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执宰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是一个充满了奇迹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华的创造力展现出了最巅峰的力量,这个时代,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
这个时代虽好,却是士大夫的时代,赵大一句不杀士大夫,造就了无数的士人,就算是谋反,只要不过分,也不会杀头,顶天了流放,更遑论其他。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大宋对官员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了几乎令人发指的程度,就以最为著名的清官包拯做例子,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一个官员,而且还是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一年的俸禄达到了1000多万元,别说是现代,就算是纵观全球,也是绝无仅有,安心工作个十年,妥妥的亿万富豪,绝对没跑,试问谁不向往?。
赵大的初心自然是好的,他有感于大唐官员贪腐的问题,决定高薪养廉,但是最后却养出了一群白眼狼,这是他没想到的。
但是大宋的百姓却苦了,不提土地兼并成风,就说普通百姓,为了供养士大夫,一年到头能吃一顿白面馍馍就不错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喝稀粥,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未央家里有个顶梁柱,就是大哥未洵,好歹也是诗书传家,未央的大哥自小聪慧,对于算学一途略有建树,成年后屡试不第,加上父母亡故,一家老小没了生计,便熄了心思,在蓬莱找了一家酒楼,做了账房先生,一家人总算是吃喝不愁,但是若说富贵,还差的远。
这家酒楼叫做风雅阁,名字倒是文雅,掌柜的姓李,家有一老妻,一儿子一闺女,掌柜的今年四十余岁,老妻年纪相仿,儿子今年十八九岁,整日里苦读四书五经,不理世事,闺女今年十岁,却聪明的紧,随着老父亲东奔西走,忙活酒楼。
但是自从赵祯一时兴起建了一座蓬莱阁,那里几乎成了文人雅士必去之地,就连寻常富家百姓,也想沾点文气,所以风雅阁的生意一落千丈,李掌柜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
长此以往,风雅阁势必没落,这是必然,一旦风雅阁支撑不下去,未洵的活计也就没了,未家一家四口,也就可能连粥都喝不起,毕竟谁家都有账房,未... -->>
大宋是一个充满了奇迹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华的创造力展现出了最巅峰的力量,这个时代,诞生了无数的风流人物。
这个时代虽好,却是士大夫的时代,赵大一句不杀士大夫,造就了无数的士人,就算是谋反,只要不过分,也不会杀头,顶天了流放,更遑论其他。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大宋对官员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了几乎令人发指的程度,就以最为著名的清官包拯做例子,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一个官员,而且还是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一年的俸禄达到了1000多万元,别说是现代,就算是纵观全球,也是绝无仅有,安心工作个十年,妥妥的亿万富豪,绝对没跑,试问谁不向往?。
赵大的初心自然是好的,他有感于大唐官员贪腐的问题,决定高薪养廉,但是最后却养出了一群白眼狼,这是他没想到的。
但是大宋的百姓却苦了,不提土地兼并成风,就说普通百姓,为了供养士大夫,一年到头能吃一顿白面馍馍就不错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喝稀粥,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未央家里有个顶梁柱,就是大哥未洵,好歹也是诗书传家,未央的大哥自小聪慧,对于算学一途略有建树,成年后屡试不第,加上父母亡故,一家老小没了生计,便熄了心思,在蓬莱找了一家酒楼,做了账房先生,一家人总算是吃喝不愁,但是若说富贵,还差的远。
这家酒楼叫做风雅阁,名字倒是文雅,掌柜的姓李,家有一老妻,一儿子一闺女,掌柜的今年四十余岁,老妻年纪相仿,儿子今年十八九岁,整日里苦读四书五经,不理世事,闺女今年十岁,却聪明的紧,随着老父亲东奔西走,忙活酒楼。
但是自从赵祯一时兴起建了一座蓬莱阁,那里几乎成了文人雅士必去之地,就连寻常富家百姓,也想沾点文气,所以风雅阁的生意一落千丈,李掌柜这些天也是愁眉不展。
长此以往,风雅阁势必没落,这是必然,一旦风雅阁支撑不下去,未洵的活计也就没了,未家一家四口,也就可能连粥都喝不起,毕竟谁家都有账房,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