拍板定案之际,钱虎乙站出来,提出了第三种方案,他的想法或许与吴能奇商议过,因此有吴能奇附议支持。
钱虎乙认为:应组成四个大兵团,分为东川他自己为首的钱虎乙、吴能奇集团;西川陈步明、郑可望集团;湖南李过、高一功集团及襄阳、汉中吴三桂集团。兵分三路,其中吴三桂攻河南,李过、陈步明两大集团东征,而他则去占陕西。
为了使这种方案更具有说服力,钱虎乙进而提出:如各线战事有利,他可以出陕西、经山西直抵北京,而中路吴三桂可以经河北向北京挺进,东征集团也可以沿运河北上,同样水陆并进。
将来三路大军会师于北京城下,一举驱逐关内清军,实现收复中土的愿望。最后才是收拾南明、鲁王及那些杂七杂八的势力。
他还说如果采用该方案,那么一两年内就可实现天下初定。>
第五十六节:群贤毕至论用兵,殚精竭虑自无趣。
(87)
遵义内城,大秦王府,易铭在书房召集大秦若干重臣商议要事。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大秦资政李千秋,大同宗总长朱信,副总长黄宗羲、施道、张开,政务院总理秦任,副总理李侔、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尤华、许铎、何晏、吕复,参谋总长赵龙甲,副总长钱虎乙、孙象丙,以及专程从东川、西川、湖南赶来的陈步明、吴能奇、高一功、郝摇旗,另外还有冯德清、沈实根,与列席的李马丁、范旷、赵元成一起,共二十七人。会议主要商讨武威元年(公元1649年)夏秋东征、北伐大事,赵龙甲之子赵元成为书记官。
其实这次会议是在李千秋倡议下召开的,为了准备此次会议,李千秋已与易铭密议数回,费了好几个晚上,两人基本统一了看法和意见。易铭完全同意李千秋的建议,那就是通过此次会议尽快形成挥师东征和北伐决定。
近几个月来,在方光琛、韩知礼于吴三桂处密集谈判的时间里,李过则带领东集团约七八万人,早已展开了夏季攻势。
湖南多铎、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等部,在李过军团猛烈攻势下,长沙先告失守,接着衡州、岳阳不保,多铎、孔有德退守武昌,吴三桂又北面攻来,大秦军队,将武汉三镇,全给围了个严严实实。尚可喜败走江西宜春,耿精忠溃逃广东,未及两个月,湖南大部已落入大秦之手,而湖北只剩下武汉三镇一带尚在清军手中。
李过、高一功大军进长沙后,凡三五日一封电报,向易铭主动请缨,陈述及时发动东征的重要性。李过一再说清军新败,眼下已望风而逃,此时当一鼓作气,荡平江西、湖北之地,不然!待清军重新集结、站稳脚跟,一旦缓过气来,就不好收拾了。
同时,方光琛、韩知礼已与吴三桂达成协议,吴三桂已派使团随韩知礼来遵,说不日便可到达。吴三桂也与方光琛、郭云龙以及褚正烈、卫好才、王定国联合来电,要求及时北伐。
吴三桂意图以他的所部兵马,全线攻击陕西豪格和河南尼堪部,力争占领豫陕两省,且信心满满,认为只要挥师北上,清军自然难以抵挡。
正是在此情况下,李千秋不止一次找易铭商议,说据此看来,形势比预见的更为乐观顺利,或许是全面展开对清军攻势的时机到了。
鉴于东征北伐,事关重大,两人觉得应从长计议、作好谋划,如此军机大事,也得听听大秦宗政军各领导人的想法及意见。所以易铭决定,召集在遵宗政军头头及各省大员来遵,召开此次战前军事会议。
会议已经开了两天,易铭、李千秋听取了与会各方意见,多数认为以眼下态势,尽早尽快展开对清军的军事行动的时机已成熟,大秦也具备组织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但这仗打哪里?怎么打?谁来打?打到何种程度?则意见纷乱、思路不一。
到了最后,基本形成三种意见,分别由赵龙甲、李侔和钱虎乙提出。其中赵龙甲、黄宗羲、范旷三人主张先攻两广及云贵,说大明满清,几年来在两广互有胜败,进退无常,当已雷霆万钧之势,下两广、收云贵,除去后顾之忧,再举兵东征北伐不迟。
但易铭及李千秋以为,两广之地,耿精忠控制了广东大部及广西局部,余为南明和满清残余所占,且兵力有限,非用兵重点。何况耿精忠经此一役,立场有所反复,如逼之太甚,恐狗急跳墙拼死抵抗。李千秋以为,此等反复小人,他日清军再败,不消逼他,他自谢罪来降。
而南明一朝,派系严重,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均拥兵自重、不服管教,对大秦无法形成实质性威胁。何况朱由榔虽然地处偏远,但身为大明一脉相承的嗣君,在此时此际,仍然还是有很大号召力的。如大秦将他灭了,明朝遗老遗少,恐怕失去了这点心里寄托,会转而迂怒于大秦。大秦放着清军不打,却攻击南明,亦会让天下人失望,如此下去,于大计不利。
所以易铭认为,两广云贵,暂时不宜用兵,待他日击败满清以后,再图不迟。
易铭、李千秋两人意见,因合乎情理,分析透彻,得到了众人一致拥护。
第二种意见是李侔、孙象丙、陈步明提出的,附和的也最多,有冯德清、沈实根、李马丁、范旷,朱信、顾炎武、秦任赞成。该意见认为:凭借大秦眼下实力,以吴三桂、李过、钱虎乙等,组成东征集团,沿江而下、水路并进,攻取武汉三镇,再拿下九江、安庆应无问题。且如果战事顺利,则攻占南京、苏杭,继而将江南之地收为己有,再行北上。
参会众人均认为,此方案沉稳有度、可进可退、把握较大、风险较小。易铭、李千秋也同样认为此方案可行。
该方案提出:组建吴三桂江北集团十余万,沿江以北陆路攻占武汉、安庆一线。钱虎乙、李过组成江南集团十四五万,与吴三桂合力拿下武汉后,沿江攻占今九江、南京、苏杭一线。而吴能奇水师三万,则顺江而下,居中配合南北集团作战。
可正待众人同意,易铭拍板定案之际,钱虎乙站出来,提出了第三种方案,他的想法或许与吴能奇商议过,因此有吴能奇附议支持。
钱虎乙认为:应组成四个大兵团,分为东川他自己为首的钱虎乙、吴能奇集团;西川陈步明、郑可望集团;湖南李过、高一功集团及襄阳、汉中吴三桂集团。兵分三路,其中吴三桂攻河南,李过、陈步明两大集团东征,而他则去占陕西。
为了使这种方案更具有说服力,钱虎乙进而提出:如各线战事有利,他可以出陕西、经山西直抵北京,而中路吴三桂可以经河北向北京挺进,东征集团也可以沿运河北上,同样水陆并进。
将来三路大军会师于北京城下,一举驱逐关内清军,实现收复中土的愿望。最后才是收拾南明、鲁王及那些杂七杂八的势力。
他还说如果采用该方案,那么一两年内就可实现天下初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