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画饼 (1/2)
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不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万股,百贯一股,那这就是一千万贯!
沃滴个娘嘞,这燕王一出手,就是神仙放屁,非同凡响啊。
一个用工数百人的织造坊,本金也不过几万贯,那一千万贯的大宋糖业公司得庞大到什么地步啊?
此时的一文钱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一块钱,市值百亿的企业在后世很常见,但在此时却是破天荒了。
震撼之中,也有人意识到了关键,“殿下,请问这十万股一共占据多少份额?”
听到这个问题后,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从田庄制度来看,这拿出来发行的股票肯定不是整个公司的产权,而占比多少,也决定了利润分成的多少,当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众人灼灼目光中,赵孟启开始讲解。
“以孤的设想是,大宋糖业公司股权分为流通股,也就是这十万股,占比为四成,允许自由买卖,然后朝廷占股三成,收益上缴国库,暂时由本王代为持有,待时机成熟时交给户部,最后则是皇家占股三成,暂时由丰国公主代持。”
“孤事先言明,这大宋糖业公司虽然是孤发起成立的产业,但也必须照章纳税,然后每年的纯利润要留下一定比例作为公司运营,相当于增加资本,当然,无论资本增减,都会对应的计入每一个股份中,每份股票的价值也就随之跌涨。”
“最后的利润,就将按占股比例,在年终结算时以分红的形式下发。”
士绅们听完,心中快速计算起来。
照这么说来,整个公司相当于价值两千五百万贯……
燕王是公司发起人,又掌握了雪糖的生产秘方,就算一文钱本金不出,也该占大头,这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不懂他为何要分三成给朝廷。
不过仔细想想,这么分似乎也不错,三足鼎立,不至于一家独大,毕竟大宋官员对皇家并不那么唯唯诺诺,朝廷和皇家占比一样,两者足以相互抗衡,可以保证整个公司的稳定。
虽然出资者最终只能分到四成利益,但凭借雪糖的暴利,这四成也是非常可观了,燕王不是说了么,保证每股百贯年收益么,这也相当于倍利,而且年年都有。
“殿下,老朽冒昧问一句,糖业公司除了这十万股以外,还会发行么?”
赵孟启沉吟道,“嗯,世事变迁,未来谁也难料,但孤可以保证,这个股权架构在十年内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这十万流通股就是原始股,即便需要增扩股本,也是在把这十万股进行分拆,到时候对每个原始股东而言都是好事。”
随后,又有不少士绅询问了其他问题,赵孟启都耐心地一一作答。
“殿下,这雪糖您打算定价几何?”
“工坊还未建立起来前,产量有限,就暂定十贯一斤,但一年后应该就能有大规模出产,到时候大宋境内应该可以稳定为一贯一斤,总得来说,实际价格要根据产量和市场来决定嘛,咱们这是天下独一份的买卖,不愁没利润。”
“殿下言之有理,依不才看来,这世上没有人会比殿下更擅于经营,我等完全无需操心太多……对了,不知眼下能拿出多少来出售?”
“目前大概只能拿出一千斤来卖,算了,就这么一点也没啥意思,干脆待会买股配送吧,买十股送一斤!”
“殿下慷慨!倒也省得大家争夺了,买股票就有份,很合理……不过在下略微算了算,如果一贯一斤,那为了保证盈利,岂不是每年最少得生产几千万斤,这办得到?”
“这个问题问得好,原则上来说,用一千万贯本金全部建工坊的话,足够将全大宋的粗糖转化为雪糖,因此,雪糖产量实际上取决于原料,也就是甘蔗的产量!”
赵孟启此时脸上淡定,其实心里笑开了花,总算等到这个问题,引出了他下面要说的话。
“甘蔗喜温喜光,恰好我大宋境内基本都可以种植,不过较为零散,质量上差异较大,从各方面来说,肯定没法成为大型制糖工坊的原料来源,咱们总不能让百姓不种粮食都种甘蔗吧。”
“而且甘蔗原产天竺,其实还是越往南边越适宜种植,如今产蔗最多的就是福建路,并且品质较好,然而福建本就山多田少,并不方便大规模种植,而且山岭崎岖,交通难行,必然要增加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
“咱们建制糖工坊,最好是能有稳定而集中的原料供应地,还要交通便捷低廉,而且能被咱们完全掌控,如此一来,即便将来制糖技术泄露,咱们一样能够保持对雪糖生产的垄断。”
士绅们频频点头,有些人家中也有糖坊,知道要十几斤甘蔗才能产一斤粗糖,这雪糖如此精纯,怎么也得三五十斤才够,若是生产一千万斤,那就得三五万万斤。
这要是零散去收,得猴年马月才能凑齐啊,那得耽误多大的事,大家还等着发大财呢!
“虽然老朽不知道咱大宋每年具体有多少粗糖产出,但应该没有一千万斤,就算咱们把市面上所有粗糖都收购了也不够啊,何况这样一来,粗糖肯定要涨价,而且,雪糖对咱们来说是不贵,但一般百姓肯定吃不起,咱们总不能真的买光粗糖,让大多数百姓吃不上糖,食不甘味吧……”周九福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 -->>
十万股,百贯一股,那这就是一千万贯!
沃滴个娘嘞,这燕王一出手,就是神仙放屁,非同凡响啊。
一个用工数百人的织造坊,本金也不过几万贯,那一千万贯的大宋糖业公司得庞大到什么地步啊?
此时的一文钱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一块钱,市值百亿的企业在后世很常见,但在此时却是破天荒了。
震撼之中,也有人意识到了关键,“殿下,请问这十万股一共占据多少份额?”
听到这个问题后,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从田庄制度来看,这拿出来发行的股票肯定不是整个公司的产权,而占比多少,也决定了利润分成的多少,当然是最为重要的问题。
在众人灼灼目光中,赵孟启开始讲解。
“以孤的设想是,大宋糖业公司股权分为流通股,也就是这十万股,占比为四成,允许自由买卖,然后朝廷占股三成,收益上缴国库,暂时由本王代为持有,待时机成熟时交给户部,最后则是皇家占股三成,暂时由丰国公主代持。”
“孤事先言明,这大宋糖业公司虽然是孤发起成立的产业,但也必须照章纳税,然后每年的纯利润要留下一定比例作为公司运营,相当于增加资本,当然,无论资本增减,都会对应的计入每一个股份中,每份股票的价值也就随之跌涨。”
“最后的利润,就将按占股比例,在年终结算时以分红的形式下发。”
士绅们听完,心中快速计算起来。
照这么说来,整个公司相当于价值两千五百万贯……
燕王是公司发起人,又掌握了雪糖的生产秘方,就算一文钱本金不出,也该占大头,这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不懂他为何要分三成给朝廷。
不过仔细想想,这么分似乎也不错,三足鼎立,不至于一家独大,毕竟大宋官员对皇家并不那么唯唯诺诺,朝廷和皇家占比一样,两者足以相互抗衡,可以保证整个公司的稳定。
虽然出资者最终只能分到四成利益,但凭借雪糖的暴利,这四成也是非常可观了,燕王不是说了么,保证每股百贯年收益么,这也相当于倍利,而且年年都有。
“殿下,老朽冒昧问一句,糖业公司除了这十万股以外,还会发行么?”
赵孟启沉吟道,“嗯,世事变迁,未来谁也难料,但孤可以保证,这个股权架构在十年内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这十万流通股就是原始股,即便需要增扩股本,也是在把这十万股进行分拆,到时候对每个原始股东而言都是好事。”
随后,又有不少士绅询问了其他问题,赵孟启都耐心地一一作答。
“殿下,这雪糖您打算定价几何?”
“工坊还未建立起来前,产量有限,就暂定十贯一斤,但一年后应该就能有大规模出产,到时候大宋境内应该可以稳定为一贯一斤,总得来说,实际价格要根据产量和市场来决定嘛,咱们这是天下独一份的买卖,不愁没利润。”
“殿下言之有理,依不才看来,这世上没有人会比殿下更擅于经营,我等完全无需操心太多……对了,不知眼下能拿出多少来出售?”
“目前大概只能拿出一千斤来卖,算了,就这么一点也没啥意思,干脆待会买股配送吧,买十股送一斤!”
“殿下慷慨!倒也省得大家争夺了,买股票就有份,很合理……不过在下略微算了算,如果一贯一斤,那为了保证盈利,岂不是每年最少得生产几千万斤,这办得到?”
“这个问题问得好,原则上来说,用一千万贯本金全部建工坊的话,足够将全大宋的粗糖转化为雪糖,因此,雪糖产量实际上取决于原料,也就是甘蔗的产量!”
赵孟启此时脸上淡定,其实心里笑开了花,总算等到这个问题,引出了他下面要说的话。
“甘蔗喜温喜光,恰好我大宋境内基本都可以种植,不过较为零散,质量上差异较大,从各方面来说,肯定没法成为大型制糖工坊的原料来源,咱们总不能让百姓不种粮食都种甘蔗吧。”
“而且甘蔗原产天竺,其实还是越往南边越适宜种植,如今产蔗最多的就是福建路,并且品质较好,然而福建本就山多田少,并不方便大规模种植,而且山岭崎岖,交通难行,必然要增加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
“咱们建制糖工坊,最好是能有稳定而集中的原料供应地,还要交通便捷低廉,而且能被咱们完全掌控,如此一来,即便将来制糖技术泄露,咱们一样能够保持对雪糖生产的垄断。”
士绅们频频点头,有些人家中也有糖坊,知道要十几斤甘蔗才能产一斤粗糖,这雪糖如此精纯,怎么也得三五十斤才够,若是生产一千万斤,那就得三五万万斤。
这要是零散去收,得猴年马月才能凑齐啊,那得耽误多大的事,大家还等着发大财呢!
“虽然老朽不知道咱大宋每年具体有多少粗糖产出,但应该没有一千万斤,就算咱们把市面上所有粗糖都收购了也不够啊,何况这样一来,粗糖肯定要涨价,而且,雪糖对咱们来说是不贵,但一般百姓肯定吃不起,咱们总不能真的买光粗糖,让大多数百姓吃不上糖,食不甘味吧……”周九福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