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少帅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至拂晓,张作霖意犹未荆他以前所未有的尊敬对蒋柏里说:“以前我张作霖与先生意见相佐,现在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希望百里先生不记前嫌,辅佐小六子成就一番大事业。小六子之前力荐你为他的总参议,我还认为是高就了。现在我决定让你做我的总参议,军衔升为上将。我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百里先生先回去休息,下月初我召开军政会议,讨论东北那个国防战略。”
一向信奉“武打天下文治国”的张作霖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既然用就要大用,于是蒋柏里一跃由中将而上将。先后为少帅老帅所欣赏,是民国初年升迁最快的上将军了。奉军高层很多人心下不服,均道自己是跟随大帅打天下的元老,却让一个后起的新人后来居上了。
对于大帅要召开所谓国防战略会议,一些人哧之以鼻:什么战略?打仗能带兵就行了。可是大帅要求各师级及以上军官、各省长、主席准时出席,虽然不理解却不敢有半分耽搁。
两代统帅是在奉军国防战略会议上正式将蒋柏里介绍给奉军政高层的。那一天,蒋柏里一身奉军上将服,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望着济济一堂的奉军政高层,神态自若:
“诸位都是奉军政的要员,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和能力的。在这一点上,蒋某身无尺寸之功,也不敢妄谈行政,只是我曾经游历过日德,对日德之强大与中国之弱点深有体会,试作比较以慰诸公。
诸位都说日本比中国强大,到底强大在哪里?是日军训练比我们刻苦,还是装备比我们精良?亦或是人员比我们充足,还是后方的领域比我们宽广?这一段时间我走了一些军队的营盘,据我的观察,我们在这些领域并不比日军差。不但如此,我奉军安蒙平疆,虽千里而长驱直进,大扬国威;少帅中卫改编,士气高昂,又开了军人服从于政治之先河。凡此种种,皆表明我奉军上下一心,纵观国内,在当前鲜有对手。
有人会问,奉军内战内行,是否外战外行?就对我们掣肘最多的日本军力,我试为诸君剖析一二。
前清时代,日本以边陲小国竟然打败清政府,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号强国,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日本用庚子赔款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中国国力,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又一律加到了敌人方面去。这是中国的衰弱的开始。
如今且从世界全体状况来说起,因为经济力,即是战斗力,所以我们总名之曰国力,这国力有三个原素:一曰“人”,二曰“物”,三曰人与物的“组织”,现在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三者俱备者,只有美国。实际上美国关于人及组织方面尚有缺点。所以美国参谋总长发过一句牢骚话说:“如果开战我们要把那些破烂钢铁(就指现在的军事实力)一起送到前线去,让他去毁坏,只教能够对付三个月,我们就打胜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国内物力(包含制造方与原料)的充足,而因为商人经济自由主义太发达,政府无法统制,不能照新发明改进。所以说人及组织上有些缺点。但是这个缺点,有他的地势,并制造方之伟大,人民乐观自信心的浓厚,补救得过来。
第二组是有“人”有“组织”而“物”不充备的,为英、为法、为德、为意、为日,以及欧洲诸小邦。这里面又可分为二种:
第一种如英如法,本国原料不足而能求得之于海外者。物的组织长于人的组织。
第二种如德如意,原料根本不够,专靠人与组织来救济。
第三组为有“人”有“物”而组织尚未健全者,为俄。大革命后,正向组织方面走,这是世界军事的基本形势。
原料食粮一切不够,经济危险,国家就根本动摇,国民革命、军队也维持不祝所以现在要痛定思痛,深深了解了一条原理:是战斗力与经济力之不可分。这原理的实行,就是‘自给自足’,不仅是买外国军火不可以同外国打仗,就是吃外国米,也不配同人家打仗。凡是要用现金买的外国货,虽价值不过一毫一厘,都要郑重斟酌,能省则省,凡是一件事业,可以完全用国内的劳力及原料办的,虽几万万几十万万尽量放胆做去。
我于民族之兴衰,自世界有史以来以迄今日,发现一根本原则,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
中国比日本相差者,为物及组织的劣势。物者,少帅已经在做了。东北的三年经济计划,为物的充实奠定基矗组织者,尚未被诸公所重视。现在我们奉系拥有10省之地,兵力也相应地分散在各地。一旦有大的战事,则兵力不能集中,势必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
现在奉军看来占有地盘广大,然实则危机重重:直系磨刀霍霍,意欲卷土重来;日本人虎视眈眈,时有吞并东北之意。试问在坐诸公,如果日本猝发一击,目前在东北各要隘有多少军队可以一战?又有多大胜算?每次东北与日本或有争端,日方辄以拒绝使用南满铁路为要挟。这样一来,只要在短期内集中到优势兵力,必然瞒不过日人。所以日军在东北可从容布局,而我军则处处受到掣肘。
是以日本每逢军事压力则集中优势兵力,而我方之面对人力稍嫌不足。长久以往,惧日之风大增,是以逢与日方争执处,政府即未行而落大风。至民间,则恨日与惧日并存。恨日者,为日人多行不法;惧日者,为政府不能有效维护民众利益,辄以软弱应对,久之让日人骄横之心日增,则我民众惧日之心日长。
日军是否为其所传诵之不可战胜?我看此言大谬。”
天至拂晓,张作霖意犹未荆他以前所未有的尊敬对蒋柏里说:“以前我张作霖与先生意见相佐,现在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希望百里先生不记前嫌,辅佐小六子成就一番大事业。小六子之前力荐你为他的总参议,我还认为是高就了。现在我决定让你做我的总参议,军衔升为上将。我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百里先生先回去休息,下月初我召开军政会议,讨论东北那个国防战略。”
一向信奉“武打天下文治国”的张作霖对人才的选拔不拘一格,既然用就要大用,于是蒋柏里一跃由中将而上将。先后为少帅老帅所欣赏,是民国初年升迁最快的上将军了。奉军高层很多人心下不服,均道自己是跟随大帅打天下的元老,却让一个后起的新人后来居上了。
对于大帅要召开所谓国防战略会议,一些人哧之以鼻:什么战略?打仗能带兵就行了。可是大帅要求各师级及以上军官、各省长、主席准时出席,虽然不理解却不敢有半分耽搁。
两代统帅是在奉军国防战略会议上正式将蒋柏里介绍给奉军政高层的。那一天,蒋柏里一身奉军上将服,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望着济济一堂的奉军政高层,神态自若:
“诸位都是奉军政的要员,也是有着相当的经验和能力的。在这一点上,蒋某身无尺寸之功,也不敢妄谈行政,只是我曾经游历过日德,对日德之强大与中国之弱点深有体会,试作比较以慰诸公。
诸位都说日本比中国强大,到底强大在哪里?是日军训练比我们刻苦,还是装备比我们精良?亦或是人员比我们充足,还是后方的领域比我们宽广?这一段时间我走了一些军队的营盘,据我的观察,我们在这些领域并不比日军差。不但如此,我奉军安蒙平疆,虽千里而长驱直进,大扬国威;少帅中卫改编,士气高昂,又开了军人服从于政治之先河。凡此种种,皆表明我奉军上下一心,纵观国内,在当前鲜有对手。
有人会问,奉军内战内行,是否外战外行?就对我们掣肘最多的日本军力,我试为诸君剖析一二。
前清时代,日本以边陲小国竟然打败清政府,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号强国,我们要记得有人问日本甲午战胜的原因,日本人说‘用日本全国来打李鸿章的北洋一隅所以胜了/日本用庚子赔款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中国国力,整整损失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又一律加到了敌人方面去。这是中国的衰弱的开始。
如今且从世界全体状况来说起,因为经济力,即是战斗力,所以我们总名之曰国力,这国力有三个原素:一曰“人”,二曰“物”,三曰人与物的“组织”,现在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三者俱备者,只有美国。实际上美国关于人及组织方面尚有缺点。所以美国参谋总长发过一句牢骚话说:“如果开战我们要把那些破烂钢铁(就指现在的军事实力)一起送到前线去,让他去毁坏,只教能够对付三个月,我们就打胜仗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示他国内物力(包含制造方与原料)的充足,而因为商人经济自由主义太发达,政府无法统制,不能照新发明改进。所以说人及组织上有些缺点。但是这个缺点,有他的地势,并制造方之伟大,人民乐观自信心的浓厚,补救得过来。
第二组是有“人”有“组织”而“物”不充备的,为英、为法、为德、为意、为日,以及欧洲诸小邦。这里面又可分为二种:
第一种如英如法,本国原料不足而能求得之于海外者。物的组织长于人的组织。
第二种如德如意,原料根本不够,专靠人与组织来救济。
第三组为有“人”有“物”而组织尚未健全者,为俄。大革命后,正向组织方面走,这是世界军事的基本形势。
原料食粮一切不够,经济危险,国家就根本动摇,国民革命、军队也维持不祝所以现在要痛定思痛,深深了解了一条原理:是战斗力与经济力之不可分。这原理的实行,就是‘自给自足’,不仅是买外国军火不可以同外国打仗,就是吃外国米,也不配同人家打仗。凡是要用现金买的外国货,虽价值不过一毫一厘,都要郑重斟酌,能省则省,凡是一件事业,可以完全用国内的劳力及原料办的,虽几万万几十万万尽量放胆做去。
我于民族之兴衰,自世界有史以来以迄今日,发现一根本原则,曰‘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
中国比日本相差者,为物及组织的劣势。物者,少帅已经在做了。东北的三年经济计划,为物的充实奠定基矗组织者,尚未被诸公所重视。现在我们奉系拥有10省之地,兵力也相应地分散在各地。一旦有大的战事,则兵力不能集中,势必有被各个击破的可能。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
现在奉军看来占有地盘广大,然实则危机重重:直系磨刀霍霍,意欲卷土重来;日本人虎视眈眈,时有吞并东北之意。试问在坐诸公,如果日本猝发一击,目前在东北各要隘有多少军队可以一战?又有多大胜算?每次东北与日本或有争端,日方辄以拒绝使用南满铁路为要挟。这样一来,只要在短期内集中到优势兵力,必然瞒不过日人。所以日军在东北可从容布局,而我军则处处受到掣肘。
是以日本每逢军事压力则集中优势兵力,而我方之面对人力稍嫌不足。长久以往,惧日之风大增,是以逢与日方争执处,政府即未行而落大风。至民间,则恨日与惧日并存。恨日者,为日人多行不法;惧日者,为政府不能有效维护民众利益,辄以软弱应对,久之让日人骄横之心日增,则我民众惧日之心日长。
日军是否为其所传诵之不可战胜?我看此言大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