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木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陆天明来说,使命感,历史,人生,这三大概念是他的小说创作的支柱。当然,这样的概括方式很容易造成雷同化,但毕竟每个小说家有着属于自己的创作形态,不仅题材不同,而且在审美追求上也必然会留下个性的烙印。就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天明有过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苍天在上,还有眼前的这部木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相比之下,木凸明显不同于以前的作品。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隐含着他的人生经历及青春时代的苦涩记忆,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曾有一段“屯垦准噶尔”的岁月。
而最为读者熟悉的、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的苍天在上,则揭开了新时期以来最复杂、也最富阵痛感的一页,它涉及到了改革或治国的主旋律。如果说,这三部长篇与天明的经验相关,或是他的具体生活感受的艺术兑现,那木凸则进一步撕开了中国人的生活表象而深入到了精神的层面,或有点儿寻根究底的历史文化意味了。小说所描写的人事并不是作者的直接经历,而是半殖民地的旧上海的纷繁世态,是古老中国被列强的炮舰撞开大门之后的社会文化变迁,但让人感觉到,作品中不仅贯穿着作者的根深蒂固的使命感,以及对于历史与人生的理解,而且开始寻找一种中国人已经探索了百年的诠释:即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只能这样,或只配这样蹒跚如此漫长昏暗的生存之路。
木凸是一部充满了象征及隐喻的小说,譬如其中的家族短命之类,而“木凸”这一象声词,也指涉着一种宽阔而模糊的含义。作品的结尾写道:“那人呢?人呢?我转过身,突然听到了一种古怪的声音。木凸。木凸。木凸。”接下来则一连用了二十四个“木凸”如此冗长、悠远,如此迟缓、沉重,如此麻木、无奈。小说的寓意也就在其中了。
这部小说所显现的,的确是一种新意迭出的创作状态。虽则依然“用力”但明显地注入了叙述以轻松自然,即便是象征或隐喻,也是在一般读者容易接受的“写实”状态中实现的——引人人胜的故事,悬念不断的情节,复杂多面的人物个性,畅达逼真的叙述语言,都使这部被作者自称为“并非历史主义”的小说,更加接近历史,也更加接近社会人性及特定的生存状态——中国人的人性也是个性,中国人的痛苦也是痛苦,中国人的小说只能是自己描写对象及方式,木凸的创作自觉意识到了这一绝非“新”或“后”可以解决的美学问题。
应该说,使命感之于木凸,并不是堂吉诃德式的一厢情愿,而是经由人物的命运及必然的人物性格而获得贯彻的。天明凭着他的经历与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社会文化情况的理解,也凭着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感受及尽可能不受干扰的审美经验,相当成功地铸造了诸如经易阿、谭宗三、黄克莹这样的人物,并由此而实现了木凸的题旨寓意。
特别是经易门这个人物,在中国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中,其独特的含义应该解释为:作为某种“民族性格”的缩影,他在以往的小说创造中还没有以如此复杂的形态出现过。经易门是第一个。他的所作所为,他的“不动声色”他的最后“归宿”都散发出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性气息。他既是“奴才”又是“主人”他以独特的身分与行为,证明着他也是一种历史的折光,或一种“文化”的生动体现,甚至就是一种从远处开始、也不知在何时结束的。现实(经易门式的‘现实’)。”他最终消失了,但他的精神方式,他的思维与判断,他的把握世态的“精明”及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却依然支撑着短命而顽的“旧室”他的命运意味深长。他不可能是谭宗三式的悲剧。他是地道的“中国货”——其实,他仍然活着。他不可能轻易死亡。而且,依然让人感觉到了他那种由麻木表情掩盖下的自如(不仅仅是“累”)。实际上,从桑那高地的太阳到泥日到苍天在上,我们已或多或少地瞧见了“经易门”的身照,但真正使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明而含蓄的装束走向前台,则是木凸的出色的创造。若说得冒险一点,经易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以此推论,那谭宗三这个人物也是一种“象征”在木凸中,谭宗三的个性之于小说意义,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读者可以见到,他从所谓“伪县长”的位置上跌落下来了,那种永远的跌落,标志着一个时代(仅仅是时代)的终结。然而,他的精神气息并没有因此而如风一般地被吹去,那“木凸木凸木凸”的古怪声音仍被传得沉闷而悠远,似乎活力不减。作为小说人物,谭宗三同样留有鲜明的“国产印记”且绝不止于“伪县长”符号:他的命运旅程富有耐人寻味的独特性。与经易门不同的是,他有过漂洋过海的阅历——他虽留学英伦三岛,可最终收获一些什么?他越来越委靡软弱,也越来越颓伤变态,甚至在性爱上也是一个阳刚全失的不可救药的怯懦者。他那一点儿“西学”一旦陷入强大的传统道德的大海,也就成为一种不识世态的乖僻与偏执,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走投无路,或一种没落的茫然无知,一种燃烧不起来的彻底绝望。他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他的生命获得延续,也只能是重返经易门的轨道——可他已经不可能了。但不死的人是否可能呢?
在这部小说中,思索了很多年后的天明终于揿动按钮,开亮大灯,让我们看清了或感觉到了生活大厅的“生态”以及它的“近景”与“远景”经易门的顽强存在,谭宗三的精神状态的出现,使斑斓而源远流长的生活,获得了一种历史的或文化的或“寻根”意义上的解释——天明说木凸“并非历史主义小说”何故?因为更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相关;“现实”才是小说寓意的彼岸。
对陆天明来说,使命感,历史,人生,这三大概念是他的小说创作的支柱。当然,这样的概括方式很容易造成雷同化,但毕竟每个小说家有着属于自己的创作形态,不仅题材不同,而且在审美追求上也必然会留下个性的烙印。就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天明有过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苍天在上,还有眼前的这部木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相比之下,木凸明显不同于以前的作品。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隐含着他的人生经历及青春时代的苦涩记忆,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曾有一段“屯垦准噶尔”的岁月。
而最为读者熟悉的、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的苍天在上,则揭开了新时期以来最复杂、也最富阵痛感的一页,它涉及到了改革或治国的主旋律。如果说,这三部长篇与天明的经验相关,或是他的具体生活感受的艺术兑现,那木凸则进一步撕开了中国人的生活表象而深入到了精神的层面,或有点儿寻根究底的历史文化意味了。小说所描写的人事并不是作者的直接经历,而是半殖民地的旧上海的纷繁世态,是古老中国被列强的炮舰撞开大门之后的社会文化变迁,但让人感觉到,作品中不仅贯穿着作者的根深蒂固的使命感,以及对于历史与人生的理解,而且开始寻找一种中国人已经探索了百年的诠释:即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只能这样,或只配这样蹒跚如此漫长昏暗的生存之路。
木凸是一部充满了象征及隐喻的小说,譬如其中的家族短命之类,而“木凸”这一象声词,也指涉着一种宽阔而模糊的含义。作品的结尾写道:“那人呢?人呢?我转过身,突然听到了一种古怪的声音。木凸。木凸。木凸。”接下来则一连用了二十四个“木凸”如此冗长、悠远,如此迟缓、沉重,如此麻木、无奈。小说的寓意也就在其中了。
这部小说所显现的,的确是一种新意迭出的创作状态。虽则依然“用力”但明显地注入了叙述以轻松自然,即便是象征或隐喻,也是在一般读者容易接受的“写实”状态中实现的——引人人胜的故事,悬念不断的情节,复杂多面的人物个性,畅达逼真的叙述语言,都使这部被作者自称为“并非历史主义”的小说,更加接近历史,也更加接近社会人性及特定的生存状态——中国人的人性也是个性,中国人的痛苦也是痛苦,中国人的小说只能是自己描写对象及方式,木凸的创作自觉意识到了这一绝非“新”或“后”可以解决的美学问题。
应该说,使命感之于木凸,并不是堂吉诃德式的一厢情愿,而是经由人物的命运及必然的人物性格而获得贯彻的。天明凭着他的经历与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社会文化情况的理解,也凭着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感受及尽可能不受干扰的审美经验,相当成功地铸造了诸如经易阿、谭宗三、黄克莹这样的人物,并由此而实现了木凸的题旨寓意。
特别是经易门这个人物,在中国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中,其独特的含义应该解释为:作为某种“民族性格”的缩影,他在以往的小说创造中还没有以如此复杂的形态出现过。经易门是第一个。他的所作所为,他的“不动声色”他的最后“归宿”都散发出中国社会特有的人性气息。他既是“奴才”又是“主人”他以独特的身分与行为,证明着他也是一种历史的折光,或一种“文化”的生动体现,甚至就是一种从远处开始、也不知在何时结束的。现实(经易门式的‘现实’)。”他最终消失了,但他的精神方式,他的思维与判断,他的把握世态的“精明”及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却依然支撑着短命而顽的“旧室”他的命运意味深长。他不可能是谭宗三式的悲剧。他是地道的“中国货”——其实,他仍然活着。他不可能轻易死亡。而且,依然让人感觉到了他那种由麻木表情掩盖下的自如(不仅仅是“累”)。实际上,从桑那高地的太阳到泥日到苍天在上,我们已或多或少地瞧见了“经易门”的身照,但真正使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明而含蓄的装束走向前台,则是木凸的出色的创造。若说得冒险一点,经易门本身就是一种“象征”
以此推论,那谭宗三这个人物也是一种“象征”在木凸中,谭宗三的个性之于小说意义,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读者可以见到,他从所谓“伪县长”的位置上跌落下来了,那种永远的跌落,标志着一个时代(仅仅是时代)的终结。然而,他的精神气息并没有因此而如风一般地被吹去,那“木凸木凸木凸”的古怪声音仍被传得沉闷而悠远,似乎活力不减。作为小说人物,谭宗三同样留有鲜明的“国产印记”且绝不止于“伪县长”符号:他的命运旅程富有耐人寻味的独特性。与经易门不同的是,他有过漂洋过海的阅历——他虽留学英伦三岛,可最终收获一些什么?他越来越委靡软弱,也越来越颓伤变态,甚至在性爱上也是一个阳刚全失的不可救药的怯懦者。他那一点儿“西学”一旦陷入强大的传统道德的大海,也就成为一种不识世态的乖僻与偏执,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走投无路,或一种没落的茫然无知,一种燃烧不起来的彻底绝望。他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他的生命获得延续,也只能是重返经易门的轨道——可他已经不可能了。但不死的人是否可能呢?
在这部小说中,思索了很多年后的天明终于揿动按钮,开亮大灯,让我们看清了或感觉到了生活大厅的“生态”以及它的“近景”与“远景”经易门的顽强存在,谭宗三的精神状态的出现,使斑斓而源远流长的生活,获得了一种历史的或文化的或“寻根”意义上的解释——天明说木凸“并非历史主义小说”何故?因为更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相关;“现实”才是小说寓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