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穿越乱世医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四月的清晨,天气不冷不热,空气中传来阵阵馨香,文丹溪起床洗漱完毕,开始去厨房煮早饭。
由于动作生疏,她连擦多次火镰才把柴火点着。文丹溪不由得自嘲的笑笑,坐在柴草堆里一边烧火一边想着自己这个半多月来的经历:自己本是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刚刚适应医院的工作,正准备摩拳擦掌的大干一场,想着积累几年经验自己好开诊所,谁知一场感冒却把她送到了这里,附身于同名同姓的文丹溪身上。这里的文丹溪父母双亡,不久前哥嫂也相继撒手西去,只留下六岁的侄儿和五岁的侄女与她相依为命,姑侄三个苦哈哈的熬日子。这还不算,雪上加霜的是自幼与文丹溪定亲的周家竟然在这个当口悔婚。于是这便成了压倒文丹溪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向坚忍的她大病一场,再次醒来就换成了现代来的文丹溪。
文丹溪看着早饭将熟正准备熄火去喊两个小豆丁起床吃饭,她刚起身就听见院里有人在打水洗脸,雪松和雪贞两个孩子竟然已经起来了,文丹溪不由得暗自感叹果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姑姑。”雪松跑进厨房冲她咧咧嘴,露出一个可爱的笑脸。
文丹溪笑道:“灶上有热水,你舀一瓢去和妹妹洗脸。”两个孩子自己洗了脸和手,然后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前,等着文丹溪上桌。姑侄三人默然无声的吃完早饭。文丹溪刚放下筷子,就听见有人敲门。
雪松懂事的说道:“姑姑快去吧,肯定是有人来看病了。”文丹溪忙去开门。说到这里,文丹溪不得不感慨事情的巧合。
文家与她现代的家大致一样,也是世代行医,文丹溪的祖父是家乡枣阳有名的大夫,后来因为匪祸举家迁到易州。文父是中年得女,对文丹溪非常疼爱。行医之余常手把手的教她读书识字,也顺便教些医术。也正因为这样,穿越而来的文丹溪干起自己的老本行来毫无障碍,乡亲们也觉得理所当然。
如今正值季节交替,加上前段时间天气乍寒乍暖,人们极容易生病。这大清晨的,文家的大门外就站了不少前来瞧病的人。人们一边等候一边拉家常。文丹溪脸上挂着笑意将乡亲们迎进院里。因为堂屋不太宽敞,有的人干脆站在院子里等候。
文丹溪挨个问诊。“王大爷,您这是着凉了,注意多穿点衣服。我呆会儿给你开副药你吃两天就好了。”
“李大娘,您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
文丹溪耐心的给村民们讲一些注意事项,有问必答,答必细致。诊金是有就给,没有先欠着。这倒不是文丹溪多圣母无私,自己都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却还给人免费看病。这却是她来到这里后思索了几日后做的决定。文家在清溪村本就是个外来户,虽然因着大夫的身份,村民对他们并不太排斥,但隔阂仍然存在。她现在又是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而且根据自己这半个月的观察打听,她还得知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朝代。具体怎样她不太清楚,但听村人平日闲谈,时不时参杂逃难、鞑子、马匪屠城屠村之类的词语,世道不平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她想在村民中尽可能多的博得一些贤名,希望人们不要为难他们姑侄三个。她这么做也确实有些效果,古人相对而言淳朴得多,大部分人都有知恩图报的自觉,虽然没有付诊金,但那些病愈的人家不是拿来一篮菜就是端来一碗米。积少成多,倒也勉强够他们三人嚼用。
看病的队伍在一点点的缩短,大多数乡民都是皱眉而来,舒眉而去。
... -->>
这是四月的清晨,天气不冷不热,空气中传来阵阵馨香,文丹溪起床洗漱完毕,开始去厨房煮早饭。
由于动作生疏,她连擦多次火镰才把柴火点着。文丹溪不由得自嘲的笑笑,坐在柴草堆里一边烧火一边想着自己这个半多月来的经历:自己本是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刚刚适应医院的工作,正准备摩拳擦掌的大干一场,想着积累几年经验自己好开诊所,谁知一场感冒却把她送到了这里,附身于同名同姓的文丹溪身上。这里的文丹溪父母双亡,不久前哥嫂也相继撒手西去,只留下六岁的侄儿和五岁的侄女与她相依为命,姑侄三个苦哈哈的熬日子。这还不算,雪上加霜的是自幼与文丹溪定亲的周家竟然在这个当口悔婚。于是这便成了压倒文丹溪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向坚忍的她大病一场,再次醒来就换成了现代来的文丹溪。
文丹溪看着早饭将熟正准备熄火去喊两个小豆丁起床吃饭,她刚起身就听见院里有人在打水洗脸,雪松和雪贞两个孩子竟然已经起来了,文丹溪不由得暗自感叹果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姑姑。”雪松跑进厨房冲她咧咧嘴,露出一个可爱的笑脸。
文丹溪笑道:“灶上有热水,你舀一瓢去和妹妹洗脸。”两个孩子自己洗了脸和手,然后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前,等着文丹溪上桌。姑侄三人默然无声的吃完早饭。文丹溪刚放下筷子,就听见有人敲门。
雪松懂事的说道:“姑姑快去吧,肯定是有人来看病了。”文丹溪忙去开门。说到这里,文丹溪不得不感慨事情的巧合。
文家与她现代的家大致一样,也是世代行医,文丹溪的祖父是家乡枣阳有名的大夫,后来因为匪祸举家迁到易州。文父是中年得女,对文丹溪非常疼爱。行医之余常手把手的教她读书识字,也顺便教些医术。也正因为这样,穿越而来的文丹溪干起自己的老本行来毫无障碍,乡亲们也觉得理所当然。
如今正值季节交替,加上前段时间天气乍寒乍暖,人们极容易生病。这大清晨的,文家的大门外就站了不少前来瞧病的人。人们一边等候一边拉家常。文丹溪脸上挂着笑意将乡亲们迎进院里。因为堂屋不太宽敞,有的人干脆站在院子里等候。
文丹溪挨个问诊。“王大爷,您这是着凉了,注意多穿点衣服。我呆会儿给你开副药你吃两天就好了。”
“李大娘,您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
文丹溪耐心的给村民们讲一些注意事项,有问必答,答必细致。诊金是有就给,没有先欠着。这倒不是文丹溪多圣母无私,自己都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却还给人免费看病。这却是她来到这里后思索了几日后做的决定。文家在清溪村本就是个外来户,虽然因着大夫的身份,村民对他们并不太排斥,但隔阂仍然存在。她现在又是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而且根据自己这半个月的观察打听,她还得知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朝代。具体怎样她不太清楚,但听村人平日闲谈,时不时参杂逃难、鞑子、马匪屠城屠村之类的词语,世道不平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她想在村民中尽可能多的博得一些贤名,希望人们不要为难他们姑侄三个。她这么做也确实有些效果,古人相对而言淳朴得多,大部分人都有知恩图报的自觉,虽然没有付诊金,但那些病愈的人家不是拿来一篮菜就是端来一碗米。积少成多,倒也勉强够他们三人嚼用。
看病的队伍在一点点的缩短,大多数乡民都是皱眉而来,舒眉而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