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男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赵普继续道:“南方诸国虽多,但较大宋而言,国力很弱,且各图自保。如果大宋率先南征的话,很容易将南方诸国各个击破的。大宋率先南征的好处十分明显,只要运筹得当,断无被南方诸国击败的可能,而荡平南方诸国之后,我大宋的国力无疑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样,大宋在南征之后再北伐,取胜辽国的可能就大大地加强了,即使一时无法取胜,似乎也无碍大局,因为那时侯的大宋的确称得上是地大物博人众,凭着地大物博,大宋完全有能力与辽人对峙下去,而不会有被辽人击溃的危险。”
赵普的这一番话的确句句言之有理,无懈可击。张俊乱了阵脚,一时不知如何应付,他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薛居正,薛居正在国子监时就以辩论著名,他是张俊那班的全班第一辩论手,说话总是条条带理。薛居正、林伦平等大臣都是靠主张北伐而被皇上重用的,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当然要和张俊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薛居正站了出来,道:“皇上,大宋如果率先南征还存在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南方诸国虽然实力较弱,但毕竟数量多,且南唐等国的军队规模也比较庞大,如果宋军在南征时不慎遭到较大的挫折和失利,而辽国和北汉又趁机向宋开战,那大宋就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了。换句话说,大宋如果率先南征,也的确有后顾之忧,这是刚才丞相大人没有考虑到的。”
薛居正不愧是第一辩论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张俊从劣势扭转过来了。大宋朝臣们你一嘴我一嘴地纷纷议论着,很自然地就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意见是以张俊为代表,主张先北伐。另一派意见以赵普为代表,主张先南征。
慢慢的,两派讨论益渐激烈,张俊这一派渐渐占据上风,从人数上看,张俊等人占压倒性优势。原因是,朝廷之中还有很多是前朝旧臣。后周时期,郭威也好,柴荣也罢,在进行同意天下的构思时,都是以北伐为先。这也难怪,宋朝以前的五代,其主要威胁都是来自北方。在郭威、柴荣的心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北伐情结”,似乎不先把北方平定了,心中就不安稳。作为前朝旧臣们,心中便也染上了这种“北伐情结”。
宣抚使卢怀忠是前朝旧臣,他对赵匡胤言道:“皇上,周太祖和周世宗时,都是以北伐为先。老臣以为,皇上也应如此。北方威胁不除,国朝便一日不得安宁!”
赵光义是站在赵普一边的,所以,听了卢怀忠的话后,赵光义没好气地言道:“卢大人,都改朝换代好几年了,你还提前朝的旧事何干?我且问你,如果宋军北上,不能取胜辽人,这责任谁负?”
卢怀忠确实担当不起这个责任,他无言以对。张俊躬身对赵匡胤言道:“皇上,臣以为,虽然改朝换代了,但前朝旧事也足可借鉴。想当年,周世宗与当今圣上一起,只领数万兵马,便横扫辽人半壁江山,若不是周世宗患病,当今圣上与周世宗就必将趁胜北进,直捣临潢府!现而今,我大宋国运昌盛、兵强马壮,如果率先北伐,则定然凯旋而归!北患既除,荡平南方诸邦指日可待!”
张俊这一番言辞说得慷慨激昂,他幼时常听纪灵运讲述历史,纪灵运是前朝大臣,有时难免也会提到当年周朝的风光历史,张俊都记在心里,今日正好派上用场。张俊知道赵匡胤雄心壮志,主张北伐想与辽人一决雌雄,所以他说话时处处投赵匡胤所好。
赵匡胤微微地点了点头道:“张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想当年,朕与周世宗率军在辽人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那情那景,朕至今难以忘怀啊!”
赵普心中不禁一“咯噔”,看来,皇上的心中也染上了“北伐情结”。想到此,赵普朗声言道:“启禀皇上,臣普以为,宋军不宜率先北伐!”
因赵普的声音太高,众人一时都侧目以观。赵匡胤问道:“赵普,理由何在?”
赵普侃侃而谈道:“当年皇上与周世宗横扫辽人半壁江山时,臣普有幸也在皇上身边。恰如皇上适才所言,那情那景,臣普至今也记忆犹新。但不知皇上及各位大人是否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辽人素以英勇善战著称,可当年的辽军,跑的跑,降的降,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皇上想必还记得,臣普当年与皇上在一起,几乎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仗,便占领了大片辽人的土地,这是为什么?”
(全本小说网 )
>
赵普继续道:“南方诸国虽多,但较大宋而言,国力很弱,且各图自保。如果大宋率先南征的话,很容易将南方诸国各个击破的。大宋率先南征的好处十分明显,只要运筹得当,断无被南方诸国击败的可能,而荡平南方诸国之后,我大宋的国力无疑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样,大宋在南征之后再北伐,取胜辽国的可能就大大地加强了,即使一时无法取胜,似乎也无碍大局,因为那时侯的大宋的确称得上是地大物博人众,凭着地大物博,大宋完全有能力与辽人对峙下去,而不会有被辽人击溃的危险。”
赵普的这一番话的确句句言之有理,无懈可击。张俊乱了阵脚,一时不知如何应付,他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薛居正,薛居正在国子监时就以辩论著名,他是张俊那班的全班第一辩论手,说话总是条条带理。薛居正、林伦平等大臣都是靠主张北伐而被皇上重用的,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当然要和张俊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薛居正站了出来,道:“皇上,大宋如果率先南征还存在着一个危险,那就是,南方诸国虽然实力较弱,但毕竟数量多,且南唐等国的军队规模也比较庞大,如果宋军在南征时不慎遭到较大的挫折和失利,而辽国和北汉又趁机向宋开战,那大宋就处于一种极为不利的局面了。换句话说,大宋如果率先南征,也的确有后顾之忧,这是刚才丞相大人没有考虑到的。”
薛居正不愧是第一辩论手,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张俊从劣势扭转过来了。大宋朝臣们你一嘴我一嘴地纷纷议论着,很自然地就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意见是以张俊为代表,主张先北伐。另一派意见以赵普为代表,主张先南征。
慢慢的,两派讨论益渐激烈,张俊这一派渐渐占据上风,从人数上看,张俊等人占压倒性优势。原因是,朝廷之中还有很多是前朝旧臣。后周时期,郭威也好,柴荣也罢,在进行同意天下的构思时,都是以北伐为先。这也难怪,宋朝以前的五代,其主要威胁都是来自北方。在郭威、柴荣的心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北伐情结”,似乎不先把北方平定了,心中就不安稳。作为前朝旧臣们,心中便也染上了这种“北伐情结”。
宣抚使卢怀忠是前朝旧臣,他对赵匡胤言道:“皇上,周太祖和周世宗时,都是以北伐为先。老臣以为,皇上也应如此。北方威胁不除,国朝便一日不得安宁!”
赵光义是站在赵普一边的,所以,听了卢怀忠的话后,赵光义没好气地言道:“卢大人,都改朝换代好几年了,你还提前朝的旧事何干?我且问你,如果宋军北上,不能取胜辽人,这责任谁负?”
卢怀忠确实担当不起这个责任,他无言以对。张俊躬身对赵匡胤言道:“皇上,臣以为,虽然改朝换代了,但前朝旧事也足可借鉴。想当年,周世宗与当今圣上一起,只领数万兵马,便横扫辽人半壁江山,若不是周世宗患病,当今圣上与周世宗就必将趁胜北进,直捣临潢府!现而今,我大宋国运昌盛、兵强马壮,如果率先北伐,则定然凯旋而归!北患既除,荡平南方诸邦指日可待!”
张俊这一番言辞说得慷慨激昂,他幼时常听纪灵运讲述历史,纪灵运是前朝大臣,有时难免也会提到当年周朝的风光历史,张俊都记在心里,今日正好派上用场。张俊知道赵匡胤雄心壮志,主张北伐想与辽人一决雌雄,所以他说话时处处投赵匡胤所好。
赵匡胤微微地点了点头道:“张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想当年,朕与周世宗率军在辽人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那情那景,朕至今难以忘怀啊!”
赵普心中不禁一“咯噔”,看来,皇上的心中也染上了“北伐情结”。想到此,赵普朗声言道:“启禀皇上,臣普以为,宋军不宜率先北伐!”
因赵普的声音太高,众人一时都侧目以观。赵匡胤问道:“赵普,理由何在?”
赵普侃侃而谈道:“当年皇上与周世宗横扫辽人半壁江山时,臣普有幸也在皇上身边。恰如皇上适才所言,那情那景,臣普至今也记忆犹新。但不知皇上及各位大人是否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辽人素以英勇善战著称,可当年的辽军,跑的跑,降的降,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皇上想必还记得,臣普当年与皇上在一起,几乎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仗,便占领了大片辽人的土地,这是为什么?”
(全本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