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紫薇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必须补充引力子数量以维持一定的引力效应,到了宇宙进化完毕准备停机销毁时,这些物质和能量必须回收。主机就先停止给引力子灌入能量,并把光速设置为零,这样宇宙便会立刻停止扩张,所有物质都会停止运动,然后加大引力子的能量输出,引力子裂变速度就会加快,再把光速设为原来值,宇宙就会启动收缩过程。”
“为什么设置为光速为零后,物质就会停止运动呢?”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你知道吗?”
“知道,E=mc2,其中E代表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没错,在这个方程揭秘了能量与质量间存在某种关联,人类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换,一丁点的质量里就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只要损毁几十克的质量的粒子就能产生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这个说法其实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原因是物质粒子被瓦解时,粒子内部的长光子蛇打断变成了很多段没有质量的短光子蛇,质量损失只是物质粒子瓦解成游离光子蛇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属性变化,因为粒子会被引力子海洋勾住产生质量效应,而游离的光子蛇不会被引力子海洋勾住是没有质量的。在这个方程中的m质量其实是物质的某种量化,在光速恒定前提下,质量和物质在计算时是可以等同看待的,但是在光速发生变化时就不能再把质量和物质等同起来。
我们把公式换算一下,把?E=mc2??变成?m=E/c2
在E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光速c设置为接近零,会导致质量接近无限大,所以会立刻导致所有物质粒子无法再运动。”
“这不可能啊!一个粒子质量无限大不是变成黑洞了吗?”
“你刚才没听懂我的意思,又混肴了质量和物质的概念,质量只是光子蛇打结成团后在空间中被引力子海洋勾住后产生惰性力的体现,并不是粒子中的物质能量本身,粒子的物质能量是囚禁在粒子内部光子蛇带有的能量,在这里你不能把质量与能量等同起来。”
“我还是听不太明白。”
“那我换个说法吧,刚才我说过的粒子内光子蛇在粒子边缘勾住附近的引力子并把它扯进来吃掉还有印象吗?”
“有印象,吃掉再甩出便便引力子。”
“那如果扯的时候引力子不配合,拒绝移动呢?”
“引力子质量都没有,怎么会扯不动呢?”
“因为引力子的速度就是光速,宇宙启动收缩前已经把光速设置为零了,所以引力子的移动速度就是零,所有引力子都会拒绝移动,粒子内的光子蛇也无法转圈了,但是它的身躯还会疯狂扭动,这时候光子蛇套住引力子向内扯时就会被引力子死死拖住扯不进去,因为引力子速度被设为零了,即使粒子里的光子蛇把自己给活活扯断,也不可能把引力子拖进去。这样子这个粒子就被四周的引力子死死扯住而不能动弹半分,这就是上面那个公式中质量变成无穷大的原因,是粒子的质量效应变了,而不是粒子能量变了。”
“那要是把光速设置为更大,是不是所有粒子的质量会变小?”
“确实如此,光速加大后,引力子速度也加快了,与粒子内光子蛇身躯扭动时的速度差减小了,那么扯动的阻力就会减小,体现在勾住粒子的整体力变小,这时粒子的质量就会变小,而此时粒子能量并没有变。”
“噢!我现在听明白了,只要把光速设置为零,所有一切都会消停下来,但为什么宇宙要收缩回去呢,一直发展不是挺好的吗?”
“设想一下要是无限膨胀,那最后收缩时是不是要花费无限的能量才能完成回收?能量就是营运成本,这个您明白的。”
“原来如此,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的问题。”
“呵呵,都是如此。”
“大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引力问题,但是我刚才听了你关于粒子和引力子的描述,我自己也有了一些见解,我先说说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您指出来。”
“您请说。”
“既然粒子内部的光子蛇扭动时会卷入附近的引力子产生力,那么是不是某个方向引力子特别密集,粒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移动,这就是引力的本质,我说的对不对。”
“非常正确,您说对了。”
“天!原来引力的原理如此简单!”
“星球甩出引力子时,因为内部所有粒子是旋转着甩出引力子,又因为星球是圆形和磁场影响的缘故,所以星球是以立体螺旋形向外甩出引力子的,而空间的本质是引力子海洋,所以会在星球附近造成空间立体螺旋形的扭曲,空间的扭曲结构就是星球甩出引力子时的密度螺旋形分布结构。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星系的螺旋形结构,因为星系不是圆形的,是个扁圆形,所以在星系圆面上可以看到引力子从星系最中心喷射出来,并一路被其他恒星吸收并再次喷发出来的螺旋形轨迹。”
“那星系中心的引力子会不会喷完呢?”
“不会,因为空间螺旋形结构的存在,星系外稀薄的引力子和星系内密集的引力子,因为碰撞效应,会部分沿着螺旋形结构到达星系中心,并且引力子遇到粒子时还会被撕裂而发酵成更多引力子,所以引力子喷不完。”
“噢!那地球不仅会喷射引力子,也会利用喷射后形成的螺旋形的引力子密度结构从太阳和银河系捕获引力子对吗?”
“确实如此,但是有个东西刚才忘记说了,引力子密度偏差会导致引力效应,但是引力子也存在撞击效应,如果引力子直接撞到粒子上,而不是被粒子内部的光子蛇给勾进去时,就会产生一个冲击力,这个冲击力不及勾的力量大,但是引力子密度特别大时冲击力也不可小觑,因为粒子内光子蛇出钩的频率是有限的。这个引力子冲击效应是构建恒星、行星系统的要素之一,因为行星的自转主要是依靠行星附近的引力子螺旋形结构和磁场结构来捕获外来引力子形成的,外来引力子沿着螺旋形结构冲击行星,会形成一个偏差力,这个偏差力的大小等于引力效应减去冲击力效应,越靠近恒星,引力子密度越大,由于冲击效应开始增强,会导致偏差力减小,使得行星自转速度变慢。”
“大师,能说一下黑洞吗,它缩成一个点了吗?“
“黑洞是特殊的天体,是由质量巨大的恒星塌缩形成,黑洞中的物质是中子和质子溶解后的形成的夸克浓汤状态。塌缩成黑洞后因为物质高度聚集会导致小尺度的空间内出现极度密集的引力子流,实际上这个小尺度空间内压缩着无比巨大的真实空间,黑洞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点,黑洞是绝对不可能变成一个点的,因为质量效应是粒子内光子蛇钩子周边的引力子引起,如果黑洞真的变成一个点,那么它将无法引起质量效应。黑洞之所以被人们认为塌缩成一个奇点,是因为引力子流密度实在太大,实际空间被极度压缩,黑洞只是从外面看上去变小而已,人们在数学公式推算时并没有考虑到空间的压缩效应,这种空间压缩效应会在数学公式中会不停反馈加强最后使黑洞不得不变成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另外这个结论可能也受到了宇宙自于一个奇点大爆炸的观点影响,认为一个点内可以聚集整个宇宙的能量,所以认为巨大的恒星也能塌缩一个点也不足为奇了。当然宇宙大爆炸于一个点是正确的,但并不是那个点内聚集了整个宇宙的能量,而是整个宇宙的能量从五维主机输入后选择了那个点开始起爆而已,本质完全不同。
黑洞周边因为空间压缩效应和无比密集的螺旋引力子流,导致黑洞内部射出的光子一直绕着黑洞附近的螺旋形引力子流形成的螺旋形空间在跑,又因为被黑洞周边螺旋形引力子分布结构捕获的外来引力子流会冲击黑洞原有的螺旋形引力子分布结构,一旦引力子密度达到极限,就会使黑洞原生的发散型螺旋结构被冲击叠加变成封闭型螺旋形结构,这样空间就在视界范围内被封闭为闭合空间,光子将无法沿着黑洞四周的空间跑到视界外面来。只有在黑洞南北两极,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空间没有被封闭,所以在黑洞南北极会大量直线喷射出高能光子。”
“真是太感谢您了,一下子把星系、行星、引力、空间、物质、质量、能量几个物理基本要点用一条蛇和它的食物引力子就通俗地描述出来,我代表人类谢谢您!感谢您混沌大师!”
“呵呵,您客气了。”
我回到家后,突然想到我得先去做个记号,否则光有理论没有没证据要别人短时间内相信我可没那么容易,所以我再次分身潜入了大梵天宇宙,到达了太阳系,然后在从太阳系边缘拖了一个小星星过来,拉到金星附近,看到金星正在那欢快地转着。
我找准角度后,把小星星狠狠推过去,撞在了金星的外侧,一下子把金星撞成了一个大大的烂番茄。我再把时间快进后,没多久烂番茄就又重新恢复成圆球了,只是它的自转方向此时已经掉了个头,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一致了。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几个行星自转速度是非常奇怪的,中间两个大家伙自转速度最快,其中木星是自转一圈9小时50分,土星是10.5个小时,相反靠近太阳的两个行星自转转速最慢,其中水星为58天,金星243天。
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除了金星和天王星外都是朝同个方向转的,现在金星被我撞到完全反着转了,天王星是以90度的角度在转。
以后科学家会发现金星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自转周期衰减速度非常惊人,平均每年大概衰减1分钟左右,而地球的自转衰减速度每年才变慢0.6秒左右。自转衰减是因为表面潮汐力和地球内部熔岩及球表的大气摩擦,把自转动能转化为了热能。但金星的自转衰减实在是太快了,比地球快了整整100倍,到底是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现在我把我从混沌大师那学到的知识套用进去,就完美解释了太阳系各个行星的自转速度的奥秘。
地球向外喷射引力子时是以立体发散螺旋形喷射的,又叠加了地球的磁场,磁场的本质也是定向的引力子流,就在地球附近存在着这样一个类似大甜甜圈的立体发散螺旋形的结构。这个结构会捕获部分外来的引力子,最后落入到地球上,但是落入时并不是90度指向地心的,而是存在一个角度。这些被地球捕获的引力子就会因此对地球同时造成引力效应和冲击力效应,但是引力效应通常会大于冲击力效应,所以会对地球形成一个偏差旋转力,就像打陀螺一样。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引力减去冲击力,从北极看,地球所受的偏差旋转力是逆时针的。
当行星靠近太阳时,在太阳附近引力子的密度开始变大,这个时候引力子冲击效应的增长开始大于引力效应的增长,导致偏差旋转力反而减小,使得特别靠近太阳的行星自转速度变得很慢。
而金星因为倒转,自转方向和偏差旋转力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除了内耗以外,金星还额外受到了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动力,这个才是金星转速异常变慢的主要原因。我之前故意把它撞到反着转,就是用来作为这个理论的证据,因为它的转速异常变慢,肯定存在一个目前人类未知的力在起作用。
而木星和土星,虽然远离太阳,但那个位置上引力效应和冲击力效应的差距变得更大,导致木星和土星转的飞快,到了更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时,引力和冲击力的差距难以再扩大,再加上距离变远后引力子密度变得稀疏,使得自转速度反而不如土星和木星。
如果没有这个偏差旋转力的作用,行星的自转速度会因内部消耗而快速衰减,就像一个生鸡蛋转不了几圈就会停止旋转。在这个偏差旋转力作用存在时,行星的自转速度衰减就非常缓慢,比如地球每年才变慢0.6秒左右。
以下是公元2017年太阳系行星的自转速度列表:
1、??水星?58天
2、??金星243天?,倒着转
3、??地球24小时
4、??火星24小时37分
5、??木星9小时50分
6、??土星?10小时30分
7、??天王星?17小时?,90度转
8、??海王星?16小时
你们说我是不是特别机灵,居然能想到用这招来证明我想告诉人们的新物理理论,我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
所以必须补充引力子数量以维持一定的引力效应,到了宇宙进化完毕准备停机销毁时,这些物质和能量必须回收。主机就先停止给引力子灌入能量,并把光速设置为零,这样宇宙便会立刻停止扩张,所有物质都会停止运动,然后加大引力子的能量输出,引力子裂变速度就会加快,再把光速设为原来值,宇宙就会启动收缩过程。”
“为什么设置为光速为零后,物质就会停止运动呢?”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你知道吗?”
“知道,E=mc2,其中E代表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没错,在这个方程揭秘了能量与质量间存在某种关联,人类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能量和质量可以相互转换,一丁点的质量里就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只要损毁几十克的质量的粒子就能产生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这个说法其实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原因是物质粒子被瓦解时,粒子内部的长光子蛇打断变成了很多段没有质量的短光子蛇,质量损失只是物质粒子瓦解成游离光子蛇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属性变化,因为粒子会被引力子海洋勾住产生质量效应,而游离的光子蛇不会被引力子海洋勾住是没有质量的。在这个方程中的m质量其实是物质的某种量化,在光速恒定前提下,质量和物质在计算时是可以等同看待的,但是在光速发生变化时就不能再把质量和物质等同起来。
我们把公式换算一下,把?E=mc2??变成?m=E/c2
在E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把光速c设置为接近零,会导致质量接近无限大,所以会立刻导致所有物质粒子无法再运动。”
“这不可能啊!一个粒子质量无限大不是变成黑洞了吗?”
“你刚才没听懂我的意思,又混肴了质量和物质的概念,质量只是光子蛇打结成团后在空间中被引力子海洋勾住后产生惰性力的体现,并不是粒子中的物质能量本身,粒子的物质能量是囚禁在粒子内部光子蛇带有的能量,在这里你不能把质量与能量等同起来。”
“我还是听不太明白。”
“那我换个说法吧,刚才我说过的粒子内光子蛇在粒子边缘勾住附近的引力子并把它扯进来吃掉还有印象吗?”
“有印象,吃掉再甩出便便引力子。”
“那如果扯的时候引力子不配合,拒绝移动呢?”
“引力子质量都没有,怎么会扯不动呢?”
“因为引力子的速度就是光速,宇宙启动收缩前已经把光速设置为零了,所以引力子的移动速度就是零,所有引力子都会拒绝移动,粒子内的光子蛇也无法转圈了,但是它的身躯还会疯狂扭动,这时候光子蛇套住引力子向内扯时就会被引力子死死拖住扯不进去,因为引力子速度被设为零了,即使粒子里的光子蛇把自己给活活扯断,也不可能把引力子拖进去。这样子这个粒子就被四周的引力子死死扯住而不能动弹半分,这就是上面那个公式中质量变成无穷大的原因,是粒子的质量效应变了,而不是粒子能量变了。”
“那要是把光速设置为更大,是不是所有粒子的质量会变小?”
“确实如此,光速加大后,引力子速度也加快了,与粒子内光子蛇身躯扭动时的速度差减小了,那么扯动的阻力就会减小,体现在勾住粒子的整体力变小,这时粒子的质量就会变小,而此时粒子能量并没有变。”
“噢!我现在听明白了,只要把光速设置为零,所有一切都会消停下来,但为什么宇宙要收缩回去呢,一直发展不是挺好的吗?”
“设想一下要是无限膨胀,那最后收缩时是不是要花费无限的能量才能完成回收?能量就是营运成本,这个您明白的。”
“原来如此,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的问题。”
“呵呵,都是如此。”
“大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引力问题,但是我刚才听了你关于粒子和引力子的描述,我自己也有了一些见解,我先说说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您指出来。”
“您请说。”
“既然粒子内部的光子蛇扭动时会卷入附近的引力子产生力,那么是不是某个方向引力子特别密集,粒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移动,这就是引力的本质,我说的对不对。”
“非常正确,您说对了。”
“天!原来引力的原理如此简单!”
“星球甩出引力子时,因为内部所有粒子是旋转着甩出引力子,又因为星球是圆形和磁场影响的缘故,所以星球是以立体螺旋形向外甩出引力子的,而空间的本质是引力子海洋,所以会在星球附近造成空间立体螺旋形的扭曲,空间的扭曲结构就是星球甩出引力子时的密度螺旋形分布结构。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星系的螺旋形结构,因为星系不是圆形的,是个扁圆形,所以在星系圆面上可以看到引力子从星系最中心喷射出来,并一路被其他恒星吸收并再次喷发出来的螺旋形轨迹。”
“那星系中心的引力子会不会喷完呢?”
“不会,因为空间螺旋形结构的存在,星系外稀薄的引力子和星系内密集的引力子,因为碰撞效应,会部分沿着螺旋形结构到达星系中心,并且引力子遇到粒子时还会被撕裂而发酵成更多引力子,所以引力子喷不完。”
“噢!那地球不仅会喷射引力子,也会利用喷射后形成的螺旋形的引力子密度结构从太阳和银河系捕获引力子对吗?”
“确实如此,但是有个东西刚才忘记说了,引力子密度偏差会导致引力效应,但是引力子也存在撞击效应,如果引力子直接撞到粒子上,而不是被粒子内部的光子蛇给勾进去时,就会产生一个冲击力,这个冲击力不及勾的力量大,但是引力子密度特别大时冲击力也不可小觑,因为粒子内光子蛇出钩的频率是有限的。这个引力子冲击效应是构建恒星、行星系统的要素之一,因为行星的自转主要是依靠行星附近的引力子螺旋形结构和磁场结构来捕获外来引力子形成的,外来引力子沿着螺旋形结构冲击行星,会形成一个偏差力,这个偏差力的大小等于引力效应减去冲击力效应,越靠近恒星,引力子密度越大,由于冲击效应开始增强,会导致偏差力减小,使得行星自转速度变慢。”
“大师,能说一下黑洞吗,它缩成一个点了吗?“
“黑洞是特殊的天体,是由质量巨大的恒星塌缩形成,黑洞中的物质是中子和质子溶解后的形成的夸克浓汤状态。塌缩成黑洞后因为物质高度聚集会导致小尺度的空间内出现极度密集的引力子流,实际上这个小尺度空间内压缩着无比巨大的真实空间,黑洞其实并没有变成一个点,黑洞是绝对不可能变成一个点的,因为质量效应是粒子内光子蛇钩子周边的引力子引起,如果黑洞真的变成一个点,那么它将无法引起质量效应。黑洞之所以被人们认为塌缩成一个奇点,是因为引力子流密度实在太大,实际空间被极度压缩,黑洞只是从外面看上去变小而已,人们在数学公式推算时并没有考虑到空间的压缩效应,这种空间压缩效应会在数学公式中会不停反馈加强最后使黑洞不得不变成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另外这个结论可能也受到了宇宙自于一个奇点大爆炸的观点影响,认为一个点内可以聚集整个宇宙的能量,所以认为巨大的恒星也能塌缩一个点也不足为奇了。当然宇宙大爆炸于一个点是正确的,但并不是那个点内聚集了整个宇宙的能量,而是整个宇宙的能量从五维主机输入后选择了那个点开始起爆而已,本质完全不同。
黑洞周边因为空间压缩效应和无比密集的螺旋引力子流,导致黑洞内部射出的光子一直绕着黑洞附近的螺旋形引力子流形成的螺旋形空间在跑,又因为被黑洞周边螺旋形引力子分布结构捕获的外来引力子流会冲击黑洞原有的螺旋形引力子分布结构,一旦引力子密度达到极限,就会使黑洞原生的发散型螺旋结构被冲击叠加变成封闭型螺旋形结构,这样空间就在视界范围内被封闭为闭合空间,光子将无法沿着黑洞四周的空间跑到视界外面来。只有在黑洞南北两极,一个极小的范围内空间没有被封闭,所以在黑洞南北极会大量直线喷射出高能光子。”
“真是太感谢您了,一下子把星系、行星、引力、空间、物质、质量、能量几个物理基本要点用一条蛇和它的食物引力子就通俗地描述出来,我代表人类谢谢您!感谢您混沌大师!”
“呵呵,您客气了。”
我回到家后,突然想到我得先去做个记号,否则光有理论没有没证据要别人短时间内相信我可没那么容易,所以我再次分身潜入了大梵天宇宙,到达了太阳系,然后在从太阳系边缘拖了一个小星星过来,拉到金星附近,看到金星正在那欢快地转着。
我找准角度后,把小星星狠狠推过去,撞在了金星的外侧,一下子把金星撞成了一个大大的烂番茄。我再把时间快进后,没多久烂番茄就又重新恢复成圆球了,只是它的自转方向此时已经掉了个头,与太阳系其他行星不一致了。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几个行星自转速度是非常奇怪的,中间两个大家伙自转速度最快,其中木星是自转一圈9小时50分,土星是10.5个小时,相反靠近太阳的两个行星自转转速最慢,其中水星为58天,金星243天。
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除了金星和天王星外都是朝同个方向转的,现在金星被我撞到完全反着转了,天王星是以90度的角度在转。
以后科学家会发现金星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自转周期衰减速度非常惊人,平均每年大概衰减1分钟左右,而地球的自转衰减速度每年才变慢0.6秒左右。自转衰减是因为表面潮汐力和地球内部熔岩及球表的大气摩擦,把自转动能转化为了热能。但金星的自转衰减实在是太快了,比地球快了整整100倍,到底是有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
现在我把我从混沌大师那学到的知识套用进去,就完美解释了太阳系各个行星的自转速度的奥秘。
地球向外喷射引力子时是以立体发散螺旋形喷射的,又叠加了地球的磁场,磁场的本质也是定向的引力子流,就在地球附近存在着这样一个类似大甜甜圈的立体发散螺旋形的结构。这个结构会捕获部分外来的引力子,最后落入到地球上,但是落入时并不是90度指向地心的,而是存在一个角度。这些被地球捕获的引力子就会因此对地球同时造成引力效应和冲击力效应,但是引力效应通常会大于冲击力效应,所以会对地球形成一个偏差旋转力,就像打陀螺一样。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引力减去冲击力,从北极看,地球所受的偏差旋转力是逆时针的。
当行星靠近太阳时,在太阳附近引力子的密度开始变大,这个时候引力子冲击效应的增长开始大于引力效应的增长,导致偏差旋转力反而减小,使得特别靠近太阳的行星自转速度变得很慢。
而金星因为倒转,自转方向和偏差旋转力是完全相反的,所以除了内耗以外,金星还额外受到了自转方向相反的推动力,这个才是金星转速异常变慢的主要原因。我之前故意把它撞到反着转,就是用来作为这个理论的证据,因为它的转速异常变慢,肯定存在一个目前人类未知的力在起作用。
而木星和土星,虽然远离太阳,但那个位置上引力效应和冲击力效应的差距变得更大,导致木星和土星转的飞快,到了更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时,引力和冲击力的差距难以再扩大,再加上距离变远后引力子密度变得稀疏,使得自转速度反而不如土星和木星。
如果没有这个偏差旋转力的作用,行星的自转速度会因内部消耗而快速衰减,就像一个生鸡蛋转不了几圈就会停止旋转。在这个偏差旋转力作用存在时,行星的自转速度衰减就非常缓慢,比如地球每年才变慢0.6秒左右。
以下是公元2017年太阳系行星的自转速度列表:
1、??水星?58天
2、??金星243天?,倒着转
3、??地球24小时
4、??火星24小时37分
5、??木星9小时50分
6、??土星?10小时30分
7、??天王星?17小时?,90度转
8、??海王星?16小时
你们说我是不是特别机灵,居然能想到用这招来证明我想告诉人们的新物理理论,我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