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1255再铸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准、新设立的东海关税区的名字,考虑到这一区域将来未必会限制在东海行政区的范围内,所以取了一个宽泛的名号。
实际上,现在的关税区确实与行政区划不同,由于对新得地区的控制力还很薄弱,所以海关只能设置在山河防线一带,即使同属一国,西边过来同样是要交关税的。当然,未来随着新得地区政治体制建设的完善,关税区的范围会逐渐扩大过去。
东海关税同盟一成立,就对关税税制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往年,不同商品是统一的10%税率,而今年开始,则对不同类目的商品征收不同的税率。概括地说,对于本土有同类产品的商品,视情况征收一个比较高的关税,比如棉布达到了35%;而对于原材料,税率则要优惠一些,比如棉纱税率是8%,棉花是5%,急需的各类金属矿产干脆免关税;没有本土竞争的商品,比如南洋香料、药材等等,则视消费人群不同征收10-20%的关税。
总体来看,新税制相比过去有高有低,还算公平,但是只有经过精密的加权计算才能看出来,如果进口结构不变的话,平均税率将从10%上升到15%,关税壁垒无形中提升了。这理论上有助于扩大贸易顺差、积累贵金属、缓解钱荒,看上去很符合当下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这个名字相当有误导性,看上去似乎很简单明了,“重视”“商业”嘛,很正确嘛。但实际上,重商主义的内核是“积累贵金属”,也就是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追求贸易顺差,以使国内的硬通货不断增多,使国家富裕,商业只是攒钱的手段。
这样的思想在文艺复兴之后直到工业革命前期的欧洲诸国非常盛行,在欧洲之外,虽然没有这个名词,但类似的理念也被很多统治者天然信奉。比如说南宋朝廷,虽然不知道“重商主义”这个名词,但是在市舶司的贸易管制行为中践行了这个原则,限制铜钱出口,鼓励铜材进口,只是控制力薄弱得很。
重商主义思想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对于个人来说,想变得富裕,不就是得开源节流,多赚钱少花钱吗?那么由小见大,一个国家想变得富裕,不也得这么办吗?
但是当微观尺度放大到宏观尺度,事情就不一样了。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商品、服务和不动产等等才是真正的财富,货币只是支配他们的工具。
在微观尺度,一个人能获得的货币相对于社会流动的货币总额来说一定是很有限的,所以一个人积累货币的行为不会引发社会环境的太多变化,那么对他来说,钱多就等于能支配的财富多,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到了宏观尺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货币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国家真正的财富,是国民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而不是它拥有的货币。如果一个国家只能产一百吨钢,那么政府就是投入再多的货币,也买不来二百吨,只能让钢价暴涨罢了。想要结结实实变强,还是要发展工业才行。
历史上,西班牙就生动地表演了一个反例。这个国家征服了新大陆之后,掠夺回了大量的金银,从而一跃而成欧洲的顶级列强之一,但是最初的一段刺激过后,就暴露出了后劲不足的问题。因为西班牙王室只是挥舞着金币银币买买买,并没有支持本土的工业发展起来,反而跟儒家士大夫有同样的毛病,鄙视从事基础工作的工匠。这倒也罢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大量的货币造成了西班牙国内的通货膨胀,物价腾高,手工业失去了竞争力,让更有竞争力的国外商品趁虚而入,最终培养起了英国、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区的工业。
当然,重商主义理论是错误的,但不代表它无法起到正面作用。对于更多的国家,奉行重商主义使得他们有意识地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而适量的贵金属流入也确实有利于经济的活跃。
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最初也施行过重商主义政策,但随着本土工业和经济的进步,当精英们开始对经济理论有更深的了解之后,便开始反思这种政策的合理性(甚至可以说,重商主义政策逼反了北美十三殖民地)。
其中,以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最有影响力。这一理论指出,政府的各种经济管制政策只会妨碍经济发展,若是完全不管,市场反而自己就会达成最优化配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英国人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提倡(强迫)其他国家和自己一样,降低关税壁垒,促使货物和资本自由流通。
准、新设立的东海关税区的名字,考虑到这一区域将来未必会限制在东海行政区的范围内,所以取了一个宽泛的名号。
实际上,现在的关税区确实与行政区划不同,由于对新得地区的控制力还很薄弱,所以海关只能设置在山河防线一带,即使同属一国,西边过来同样是要交关税的。当然,未来随着新得地区政治体制建设的完善,关税区的范围会逐渐扩大过去。
东海关税同盟一成立,就对关税税制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调整。
往年,不同商品是统一的10%税率,而今年开始,则对不同类目的商品征收不同的税率。概括地说,对于本土有同类产品的商品,视情况征收一个比较高的关税,比如棉布达到了35%;而对于原材料,税率则要优惠一些,比如棉纱税率是8%,棉花是5%,急需的各类金属矿产干脆免关税;没有本土竞争的商品,比如南洋香料、药材等等,则视消费人群不同征收10-20%的关税。
总体来看,新税制相比过去有高有低,还算公平,但是只有经过精密的加权计算才能看出来,如果进口结构不变的话,平均税率将从10%上升到15%,关税壁垒无形中提升了。这理论上有助于扩大贸易顺差、积累贵金属、缓解钱荒,看上去很符合当下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想。
“重商主义”这个名字相当有误导性,看上去似乎很简单明了,“重视”“商业”嘛,很正确嘛。但实际上,重商主义的内核是“积累贵金属”,也就是尽可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追求贸易顺差,以使国内的硬通货不断增多,使国家富裕,商业只是攒钱的手段。
这样的思想在文艺复兴之后直到工业革命前期的欧洲诸国非常盛行,在欧洲之外,虽然没有这个名词,但类似的理念也被很多统治者天然信奉。比如说南宋朝廷,虽然不知道“重商主义”这个名词,但是在市舶司的贸易管制行为中践行了这个原则,限制铜钱出口,鼓励铜材进口,只是控制力薄弱得很。
重商主义思想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对于个人来说,想变得富裕,不就是得开源节流,多赚钱少花钱吗?那么由小见大,一个国家想变得富裕,不也得这么办吗?
但是当微观尺度放大到宏观尺度,事情就不一样了。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商品、服务和不动产等等才是真正的财富,货币只是支配他们的工具。
在微观尺度,一个人能获得的货币相对于社会流动的货币总额来说一定是很有限的,所以一个人积累货币的行为不会引发社会环境的太多变化,那么对他来说,钱多就等于能支配的财富多,这是没问题的。
但是到了宏观尺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货币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国家真正的财富,是国民所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而不是它拥有的货币。如果一个国家只能产一百吨钢,那么政府就是投入再多的货币,也买不来二百吨,只能让钢价暴涨罢了。想要结结实实变强,还是要发展工业才行。
历史上,西班牙就生动地表演了一个反例。这个国家征服了新大陆之后,掠夺回了大量的金银,从而一跃而成欧洲的顶级列强之一,但是最初的一段刺激过后,就暴露出了后劲不足的问题。因为西班牙王室只是挥舞着金币银币买买买,并没有支持本土的工业发展起来,反而跟儒家士大夫有同样的毛病,鄙视从事基础工作的工匠。这倒也罢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大量的货币造成了西班牙国内的通货膨胀,物价腾高,手工业失去了竞争力,让更有竞争力的国外商品趁虚而入,最终培养起了英国、德意志、意大利等地区的工业。
当然,重商主义理论是错误的,但不代表它无法起到正面作用。对于更多的国家,奉行重商主义使得他们有意识地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而适量的贵金属流入也确实有利于经济的活跃。
后来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最初也施行过重商主义政策,但随着本土工业和经济的进步,当精英们开始对经济理论有更深的了解之后,便开始反思这种政策的合理性(甚至可以说,重商主义政策逼反了北美十三殖民地)。
其中,以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最有影响力。这一理论指出,政府的各种经济管制政策只会妨碍经济发展,若是完全不管,市场反而自己就会达成最优化配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英国人开始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提倡(强迫)其他国家和自己一样,降低关税壁垒,促使货物和资本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