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人生198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67章 拿几亿美元出来亏
请音乐学院的美女走秀,来到了第三天。这个活动相当吸引客流量,帮四海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外商。开不开单另说,至少做到了顾客盈门。
所以李云海和柳如意、方芸她们商量,继续请她们走秀,一直到广交会结束。
柳如意等女生,都是毕业班的学生,出来走秀赚钱,得到学校允许,相当于其他院校学生的实习一样。
这天,李云海在打印机展位,向外商推销微压电打印机。
打印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打印头。外企虽然在我们国内投资建厂,不管是合资或者是独资,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不会给我们的。
我国真正自主研制出来的第一款喷墨打印头,就是四海集团的微压电技术。
这种高深的技术,一般的人不懂,但同行肯定明白这项技术的科技含量,这是打印技术的巨大进步。
1971年,施乐公司的斯塔·克韦瑟在静电复印机里加装一支激光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1968年,东洋OKI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针式打印机OKI Wiredot。
全球第一台喷墨打印机,以及喷墨打印最早的专利,是西门子在1951年申请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打印技术已经十分发达。
这些年来,打印技术一直在进步和发展。
如今,四海集团研制生产的微压电喷墨打印机,又实现了一项新的技术突破。
大多数外商都很感兴趣的了解了一番,然后礼貌的离开。
又是没有收获的一天。
下班回到家里后,李云海和林芝商量,等广交会结束,要去一趟米国。
李云海之前的签证有效期一年,期间可以任意往返。
林芝因为身份特殊,出国签证需要特别的审批,不论因公、因私、长期、临时出国,不仅要省里批准,还要报请北金的总政部审批。所以,她的出国签证反而比普通人难得多。
这一规定,一直到1988年才做出更改,1988年以后,像林芝这样的大院子女,均按一般出国人员的正常手续审批。
林芝又不能陪同李云海出国,这让她很是郁闷。不过她也知道李云海这次去米国,是为了办大事,至于出国游玩,以后有的是机会。
她担心李云海一个人在国外没有人照顾,想到龚洁有米国的签证,便和龚洁商议,想请她陪同李云海去趟米国。
龚洁参与拍摄的《搞笑一家人》,第一期只有20集,每周播出4集,五周就播完,后续要看收视率和观众的反响,才决定是否续拍。
前面20的戏份,已经快拍完了,龚洁正好有空档,可以陪同李云海出国。
龚洁对林芝说,你放心好了,我会帮你照顾好李总的。
林芝说你温柔甜美又懂事,是我的大姐姐,我相信伱肯定特别会照顾人。
这个年代的人,特别是像林芝,心地善良单纯,还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
几天后,倪教授联系李云海,说他已经和米国的GCA公司谈妥了,价格方面,对方只能少两千万美元,不能再低了。
原价8亿美元,只谈下来两千万美元!
还需要7.8亿美元的资金。
李云海既然做了决定,也就不再犹豫。
7.8亿美元!
投了!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和存储器技术,掌握在东洋和米国手里。
东洋的尼康,米国的GCA,这两家公司占据全球60%以上的芯片市常
1986年,东洋存储器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上升至65%,而米国则降低至30%。
米国因为常年财政出现赤字,所以才有了广场协议,限制东洋芯片业的发展。
1984年,DRAM芯片的价格从每片4美元,到广场协议之后,跌到了每片0.3美元。而生产成本是1.3美元!
这意味着,东洋人每生产一片DRAM芯片,就要亏1美元。
米国通过种种经济手段,将东洋人的DRAM产业往死里打。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国际情势急剧变革的重要年份!
北边的老大哥正陷入冷战。
东洋和米国交恶。
米国本土制造业成本飙升。
全球的制造业在洗牌。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被南韩人捡了个大漏,趁机将半导体产业发展了起来。
我国的相关生产线,都是购置于70年代,已经严重落后。
在我们目前的认知中,芯片制程代表着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而厂商也往往以先进制程作为关键宣传点。一直以来,芯片的迭代进化被一个叫“摩尔定律”的预言控制着。它的提出者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早在1965年,摩尔就预言:单位平方英寸上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到24个月就将翻一番。
也就是说,芯片两年左右就要迭换一代,我国原有的生产线,已经落后五代了。
另外,从国际环境来看的话,现在可以说是半导体产业的寒冬期。
DRAM芯片都是在亏本卖。
李云海却要逆市而上,投入7.8亿美元的巨资,采购生产线!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DRAM芯片,是64K DRAM,生产成本是1.3美元每片。面对行业寒冬,李云海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反而开始逆向投资,扩大产能。
李云海赌的是未来!
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PC电脑即将进入热销期,带来行业繁荣。
只要能挺过这两年,李云海肯定可以顺利翻盘,迎来业绩增长。
同时期的半导体厂家,还有南韩的三星,也在进行逆向投资,这几年将巨亏数亿美元!
李云海的想法,就是在行业最低谷时抄底,拿出几亿美元来亏损,以后再赚回来。
但这几年时间里,李云海需要想办法赚到更多的钱,才能维持这个产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薄弱,想依靠国力进行投资,基本上是妄想。
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之间,我国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仅15亿元人民币,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李云海只能自筹资金。
他现在想到的办法有好几个。
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以四海集团的固定资产,向银行做抵押,可以拿到一笔贷款,多的不敢说,几亿人民币应该没有问题。
再多的话,银行不敢借,李云海也没必要贷。
企业的债务,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
公司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再乘以100%。
一般来说,控制在40%左右是最合理的。
不然的话,企业资金链一旦崩盘,就会万劫不复。
四海集团的固定资产,只有天华大厦、四海中心和几家生产工厂,再加上香江的海军大厦。
这些资产,贷几个亿的人民币,完全没有问题。
李云海要融资,还有一个方法:上市。
国内虽然已经有了股份企业,也有公司发行过股票,但规模并不大,大都是几百万股票的小企业而已,很多企业发行了股票,但没有人购买,股票都是通过摊派的方式发行。
至于证券市场,那起码还要等6年时间才能成立。
李云海想上市,只能走离岸渠道。
最近的离岸上市地,就是香江。
其次是新加坡,再次是米国。
众所周知,国内一直有资本管制,那资本管制到底是什么?
举个例子,李云海想买米国的股票,也就是做境外的证券投资,那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二是用美元买米国的股票。资本管制管的其实就是这两个环节,一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环节,也就是汇兑环节;二是买米国股票的环节,也就是跨境资本交易环节,由于资本管制的存在,境内买境外的股票、债券,境外买境内的股票、债券都受限制。
但在80年代,还没有国内企业办理过离岸上市,香江也没有。
第一家国内企业到香江上市,是1993年6月29号,这天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青岛的啤酒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
所以,李云海想在香江的股市融资,除非以港资企业的身份。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李云海在香江注册了公司海华公司,这是他自己控股的离岸企业。
四海集团和海华公司交叉持股。
李云海可以用海华公司的名义在香江上市融资。
在香江上市,要满足过去3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以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同时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2亿港元。
这个条件并不苛刻。
海华公司完全满足财务要求。
同时期的香江本土大中型公司均已上市,香江当地的IPO资源严重匮乏。
港交所的领导,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很清楚,香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价值,以及内地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他们敏锐的意识到,两者一旦结合,必将迸发出巨大能量。
香江不过几百万人口,股市达到三千亿港币的规模,但在国际上只能算是边缘市场,只有和内地企业合作,才能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资本市常
李云海估计,自己要在香江上市,问题不大。
但有一点,就是不管是海华公司,还是四海集团,成立的年限还不够三年。
不过,李云海可以把香江上市,做为自己将来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
有了这几个融资的可能,李云海将全部身家投资到芯片和存储器中来,也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广交会还在进行... -->>
第267章 拿几亿美元出来亏
请音乐学院的美女走秀,来到了第三天。这个活动相当吸引客流量,帮四海集团带来了不小的外商。开不开单另说,至少做到了顾客盈门。
所以李云海和柳如意、方芸她们商量,继续请她们走秀,一直到广交会结束。
柳如意等女生,都是毕业班的学生,出来走秀赚钱,得到学校允许,相当于其他院校学生的实习一样。
这天,李云海在打印机展位,向外商推销微压电打印机。
打印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打印头。外企虽然在我们国内投资建厂,不管是合资或者是独资,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不会给我们的。
我国真正自主研制出来的第一款喷墨打印头,就是四海集团的微压电技术。
这种高深的技术,一般的人不懂,但同行肯定明白这项技术的科技含量,这是打印技术的巨大进步。
1971年,施乐公司的斯塔·克韦瑟在静电复印机里加装一支激光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1968年,东洋OKI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针式打印机OKI Wiredot。
全球第一台喷墨打印机,以及喷墨打印最早的专利,是西门子在1951年申请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打印技术已经十分发达。
这些年来,打印技术一直在进步和发展。
如今,四海集团研制生产的微压电喷墨打印机,又实现了一项新的技术突破。
大多数外商都很感兴趣的了解了一番,然后礼貌的离开。
又是没有收获的一天。
下班回到家里后,李云海和林芝商量,等广交会结束,要去一趟米国。
李云海之前的签证有效期一年,期间可以任意往返。
林芝因为身份特殊,出国签证需要特别的审批,不论因公、因私、长期、临时出国,不仅要省里批准,还要报请北金的总政部审批。所以,她的出国签证反而比普通人难得多。
这一规定,一直到1988年才做出更改,1988年以后,像林芝这样的大院子女,均按一般出国人员的正常手续审批。
林芝又不能陪同李云海出国,这让她很是郁闷。不过她也知道李云海这次去米国,是为了办大事,至于出国游玩,以后有的是机会。
她担心李云海一个人在国外没有人照顾,想到龚洁有米国的签证,便和龚洁商议,想请她陪同李云海去趟米国。
龚洁参与拍摄的《搞笑一家人》,第一期只有20集,每周播出4集,五周就播完,后续要看收视率和观众的反响,才决定是否续拍。
前面20的戏份,已经快拍完了,龚洁正好有空档,可以陪同李云海出国。
龚洁对林芝说,你放心好了,我会帮你照顾好李总的。
林芝说你温柔甜美又懂事,是我的大姐姐,我相信伱肯定特别会照顾人。
这个年代的人,特别是像林芝,心地善良单纯,还没有太多的其他想法。
几天后,倪教授联系李云海,说他已经和米国的GCA公司谈妥了,价格方面,对方只能少两千万美元,不能再低了。
原价8亿美元,只谈下来两千万美元!
还需要7.8亿美元的资金。
李云海既然做了决定,也就不再犹豫。
7.8亿美元!
投了!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和存储器技术,掌握在东洋和米国手里。
东洋的尼康,米国的GCA,这两家公司占据全球60%以上的芯片市常
1986年,东洋存储器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上升至65%,而米国则降低至30%。
米国因为常年财政出现赤字,所以才有了广场协议,限制东洋芯片业的发展。
1984年,DRAM芯片的价格从每片4美元,到广场协议之后,跌到了每片0.3美元。而生产成本是1.3美元!
这意味着,东洋人每生产一片DRAM芯片,就要亏1美元。
米国通过种种经济手段,将东洋人的DRAM产业往死里打。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国际情势急剧变革的重要年份!
北边的老大哥正陷入冷战。
东洋和米国交恶。
米国本土制造业成本飙升。
全球的制造业在洗牌。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被南韩人捡了个大漏,趁机将半导体产业发展了起来。
我国的相关生产线,都是购置于70年代,已经严重落后。
在我们目前的认知中,芯片制程代表着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而厂商也往往以先进制程作为关键宣传点。一直以来,芯片的迭代进化被一个叫“摩尔定律”的预言控制着。它的提出者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早在1965年,摩尔就预言:单位平方英寸上晶体管的数目每隔18到24个月就将翻一番。
也就是说,芯片两年左右就要迭换一代,我国原有的生产线,已经落后五代了。
另外,从国际环境来看的话,现在可以说是半导体产业的寒冬期。
DRAM芯片都是在亏本卖。
李云海却要逆市而上,投入7.8亿美元的巨资,采购生产线!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DRAM芯片,是64K DRAM,生产成本是1.3美元每片。面对行业寒冬,李云海不仅没有收缩投资,反而开始逆向投资,扩大产能。
李云海赌的是未来!
他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PC电脑即将进入热销期,带来行业繁荣。
只要能挺过这两年,李云海肯定可以顺利翻盘,迎来业绩增长。
同时期的半导体厂家,还有南韩的三星,也在进行逆向投资,这几年将巨亏数亿美元!
李云海的想法,就是在行业最低谷时抄底,拿出几亿美元来亏损,以后再赚回来。
但这几年时间里,李云海需要想办法赚到更多的钱,才能维持这个产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薄弱,想依靠国力进行投资,基本上是妄想。
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之间,我国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仅15亿元人民币,对行业的发展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李云海只能自筹资金。
他现在想到的办法有好几个。
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以四海集团的固定资产,向银行做抵押,可以拿到一笔贷款,多的不敢说,几亿人民币应该没有问题。
再多的话,银行不敢借,李云海也没必要贷。
企业的债务,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
公司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再乘以100%。
一般来说,控制在40%左右是最合理的。
不然的话,企业资金链一旦崩盘,就会万劫不复。
四海集团的固定资产,只有天华大厦、四海中心和几家生产工厂,再加上香江的海军大厦。
这些资产,贷几个亿的人民币,完全没有问题。
李云海要融资,还有一个方法:上市。
国内虽然已经有了股份企业,也有公司发行过股票,但规模并不大,大都是几百万股票的小企业而已,很多企业发行了股票,但没有人购买,股票都是通过摊派的方式发行。
至于证券市场,那起码还要等6年时间才能成立。
李云海想上市,只能走离岸渠道。
最近的离岸上市地,就是香江。
其次是新加坡,再次是米国。
众所周知,国内一直有资本管制,那资本管制到底是什么?
举个例子,李云海想买米国的股票,也就是做境外的证券投资,那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二是用美元买米国的股票。资本管制管的其实就是这两个环节,一是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的环节,也就是汇兑环节;二是买米国股票的环节,也就是跨境资本交易环节,由于资本管制的存在,境内买境外的股票、债券,境外买境内的股票、债券都受限制。
但在80年代,还没有国内企业办理过离岸上市,香江也没有。
第一家国内企业到香江上市,是1993年6月29号,这天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青岛的啤酒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
所以,李云海想在香江的股市融资,除非以港资企业的身份。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
李云海在香江注册了公司海华公司,这是他自己控股的离岸企业。
四海集团和海华公司交叉持股。
李云海可以用海华公司的名义在香江上市融资。
在香江上市,要满足过去3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盈利,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以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3000万港元,同时上市时市值至少达到2亿港元。
这个条件并不苛刻。
海华公司完全满足财务要求。
同时期的香江本土大中型公司均已上市,香江当地的IPO资源严重匮乏。
港交所的领导,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很清楚,香江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价值,以及内地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他们敏锐的意识到,两者一旦结合,必将迸发出巨大能量。
香江不过几百万人口,股市达到三千亿港币的规模,但在国际上只能算是边缘市场,只有和内地企业合作,才能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资本市常
李云海估计,自己要在香江上市,问题不大。
但有一点,就是不管是海华公司,还是四海集团,成立的年限还不够三年。
不过,李云海可以把香江上市,做为自己将来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
有了这几个融资的可能,李云海将全部身家投资到芯片和存储器中来,也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广交会还在进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