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东北虎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孱弱,虽有出发点爱国正义的想法,但一旦付诸行动,则引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大家脸面上都不好看,因为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在座的教授们都参加了,有的像胡适当时是教授是倡导者,有的如傅斯年干脆就是亲身参与游行示威。张学良这么一竿子打死了一船人,但是刚刚收了他的一千万,而且言之凿凿也不好反驳。胡适连忙解围说道:“我看汉卿兄说的有道理啊!五四运动对我国尤其是对我们这一代青年影响非常大,现在过去了十年多,确实应该好好总结一下,鹤寿兄,你是搞历史研究的,而且留学过德国、法国,又精通多门外语方便查阅洋人文献,不如你来主持五四研究,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陈寅恪点点头,胡适阻止了跃跃欲试的傅斯年,“孟真啊,你我在五四参与太深,恐怕不能保持史家的冷静和客观,再说这件事交给鹤寿兄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说完又对张学良说道:“汉卿兄,请你继续!”
张学良微点点头,说道:“好吧!还有一事,我看诸位实在是太宠着学生了。我知道,诸位爱惜人才爱护自己的学生,但有些时候,爱之深则成溺爱就成害了他们了。现在有些学生,到学校完全就不是去读书的,整个将学校当成了官场,你就说北洋大学吧,竺校长要求教授不要兼职怎么了?很正当的要求啊,学生们居然想要赶走竺教授。我看啊,诸位校长,慈不掌兵啊!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霹雳手段,对于那些不想着学习成天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的老师和学生要采取强硬措施!”这话得到了众位校长的一致认同,事实上大家对这种学阀都很头疼,蔡元培在北大声望高吧?1922年竟然因为部分学生闹事要求取消讲义费而辞职!当时他气得浑身颤抖说要跟学生们决斗!五四时他就预见到,品尝到权利的滋味的学生们,欲望恐怕很难得到满足了。奈何学生们常常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居心叵测的人的支持,所以常常一点儿小事就闹得无可挽回的境地。
又说了一阵闲话,李石曾突然说道:“汉卿兄,我有一事相请,还请你答应!”李石曾是清代同治帝老师李鸿藻的第五个儿子,清末留学法国,加入了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在法国办过“勤工俭学会”、“里昂中法大学”等,在政治上、教育界,以及兴办各种事业上,均有很大声望。他这么郑重的请求,张学良连忙请他尽管提。
“前年,我们效法法国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将北平的大学都合并成中华大学,以图简化行政提高效率,到现在两年时间来看,这个计划是失败了。我这个倡议人和实践者自然是难辞其咎,前面战事频仍我要勉力支撑。如今战事稍歇,我是该退位让贤了,汉卿兄啊,我想请你接任北平大学校长的职务。”
“我?煜瀛兄说笑了,我担任东北军政最高长官,还担任着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殚精竭虑尚且不能面面俱到,如何还能再担任校长。更何况,我年轻识浅,如何能够担任一校之长?不行不行!”
“诶!汉卿兄太过谦虚了,你在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东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让我好生羡慕!我听说,汉卿兄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百忙之中每周还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小学兼职授课。我看这样吧,我们俩换一换,你来担任北平大学校长每周花半天时间处理公务即可,我去东北新民小学担任老师,全职。如何?我好歹留学法国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当个小学老师总比你称职吧!”李石曾极力劝着张学良,胡适也在一旁帮腔,当然不能太过明显,不能让李石曾觉得是在赶他走啊!
“煜瀛兄啊!你这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东大校长是怎么回事儿吗?我是嘛事不管,只管给钱,我…”说到这儿,张学良反应过来,这哪是让我当校长啊,这是让我当财神啊!张学良瞪大眼睛看着李石曾,李石曾看到张学良反应过来,摸着唇上的两撇胡子大笑起来,张学良也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吧!这个财神我当了!”张学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对教育进行投资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如今东北的财政改善,向北平教育界投资,即促进了中国的教育发展缓解东北高速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另外也能改善东北在全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形象,提高张学良的威望,何乐而不为呢!李石曾也是看到这一双赢的局面,所以才有此提议。
“北平大学原来是叫中华大学,与南京的中央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合为中国的三中大学,是作为北方唯一的大学存在的。但是后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直反对并入,中华大学只是合并了原来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俄文专修馆以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这八所学校,再叫中华大学有点儿名难副实,所以改名为北平大学,这段时间以来,北平大学与北京大学名字相近,外人经常搞混淆,依我看,不如改回原名仍叫中华大学,现在有汉卿兄担任校长,定能将这所新大学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学。”李石曾的提议真是挠到了张学良的痒痒肉,以中华之名的大学,担任它的校长,培养最顶尖的人才,这是张学良上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他人也听明白了李石曾的弯弯绕,也帮着劝说,胡适小声对陈寅恪解释道:“我们给汉卿戴个高帽子,中华大学校长呢!他好意思不多投点儿钱?他多投一点儿钱在教育上,我们就能为中国多培养一名人才,好过他拿着钱去扩充军队啊!汉卿这个人没有什么学识,学校的事情当然还是教授们说了算。”在校长们和教授们的一致支持下,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在李石曾等校长教授看来,中华大学是无足轻重的,当时筹建中华大学关键是要兼并一向拥有“最高学府”声誉的北京大学,兼并不成中华大学名字就太大了叫不下去。现在让张学良来接盘只是希望大财主张学良出点儿钱收拾这个烂摊子而已,至于提议重新改回中华大学纯粹是为了满足张学良的虚荣心让他陷入成为中国最高学府校长的虚幻中多掏钱而已。但是在张学良看来,这是领导中国教育界文化界最好的机会。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文化界一直与最高当局保持距离,对于政府始终持批评态度,虽然这对监督政府有些益处,但是也必须要说这经常损害政府的威信,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张学良领导抗日战争十分需要这些知名学者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舆论上给予强大的支持,因此,取得他们的好感,争取他们的支持,是当前张学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而对于他来说,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华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张学良不需要合并北大,在强大资金和邀请名师的基础上,给予教授们自由开放的教学研究环境,迟早中华大学能够超过北大,君不见,后世创建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不过二十年时间就超过了建校百年而且是大陆大力发展的北大清华成为最吸引华人大学生的大学。而对于现在的北大,资金匮乏、管理混乱、学生不上课、教授没工资,张学良认为两到五年内,在他的大力扶持下,中华大学吸引力就将超过北大。
之后张学良又介绍了东北正在推行的新民小学建设情况,当听说东北已经建设了上百所容纳三千名小学生的小学时,众位教授都对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示赞叹。张学良表示待关内战事停歇,准备也在河北山东推行全寄宿制小学校的大规模建设。通过使用标准化建造流程、预制块建造以及使用工兵,小学的建造费用被压到最低,但是建造质量是有保障的。按照张学良的预想,是准备在五年内在东北修建一千所新民小学,将东北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目前的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现在张学良的管辖区域扩大到华北九省两市,张学良也准备重新制定计划,将新民小学计划扩展到华北,准备在十年内建设两千所新民小学,将华北整体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众位校长们闻听这一计划真是欢欣鼓舞,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感到高兴。
众人就着中国教育问题一直聊到深夜,直到几位年纪大的教授精力不济年纪大了才散,张学良吩咐谭海安排车送众位校长教授一位一位的送回家。
的孱弱,虽有出发点爱国正义的想法,但一旦付诸行动,则引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大家脸面上都不好看,因为十年前的五四运动在座的教授们都参加了,有的像胡适当时是教授是倡导者,有的如傅斯年干脆就是亲身参与游行示威。张学良这么一竿子打死了一船人,但是刚刚收了他的一千万,而且言之凿凿也不好反驳。胡适连忙解围说道:“我看汉卿兄说的有道理啊!五四运动对我国尤其是对我们这一代青年影响非常大,现在过去了十年多,确实应该好好总结一下,鹤寿兄,你是搞历史研究的,而且留学过德国、法国,又精通多门外语方便查阅洋人文献,不如你来主持五四研究,搞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
陈寅恪点点头,胡适阻止了跃跃欲试的傅斯年,“孟真啊,你我在五四参与太深,恐怕不能保持史家的冷静和客观,再说这件事交给鹤寿兄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说完又对张学良说道:“汉卿兄,请你继续!”
张学良微点点头,说道:“好吧!还有一事,我看诸位实在是太宠着学生了。我知道,诸位爱惜人才爱护自己的学生,但有些时候,爱之深则成溺爱就成害了他们了。现在有些学生,到学校完全就不是去读书的,整个将学校当成了官场,你就说北洋大学吧,竺校长要求教授不要兼职怎么了?很正当的要求啊,学生们居然想要赶走竺教授。我看啊,诸位校长,慈不掌兵啊!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霹雳手段,对于那些不想着学习成天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的老师和学生要采取强硬措施!”这话得到了众位校长的一致认同,事实上大家对这种学阀都很头疼,蔡元培在北大声望高吧?1922年竟然因为部分学生闹事要求取消讲义费而辞职!当时他气得浑身颤抖说要跟学生们决斗!五四时他就预见到,品尝到权利的滋味的学生们,欲望恐怕很难得到满足了。奈何学生们常常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居心叵测的人的支持,所以常常一点儿小事就闹得无可挽回的境地。
又说了一阵闲话,李石曾突然说道:“汉卿兄,我有一事相请,还请你答应!”李石曾是清代同治帝老师李鸿藻的第五个儿子,清末留学法国,加入了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在法国办过“勤工俭学会”、“里昂中法大学”等,在政治上、教育界,以及兴办各种事业上,均有很大声望。他这么郑重的请求,张学良连忙请他尽管提。
“前年,我们效法法国法国大学区的办法,在中国建立大学院、大学区,将北平的大学都合并成中华大学,以图简化行政提高效率,到现在两年时间来看,这个计划是失败了。我这个倡议人和实践者自然是难辞其咎,前面战事频仍我要勉力支撑。如今战事稍歇,我是该退位让贤了,汉卿兄啊,我想请你接任北平大学校长的职务。”
“我?煜瀛兄说笑了,我担任东北军政最高长官,还担任着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殚精竭虑尚且不能面面俱到,如何还能再担任校长。更何况,我年轻识浅,如何能够担任一校之长?不行不行!”
“诶!汉卿兄太过谦虚了,你在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东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学,让我好生羡慕!我听说,汉卿兄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百忙之中每周还抽出半天的时间去小学兼职授课。我看这样吧,我们俩换一换,你来担任北平大学校长每周花半天时间处理公务即可,我去东北新民小学担任老师,全职。如何?我好歹留学法国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当个小学老师总比你称职吧!”李石曾极力劝着张学良,胡适也在一旁帮腔,当然不能太过明显,不能让李石曾觉得是在赶他走啊!
“煜瀛兄啊!你这是要将我架在火上烤啊!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东大校长是怎么回事儿吗?我是嘛事不管,只管给钱,我…”说到这儿,张学良反应过来,这哪是让我当校长啊,这是让我当财神啊!张学良瞪大眼睛看着李石曾,李石曾看到张学良反应过来,摸着唇上的两撇胡子大笑起来,张学良也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吧!这个财神我当了!”张学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对教育进行投资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如今东北的财政改善,向北平教育界投资,即促进了中国的教育发展缓解东北高速发展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另外也能改善东北在全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形象,提高张学良的威望,何乐而不为呢!李石曾也是看到这一双赢的局面,所以才有此提议。
“北平大学原来是叫中华大学,与南京的中央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合为中国的三中大学,是作为北方唯一的大学存在的。但是后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一直反对并入,中华大学只是合并了原来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法政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俄文专修馆以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这八所学校,再叫中华大学有点儿名难副实,所以改名为北平大学,这段时间以来,北平大学与北京大学名字相近,外人经常搞混淆,依我看,不如改回原名仍叫中华大学,现在有汉卿兄担任校长,定能将这所新大学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学。”李石曾的提议真是挠到了张学良的痒痒肉,以中华之名的大学,担任它的校长,培养最顶尖的人才,这是张学良上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其他人也听明白了李石曾的弯弯绕,也帮着劝说,胡适小声对陈寅恪解释道:“我们给汉卿戴个高帽子,中华大学校长呢!他好意思不多投点儿钱?他多投一点儿钱在教育上,我们就能为中国多培养一名人才,好过他拿着钱去扩充军队啊!汉卿这个人没有什么学识,学校的事情当然还是教授们说了算。”在校长们和教授们的一致支持下,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在李石曾等校长教授看来,中华大学是无足轻重的,当时筹建中华大学关键是要兼并一向拥有“最高学府”声誉的北京大学,兼并不成中华大学名字就太大了叫不下去。现在让张学良来接盘只是希望大财主张学良出点儿钱收拾这个烂摊子而已,至于提议重新改回中华大学纯粹是为了满足张学良的虚荣心让他陷入成为中国最高学府校长的虚幻中多掏钱而已。但是在张学良看来,这是领导中国教育界文化界最好的机会。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文化界一直与最高当局保持距离,对于政府始终持批评态度,虽然这对监督政府有些益处,但是也必须要说这经常损害政府的威信,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张学良领导抗日战争十分需要这些知名学者代表的知识分子在舆论上给予强大的支持,因此,取得他们的好感,争取他们的支持,是当前张学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而对于他来说,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中华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张学良不需要合并北大,在强大资金和邀请名师的基础上,给予教授们自由开放的教学研究环境,迟早中华大学能够超过北大,君不见,后世创建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不过二十年时间就超过了建校百年而且是大陆大力发展的北大清华成为最吸引华人大学生的大学。而对于现在的北大,资金匮乏、管理混乱、学生不上课、教授没工资,张学良认为两到五年内,在他的大力扶持下,中华大学吸引力就将超过北大。
之后张学良又介绍了东北正在推行的新民小学建设情况,当听说东北已经建设了上百所容纳三千名小学生的小学时,众位教授都对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示赞叹。张学良表示待关内战事停歇,准备也在河北山东推行全寄宿制小学校的大规模建设。通过使用标准化建造流程、预制块建造以及使用工兵,小学的建造费用被压到最低,但是建造质量是有保障的。按照张学良的预想,是准备在五年内在东北修建一千所新民小学,将东北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目前的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现在张学良的管辖区域扩大到华北九省两市,张学良也准备重新制定计划,将新民小学计划扩展到华北,准备在十年内建设两千所新民小学,将华北整体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众位校长们闻听这一计划真是欢欣鼓舞,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感到高兴。
众人就着中国教育问题一直聊到深夜,直到几位年纪大的教授精力不济年纪大了才散,张学良吩咐谭海安排车送众位校长教授一位一位的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