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皇兄何故造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原本和勋贵交好,在边境军屯当中有所牵扯的重臣,都栽在了土木堡,新上任的老大人们,方才一年多的工夫,哪来得及伸手。谷
文臣和勋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臣是生时荣华,一旦人死了,那么门庭也随之败落,直到有新的后辈再进入朝廷。
但是勋贵不一样,勋贵死了,爵位仍在,多年因各种姻亲关系积累的人脉还在,自然,利益也就还在,所差别者无非大小而已。
所以,这次清查军屯,毋庸置疑,触动的必然是勋戚武臣的利益。
大明文武泾渭分明,若是这帮武臣敢因此而针对他们,那么,自有文臣的大佬出面挡下。
对于项文曜和李实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桩事情,更为他们量身定做,能让他们倚为立身之本的事了。
所以,可以想见的是,到了兵部之后,他们必然同样会全力以赴,帮助于谦将这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从在朝堂上力挺于谦,到精心配置兵部的侍郎,郎中等官员,只要稍一细想,便处处可见天子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几乎可以堪称是给了能够给的最大支持。
所以,想要阻挠这桩事情落实下去的人或者府邸,自然也是要好好的掂量掂量……
如果说这场朝会上,还有什么遗憾的话。
那就是某朱姓阁老逃过了一劫,作为在朝堂上率先掀起党争的急先锋,经过这场朝会,朱鉴在朝中的名望声誉已经一落千丈。
从一个为朝廷赴汤蹈火,孤身深入敌营迎回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变成了沉迷官位,依仗功绩只知争权夺利的小人。
虽然明知道内阁最近的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但是,还是有老大人忍不住将怨气发在朱阁老的身上。
要不是他一天天的在内阁和俞次辅呛声,天子也未必就会在这个时候,出手收拾吏治。
官场之上,谁家没有个末学后进,门生故旧,在官职出现空缺的时候,向朝廷直接举荐,一向是老大人们提携后辈最好用的手段。
但是如今,因为你朱鉴的一己之私,让吏部拿到了被举荐官员年考之权。
如此一来,老大人们之后再举荐人才,自然是要慎之又慎,毕竟,一个弄不好,说不定好心办了坏事,举荐反而害人。
更不要提,如今天子对此事如此重视,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未必在心里就不会记一本账,牵连到举荐人之后的仕途。
所谓墙倒众人推,尽管,党争是朱鉴掀起的,但是牵连到举荐之人的却是于谦。
但是,老大人们不管,就怪朱鉴一个人!
毕竟,于谦背后站着那位,如今可不好惹,所以,只能让朱阁老来承担这一切责任了。
反正,也没冤枉他!
于是,下朝之时,朱阁老明显感觉到,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他,而且望着他的目光,都带着轻蔑和不满。
朱鉴站在文华殿外的广场上,感受着背后的这些目光,袖袍中的拳头不由紧紧的攥了起来。
他这一辈子,虽然不说是顺风顺水,但在士林当中,也颇有清誉。
然而如今……
长长的吸了口气,朱鉴回身望了一眼堂皇的文华殿,转身便朝着宫外行去。
文华殿中。
廷议散了,朱祁钰也回到后殿当中,坐下歇息了片刻,接下来,还有经筵讲读,所以实际上,他能够休息的时间很短。
在榻上抿了口茶,将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在脑中过了一遍,睁开眼睛,朱祁钰便瞧见,成敬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可是觉得朕刚刚处置的有何不妥?”
虽然朱祁钰问的轻松,没有责问之意,但是成敬却立刻低下了头,道。
“内臣不敢,只不过,有一事,内臣心中确有疑虑。”
将手里的茶盏搁下,朱祁钰微微一笑,问道。
“是徐有贞?”
成敬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敢欺瞒陛下,此人内臣还有印象,之前在朝廷危难之时,提议南迁,其后又为求仕途多方活动,甚至曾经求到内臣门下,后被内臣推拒,所以,内臣不明白,陛下为何要将这等人放在东宫之中。”
朱祁钰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成敬,脸色变得有些严厉。
在这般注视之下,成敬头上开始冒出了丝丝的冷汗,直到片刻后,他忽然跪倒在了地上,深深的低下了头。
半晌,朱祁钰方道。
“那一日舒良过来,你也瞧见了,他有心做事,朕自然要给他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他能不能把握的好,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至于……”
朱祁钰口气略停了停,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刚刚成敬一开口,他就知道,成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区区一个徐有贞,哪值得他这样的大珰动问,成敬真正想要知道的是……
“东宫那边,朕依然是那句话,东宫是东宫,南宫是南宫,东宫若无犯大过,朕自会以储本相待,不会轻易动摇,这些话,你可以传出去。”
对于成敬的忠心,朱祁钰是不怀疑的。
事实上,因为东宫出阁和太上皇归朝两件事情本就紧密相连,所以不仅是民间,对于国本是否稳固,朝中也一直颇有疑虑。
司礼监和外朝打交道的多,自然,成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明里暗里的探问,所以,拐弯抹角的打听朱祁钰的态度,并不算奇怪。
但是,让朱祁钰不满的是,或者,更准确的说,让朱祁钰感到无奈的是,成敬这种骨子里的,士大夫的习气。
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关心政务无可厚非。
但是,哪怕平日里做的事情和外朝的大臣再像,也绝不能忘记自己的宦官身份。
朝廷大臣,自当以社稷为要,国家为重。
但是,身为宦官,就该毫无条件的以天子的利益为中心,这是身份上的不同,所带来的天然差别。
作为成敬来说,如果他是朝臣,无论如何明里暗里的探问皇帝的态度都很正常,但是他是宦官,是天子的心腹宦官。
那么,他应该做的,是三缄其口,好好的替天子遮掩好真正的意图,在天子需要展露的时候再展露出去。
虽然在东宫的事情上,朱祁钰从未有遮掩的意思,但是,成敬的做法,的确也并不妥当。
归根到底,成敬是正统读书人出身,又是真正的清流进士,骨子里就带着文臣的作风。
即便他成了宦官,有些风格,也是难以改掉的。
这种风格,用在朝政上是好事。
但是,有些时候,却也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无奈……
/>
原本和勋贵交好,在边境军屯当中有所牵扯的重臣,都栽在了土木堡,新上任的老大人们,方才一年多的工夫,哪来得及伸手。谷
文臣和勋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臣是生时荣华,一旦人死了,那么门庭也随之败落,直到有新的后辈再进入朝廷。
但是勋贵不一样,勋贵死了,爵位仍在,多年因各种姻亲关系积累的人脉还在,自然,利益也就还在,所差别者无非大小而已。
所以,这次清查军屯,毋庸置疑,触动的必然是勋戚武臣的利益。
大明文武泾渭分明,若是这帮武臣敢因此而针对他们,那么,自有文臣的大佬出面挡下。
对于项文曜和李实来说,简直没有比这桩事情,更为他们量身定做,能让他们倚为立身之本的事了。
所以,可以想见的是,到了兵部之后,他们必然同样会全力以赴,帮助于谦将这件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
从在朝堂上力挺于谦,到精心配置兵部的侍郎,郎中等官员,只要稍一细想,便处处可见天子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几乎可以堪称是给了能够给的最大支持。
所以,想要阻挠这桩事情落实下去的人或者府邸,自然也是要好好的掂量掂量……
如果说这场朝会上,还有什么遗憾的话。
那就是某朱姓阁老逃过了一劫,作为在朝堂上率先掀起党争的急先锋,经过这场朝会,朱鉴在朝中的名望声誉已经一落千丈。
从一个为朝廷赴汤蹈火,孤身深入敌营迎回太上皇的有功之臣,变成了沉迷官位,依仗功绩只知争权夺利的小人。
虽然明知道内阁最近的事情只是一个导火索,但是,还是有老大人忍不住将怨气发在朱阁老的身上。
要不是他一天天的在内阁和俞次辅呛声,天子也未必就会在这个时候,出手收拾吏治。
官场之上,谁家没有个末学后进,门生故旧,在官职出现空缺的时候,向朝廷直接举荐,一向是老大人们提携后辈最好用的手段。
但是如今,因为你朱鉴的一己之私,让吏部拿到了被举荐官员年考之权。
如此一来,老大人们之后再举荐人才,自然是要慎之又慎,毕竟,一个弄不好,说不定好心办了坏事,举荐反而害人。
更不要提,如今天子对此事如此重视,虽然嘴上不说,但是未必在心里就不会记一本账,牵连到举荐人之后的仕途。
所谓墙倒众人推,尽管,党争是朱鉴掀起的,但是牵连到举荐之人的却是于谦。
但是,老大人们不管,就怪朱鉴一个人!
毕竟,于谦背后站着那位,如今可不好惹,所以,只能让朱阁老来承担这一切责任了。
反正,也没冤枉他!
于是,下朝之时,朱阁老明显感觉到,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他,而且望着他的目光,都带着轻蔑和不满。
朱鉴站在文华殿外的广场上,感受着背后的这些目光,袖袍中的拳头不由紧紧的攥了起来。
他这一辈子,虽然不说是顺风顺水,但在士林当中,也颇有清誉。
然而如今……
长长的吸了口气,朱鉴回身望了一眼堂皇的文华殿,转身便朝着宫外行去。
文华殿中。
廷议散了,朱祁钰也回到后殿当中,坐下歇息了片刻,接下来,还有经筵讲读,所以实际上,他能够休息的时间很短。
在榻上抿了口茶,将刚刚发生的一切都在脑中过了一遍,睁开眼睛,朱祁钰便瞧见,成敬有些欲言又止。
“怎么,可是觉得朕刚刚处置的有何不妥?”
虽然朱祁钰问的轻松,没有责问之意,但是成敬却立刻低下了头,道。
“内臣不敢,只不过,有一事,内臣心中确有疑虑。”
将手里的茶盏搁下,朱祁钰微微一笑,问道。
“是徐有贞?”
成敬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道。
“不敢欺瞒陛下,此人内臣还有印象,之前在朝廷危难之时,提议南迁,其后又为求仕途多方活动,甚至曾经求到内臣门下,后被内臣推拒,所以,内臣不明白,陛下为何要将这等人放在东宫之中。”
朱祁钰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成敬,脸色变得有些严厉。
在这般注视之下,成敬头上开始冒出了丝丝的冷汗,直到片刻后,他忽然跪倒在了地上,深深的低下了头。
半晌,朱祁钰方道。
“那一日舒良过来,你也瞧见了,他有心做事,朕自然要给他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他能不能把握的好,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至于……”
朱祁钰口气略停了停,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刚刚成敬一开口,他就知道,成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区区一个徐有贞,哪值得他这样的大珰动问,成敬真正想要知道的是……
“东宫那边,朕依然是那句话,东宫是东宫,南宫是南宫,东宫若无犯大过,朕自会以储本相待,不会轻易动摇,这些话,你可以传出去。”
对于成敬的忠心,朱祁钰是不怀疑的。
事实上,因为东宫出阁和太上皇归朝两件事情本就紧密相连,所以不仅是民间,对于国本是否稳固,朝中也一直颇有疑虑。
司礼监和外朝打交道的多,自然,成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明里暗里的探问,所以,拐弯抹角的打听朱祁钰的态度,并不算奇怪。
但是,让朱祁钰不满的是,或者,更准确的说,让朱祁钰感到无奈的是,成敬这种骨子里的,士大夫的习气。
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关心政务无可厚非。
但是,哪怕平日里做的事情和外朝的大臣再像,也绝不能忘记自己的宦官身份。
朝廷大臣,自当以社稷为要,国家为重。
但是,身为宦官,就该毫无条件的以天子的利益为中心,这是身份上的不同,所带来的天然差别。
作为成敬来说,如果他是朝臣,无论如何明里暗里的探问皇帝的态度都很正常,但是他是宦官,是天子的心腹宦官。
那么,他应该做的,是三缄其口,好好的替天子遮掩好真正的意图,在天子需要展露的时候再展露出去。
虽然在东宫的事情上,朱祁钰从未有遮掩的意思,但是,成敬的做法,的确也并不妥当。
归根到底,成敬是正统读书人出身,又是真正的清流进士,骨子里就带着文臣的作风。
即便他成了宦官,有些风格,也是难以改掉的。
这种风格,用在朝政上是好事。
但是,有些时候,却也的确让人觉得有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