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汉朝其实很疯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息,不应征讨。
刘邦问:不动武,那么来文的,安抚?
刘敬摇摇头说:非也,冒顿这个人极为凶残,仁义是感化不了他的。
武不能动,文也不行,那怎么搞?刘邦道,难道坐视他夺我地盘,占我城池,抢我粮食?
刘敬不紧不慢道:陛下别急,臣倒有一计,只是有顾忌,不好拿出来。
刘邦眼睛一亮:狗屁顾忌,快快说来,大伙一起商议。
刘敬环顾左右人等,扭捏了好一阵,才说:若陛下肯将鲁元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再陪上一笔丰厚嫁妆。冒顿笃定欢喜,会立公主为阏氏。他们叫阏氏,咱们叫皇后。这么一来,冒顿就成了您的女婿,他的太子就是您的孙子。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太子变孙子,仗就不用打了,匈奴再凶,也不过是大汉之臣属。
不过,有一点刘敬没想到,如此一搞,就给赵王张敖变出了一个情敌。
情敌就是敌情,张敖说不定会因此谋反。
刘邦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他认为,和亲可以,可让鲁元公主去献身,极为不妥,不如从后宫里选个美女冒充吧。
刘敬不赞同,说冒顿又不傻,一旦他知道自己娶的是假货,便不会立其为阏氏,那陛下就是赔了宫女又折兵。
刘邦反复思索良久,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准备让鲁元公主去和亲。
消息传到长安,吕雉坐不住了,命人备了快马,星夜赶往洛阳。
踏进行宫,吕雉河东狮吼,痛骂刘敬,说下三烂的东西,出的招也是下三烂。
看似骂刘敬,其实连刘邦一块儿捎上了。
刘邦只能好言规劝,吕雉根本不听。
虽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但分离也要看孩子跟了谁。像冒顿这种食人肉、喝人血的禽兽,岂可托付终身?
刘邦心说,哪有那么严重,冒顿充其量也就粗鲁点儿,不至于是禽兽吧。
吕雉冷笑,笑冒顿恶名天下皆知,唯独刘邦假装不知。
单说这冒顿单于训练士兵射箭。事先,他亲手设计一种可以发出尖锐声响的弓箭,名为鸣镝。此箭相当于号令,一旦发出,所有骑马射手必须跟随发箭,违者当场砍头。
头一回训练,冒顿放飞自己的爱鸟。然后,射出鸣镝。一些射手犯愣,此乃大王爱鸟,射还是不射?
结果,迟疑之人,尽遭砍头。理由很简单,这些人不尊号令,不够忠心。
第二回,训练升级,冒顿放出自己的爱妻。然后,射出鸣镝。射手们更惊诧,此乃大王爱妻,射还是不射?
没射之人没,又丢了脑袋。
第三回,大伙下了决心,今儿不管大王放的是谁,咱们都射——只见林中跑出冒顿的父亲头曼单于的坐骑。此时,鸣镝划过空中,一声啸叫。射手们想也不想,全体放箭。
这回的训练成果,冒顿非常满意。
不久,冒顿陪同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待头曼单于及其侍卫围捕猎物时,他发出鸣镝,射向父亲,跟随他的一群射手,条件反射似的,举箭便射。这一射,射出了高潮,头曼单于及其侍卫全部丧命。
之后,冒顿自立为单于。此时众人才明白,冒顿哪是陪父亲打猎,他是拿父亲当猎打了。目的是夺取王位,可见此人的心有多险恶。
此等恶人,怎能将女儿嫁给他,说不定嫁过去就成他的人肉靶子。
于是,吕雉拼死阻止,还带着女儿鲁元公主一同哭闹,闹了数日,刘邦烦乱不堪,只得收回成命,在妃子所生的庶公主里,选了一位眉眼醒目者,冒充鲁元公主,送去和亲。
四、行馆谋杀案
有史学家言:和亲不过是个小伎俩,带给汉朝天下的,却是一个永不安宁的大祸根。
此言虽有理,可就当时汉朝的国力而言,和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和亲,冒顿单于是非常乐意的,他既得了一只美女,又笑纳了数目不菲的纺织品及美酒粮食,尽管那美女是仿冒的长公主。
刘邦与冒顿单于约定,长城以北,为游牧地区,属单于管辖;长城以南,为耕织地区,由汉朝管辖。
此约定看似公平,可在心理上,冒顿单于占优势,他已然混到了与汉朝分庭抗礼的境界。因此,他虽封仿冒长公主为阏氏,却不认刘邦为老丈人,只与其结为兄弟。一句话,江湖是你的,也是我的,但迟早是我的,称你一声大哥,已给足了你面子。只要你年年进贡,我就不打你了。
刘邦很恼火,刘敬又建议,将过去六国的豪族迁徙到关中地区,以充实关中的力量,一旦时局有变,一方面可抵抗匈奴,另一方面,若诸侯叛乱,也有足够兵力去讨伐。这就叫强本弱末。
此建议让刘邦转怒为喜,下诏将六国豪强十几万人口,强制迁徙到关中。
这招很妙,却非刘敬首创,早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如此搞过,他曾将一些豪族迁至咸阳,以便控制。
搞完了迁移六国豪族的事,刘邦携戚姬回洛阳行宫享清福去了。朝廷的事,一半交给萧何,一半交给吕雉。萧何辅佐太子监国,吕雉则监督萧何。
而刘邦也并非单图享乐,他之所以安居洛阳,一多半是对彭越、英布等诸侯放心不下。这些人盘踞中原和南方,表面上,俯首贴耳,百依百顺,实际上,随时有可能成为祸患。
须知,世上之所以有忠心耿耿的臣属,是因为时间相当短暂,方显出忠肝义胆的气概。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美好在于“没时间变坏”
另有一些,时间很短就变坏了,譬如藏荼、譬如韩王信。
刘邦在洛阳住了不久,韩王信叛国势力的余党在东垣作乱。刘邦再次御驾亲征。
这一次,韩王信余党没有匈奴撑腰,刘邦大获全胜。
平息了东垣之乱,刘邦又想起那位东垣美人来了,班师回洛阳途中,他前往赵国的一个行馆,所谓行馆,便是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刘邦人尚未到,已预先给女婿张敖发了通知,令其将东垣美人送至临时居所,供自己临时享用。
接到通知,张敖立马派丞相贯高将东垣美人送去,并令其负责打理行馆事务。
倘若张敖另派一人前去,恐怕也不会惹出后面的事端来。偏偏他派了贯高,一场祸事想躲也躲不过。
贯高一直在寻找干掉刘邦的机会,此次天赐良机,岂能放过。于是他精心布置,令手下武士在茅厕中埋伏,等刘邦进来方便时,将其杀掉。
刘邦到了行馆,便迫不及待与东垣美人欢乐了一番。乐过之后,意犹未尽,想多住几日,问询左右:此为何处?
左右人等答:此乃柏人县。
刘邦一惊:此地不宜久留!
莫非刘邦能掐会算,算出贯高图谋不轨?当然不是。他只是想到“柏人”二字的含义,古汉语中“柏人”和“迫人”音相近,因而将“柏人”解释为“迫人”意思是被人所迫。
这在修辞里叫做谐音析字。刘邦可不管什么修辞,他只是从字面上预感不祥。
可见刘邦疑神疑鬼,极度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者,通常疑心就重,也极善于保护自己。这几乎是一种本能。
刘邦便是凭着这种本能,连夜起驾,离开了柏人县,踅回了东垣行营。
贯高计划很周密,安排很细致,哪知天不灭刘邦,只能无可奈何一声暗叹。
若这桩未遂的谋杀案,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刘邦侥幸保命,贯高尚未得逞,实乃两不相欠。可世事常把人捉弄,转眼到了第二年,有人向刘邦举报,说去年贯高与赵王张敖密谋反叛,曾在柏人县埋伏武士,欲刺杀皇上。
刘邦忆起当初在柏人县的预感,不由得后背发凉。
“谋反”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词,尤其是藏荼反叛以来,刘邦对谋反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生理反应。在听闻柏人县之事后,他先是毛骨悚然,后是怒不可遏,接着下令捉拿张敖、贯高等人。
此时的张敖,已娶了鲁元公主,婚后小两口感情融洽,生活甜蜜。这日,正甜蜜着,朝廷使者来了,圣宣完读旨,冲身边卫士一扬手:收了他们。
卫士如狼似虎扑过去,张敖被五花大绑捆成了粽子,王府中的所有男女也全被拿下。
闻听这个噩耗,赵午等一班老臣知道大祸降临,难逃一死,便前赴后继的自杀。一时间,血流遍地。贯高闻讯赶来,大喝道:住手!柏人县之事,大王毫不知情,我等这样就死了,谁来证明他的清白?
大伙一听,有理,反正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洗清大王冤屈而死,就重于泰山。
于是,一帮人扔了手中利剑,和贯高一起,陪张敖前往洛阳受审。
审讯一开始,贯高就把所有罪名一手揽了。
他承认,自己是主谋,只因恼怒于皇上对赵王的傲慢和无礼,遂起谋杀念头,属于激情杀人,与赵王张敖没有半点关系。
刘邦将信将疑,提审张敖。张敖哭天抹泪,发誓赌咒,大喊冤枉。
女婿哭完,女儿哭。吕雉此时也从长安赶到洛阳,她规劝刘邦说,张敖是咱们的女婿,他断然不会谋反。
刘邦嗤之以鼻,屁!老子本想养只虎,助我帮我,没想到却是养虎为患。
吕雉说:虎毒不食子,公主怀了他的孩子。
刘邦更怒:你懂个屁,虎毒是不食子,可保不齐要咬老丈人,一旦他谋反成功,他的孩子就是皇上。
吕雉无言以对。
可案子审来审去,也没查出张敖的罪证。
对于贯高,什么刑都用了,整个人几乎被打烂,扔在地上,就像一张千疮百孔,拎都拎不起来的破抹布。
到了这份上,贯高依然不改口,负责审讯的廷尉也无可奈何。
还是刘邦鬼心眼多,他觉得,这贯高和夏侯婴有几分神似。当年,夏侯婴为了保全他,也是在牢里打死不认账。对于这样的硬汉哥,跟他拼硬的不行,得来软的,最好找个和他私交甚厚者,与之攀谈,或许可以查明真相。
选来选去,中大夫泄公与赵国旧臣素有交情。刘邦便派其前去刺探贯高。
泄公带上药品,带上食物,带上祝愿,前去牢中一探。探究的结果依然是,谋杀一案与张敖无关。贯高说,我死不足惜,可不能违背良心把罪名推给他人。
刘邦得知后,释放了张敖。
得知张敖被赦,贯高磕头谢天谢地谢人,谢完,一头撞死在牢中。
贯高死了,刘邦心里却愈发别扭,为泄心中怨恨,下令诛灭贯高三族。
赵王张敖,则被降为宣平侯。
柏人县行馆谋杀案,到此并未终结。因为此案还留下一个小尾巴,就是东垣美人。
五、当皇帝有什么用
吕雉的嫉妒心与报复心闻名遐迩,她残害戚姬的一段故事,已被各种懂历史的人讲滥了。然而,戚姬并不是第一个倒霉的。第一个倒霉蛋,是赵国的那位东垣美人。
赵王张敖被押送到洛阳时,东垣美人被关押在河内,就是今天的河南武涉县一带。
此时的东垣美人,已身怀有孕,且是刘邦的龙种。审讯的官吏得知后不敢怠慢,连忙将受孕报告递交给刘邦。
刘邦正被行馆谋杀案搞得心烦意乱,哪有闲工夫搭理这事儿。因此,对于东垣美人的申诉根本不予理睬。
有人跟东垣美人出主意,说你可以去找吕后说说情。很多事情,刘邦都听她的,只要说通吕后,你的性命就保住了。
可是,吕雉身为皇后,岂是想见就能见的。出主意的人又说,可以让你的家人去找辟阳侯审食其,此人的话,吕雉基本上是言听计从。
东垣美人倒糊涂了,她捋了捋关系——刘邦听吕雉的,吕雉听审食其的。按这个糖葫芦似的关系看,朝廷的事其实是由审食其说了算。那还和刘邦睡个什么劲,不如直接委身于审食其更为实在。
可即便东垣美人豁得出去,审食其也不敢碰怀有刘邦龙种的女人,还是送礼比较妥当。于是,东垣美人让他的弟弟赵谦给审食其送去了一份厚礼。
审食其倒果真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真找吕雉说了东垣美人的事儿。
吕雉听罢,一巴掌把审食其打得旋转一百八十度壁虎似的贴墙上。须臾,审食其转身很纳闷:“打的是我呵?”
吕雉一腔怒火,倒不是冲审食其,她冲的是刘邦和东垣美人刘邦。一大把年纪了,虚火还那么旺,见个女人就上,想必他那肾切下来,不加葱蒜也能炒一大盘。东垣美人则更不要脸,这小浪蹄子,本是张敖的侍姬,却敢勾引刘邦,不知道中间差着辈分么?还敢找我求情,行!那我就让狱吏好好优待你一下!
作为蓝颜知己,审食其岂能不懂吕雉的心思。他料定吕雉会有此种激励反应,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叫傻,这叫精。挨一巴掌换来一份厚礼,这个账是很多自以为聪明者算不过来的。
而东垣美人就惨了,她眼巴巴望着吕雉来解救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东垣美人自知无望,在狱中生下孩子后,便自杀了。
东垣美人死后,狱吏将婴儿抱到宫中,给刘邦看了。
刘邦看着看着就落了泪,心里生出几分懊悔,遂诏令将东垣美人送回东垣安葬。至于孩子,则交给吕雉抚养。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刘邦却一直比较抑郁。这几年,外面叛乱不断,宫里也不安宁。说实话,日子还不如他过去那样舒适,当皇帝有什么用?
好在新的一年来了,新年必有新气象。这新气象便是萧何主持修建的长安城皇宫——未央宫落成。
未央宫位于长乐宫西面,楼台殿阁43座,雕梁画栋;后宫11座,金碧辉煌,池塘13口,池中鱼蟹成群,据说,还可打捞蓝田玉;土山六座,可登高望远;其气派之势令人惊叹。
可刘邦非但没有奖赏萧何,反而斥责萧何。现如今,国家这么乱,百姓这么穷,为何要花巨资造豪华宫室,这不是劳民伤财么?
萧何倒挺从容,说正因为天下不宁,皇权不稳,才需要这样一座宫殿来显示皇权的威望。再说,这宫殿又不是一次性的,以后陛下的千秋万代扩建也罢,改造也罢,记谁的好?记您的好!
如此一说,刘邦眉开眼笑了。
看来,天下所有的事都是一分为二,有让人难受的一面,就有让人舒服的一面,这就像一部作品,有人骂街的同时,必定有人喜欢。
当皇帝还是有用的。
未央宫落成,刘邦在前殿举行盛大宴会。一来大宴群臣,二来为父贺寿。
席间,刘邦喝了面红耳赤,凑进父亲问,您老人家,眼神好,看人准。过去,你看我是无赖,看哥哥是人才,只因他置了些田产。如今您再看,我和哥哥,谁的产业大啊?
一席话可把老爷子给说臊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底下群臣大笑。
刘邦称帝已七年,兄弟子侄,都封了侯封了王。一人得道,家禽升天嘛,却唯独没封父亲刘大伯。
究其原委,还是父子之情淡薄,当年,父亲那一句“你只能去给人家做赘婿”深刻地伤了刘邦稚嫩的小心灵。
此外,封了老父,必封庶母。自己亲娘早死了,荣华富贵的日子一天没过上,好待遇倒给了后妈,这多不合适。
于是不封,说不封就不封。
直到有一天,刘邦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跑去探望老父,只见父亲手拿扫帚,佝偻着腰在门前扫地。
看到刘邦,老父慌忙扔了扫帚,施以大礼。
刘邦上前搀扶,但见老父身着粗衣布服,两鬓斑白。刘邦的心像被什么利器刺了一下。晃眼数载,竟没觉得父亲已衰老成了这般模样。
你乃我父,何须大礼。刘邦难受道。
皇上就是皇上。刘大伯谦卑道,陛下乃至高无上的君主。我不过是一介百姓,小得很。见了天子不施大礼,是乱了法度。
刘邦尴尬。
隔了几日,刘邦封父亲为太上皇,住栎阳宫。
刘老头儿当了一辈子平民,冷不丁搬进宫殿,恍如梦境,从早到晚,晕晕乎乎。眼睛也花,宫中什物多且杂,怎么看也看不过来。偶尔脱口叫出个名儿,倒逗乐了一帮下人。
正所谓:前有刘大伯入栎阳宫,后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身份虽不同,效果却一样。
老头儿郁闷了,失落了,空虚了,鼻子酸了,冷不丁流了些泪出来。
刘邦就纳闷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名分也有了,老爷子倒不悦了,是何原因?
左右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良友好友不如老友。世间再多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和老友在一起傻逼的岁月。老爷子平生打交道的,尽是些屠户、卖酒卖肉之徒。闲了就跟这帮人斗鸡踢球,老胳膊老腿利索着呢,说到底是个乐子。
原来老爷子好这口。刘邦了然了。既动了心孝敬,何妨做得彻底些。圣贤话里也说过:摆渡要摆到河边,送佛要送到西天。
隔日,刘邦吩咐人在栎阳宫南边的郦邑,修造一座复古景区,模样完全仿照老家丰邑,一景一物,一街一巷,一居一室,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很逼真。
背景实在,还得有人。刘邦下令将丰邑的旧居民都迁至景区。那些居民一进景区,如回故乡,人人都能找到自个儿老家。路遇老邻居,拥抱寒暄,讲不完的亲热语,拉不完家常话。
现代人爱在都市制造乡村生态环境,却非首创。两千多年前,刘邦就把这事儿干了,而且干得极漂亮。
刘老爷子很兴奋,心境豁然开朗。觉得生活挺美,一日美、两日美、美不够。
那些丰邑旧民,与刘老爷子心情别无二致。生活在这座社区里,简直无可挑剔,哪儿都熟,哪儿都方便。社区还配了物管,大街小巷因此比过去干净亮堂。这辈子老死于此处,也算值了。
这些人打心眼儿里感激刘老也子,也感激刘邦。
刘邦也有一种满足感,还是当皇帝好啊。皇帝不光可以随便杀人,还可以想给别人什么样的生活,就给什么样的生活。
生息,不应征讨。
刘邦问:不动武,那么来文的,安抚?
刘敬摇摇头说:非也,冒顿这个人极为凶残,仁义是感化不了他的。
武不能动,文也不行,那怎么搞?刘邦道,难道坐视他夺我地盘,占我城池,抢我粮食?
刘敬不紧不慢道:陛下别急,臣倒有一计,只是有顾忌,不好拿出来。
刘邦眼睛一亮:狗屁顾忌,快快说来,大伙一起商议。
刘敬环顾左右人等,扭捏了好一阵,才说:若陛下肯将鲁元公主嫁与冒顿为妻,再陪上一笔丰厚嫁妆。冒顿笃定欢喜,会立公主为阏氏。他们叫阏氏,咱们叫皇后。这么一来,冒顿就成了您的女婿,他的太子就是您的孙子。
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太子变孙子,仗就不用打了,匈奴再凶,也不过是大汉之臣属。
不过,有一点刘敬没想到,如此一搞,就给赵王张敖变出了一个情敌。
情敌就是敌情,张敖说不定会因此谋反。
刘邦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他认为,和亲可以,可让鲁元公主去献身,极为不妥,不如从后宫里选个美女冒充吧。
刘敬不赞同,说冒顿又不傻,一旦他知道自己娶的是假货,便不会立其为阏氏,那陛下就是赔了宫女又折兵。
刘邦反复思索良久,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准备让鲁元公主去和亲。
消息传到长安,吕雉坐不住了,命人备了快马,星夜赶往洛阳。
踏进行宫,吕雉河东狮吼,痛骂刘敬,说下三烂的东西,出的招也是下三烂。
看似骂刘敬,其实连刘邦一块儿捎上了。
刘邦只能好言规劝,吕雉根本不听。
虽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但分离也要看孩子跟了谁。像冒顿这种食人肉、喝人血的禽兽,岂可托付终身?
刘邦心说,哪有那么严重,冒顿充其量也就粗鲁点儿,不至于是禽兽吧。
吕雉冷笑,笑冒顿恶名天下皆知,唯独刘邦假装不知。
单说这冒顿单于训练士兵射箭。事先,他亲手设计一种可以发出尖锐声响的弓箭,名为鸣镝。此箭相当于号令,一旦发出,所有骑马射手必须跟随发箭,违者当场砍头。
头一回训练,冒顿放飞自己的爱鸟。然后,射出鸣镝。一些射手犯愣,此乃大王爱鸟,射还是不射?
结果,迟疑之人,尽遭砍头。理由很简单,这些人不尊号令,不够忠心。
第二回,训练升级,冒顿放出自己的爱妻。然后,射出鸣镝。射手们更惊诧,此乃大王爱妻,射还是不射?
没射之人没,又丢了脑袋。
第三回,大伙下了决心,今儿不管大王放的是谁,咱们都射——只见林中跑出冒顿的父亲头曼单于的坐骑。此时,鸣镝划过空中,一声啸叫。射手们想也不想,全体放箭。
这回的训练成果,冒顿非常满意。
不久,冒顿陪同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待头曼单于及其侍卫围捕猎物时,他发出鸣镝,射向父亲,跟随他的一群射手,条件反射似的,举箭便射。这一射,射出了高潮,头曼单于及其侍卫全部丧命。
之后,冒顿自立为单于。此时众人才明白,冒顿哪是陪父亲打猎,他是拿父亲当猎打了。目的是夺取王位,可见此人的心有多险恶。
此等恶人,怎能将女儿嫁给他,说不定嫁过去就成他的人肉靶子。
于是,吕雉拼死阻止,还带着女儿鲁元公主一同哭闹,闹了数日,刘邦烦乱不堪,只得收回成命,在妃子所生的庶公主里,选了一位眉眼醒目者,冒充鲁元公主,送去和亲。
四、行馆谋杀案
有史学家言:和亲不过是个小伎俩,带给汉朝天下的,却是一个永不安宁的大祸根。
此言虽有理,可就当时汉朝的国力而言,和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和亲,冒顿单于是非常乐意的,他既得了一只美女,又笑纳了数目不菲的纺织品及美酒粮食,尽管那美女是仿冒的长公主。
刘邦与冒顿单于约定,长城以北,为游牧地区,属单于管辖;长城以南,为耕织地区,由汉朝管辖。
此约定看似公平,可在心理上,冒顿单于占优势,他已然混到了与汉朝分庭抗礼的境界。因此,他虽封仿冒长公主为阏氏,却不认刘邦为老丈人,只与其结为兄弟。一句话,江湖是你的,也是我的,但迟早是我的,称你一声大哥,已给足了你面子。只要你年年进贡,我就不打你了。
刘邦很恼火,刘敬又建议,将过去六国的豪族迁徙到关中地区,以充实关中的力量,一旦时局有变,一方面可抵抗匈奴,另一方面,若诸侯叛乱,也有足够兵力去讨伐。这就叫强本弱末。
此建议让刘邦转怒为喜,下诏将六国豪强十几万人口,强制迁徙到关中。
这招很妙,却非刘敬首创,早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就如此搞过,他曾将一些豪族迁至咸阳,以便控制。
搞完了迁移六国豪族的事,刘邦携戚姬回洛阳行宫享清福去了。朝廷的事,一半交给萧何,一半交给吕雉。萧何辅佐太子监国,吕雉则监督萧何。
而刘邦也并非单图享乐,他之所以安居洛阳,一多半是对彭越、英布等诸侯放心不下。这些人盘踞中原和南方,表面上,俯首贴耳,百依百顺,实际上,随时有可能成为祸患。
须知,世上之所以有忠心耿耿的臣属,是因为时间相当短暂,方显出忠肝义胆的气概。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旷日持久不容易,一切事物之美好在于“没时间变坏”
另有一些,时间很短就变坏了,譬如藏荼、譬如韩王信。
刘邦在洛阳住了不久,韩王信叛国势力的余党在东垣作乱。刘邦再次御驾亲征。
这一次,韩王信余党没有匈奴撑腰,刘邦大获全胜。
平息了东垣之乱,刘邦又想起那位东垣美人来了,班师回洛阳途中,他前往赵国的一个行馆,所谓行馆,便是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刘邦人尚未到,已预先给女婿张敖发了通知,令其将东垣美人送至临时居所,供自己临时享用。
接到通知,张敖立马派丞相贯高将东垣美人送去,并令其负责打理行馆事务。
倘若张敖另派一人前去,恐怕也不会惹出后面的事端来。偏偏他派了贯高,一场祸事想躲也躲不过。
贯高一直在寻找干掉刘邦的机会,此次天赐良机,岂能放过。于是他精心布置,令手下武士在茅厕中埋伏,等刘邦进来方便时,将其杀掉。
刘邦到了行馆,便迫不及待与东垣美人欢乐了一番。乐过之后,意犹未尽,想多住几日,问询左右:此为何处?
左右人等答:此乃柏人县。
刘邦一惊:此地不宜久留!
莫非刘邦能掐会算,算出贯高图谋不轨?当然不是。他只是想到“柏人”二字的含义,古汉语中“柏人”和“迫人”音相近,因而将“柏人”解释为“迫人”意思是被人所迫。
这在修辞里叫做谐音析字。刘邦可不管什么修辞,他只是从字面上预感不祥。
可见刘邦疑神疑鬼,极度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者,通常疑心就重,也极善于保护自己。这几乎是一种本能。
刘邦便是凭着这种本能,连夜起驾,离开了柏人县,踅回了东垣行营。
贯高计划很周密,安排很细致,哪知天不灭刘邦,只能无可奈何一声暗叹。
若这桩未遂的谋杀案,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刘邦侥幸保命,贯高尚未得逞,实乃两不相欠。可世事常把人捉弄,转眼到了第二年,有人向刘邦举报,说去年贯高与赵王张敖密谋反叛,曾在柏人县埋伏武士,欲刺杀皇上。
刘邦忆起当初在柏人县的预感,不由得后背发凉。
“谋反”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词,尤其是藏荼反叛以来,刘邦对谋反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生理反应。在听闻柏人县之事后,他先是毛骨悚然,后是怒不可遏,接着下令捉拿张敖、贯高等人。
此时的张敖,已娶了鲁元公主,婚后小两口感情融洽,生活甜蜜。这日,正甜蜜着,朝廷使者来了,圣宣完读旨,冲身边卫士一扬手:收了他们。
卫士如狼似虎扑过去,张敖被五花大绑捆成了粽子,王府中的所有男女也全被拿下。
闻听这个噩耗,赵午等一班老臣知道大祸降临,难逃一死,便前赴后继的自杀。一时间,血流遍地。贯高闻讯赶来,大喝道:住手!柏人县之事,大王毫不知情,我等这样就死了,谁来证明他的清白?
大伙一听,有理,反正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洗清大王冤屈而死,就重于泰山。
于是,一帮人扔了手中利剑,和贯高一起,陪张敖前往洛阳受审。
审讯一开始,贯高就把所有罪名一手揽了。
他承认,自己是主谋,只因恼怒于皇上对赵王的傲慢和无礼,遂起谋杀念头,属于激情杀人,与赵王张敖没有半点关系。
刘邦将信将疑,提审张敖。张敖哭天抹泪,发誓赌咒,大喊冤枉。
女婿哭完,女儿哭。吕雉此时也从长安赶到洛阳,她规劝刘邦说,张敖是咱们的女婿,他断然不会谋反。
刘邦嗤之以鼻,屁!老子本想养只虎,助我帮我,没想到却是养虎为患。
吕雉说:虎毒不食子,公主怀了他的孩子。
刘邦更怒:你懂个屁,虎毒是不食子,可保不齐要咬老丈人,一旦他谋反成功,他的孩子就是皇上。
吕雉无言以对。
可案子审来审去,也没查出张敖的罪证。
对于贯高,什么刑都用了,整个人几乎被打烂,扔在地上,就像一张千疮百孔,拎都拎不起来的破抹布。
到了这份上,贯高依然不改口,负责审讯的廷尉也无可奈何。
还是刘邦鬼心眼多,他觉得,这贯高和夏侯婴有几分神似。当年,夏侯婴为了保全他,也是在牢里打死不认账。对于这样的硬汉哥,跟他拼硬的不行,得来软的,最好找个和他私交甚厚者,与之攀谈,或许可以查明真相。
选来选去,中大夫泄公与赵国旧臣素有交情。刘邦便派其前去刺探贯高。
泄公带上药品,带上食物,带上祝愿,前去牢中一探。探究的结果依然是,谋杀一案与张敖无关。贯高说,我死不足惜,可不能违背良心把罪名推给他人。
刘邦得知后,释放了张敖。
得知张敖被赦,贯高磕头谢天谢地谢人,谢完,一头撞死在牢中。
贯高死了,刘邦心里却愈发别扭,为泄心中怨恨,下令诛灭贯高三族。
赵王张敖,则被降为宣平侯。
柏人县行馆谋杀案,到此并未终结。因为此案还留下一个小尾巴,就是东垣美人。
五、当皇帝有什么用
吕雉的嫉妒心与报复心闻名遐迩,她残害戚姬的一段故事,已被各种懂历史的人讲滥了。然而,戚姬并不是第一个倒霉的。第一个倒霉蛋,是赵国的那位东垣美人。
赵王张敖被押送到洛阳时,东垣美人被关押在河内,就是今天的河南武涉县一带。
此时的东垣美人,已身怀有孕,且是刘邦的龙种。审讯的官吏得知后不敢怠慢,连忙将受孕报告递交给刘邦。
刘邦正被行馆谋杀案搞得心烦意乱,哪有闲工夫搭理这事儿。因此,对于东垣美人的申诉根本不予理睬。
有人跟东垣美人出主意,说你可以去找吕后说说情。很多事情,刘邦都听她的,只要说通吕后,你的性命就保住了。
可是,吕雉身为皇后,岂是想见就能见的。出主意的人又说,可以让你的家人去找辟阳侯审食其,此人的话,吕雉基本上是言听计从。
东垣美人倒糊涂了,她捋了捋关系——刘邦听吕雉的,吕雉听审食其的。按这个糖葫芦似的关系看,朝廷的事其实是由审食其说了算。那还和刘邦睡个什么劲,不如直接委身于审食其更为实在。
可即便东垣美人豁得出去,审食其也不敢碰怀有刘邦龙种的女人,还是送礼比较妥当。于是,东垣美人让他的弟弟赵谦给审食其送去了一份厚礼。
审食其倒果真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真找吕雉说了东垣美人的事儿。
吕雉听罢,一巴掌把审食其打得旋转一百八十度壁虎似的贴墙上。须臾,审食其转身很纳闷:“打的是我呵?”
吕雉一腔怒火,倒不是冲审食其,她冲的是刘邦和东垣美人刘邦。一大把年纪了,虚火还那么旺,见个女人就上,想必他那肾切下来,不加葱蒜也能炒一大盘。东垣美人则更不要脸,这小浪蹄子,本是张敖的侍姬,却敢勾引刘邦,不知道中间差着辈分么?还敢找我求情,行!那我就让狱吏好好优待你一下!
作为蓝颜知己,审食其岂能不懂吕雉的心思。他料定吕雉会有此种激励反应,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不叫傻,这叫精。挨一巴掌换来一份厚礼,这个账是很多自以为聪明者算不过来的。
而东垣美人就惨了,她眼巴巴望着吕雉来解救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东垣美人自知无望,在狱中生下孩子后,便自杀了。
东垣美人死后,狱吏将婴儿抱到宫中,给刘邦看了。
刘邦看着看着就落了泪,心里生出几分懊悔,遂诏令将东垣美人送回东垣安葬。至于孩子,则交给吕雉抚养。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淮南王刘长。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刘邦却一直比较抑郁。这几年,外面叛乱不断,宫里也不安宁。说实话,日子还不如他过去那样舒适,当皇帝有什么用?
好在新的一年来了,新年必有新气象。这新气象便是萧何主持修建的长安城皇宫——未央宫落成。
未央宫位于长乐宫西面,楼台殿阁43座,雕梁画栋;后宫11座,金碧辉煌,池塘13口,池中鱼蟹成群,据说,还可打捞蓝田玉;土山六座,可登高望远;其气派之势令人惊叹。
可刘邦非但没有奖赏萧何,反而斥责萧何。现如今,国家这么乱,百姓这么穷,为何要花巨资造豪华宫室,这不是劳民伤财么?
萧何倒挺从容,说正因为天下不宁,皇权不稳,才需要这样一座宫殿来显示皇权的威望。再说,这宫殿又不是一次性的,以后陛下的千秋万代扩建也罢,改造也罢,记谁的好?记您的好!
如此一说,刘邦眉开眼笑了。
看来,天下所有的事都是一分为二,有让人难受的一面,就有让人舒服的一面,这就像一部作品,有人骂街的同时,必定有人喜欢。
当皇帝还是有用的。
未央宫落成,刘邦在前殿举行盛大宴会。一来大宴群臣,二来为父贺寿。
席间,刘邦喝了面红耳赤,凑进父亲问,您老人家,眼神好,看人准。过去,你看我是无赖,看哥哥是人才,只因他置了些田产。如今您再看,我和哥哥,谁的产业大啊?
一席话可把老爷子给说臊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底下群臣大笑。
刘邦称帝已七年,兄弟子侄,都封了侯封了王。一人得道,家禽升天嘛,却唯独没封父亲刘大伯。
究其原委,还是父子之情淡薄,当年,父亲那一句“你只能去给人家做赘婿”深刻地伤了刘邦稚嫩的小心灵。
此外,封了老父,必封庶母。自己亲娘早死了,荣华富贵的日子一天没过上,好待遇倒给了后妈,这多不合适。
于是不封,说不封就不封。
直到有一天,刘邦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跑去探望老父,只见父亲手拿扫帚,佝偻着腰在门前扫地。
看到刘邦,老父慌忙扔了扫帚,施以大礼。
刘邦上前搀扶,但见老父身着粗衣布服,两鬓斑白。刘邦的心像被什么利器刺了一下。晃眼数载,竟没觉得父亲已衰老成了这般模样。
你乃我父,何须大礼。刘邦难受道。
皇上就是皇上。刘大伯谦卑道,陛下乃至高无上的君主。我不过是一介百姓,小得很。见了天子不施大礼,是乱了法度。
刘邦尴尬。
隔了几日,刘邦封父亲为太上皇,住栎阳宫。
刘老头儿当了一辈子平民,冷不丁搬进宫殿,恍如梦境,从早到晚,晕晕乎乎。眼睛也花,宫中什物多且杂,怎么看也看不过来。偶尔脱口叫出个名儿,倒逗乐了一帮下人。
正所谓:前有刘大伯入栎阳宫,后有刘姥姥进大观园。身份虽不同,效果却一样。
老头儿郁闷了,失落了,空虚了,鼻子酸了,冷不丁流了些泪出来。
刘邦就纳闷了,生活质量改善了,名分也有了,老爷子倒不悦了,是何原因?
左右人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良友好友不如老友。世间再多牛逼的时光,也比不上和老友在一起傻逼的岁月。老爷子平生打交道的,尽是些屠户、卖酒卖肉之徒。闲了就跟这帮人斗鸡踢球,老胳膊老腿利索着呢,说到底是个乐子。
原来老爷子好这口。刘邦了然了。既动了心孝敬,何妨做得彻底些。圣贤话里也说过:摆渡要摆到河边,送佛要送到西天。
隔日,刘邦吩咐人在栎阳宫南边的郦邑,修造一座复古景区,模样完全仿照老家丰邑,一景一物,一街一巷,一居一室,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很逼真。
背景实在,还得有人。刘邦下令将丰邑的旧居民都迁至景区。那些居民一进景区,如回故乡,人人都能找到自个儿老家。路遇老邻居,拥抱寒暄,讲不完的亲热语,拉不完家常话。
现代人爱在都市制造乡村生态环境,却非首创。两千多年前,刘邦就把这事儿干了,而且干得极漂亮。
刘老爷子很兴奋,心境豁然开朗。觉得生活挺美,一日美、两日美、美不够。
那些丰邑旧民,与刘老爷子心情别无二致。生活在这座社区里,简直无可挑剔,哪儿都熟,哪儿都方便。社区还配了物管,大街小巷因此比过去干净亮堂。这辈子老死于此处,也算值了。
这些人打心眼儿里感激刘老也子,也感激刘邦。
刘邦也有一种满足感,还是当皇帝好啊。皇帝不光可以随便杀人,还可以想给别人什么样的生活,就给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