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独倚清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言:老爸刘显涛,辽宁人,在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留在了山东工作,他是八十年代第一批水利高级工程师,是新泰农田水利建设的创业者之一。他经常给我们讲他当年工作生活的一些往事,那些看似艰难沉重的岁月在老爸轻松的谈笑间,早已显得举重若轻、趣味横生,这是岁月的风霜打就的坚韧,这是生命的积淀雕琢成的从容与淡定。无意中见到了老爸压在箱底的厚厚的八大本日记本,线装的旧式硬皮本有些地方已破损的斑斑驳驳。经过老爸的首肯,我怀着探索和膜拜的心情打开它,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的门,穿越时光的手牵引着我在充满霉香的字里行间接受了一次灵魂的冲击与洗礼。本子里有些文字已经变得模糊难以辨认,于是便有了我帮老爸整理成文档的意愿。随意掫取了一篇,记录的是老爸年青时代从山东回武汉探亲的真实经历,老爸用启程、相聚、返程的段落详细记录了他归途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充满乐观、热情、善良,读来深受感动和启发。
启程
2月13日是古历腊月廿八,即是说1961年的春节近在眉睫了,一种与亲人团聚的快乐涌上了心头,这时心头想得全是与亲人团聚后的那种欢快热情的情景。两年了,我从未回过家,两年来祖国变化万千,家乡变得怎么样了?亲人们又怎样了?一个一个的疑问接踵而来,不觉使我对路途的遥远心生怨恨起来,假如近一点那该多好呀,而现在最快也得2天的时间才能回去啊!等我到赶到家时也到了大年初一了,已错过了在最传统的节日里的团聚,这似乎太失色彩了,我心里不免又有些遗憾。但是总归能与亲人们团聚这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在愉快地进行着一切的行前准备,当我在晚间7时到达济南返回机关开好证明信之后,当即赶到车站于夜间11时55分踏上了返家的路途。
夜深了,返乡过节的人很多,以致于找一个舒服的座位都那么困难,上车之后,我勉强找到了一个靠边的位子挤着坐下,有这样一个位子在这种年关到来之际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记得两年前返家时是从济南站行到兖州方向的,一路未得安宁,疲劳的很。今天车到泰安站后已是次日凌晨2时半,车厢内人渐渐稀少,这时我挨到了靠窗的座位,有了休息的条件,开始了恢复疲劳的小酣。不知过了多久,列车员推醒了我,问我到什么地方去,他唯恐我坐过站,却打断了我甜蜜的小酣,我揉揉惺忪的眼,用窗帘布擦了擦因热气而在车窗上形成的雾气,隐约看到东方现出了鱼肚白,天快要亮了,过了不久,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海,烟雾冲天,细看原来是焦厂的烟雾,工人们正在大炼钢铁加班生产哩。这时传来列车员的播报,前方到达腾州车站,时间凌晨4时15分。
天渐渐明亮起来,东方万丈霞光,说明今天是一个艳阳天,我私下想:这对旅行的人来讲是个多么好的兆头呀,预示着一切都会特别顺利的。大约又经过了四个小时左右的旅途,在上午10点30分平安到达徐州车站。伴随着播报的音乐声和旅客杂乱的脚步声,我步出了徐州车站,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战略重镇,战争的伤痕早就无影无踪了,到处呈现着一片繁荣景象,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给这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增添了崭新的生气。徐州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在飞跃的建设着,这宽敞舒适的候车大楼就是近年的新建项目,几年前我第一次经过这里时,这里还只有一座窄小的售票处和一座简陋的席棚,几年的变化是多么大呀,此一睹足见全貌。我这是第三次路过徐州了,看着笔直的淮海路通向远方,公共汽车来往奔驰着,我很想到市里去看看,但听人们说这里仅是徐州的一个郊区,离市区还很远呢,假如去市里最好在北站下车,这时我才注意到这里叫徐州东站,东站是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在此转乘车的地方,徐州本地人多半是到北站下车的,看了一下时间已是11时半,尽快返程与家人团聚的念头催促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愿望。我匆忙的到饭店吃了午饭,回来看到去往西陇海的人群已排成长龙,我也只好快步赶到,站在等待的行列里,12时剪票,12时35分列车从徐州出发。片刻的停留之后我又开始了新的旅行,这趟车是由连云港开往西安的直达客车,旅客非常多,我一直站行到碭山车站才算找到了一个座位,而后又慢慢挨到窗前,天气很好,我平依车窗外望,伴随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只见窗外的树木线杆飞快而逝,列车在高速前行中,呈现在眼前的土地显得是那样的荒芜,尤其是进入河南省境内之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只见铁路两旁堿地成片,沙土无边,列车行走中所卷起的风流刮得沙土飞扬。看看车内的旅客仍大半是就近上车的短途旅客,他们有的是放假回家的学生,有的是背包罗衫的农民,我无意中摸了摸他们的行装,发现里面有的装着干粮,有的装着胡萝卜,不言而喻我已知道八成,但是我还是怀着探索的心情问了问他们:“带这些菜是自己吃的吗?”他们回答说:“自己吃一点,剩下的卖一些”我问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他们说是到开封,开封还很远呢,我不解又提出了一个问话“这么远你们怎么到这里来弄菜呀?”他们说“这里的菜贱一点,胡萝卜只要一角钱一斤,而开封要四角钱呢”我终于明白了,便不再向他们问这些事了,我又转话题问起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说生活不太好,现在口粮每天只有六两(小两)而且还吃食堂,他们说吃食堂光靠六两粮食哪够啊,不吃菜怎么行呢?这时参与谈话的人多起来了,似乎对生活问题发生了极大兴趣,现在不光是我问他们了,他们也都主动凑陇着与我这陌生人交谈起来,他们问我从哪里来到什么地方去,我一一给他们回答了,还问到山东的情况,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他们似乎感到山东的情况比他们这里好。后来他们又很关切地问我“你到家不过了年了吗?”我说“是啊,在路上过年可能别具风味吧”他们都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对他们说眼前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是“五风”造成的危害,现在不是进行整风正社么,今年一定会比去年好的。接下来生活问题成了我们不识之客们的主要议题,谈论的多半是粮食问题,是啊,粮食是主要的,这是广大农民的希望也是他们切身利益的所在。毛主席指示“一个钢铁,一个粮食,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这就足见粮食的重要性,无怪乎通称粮食是“宝中之宝”现在对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精神,体会的更加深刻了。
后来列车验票了,检到我所的在车厢时,列车员发现他们都未购票,就让他们到前站下车,但他们不到达目的地怎能下车呢,所以与列车员捉起了迷藏,列车员也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买票啊?”他们说“我们没有钱”我说“不买票是违法的”他们点头称是“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看到眼前的情景... -->>
前言:老爸刘显涛,辽宁人,在山东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留在了山东工作,他是八十年代第一批水利高级工程师,是新泰农田水利建设的创业者之一。他经常给我们讲他当年工作生活的一些往事,那些看似艰难沉重的岁月在老爸轻松的谈笑间,早已显得举重若轻、趣味横生,这是岁月的风霜打就的坚韧,这是生命的积淀雕琢成的从容与淡定。无意中见到了老爸压在箱底的厚厚的八大本日记本,线装的旧式硬皮本有些地方已破损的斑斑驳驳。经过老爸的首肯,我怀着探索和膜拜的心情打开它,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的门,穿越时光的手牵引着我在充满霉香的字里行间接受了一次灵魂的冲击与洗礼。本子里有些文字已经变得模糊难以辨认,于是便有了我帮老爸整理成文档的意愿。随意掫取了一篇,记录的是老爸年青时代从山东回武汉探亲的真实经历,老爸用启程、相聚、返程的段落详细记录了他归途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充满乐观、热情、善良,读来深受感动和启发。
启程
2月13日是古历腊月廿八,即是说1961年的春节近在眉睫了,一种与亲人团聚的快乐涌上了心头,这时心头想得全是与亲人团聚后的那种欢快热情的情景。两年了,我从未回过家,两年来祖国变化万千,家乡变得怎么样了?亲人们又怎样了?一个一个的疑问接踵而来,不觉使我对路途的遥远心生怨恨起来,假如近一点那该多好呀,而现在最快也得2天的时间才能回去啊!等我到赶到家时也到了大年初一了,已错过了在最传统的节日里的团聚,这似乎太失色彩了,我心里不免又有些遗憾。但是总归能与亲人们团聚这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在愉快地进行着一切的行前准备,当我在晚间7时到达济南返回机关开好证明信之后,当即赶到车站于夜间11时55分踏上了返家的路途。
夜深了,返乡过节的人很多,以致于找一个舒服的座位都那么困难,上车之后,我勉强找到了一个靠边的位子挤着坐下,有这样一个位子在这种年关到来之际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记得两年前返家时是从济南站行到兖州方向的,一路未得安宁,疲劳的很。今天车到泰安站后已是次日凌晨2时半,车厢内人渐渐稀少,这时我挨到了靠窗的座位,有了休息的条件,开始了恢复疲劳的小酣。不知过了多久,列车员推醒了我,问我到什么地方去,他唯恐我坐过站,却打断了我甜蜜的小酣,我揉揉惺忪的眼,用窗帘布擦了擦因热气而在车窗上形成的雾气,隐约看到东方现出了鱼肚白,天快要亮了,过了不久,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海,烟雾冲天,细看原来是焦厂的烟雾,工人们正在大炼钢铁加班生产哩。这时传来列车员的播报,前方到达腾州车站,时间凌晨4时15分。
天渐渐明亮起来,东方万丈霞光,说明今天是一个艳阳天,我私下想:这对旅行的人来讲是个多么好的兆头呀,预示着一切都会特别顺利的。大约又经过了四个小时左右的旅途,在上午10点30分平安到达徐州车站。伴随着播报的音乐声和旅客杂乱的脚步声,我步出了徐州车站,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战略重镇,战争的伤痕早就无影无踪了,到处呈现着一片繁荣景象,车水马龙、南来北往给这数十万人口的城市增添了崭新的生气。徐州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在飞跃的建设着,这宽敞舒适的候车大楼就是近年的新建项目,几年前我第一次经过这里时,这里还只有一座窄小的售票处和一座简陋的席棚,几年的变化是多么大呀,此一睹足见全貌。我这是第三次路过徐州了,看着笔直的淮海路通向远方,公共汽车来往奔驰着,我很想到市里去看看,但听人们说这里仅是徐州的一个郊区,离市区还很远呢,假如去市里最好在北站下车,这时我才注意到这里叫徐州东站,东站是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在此转乘车的地方,徐州本地人多半是到北站下车的,看了一下时间已是11时半,尽快返程与家人团聚的念头催促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愿望。我匆忙的到饭店吃了午饭,回来看到去往西陇海的人群已排成长龙,我也只好快步赶到,站在等待的行列里,12时剪票,12时35分列车从徐州出发。片刻的停留之后我又开始了新的旅行,这趟车是由连云港开往西安的直达客车,旅客非常多,我一直站行到碭山车站才算找到了一个座位,而后又慢慢挨到窗前,天气很好,我平依车窗外望,伴随着车轮有节奏的声响,只见窗外的树木线杆飞快而逝,列车在高速前行中,呈现在眼前的土地显得是那样的荒芜,尤其是进入河南省境内之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只见铁路两旁堿地成片,沙土无边,列车行走中所卷起的风流刮得沙土飞扬。看看车内的旅客仍大半是就近上车的短途旅客,他们有的是放假回家的学生,有的是背包罗衫的农民,我无意中摸了摸他们的行装,发现里面有的装着干粮,有的装着胡萝卜,不言而喻我已知道八成,但是我还是怀着探索的心情问了问他们:“带这些菜是自己吃的吗?”他们回答说:“自己吃一点,剩下的卖一些”我问他们到什么地方去,他们说是到开封,开封还很远呢,我不解又提出了一个问话“这么远你们怎么到这里来弄菜呀?”他们说“这里的菜贱一点,胡萝卜只要一角钱一斤,而开封要四角钱呢”我终于明白了,便不再向他们问这些事了,我又转话题问起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说生活不太好,现在口粮每天只有六两(小两)而且还吃食堂,他们说吃食堂光靠六两粮食哪够啊,不吃菜怎么行呢?这时参与谈话的人多起来了,似乎对生活问题发生了极大兴趣,现在不光是我问他们了,他们也都主动凑陇着与我这陌生人交谈起来,他们问我从哪里来到什么地方去,我一一给他们回答了,还问到山东的情况,我也向他们介绍了我所知道的一切,他们似乎感到山东的情况比他们这里好。后来他们又很关切地问我“你到家不过了年了吗?”我说“是啊,在路上过年可能别具风味吧”他们都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对他们说眼前的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是“五风”造成的危害,现在不是进行整风正社么,今年一定会比去年好的。接下来生活问题成了我们不识之客们的主要议题,谈论的多半是粮食问题,是啊,粮食是主要的,这是广大农民的希望也是他们切身利益的所在。毛主席指示“一个钢铁,一个粮食,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这就足见粮食的重要性,无怪乎通称粮食是“宝中之宝”现在对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精神,体会的更加深刻了。
后来列车验票了,检到我所的在车厢时,列车员发现他们都未购票,就让他们到前站下车,但他们不到达目的地怎能下车呢,所以与列车员捉起了迷藏,列车员也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买票啊?”他们说“我们没有钱”我说“不买票是违法的”他们点头称是“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看到眼前的情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