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我在现代留过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诸位髃臣,不在都堂之中,议处国事,不在福宁殿内,守护天子,何以来庆宁宫?”帷幕内的皇后轻声问着。
身为左相,王珪持着玉芴,不情不愿的上前一拜:“上禀皇后殿下:臣等来此,乃为恭请皇子移殿福宁殿!”
移殿,就是确定储位的先声了。
因为这意味着,宰臣们已经认定,只有这位皇子,拥有继承权!
这在其他朝代,难以想象。
却是大宋,从仁庙开始形成的传统。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特别是韩琦,相三帝扶二帝,让士大夫群体们,迸发出了类似主人翁一样的意识。
所以,文彦博才能在朝堂上,公然说出那句话: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种话,放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文彦博的脑袋早搬家了。
但在大宋,即使强势如赵煦之父皇,也只能讪讪的回答:“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反对变法,也有很多士大夫支持的嘛!”
故此,帷幕后的向皇后,听到王珪当面亲口对她说出这样的话后,内心一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只要宰臣们,已经表态。
那么,无论其他人,再做任何其他小动作。
六哥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若是从前,从宰臣们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向皇后就会放弃对外廷的一切关注,回福宁殿去念经祈福了。
可如今,她抱着坐在她膝盖上的皇子,轻声道:“既是髃臣之请,本宫不无不允!”
于是,群臣纷纷持芴长拜,齐声奏请:“臣等恭请皇子延安郡王移殿福宁殿!”
王珪与蔡确,更是恭请道:“请殿下更衣!”
皇子移殿,意义重大,自然要正衣冠以明典礼!
自唐之后,从先秦时代开始盛行的冕服,就只剩下了一种使用场景:祭祀!
所以,宋代冕服,成为了祭服。
天子一年也未必能穿几次,至于大臣?大臣不备冕服,参加祭祀时,由朝廷发放,典礼完毕再由有司收回。
于是,绝大部分大臣,可能一辈子也未必能穿一次冕服。
朝服则取代了过去冕服的典礼性质,同样很少穿。
一般只有朔、望朝参和百官大起居或者是初次朝见天子时穿戴。
相应的,唐代的正衙礼,也变成了礼仪性质。
赵煦自被封郡王之后,郡王朝服年年制作,却一次也没有穿过——他又不需要上朝,更不需要坐衙!
而在他的上上辈子,他也没有穿过郡王朝服。
他记得,自己被人从福宁殿后面抱出去的时候,身上就穿着一件彩衣,裹着一个帽子,就被人放到了群臣面前。
所以,这是第一次穿这种等级的朝服。
朱衣朱裳,这是服色。
白罗方心曲领,白罗玉带,白绫袜,皂革靴,这是制式。
腰间挂上一堆装饰。
玉剑、玉佩、锦绶。
看着似乎和大臣朝服,相差不大。
实际上,在服章等级上,比宰执大臣所服的貂蝉冠服等级要低,只比宰执以下的朝臣所服的进贤冠服级别高一点。
这是有原因。
皇宋祖制,宰执大臣地位,高于亲王!
亲王见宰执大臣,需要向对方行礼,而不是相反!
这在制度上,将宗室皇族的地位,强行降低,也在事实上抬高了宰臣的威权!
真正的天子之下,万人之上!
赵煦很快就在司衣们的服侍下,穿戴整齐。
群臣上前一看,都是纷纷持芴道贺:“皇子延安郡王精俊周正,臣等望之,颇具皇家气度,甚有天家仪态,臣等为皇后殿下贺!”
帷幕内的向皇后,对大臣们的赞美很满意,道:“我儿往后,尚需诸位髃臣辅弼保佑!”
群臣听着,互相对视了一眼。
心中都是震撼不已。
‘我儿’?
皇后用‘我儿’称呼皇子延安郡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我们又遗漏了什么关键线索!?
群臣,都在心中大骇!
尤其是王珪,幞头下的发丝,都已经被汗水打湿!
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皇后为中宫长秋,国家女君。
皇后之子,就是嫡子。
而延安郡王又是长子!
若延安郡王,果然已是皇后之子,那就是既嫡且长!
于是,所有人立刻反应过来,纷纷向着帷幕中的皇后道贺:“皇子既蒙皇后殿下亲自抚养、保佑,实乃祖宗之幸,天下之幸也!”
赵煦只是静静的站着,也只是静静的看着,保持着沉默,也保持着他作为一个孩子该有的矜持。
……
群臣簇拥之下。
赵煦被向皇后抱着,坐上步撵。
然后,驻守在庆宁宫外的御龙直们,排成纵队,将步撵护在中心,向着福宁殿方向而去。
高太后派来的迎接使者,在前方,指引着仪卫开道。
一路浩浩荡荡,穿过东华门大街,到了内东门下。
赵煦静静的坐着,紧紧的依偎在向皇后的身旁。
在心中,赵煦知道,... -->>
“诸位髃臣,不在都堂之中,议处国事,不在福宁殿内,守护天子,何以来庆宁宫?”帷幕内的皇后轻声问着。
身为左相,王珪持着玉芴,不情不愿的上前一拜:“上禀皇后殿下:臣等来此,乃为恭请皇子移殿福宁殿!”
移殿,就是确定储位的先声了。
因为这意味着,宰臣们已经认定,只有这位皇子,拥有继承权!
这在其他朝代,难以想象。
却是大宋,从仁庙开始形成的传统。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特别是韩琦,相三帝扶二帝,让士大夫群体们,迸发出了类似主人翁一样的意识。
所以,文彦博才能在朝堂上,公然说出那句话:陛下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种话,放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文彦博的脑袋早搬家了。
但在大宋,即使强势如赵煦之父皇,也只能讪讪的回答:“也不是所有士大夫都反对变法,也有很多士大夫支持的嘛!”
故此,帷幕后的向皇后,听到王珪当面亲口对她说出这样的话后,内心一直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只要宰臣们,已经表态。
那么,无论其他人,再做任何其他小动作。
六哥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若是从前,从宰臣们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向皇后就会放弃对外廷的一切关注,回福宁殿去念经祈福了。
可如今,她抱着坐在她膝盖上的皇子,轻声道:“既是髃臣之请,本宫不无不允!”
于是,群臣纷纷持芴长拜,齐声奏请:“臣等恭请皇子延安郡王移殿福宁殿!”
王珪与蔡确,更是恭请道:“请殿下更衣!”
皇子移殿,意义重大,自然要正衣冠以明典礼!
自唐之后,从先秦时代开始盛行的冕服,就只剩下了一种使用场景:祭祀!
所以,宋代冕服,成为了祭服。
天子一年也未必能穿几次,至于大臣?大臣不备冕服,参加祭祀时,由朝廷发放,典礼完毕再由有司收回。
于是,绝大部分大臣,可能一辈子也未必能穿一次冕服。
朝服则取代了过去冕服的典礼性质,同样很少穿。
一般只有朔、望朝参和百官大起居或者是初次朝见天子时穿戴。
相应的,唐代的正衙礼,也变成了礼仪性质。
赵煦自被封郡王之后,郡王朝服年年制作,却一次也没有穿过——他又不需要上朝,更不需要坐衙!
而在他的上上辈子,他也没有穿过郡王朝服。
他记得,自己被人从福宁殿后面抱出去的时候,身上就穿着一件彩衣,裹着一个帽子,就被人放到了群臣面前。
所以,这是第一次穿这种等级的朝服。
朱衣朱裳,这是服色。
白罗方心曲领,白罗玉带,白绫袜,皂革靴,这是制式。
腰间挂上一堆装饰。
玉剑、玉佩、锦绶。
看着似乎和大臣朝服,相差不大。
实际上,在服章等级上,比宰执大臣所服的貂蝉冠服等级要低,只比宰执以下的朝臣所服的进贤冠服级别高一点。
这是有原因。
皇宋祖制,宰执大臣地位,高于亲王!
亲王见宰执大臣,需要向对方行礼,而不是相反!
这在制度上,将宗室皇族的地位,强行降低,也在事实上抬高了宰臣的威权!
真正的天子之下,万人之上!
赵煦很快就在司衣们的服侍下,穿戴整齐。
群臣上前一看,都是纷纷持芴道贺:“皇子延安郡王精俊周正,臣等望之,颇具皇家气度,甚有天家仪态,臣等为皇后殿下贺!”
帷幕内的向皇后,对大臣们的赞美很满意,道:“我儿往后,尚需诸位髃臣辅弼保佑!”
群臣听着,互相对视了一眼。
心中都是震撼不已。
‘我儿’?
皇后用‘我儿’称呼皇子延安郡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我们又遗漏了什么关键线索!?
群臣,都在心中大骇!
尤其是王珪,幞头下的发丝,都已经被汗水打湿!
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皇后为中宫长秋,国家女君。
皇后之子,就是嫡子。
而延安郡王又是长子!
若延安郡王,果然已是皇后之子,那就是既嫡且长!
于是,所有人立刻反应过来,纷纷向着帷幕中的皇后道贺:“皇子既蒙皇后殿下亲自抚养、保佑,实乃祖宗之幸,天下之幸也!”
赵煦只是静静的站着,也只是静静的看着,保持着沉默,也保持着他作为一个孩子该有的矜持。
……
群臣簇拥之下。
赵煦被向皇后抱着,坐上步撵。
然后,驻守在庆宁宫外的御龙直们,排成纵队,将步撵护在中心,向着福宁殿方向而去。
高太后派来的迎接使者,在前方,指引着仪卫开道。
一路浩浩荡荡,穿过东华门大街,到了内东门下。
赵煦静静的坐着,紧紧的依偎在向皇后的身旁。
在心中,赵煦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