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莽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日贺礼。除此之外也就再无特别之处了。
告别铜亭之后,我们沿着滨湖长廊向着慈禧行宫走去。大约20分钟,我们就走进了建有一座大戏台的“慈禧行宫”。据导游介绍,慈禧太后是个“戏迷”,用现在的话说那叫“票友”。心情好的时候偶尔还会让“小安子”陪她喊上几口。这座大戏台不仅记录了那一时期梅兰芳和徽班的精彩演艺,而且也见证了慈禧使用雷霆手段斩杀“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帝”和“二次垂帘听政”等一桩桩重大政治事件。通过这几件事即可看出,慈禧太后不愧为“铁腕政治家”:行事狠辣、雷厉风行,面对政敌,绝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遗憾的是她没把心思用在正地方。倘若她能带领大清走上富国强军之路,那么此后的华夏100年或许早就成为令美日欧心惊胆颤的超级军事经济强国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慈禧太后的寝宫。清代宫廷建筑均是雕梁画栋,红墙绿瓦那类风格的房舍。慈禧太后寝宫是由一个三进院落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只是院内遍植的花草、盆景,绿植更讲究。各种廻廊、月亮门的设计更凸显艺术感。慈禧太后寝宫特别宽敞、富丽、大气。室内陈设的家什、物件,件件都是国宝级文物。在整个寝宫之内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为慈禧太后精雕细刻的那张金丝楠木大床。近距离观瞧,在床头和4根骨架上镶嵌着上千颗红蓝绿三色宝石。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整个床第熠熠生辉。堪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无价瑰宝。
慈禧太后本姓叶赫那拉氏。是建州女真四大部落之一的叶赫部贵族之女,祖籍吉林四平叶赫镇。其父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千总。在努尔哈赤统一四大部落的征伐中,叶赫部的最后一任大贝勃“金台吉”战败后宁死不降,他面向骑在马上的努尔哈赤和叶赫部众高喊:“我叶赫那拉就算剩下最后一个女人也要断送你爱新觉罗的江山!”说罢便纵身跳入火海……
果然,金台吉这一惊人的预言竟然在大清朝传国270年后应验了。正因为叶赫那拉.慈禧太后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最终让大清朝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
当我们离开慈禧寝宫,走出颐和园正门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半了。好在香山公园离此不远,我们乘坐公交车15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香山公园是老北京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生态文化公园。此地因“秋赏红叶”和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曾小住半年而名满天下。此时因并非观赏红叶季节,故关于红叶的话题就不说了。进了香山园内,我们直接拾级而上,从一个门楣上清晰写有“双清别墅”四个字的小角门进入了别墅院中。整幢别墅建在背靠西山的一个山窝处。院子平坦宽阔。门前有一方水塘,水塘里植有一塘莲蓬。就在塘边还有一个供人坐赏莲花和远观山景的景观亭。亭内置有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墩。据说这个小亭子是毛主席在此办公期间,约谈党外民主人士、读书看报以及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五大书记共商大事的地方。
走进别墅内间,室内的摆设和毛主席当年办公时别无二致。一桌一椅一床朴素而又简单。看到这些我的心头猛然滚过一阵热流……,我真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人民领袖办公和睡觉的地方。看到这里,在我的耳边突然回响起毛主席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见,毛主席在要求全党做到“两个务必”的同时,自己首先就做到了。这就是那位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的毛泽东。
从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不仅深知中国农民疾苦,而且深谙“土地就是农民命根子”的道理。自从他走上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对农民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在当时的中共党内,搞“工人运动”一度被认为是主流和正宗,而搞“农民运动”是旁门左道。但毛主席不管别人怎么说或怎么看,依然一门心思地醉心于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他办“农讲所”,一批又一批地培训“农运骨干”;亲回韶山冲成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领导乡民“抗租减息”;写出第一篇闪耀着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光辉的不朽着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等。由此可见,不论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看,他都是个朴素得一点都不讲究的“土老帽”。而“不吃辣子不革命”更是他把自己植根于农民生活习性的又一有力“佐证”。
曾记得毛主席的秘书师哲在一篇回忆录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午,当毛主席正在双清别墅水塘边的亭子里看报纸的时候,秘书师哲突然从别墅的机要室里兴奋地跑来说:“主席,华野的陈毅司令和中野的邓小平政委请您去接电话。”
“噢,看来是又有好消息喽!”主席一边往机要室走,一边高兴地猜测道。
果然,毛主席接过电话便问道:“是陈毅吗?你一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吧!”
“是的主席,我现在正用南京蒋介石总统府办公电话向您报告,南京解放了!”电话里陈毅喜悦地报告道。
接着,站在陈毅旁边的邓小平又接过电话报告道:“主席,我百万大军已全部渡过长江正向国统区纵深推进,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好哇!好哇!南京外国办事机构侨民较多,部队进城要强调纪律,要做到秋毫不犯。”主席向邓小平嘱咐道。
接罢电话后,毛主席异常兴奋。他走出机要室,双手叉腰,远眺南天,眼前瞬间展现出在炮火连天的千里江面上,百舸争渡,万船齐发的壮观渡江场面……一想到这里,毛主席猛然诗兴大发,回到室内,便提笔一气呵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那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然而,令师哲若干年后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毛主席挥毫写就这首诗后,不知何故又揉成一个纸团扔到了办公桌旁的垃圾桶里。是细心的师哲在倾到垃圾桶时才发现了那个纸团,后经周恩来批准才拿到新华社发表的。当全国听众通过新华社广播电台听到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一时群情振奋,传为佳话。当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他还不无幽默地问师哲,这是我什么时候写的诗呢……这就是心里装着天下的毛泽东。“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远是他老人家所怀有的远大人生抱负。
离开双清别墅后已是下午4点半。在顺原路下山时,苏沐老师提议到碧云寺去看一看。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院。曾因毛主席在驻跸双清别墅期间来此与本寺方丈有过一段关于“弘论佛学”的精彩对话而名扬天下。此外,碧云寺还因有一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而闻名中外。
中国的汉传佛教道场都是大同小异,别无二致的。从庙宇的布局看,因碧云寺历史悠久,香火收入不斐,故对寺院修缮维护也是相当到位的,目之所极看不到一点破败感。
我们三人根据路标所示很快就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在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先行者面前,我的内心不禁陡生敬意。心想:积贫积弱的中国多亏有了象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多位先知前仆后继,浴血奋斗,才终使泱泱中华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站在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前,我们三人面对着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所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临终嘱托,依次行了三鞠躬礼后,便下山返回了市内前门地下人防宾馆……
我们第三天的游览计划是:集体乘坐旅游观光大巴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十三陵之长陵定陵”及“十三陵水库”。
生日贺礼。除此之外也就再无特别之处了。
告别铜亭之后,我们沿着滨湖长廊向着慈禧行宫走去。大约20分钟,我们就走进了建有一座大戏台的“慈禧行宫”。据导游介绍,慈禧太后是个“戏迷”,用现在的话说那叫“票友”。心情好的时候偶尔还会让“小安子”陪她喊上几口。这座大戏台不仅记录了那一时期梅兰芳和徽班的精彩演艺,而且也见证了慈禧使用雷霆手段斩杀“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绪帝”和“二次垂帘听政”等一桩桩重大政治事件。通过这几件事即可看出,慈禧太后不愧为“铁腕政治家”:行事狠辣、雷厉风行,面对政敌,绝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遗憾的是她没把心思用在正地方。倘若她能带领大清走上富国强军之路,那么此后的华夏100年或许早就成为令美日欧心惊胆颤的超级军事经济强国了。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慈禧太后的寝宫。清代宫廷建筑均是雕梁画栋,红墙绿瓦那类风格的房舍。慈禧太后寝宫是由一个三进院落组成的一个建筑群落。只是院内遍植的花草、盆景,绿植更讲究。各种廻廊、月亮门的设计更凸显艺术感。慈禧太后寝宫特别宽敞、富丽、大气。室内陈设的家什、物件,件件都是国宝级文物。在整个寝宫之内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为慈禧太后精雕细刻的那张金丝楠木大床。近距离观瞧,在床头和4根骨架上镶嵌着上千颗红蓝绿三色宝石。在夜晚灯光的照射下整个床第熠熠生辉。堪称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无价瑰宝。
慈禧太后本姓叶赫那拉氏。是建州女真四大部落之一的叶赫部贵族之女,祖籍吉林四平叶赫镇。其父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千总。在努尔哈赤统一四大部落的征伐中,叶赫部的最后一任大贝勃“金台吉”战败后宁死不降,他面向骑在马上的努尔哈赤和叶赫部众高喊:“我叶赫那拉就算剩下最后一个女人也要断送你爱新觉罗的江山!”说罢便纵身跳入火海……
果然,金台吉这一惊人的预言竟然在大清朝传国270年后应验了。正因为叶赫那拉.慈禧太后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最终让大清朝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
当我们离开慈禧寝宫,走出颐和园正门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半了。好在香山公园离此不远,我们乘坐公交车15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
香山公园是老北京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生态文化公园。此地因“秋赏红叶”和毛主席在“双清别墅”曾小住半年而名满天下。此时因并非观赏红叶季节,故关于红叶的话题就不说了。进了香山园内,我们直接拾级而上,从一个门楣上清晰写有“双清别墅”四个字的小角门进入了别墅院中。整幢别墅建在背靠西山的一个山窝处。院子平坦宽阔。门前有一方水塘,水塘里植有一塘莲蓬。就在塘边还有一个供人坐赏莲花和远观山景的景观亭。亭内置有一张石桌和四个石墩。据说这个小亭子是毛主席在此办公期间,约谈党外民主人士、读书看报以及与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五大书记共商大事的地方。
走进别墅内间,室内的摆设和毛主席当年办公时别无二致。一桌一椅一床朴素而又简单。看到这些我的心头猛然滚过一阵热流……,我真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人民领袖办公和睡觉的地方。看到这里,在我的耳边突然回响起毛主席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见,毛主席在要求全党做到“两个务必”的同时,自己首先就做到了。这就是那位心中永远装着人民的毛泽东。
从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毛泽东,不仅深知中国农民疾苦,而且深谙“土地就是农民命根子”的道理。自从他走上用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对农民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在当时的中共党内,搞“工人运动”一度被认为是主流和正宗,而搞“农民运动”是旁门左道。但毛主席不管别人怎么说或怎么看,依然一门心思地醉心于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他办“农讲所”,一批又一批地培训“农运骨干”;亲回韶山冲成立“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领导乡民“抗租减息”;写出第一篇闪耀着马列主义中国化理论光辉的不朽着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等。由此可见,不论从思想、情感方面看,还是从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看,他都是个朴素得一点都不讲究的“土老帽”。而“不吃辣子不革命”更是他把自己植根于农民生活习性的又一有力“佐证”。
曾记得毛主席的秘书师哲在一篇回忆录中提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上午,当毛主席正在双清别墅水塘边的亭子里看报纸的时候,秘书师哲突然从别墅的机要室里兴奋地跑来说:“主席,华野的陈毅司令和中野的邓小平政委请您去接电话。”
“噢,看来是又有好消息喽!”主席一边往机要室走,一边高兴地猜测道。
果然,毛主席接过电话便问道:“是陈毅吗?你一定是有好消息告诉我吧!”
“是的主席,我现在正用南京蒋介石总统府办公电话向您报告,南京解放了!”电话里陈毅喜悦地报告道。
接着,站在陈毅旁边的邓小平又接过电话报告道:“主席,我百万大军已全部渡过长江正向国统区纵深推进,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好哇!好哇!南京外国办事机构侨民较多,部队进城要强调纪律,要做到秋毫不犯。”主席向邓小平嘱咐道。
接罢电话后,毛主席异常兴奋。他走出机要室,双手叉腰,远眺南天,眼前瞬间展现出在炮火连天的千里江面上,百舸争渡,万船齐发的壮观渡江场面……一想到这里,毛主席猛然诗兴大发,回到室内,便提笔一气呵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那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然而,令师哲若干年后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毛主席挥毫写就这首诗后,不知何故又揉成一个纸团扔到了办公桌旁的垃圾桶里。是细心的师哲在倾到垃圾桶时才发现了那个纸团,后经周恩来批准才拿到新华社发表的。当全国听众通过新华社广播电台听到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一时群情振奋,传为佳话。当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他还不无幽默地问师哲,这是我什么时候写的诗呢……这就是心里装着天下的毛泽东。“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远是他老人家所怀有的远大人生抱负。
离开双清别墅后已是下午4点半。在顺原路下山时,苏沐老师提议到碧云寺去看一看。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院。曾因毛主席在驻跸双清别墅期间来此与本寺方丈有过一段关于“弘论佛学”的精彩对话而名扬天下。此外,碧云寺还因有一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而闻名中外。
中国的汉传佛教道场都是大同小异,别无二致的。从庙宇的布局看,因碧云寺历史悠久,香火收入不斐,故对寺院修缮维护也是相当到位的,目之所极看不到一点破败感。
我们三人根据路标所示很快就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在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大先行者面前,我的内心不禁陡生敬意。心想:积贫积弱的中国多亏有了象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多位先知前仆后继,浴血奋斗,才终使泱泱中华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站在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塚”前,我们三人面对着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所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临终嘱托,依次行了三鞠躬礼后,便下山返回了市内前门地下人防宾馆……
我们第三天的游览计划是:集体乘坐旅游观光大巴游览北京“八达岭长城”、“十三陵之长陵定陵”及“十三陵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