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穿越之大秦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帝那日听到关中老秦人流散情形后的肃杀默然,似乎蕴藏着某种更深的意味。其次,这次大巡狩,皇帝在去冬的动议很是突兀,他当时也明确表示了不赞同。因为,以皇帝的体魄,实在不宜艰苦备尝地长途跋涉,可是皇帝陛下却一力坚持,而且在东海射鲛后又要坚持北上九原,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什么事事避开我?第三,蒙毅返都,皇帝印玺为什么不让自己掌管而是给了赵高?这又是为了什么?
思忖良久,李斯蓦然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要秘密地确定储君了,秘密的连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就目下大秦而言,只有这件最要紧的大事始终没有明确,只有这件不能事先确定的大事值得皇帝作为秘密对待。从皇帝陛下始终要坚持北上九原可以看出,这个要确定的储君一定就是扶苏。如果皇帝大巡狩的目的在于秘密立储,而他这个丞相却不能与闻,那便只有一个可能——皇帝对他这个丞相有了深深的疑虑!否则,古往今来,几曾有过君王善后而能离开丞相的先例?而丞相一旦不再与闻“顾命”大事,则其结局只能是废黜杀身!因为,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将一个雄才大略而又被认定可疑的权臣留做后患。
但是,皇帝为什么行事如此谨慎?他难道不可以下诏招扶苏前来行营当着众大臣们的面明确扶苏的储君之位?皇帝在担心什么或者说是在怕什么?难道皇帝是怕诏令难达九原?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此去九原近两千里,即使昼夜兼程一个来回至少也要五六天,皇帝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个时候,毕竟皇帝在平原津昏迷后到现在只醒过来两次;再就应该是担心诏书不一定能被送出去。而皇帝最顾忌的大概就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这个丞相才有这个实力。
再想想扶苏,举朝皆知,对大秦新政从总体上提出纠偏的,只有长公子扶苏一个人,扶苏的主张是稍宽稍缓,尤其反对坑杀儒生。而且当年为这“坑儒”一事自己还曾将扶苏的不当言行在第一时间报给了皇帝陛下,直接导致扶苏被贬为九原监军。天下一统之后,自己既是帝国新政的总体制定者,又是总揽实施的实际推行者。如果扶苏当政,面对天下臣民指斥秦政严苛的悠悠之口,必定会追究罪责,追究皇帝的责任么?不可能,因为没有哪个臣民会公然指斥皇帝,更不会追究皇帝的罪责,除此之外,自己必定首当其冲,落得一个“酷吏乱政”之名。再加上原有的嫌隙,那么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你的功劳能比的上商君么?以商君那可比日月的丰功伟绩尚且被车裂,况乎你哉!心念及此,李斯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商君的归属更是肝胆欲裂。
“陛下啊,陛下,想我李斯近三十年来事事揣摩,时时谨慎小心,刻刻如履薄冰,想与你戮力同心,你何疑我至此矣!李斯啊李斯,你一世功业就这么放弃了吗?你真的愿意束手待毙吗?如果不,你的路又在何处呢!?”
李斯真正的迷失了,他找不到了出路也看不到了希望。他就在树林里不断地思忖不断地徘徊,直到火红的太阳悄悄地跃出了地平线,直到他的眼里流露出了一丝异样的光芒……
=======================================================================
PS注:《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1800尺。一尺约等于0.231米,秦汉同制,由此可以算出秦帝国时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
帝那日听到关中老秦人流散情形后的肃杀默然,似乎蕴藏着某种更深的意味。其次,这次大巡狩,皇帝在去冬的动议很是突兀,他当时也明确表示了不赞同。因为,以皇帝的体魄,实在不宜艰苦备尝地长途跋涉,可是皇帝陛下却一力坚持,而且在东海射鲛后又要坚持北上九原,皇帝到底想要做什么?为什么事事避开我?第三,蒙毅返都,皇帝印玺为什么不让自己掌管而是给了赵高?这又是为了什么?
思忖良久,李斯蓦然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要秘密地确定储君了,秘密的连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了。因为,就目下大秦而言,只有这件最要紧的大事始终没有明确,只有这件不能事先确定的大事值得皇帝作为秘密对待。从皇帝陛下始终要坚持北上九原可以看出,这个要确定的储君一定就是扶苏。如果皇帝大巡狩的目的在于秘密立储,而他这个丞相却不能与闻,那便只有一个可能——皇帝对他这个丞相有了深深的疑虑!否则,古往今来,几曾有过君王善后而能离开丞相的先例?而丞相一旦不再与闻“顾命”大事,则其结局只能是废黜杀身!因为,任何一个君王,都不会将一个雄才大略而又被认定可疑的权臣留做后患。
但是,皇帝为什么行事如此谨慎?他难道不可以下诏招扶苏前来行营当着众大臣们的面明确扶苏的储君之位?皇帝在担心什么或者说是在怕什么?难道皇帝是怕诏令难达九原?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此去九原近两千里,即使昼夜兼程一个来回至少也要五六天,皇帝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个时候,毕竟皇帝在平原津昏迷后到现在只醒过来两次;再就应该是担心诏书不一定能被送出去。而皇帝最顾忌的大概就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这个丞相才有这个实力。
再想想扶苏,举朝皆知,对大秦新政从总体上提出纠偏的,只有长公子扶苏一个人,扶苏的主张是稍宽稍缓,尤其反对坑杀儒生。而且当年为这“坑儒”一事自己还曾将扶苏的不当言行在第一时间报给了皇帝陛下,直接导致扶苏被贬为九原监军。天下一统之后,自己既是帝国新政的总体制定者,又是总揽实施的实际推行者。如果扶苏当政,面对天下臣民指斥秦政严苛的悠悠之口,必定会追究罪责,追究皇帝的责任么?不可能,因为没有哪个臣民会公然指斥皇帝,更不会追究皇帝的罪责,除此之外,自己必定首当其冲,落得一个“酷吏乱政”之名。再加上原有的嫌隙,那么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什么?
你的功劳能比的上商君么?以商君那可比日月的丰功伟绩尚且被车裂,况乎你哉!心念及此,李斯惊出了一身冷汗。想想商君的归属更是肝胆欲裂。
“陛下啊,陛下,想我李斯近三十年来事事揣摩,时时谨慎小心,刻刻如履薄冰,想与你戮力同心,你何疑我至此矣!李斯啊李斯,你一世功业就这么放弃了吗?你真的愿意束手待毙吗?如果不,你的路又在何处呢!?”
李斯真正的迷失了,他找不到了出路也看不到了希望。他就在树林里不断地思忖不断地徘徊,直到火红的太阳悄悄地跃出了地平线,直到他的眼里流露出了一丝异样的光芒……
=======================================================================
PS注:《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1800尺。一尺约等于0.231米,秦汉同制,由此可以算出秦帝国时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