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重生之日出厓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展开宣纸,笔力遒劲,字迹雄浑,有怀素之风,当中的两行字,力透纸背,豪迈无匹。
安丰大才!
这是萧统的直觉,能写出这样的好字之人,除了蔡京之外,萧统还真没发现有谁是大奸大恶之人,毕竟文以载道,字以喻人,心术不正则六根不清,自然写不出这样看起来就浩然正气的字。
陆秀夫见小皇帝如获至宝一般,捧着这副字,简直爱不释手,不由长舒一口气。
好一会,萧统才回过神来,此时脸上已经尽是欣喜之色,看来这一次,又找到了安丰这样一个人才,回头一想,难怪当年李世民能发出“天下英雄入我縠中”的欢呼了。
陆秀夫见小皇帝神色转暖,不由试探地问道:“陛下,安丰这副字,陛下若是喜欢,就去设法裱糊一下,然后”
萧统挥挥手,道:“不必了,既是安丰送与你的,朕岂能夺人之爱,你和慕白这次倒是一唱一和,做的很漂亮嘛。”原来,萧统稍微一分析,也就知道以道德完人自居的陆秀夫根本不可能去做受贿这等事情,此事无非是陆秀夫帮助好友安丰复出唱的一曲双簧罢了。
陆秀夫听罢简直是大吃一惊,忙跪地请罪道:“陛下微臣也是”
“好了,朕不需要你的解释,陆相,此事,下不为例!”萧统当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危急时刻,不必也不便计较太多,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臣子之间的行为,终究不是君王所喜欢的,如今的萧统,已经越来越进入赵昺这个角色了。
皇帝都说了不追究,却又警告下不为例,陆秀夫自然诚惶诚恐,只是他发现,这个自己从小看大的小皇帝,竟是让自己越发的看不懂了。
可是等到皇帝说出“朕真的希望陆相能像稼轩先生词中说的那样,如何”时,他忍不住又有流泪的冲动。
接下来,自然是关于剩下的16个县令的问题了,既然皇帝已经说,必须在明天就上任,眼下已经快要午时了,皇帝当然要拿出主意来。
当陆秀夫战战兢兢的问出来时,萧统给出的回答同样简洁。
就两个字,考试!
等到数十位有志于担任地方县令的官员们云集一座简陋的大木房中的大厅时,萧统已经端坐在上,一副主考官的样子了。
众臣自然跪地行礼,山呼万岁,这次不同于海上风急浪高,在陆地上,微微坐的高一点,面朝南方,看着一群中年人跪在地上,听着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作为男人,这样的成就感当真无与伦比。
难怪,就是共和了那么多年,在后世想帝制自为者依然是不计其数,不身临其境,而在那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谪人家没有格局没有气度,却也是很可笑的。
萧统轻声让大家起身,然后由李福宣布谕旨,
原来,鉴于如今台湾人烟稀少,土地尚多,亟待大力开发,因此萧统在谕旨中大力强调了县令这项职务的光荣与重要,并且表示,这次在县令任职干的好的,他日光复河山后,必然得到重用。
毫无疑问,萧统已经将对官员们热衷于县令的态度改为大力引导,毕竟想当官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把能力差和心术不正的人剔除掉就好,而这次考试,就是这样一个剔除的机制。
虽然在后世,无数人对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痛骂不已,可是,至少凭借那时人的智慧,找不出比那更公平的办法,虽然也有着地域问题这样的不公,可是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寒门学子借此走向成功,考试,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和选举可以相提并论的创举,也不愧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既然是凭考试,众官僚们有的虽然微微有些失望,却也不乏高兴的人,虽然彼时的科举没有后来明清那么死板无趣,毕竟大多数文官还是这么上来的,考试自然也不怕。
没想到,众臣子依照皇帝的口谕坐下,拿到考卷时,却全都傻了眼。
对于这些立志做官的人,大都是考进士科出身,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因此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两百年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当然,对于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自然都得兼修,免得朝中风向一变,自己就白白浪费三年,没想到这次自己拿到的据说是皇帝亲草的试题,却大有无力下手之感。
展开宣纸,笔力遒劲,字迹雄浑,有怀素之风,当中的两行字,力透纸背,豪迈无匹。
安丰大才!
这是萧统的直觉,能写出这样的好字之人,除了蔡京之外,萧统还真没发现有谁是大奸大恶之人,毕竟文以载道,字以喻人,心术不正则六根不清,自然写不出这样看起来就浩然正气的字。
陆秀夫见小皇帝如获至宝一般,捧着这副字,简直爱不释手,不由长舒一口气。
好一会,萧统才回过神来,此时脸上已经尽是欣喜之色,看来这一次,又找到了安丰这样一个人才,回头一想,难怪当年李世民能发出“天下英雄入我縠中”的欢呼了。
陆秀夫见小皇帝神色转暖,不由试探地问道:“陛下,安丰这副字,陛下若是喜欢,就去设法裱糊一下,然后”
萧统挥挥手,道:“不必了,既是安丰送与你的,朕岂能夺人之爱,你和慕白这次倒是一唱一和,做的很漂亮嘛。”原来,萧统稍微一分析,也就知道以道德完人自居的陆秀夫根本不可能去做受贿这等事情,此事无非是陆秀夫帮助好友安丰复出唱的一曲双簧罢了。
陆秀夫听罢简直是大吃一惊,忙跪地请罪道:“陛下微臣也是”
“好了,朕不需要你的解释,陆相,此事,下不为例!”萧统当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危急时刻,不必也不便计较太多,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臣子之间的行为,终究不是君王所喜欢的,如今的萧统,已经越来越进入赵昺这个角色了。
皇帝都说了不追究,却又警告下不为例,陆秀夫自然诚惶诚恐,只是他发现,这个自己从小看大的小皇帝,竟是让自己越发的看不懂了。
可是等到皇帝说出“朕真的希望陆相能像稼轩先生词中说的那样,如何”时,他忍不住又有流泪的冲动。
接下来,自然是关于剩下的16个县令的问题了,既然皇帝已经说,必须在明天就上任,眼下已经快要午时了,皇帝当然要拿出主意来。
当陆秀夫战战兢兢的问出来时,萧统给出的回答同样简洁。
就两个字,考试!
等到数十位有志于担任地方县令的官员们云集一座简陋的大木房中的大厅时,萧统已经端坐在上,一副主考官的样子了。
众臣自然跪地行礼,山呼万岁,这次不同于海上风急浪高,在陆地上,微微坐的高一点,面朝南方,看着一群中年人跪在地上,听着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作为男人,这样的成就感当真无与伦比。
难怪,就是共和了那么多年,在后世想帝制自为者依然是不计其数,不身临其境,而在那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谪人家没有格局没有气度,却也是很可笑的。
萧统轻声让大家起身,然后由李福宣布谕旨,
原来,鉴于如今台湾人烟稀少,土地尚多,亟待大力开发,因此萧统在谕旨中大力强调了县令这项职务的光荣与重要,并且表示,这次在县令任职干的好的,他日光复河山后,必然得到重用。
毫无疑问,萧统已经将对官员们热衷于县令的态度改为大力引导,毕竟想当官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把能力差和心术不正的人剔除掉就好,而这次考试,就是这样一个剔除的机制。
虽然在后世,无数人对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痛骂不已,可是,至少凭借那时人的智慧,找不出比那更公平的办法,虽然也有着地域问题这样的不公,可是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寒门学子借此走向成功,考试,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和选举可以相提并论的创举,也不愧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既然是凭考试,众官僚们有的虽然微微有些失望,却也不乏高兴的人,虽然彼时的科举没有后来明清那么死板无趣,毕竟大多数文官还是这么上来的,考试自然也不怕。
没想到,众臣子依照皇帝的口谕坐下,拿到考卷时,却全都傻了眼。
对于这些立志做官的人,大都是考进士科出身,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因此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两百年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当然,对于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自然都得兼修,免得朝中风向一变,自己就白白浪费三年,没想到这次自己拿到的据说是皇帝亲草的试题,却大有无力下手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