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九章、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下)
对于耶律大石的慷慨大方,诸多部族酋长都感激得五体投地,拍胸脯声称愿意为他奋战到死。但同样也纷纷表示,自己想要去拜见创造了这些奇迹的宋国仙人,向他请教一些“人生的智慧”……
——耶律大石当然明白他们的小心思,肯定是想要向宋人们送礼行贿,以换取【七日速生麦】和【雪绒花苜蓿】的种子与耕种方法:虽然耶律大石这个主君看着还算慷慨,但别人有终归不如自己有。
不过,对于各部落的这些小算盘,耶律大石倒是乐见其成。
从短期利益上来讲,漠北草原的粮食产量一旦暴增,就能为契丹复国战争提供更充足的后勤保障。至于这些酋长会不会因为实力增长而生出异心……耶律大石要是连他们都压不住,那也就别妄想着复国了!
往更深远的角度来说,这甚至还能改变长城南北两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实力对比!
在契丹兴起,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一直在跟中原王朝的较量中处于下风,即使是铁骑无敌的匈奴和突厥,也没办法真正的强大起来,彻底压倒中原,就是因为他们虽然能够借着广袤的草原来蓄养牛羊马匹,但却无法进行耕种,生产效率上不去——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草原的人口自然无法与中原相比,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万人。一旦拼起人力资源对耗,草原汗国几乎是必败无疑。
(五胡十六国时代,虽然胡人铁骑驰骋中原,但任何一族胡人一旦进入了中原,那么也就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逐步放弃草原上的故乡——在漠北草原的游牧民眼中,他们也已经变成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中原人”了。在契丹人建立辽国之前,没有哪个政权能够同时具备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的双重属性。)
虽说游牧民的牛羊马匹,都是直接放养在草原之上,看着似乎是挺轻松挺容易,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说每一片草场吃完后的长途迁徙,光是平日里如何防范狼群和各种天灾,就是个大麻烦。若是一场大雪灾下来,牛羊马匹冻死无数,很多小部落就直接完蛋了。而旱灾和蝗灾也有类似的杀伤力。
因此,尽管中国古代的农民们已经够苦了,但草原上的牧民们还要更苦,而且生活更缺乏安全保障。
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草原上种出够吃的庄稼,必然会导致塞外人口数量的急速膨胀,从而让塞北政权能够养活足够数量的人口,筹集到足够的军费、物资和兵力,与中原政权掰手腕……
唯一让耶律大石感到有些担心的,就是宋人们会不会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从而不希望这些神奇庄稼在漠北传播开来。那样的话,诸位酋长恐怕多半不敢冒着被神仙怪罪的危险,擅自把可敦城这边的种子带到自己的地盘上播种——而且他们也缺少懂得农耕的人才——此外,等到郭大仙人离去之后,这么神奇的庄稼一旦脱离了神仙的庇佑,还能不能继续在漠北种植……耶律大石的心中也对此很是忐忑不安。
所以,就先让这些土包子酋长们打头阵,好歹试探一下郭大仙人的态度吧!
然而,这次试探的结果,却是顺利得让耶律大石几乎要感到意外。
——面对诸位部族酋长的叩拜与恳求,郭京郭大仙人与徒弟们商议一番之后,就很高兴地收下了他们送来的各色礼物,并且欣然应允了诸位酋长的要求,表示很乐意把这些神奇的农作物推广到整个大草原造福万民,让漠北百姓远离饥馑之苦。接下来,郭京不仅给他们每个人都赠送了若干种子和秧苗,还很热心地拿出一堆中原的农业书籍,譬如《齐民要术》和他自己写的新作物种植注意事项小册子等等,逐一分发给众人……最后还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长城内外各族百姓的一起丰收、共同致富而努力。
虽然这样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理应让耶律大石感到高兴,但随之纷至沓来的成群来访者,却让他一下子深感头大如斗——虽然得到了郭京馈赠的农业书籍,但草原上的酋长们有不少都是文盲,即使是那些粗通几个汉字的人,多半也看不懂这么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于是,他们就纷纷找到了耶律大石这位被公认为草原上最有文化的契丹翰林,来请教这些书中看不懂的地方,让这位大石林牙忙得应接不暇。
除此之外,可敦城内稍微有点文化的契丹人和汉人官吏,甚至就连宋军之中只是稍通文墨的岳飞,也被无数人捧着新得的书籍围着询问请教。至于那些之前亲自参与了耕种的汉族、渤海族和奚族农夫,更是成了各个部落的重点挖角对象,不少部族头人甚至把亲生女儿都当作价码给摆了出来(招女婿)……
而耶律大石则更是下定了决心,在未来复国之后,一定要大批迁移辽东汉人和渤海人到草原上来垦荒,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也是往这些自成体系的草原部落之中掺沙子,加强中央的控制力。
※※※※※※※※※※※※※※※※※※※
与此同时,王秋则眉开... -->>
第四十九章、建设比破坏更有意义(下)
对于耶律大石的慷慨大方,诸多部族酋长都感激得五体投地,拍胸脯声称愿意为他奋战到死。但同样也纷纷表示,自己想要去拜见创造了这些奇迹的宋国仙人,向他请教一些“人生的智慧”……
——耶律大石当然明白他们的小心思,肯定是想要向宋人们送礼行贿,以换取【七日速生麦】和【雪绒花苜蓿】的种子与耕种方法:虽然耶律大石这个主君看着还算慷慨,但别人有终归不如自己有。
不过,对于各部落的这些小算盘,耶律大石倒是乐见其成。
从短期利益上来讲,漠北草原的粮食产量一旦暴增,就能为契丹复国战争提供更充足的后勤保障。至于这些酋长会不会因为实力增长而生出异心……耶律大石要是连他们都压不住,那也就别妄想着复国了!
往更深远的角度来说,这甚至还能改变长城南北两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实力对比!
在契丹兴起,夺取燕云十六州之前,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一直在跟中原王朝的较量中处于下风,即使是铁骑无敌的匈奴和突厥,也没办法真正的强大起来,彻底压倒中原,就是因为他们虽然能够借着广袤的草原来蓄养牛羊马匹,但却无法进行耕种,生产效率上不去——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草原的人口自然无法与中原相比,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百多万人。一旦拼起人力资源对耗,草原汗国几乎是必败无疑。
(五胡十六国时代,虽然胡人铁骑驰骋中原,但任何一族胡人一旦进入了中原,那么也就必然要改变生活方式,逐步放弃草原上的故乡——在漠北草原的游牧民眼中,他们也已经变成跟自己截然不同的“中原人”了。在契丹人建立辽国之前,没有哪个政权能够同时具备游牧汗国和中原王朝的双重属性。)
虽说游牧民的牛羊马匹,都是直接放养在草原之上,看着似乎是挺轻松挺容易,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说每一片草场吃完后的长途迁徙,光是平日里如何防范狼群和各种天灾,就是个大麻烦。若是一场大雪灾下来,牛羊马匹冻死无数,很多小部落就直接完蛋了。而旱灾和蝗灾也有类似的杀伤力。
因此,尽管中国古代的农民们已经够苦了,但草原上的牧民们还要更苦,而且生活更缺乏安全保障。
如果能够让他们在草原上种出够吃的庄稼,必然会导致塞外人口数量的急速膨胀,从而让塞北政权能够养活足够数量的人口,筹集到足够的军费、物资和兵力,与中原政权掰手腕……
唯一让耶律大石感到有些担心的,就是宋人们会不会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从而不希望这些神奇庄稼在漠北传播开来。那样的话,诸位酋长恐怕多半不敢冒着被神仙怪罪的危险,擅自把可敦城这边的种子带到自己的地盘上播种——而且他们也缺少懂得农耕的人才——此外,等到郭大仙人离去之后,这么神奇的庄稼一旦脱离了神仙的庇佑,还能不能继续在漠北种植……耶律大石的心中也对此很是忐忑不安。
所以,就先让这些土包子酋长们打头阵,好歹试探一下郭大仙人的态度吧!
然而,这次试探的结果,却是顺利得让耶律大石几乎要感到意外。
——面对诸位部族酋长的叩拜与恳求,郭京郭大仙人与徒弟们商议一番之后,就很高兴地收下了他们送来的各色礼物,并且欣然应允了诸位酋长的要求,表示很乐意把这些神奇的农作物推广到整个大草原造福万民,让漠北百姓远离饥馑之苦。接下来,郭京不仅给他们每个人都赠送了若干种子和秧苗,还很热心地拿出一堆中原的农业书籍,譬如《齐民要术》和他自己写的新作物种植注意事项小册子等等,逐一分发给众人……最后还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长城内外各族百姓的一起丰收、共同致富而努力。
虽然这样比预期更好的结果,理应让耶律大石感到高兴,但随之纷至沓来的成群来访者,却让他一下子深感头大如斗——虽然得到了郭京馈赠的农业书籍,但草原上的酋长们有不少都是文盲,即使是那些粗通几个汉字的人,多半也看不懂这么艰深晦涩的大部头……于是,他们就纷纷找到了耶律大石这位被公认为草原上最有文化的契丹翰林,来请教这些书中看不懂的地方,让这位大石林牙忙得应接不暇。
除此之外,可敦城内稍微有点文化的契丹人和汉人官吏,甚至就连宋军之中只是稍通文墨的岳飞,也被无数人捧着新得的书籍围着询问请教。至于那些之前亲自参与了耕种的汉族、渤海族和奚族农夫,更是成了各个部落的重点挖角对象,不少部族头人甚至把亲生女儿都当作价码给摆了出来(招女婿)……
而耶律大石则更是下定了决心,在未来复国之后,一定要大批迁移辽东汉人和渤海人到草原上来垦荒,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也是往这些自成体系的草原部落之中掺沙子,加强中央的控制力。
※※※※※※※※※※※※※※※※※※※
与此同时,王秋则眉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