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七十二沽风情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一天中午,船到阿姆斯特丹靠了码头。张老琬安排伙计找人卸货,与上官月爷俩下了船,就听得码头上不远处人声鼎沸,也听不懂吵嚷些什么。张老琬叫阿潘去问问为何吵闹。阿潘打听一番回来说:
“这些人因为码头仓库门锁损坏,打不开锁,开不开仓门,正互相指责吵闹,我们的货物一时也放不进去。”
张老琬闻听回头对上官月说:
“兄弟,你的生意到了。”
上官月笑笑,
“只怕这外国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
张老琬说:
“不妨,先看看,只怕难不倒你。”
上官月点点头,
“好吧,听老哥哥的。”
几人走到人群中,阿潘冲围着的人们叽哩哇啦一通乱讲,吵嚷的人群才静下来。上官月分开众人,迈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只见厚重的大门上挂着一具小面盆大的巨锁,掂掂足有二十多斤,仓库保管手中拿着钥匙正不知所措。
上官月托起大锁看了看,让阿潘将仓库保管手中的钥匙拿过来,插入锁孔,左手托起锁,右手暗用真力将锁拍了两拍,然后转动钥匙,大锁应声而开,众人见了不由齐声惊呼。
门既已打开,伙计指挥码头的搬运工向内搬运货物。张老琬问上官月,
“兄弟,这锁是怎么回事?”
上官月笑着说:
“其实没什么,只不过这锁经久不用,又经了雨,里面锈蚀了,自然打不开。我将锁击打一下,击碎里面的锈蚀,就可以打开了。他们不知道户外用锁的锁芯应该用铜制,不易生锈,用铁制,不但容易生锈,而且做的粗笨。”
说着话,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魁梧五旬左右的荷兰商人来到近前,同张老琬打招呼。原来这个商人是张老琬生意上的合伙人,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他让阿潘帮着翻译指着上官月问:
“这位先生是谁?以前我没见过。”
张老琬说:
“这是我的好友,叫上官月,这次随我来此做生意,还请你多照应。”
又给上官月介绍说:
“这位是汉斯先生,和我做生意十多年了,一向合作的很愉快。我们到这儿,就住在他那儿。”
听说是张老琬的朋友,这位汉斯先生很礼貌的过来伸出手要与上官月握手寒暄,因为在船上张老琬已经将西人的礼节告诉上官月,所以上官月略一顿,随即也伸出手与汉斯相握。汉斯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
张老琬的伙计们将货物存入码头的仓库,安排好,张老琬、上官月父子随汉斯出了码头,来到汉斯家。
汉斯的住处在城中心,自家一座三层小楼,底层三大间门脸,专营来自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生意很是火爆,来此的顾客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非常推崇,特别是那些贵妇人以中国丝绸引领着衣着新潮流。张老琬发来的这几种货,历来是有多少销多少,从来剩不下。这回他们带来的货正好应时,上官月父子带来的丝绸当然更受那些贵妇人们的青睐,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而且获利颇丰,竟有十倍的利儿。
上官月父子俩儿来此,汉斯处住不开,就被安排住在隔壁。隔壁是个工匠铺,专门制作和经营钟表、眼镜。主人叫路易斯,年约四十岁,是当地有名的钟表、眼镜技师,有一手制作钟表、眼镜的好手艺。上官月是机械制作的行家,本来就对这些很感兴趣,住在这里正好可以与路易斯交流探讨,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时在阿潘的帮助翻译下交流机械制作手艺。
路易斯的妻子名叫玛丽,两人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十二岁,小儿子十岁,上官枚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一会儿功夫三人就混熟了,借着在船上向阿潘和船员们学的那些日常用语打着手势,比比划划的交流,有时阿潘也过来帮着枚儿和这小姐俩儿聊天。只十几天工夫,上官枚就学会了不少的当地语言,能和小姐弟俩儿进行简单的交谈了。小姐弟俩儿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伙伴十分好奇,看着枚儿脑后拖着的小辫子,觉得这个发型挺好玩儿。
上官枚也对路易斯先生的手艺十分感兴趣,在旁边看得很认真,经常比划着向路易斯先生问这问那,有时也帮着做点事。路易斯也很喜欢上官枚的好学和聪明。
两个多月后,张老琬告诉上官月近日有商船回爪哇,准备回去办货,并且将在罗马办的货物运回。上官月遂告诉上官枚准备收拾返回。
谁知路易斯听说上官月爷俩要走,执意要留下上官枚,要收枚儿为徒,在此学习钟表和眼镜制作技术,问上官枚也有些愿意。上官月想着让枚儿留在这儿也好,可以学习一些西洋的技术,就是自己何尝不想呢?就与张老琬商量一番,考虑到以后还要到此做生意,让枚儿在此待一段时间也可以,遂答应将枚儿留下,托付给路易斯照应,取出五十枚金币交予路易斯作为枚儿的生活费,又嘱咐上官枚在此听从路易斯夫妇的安排,勤快一些,帮着干些活,不要惹是生非,平时不要忘了练功,明年再回来看你。
看上官枚能留下,路易斯夫妇很高兴,安排枚儿和自己的儿女一同到教会学校上学,下学后就在作坊里学手艺,有时随路易斯一家到教堂做礼拜,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在风琴的伴奏下唱圣歌,牧师在那里拿着圣经讲着什么,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感到很新奇,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还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样枚儿开始的时候也听不懂学校老师讲的课,仗着枚儿才十几岁,又十分聪明伶俐,语言学得快,不过只半年功夫,在小姐弟俩儿的帮助下,教师讲的内容已能大致听懂,逐渐的可以与老师顺畅的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也渐渐能跟上。
来到异乡,接触到的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枚儿也觉得十分新鲜。特别是经常随着路易斯一家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听教堂里的牧师讲圣经故事,渐渐的被吸引。原来关于天上的世界还有另一种说法,不是玉皇、王母、太上老君,而在这里称之为上帝。
学校里的课程也很新奇,文字不同于中国,都是由字母拼写。而且课程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在家时,义父也曾给自己讲过许多机械的原理和一些数学计算方法,但在这里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计算知识、方法。特别是数目字的表示很简单,据说是由阿拉伯传过来。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有新鲜感,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的时候,上官枚就在路易斯的作坊里学手艺。上官枚天性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又有上官月教的机械制作手艺基础,所以能很快就学会了钟表、眼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等制作手艺。
路易斯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异国徒弟,不但认真传授这些钟表眼镜制作手艺,还带着上官枚到英吉利和罗马去学习新的钟表、眼镜和望远镜等制作技术。让上官枚的眼界大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研究制作更多、更巧妙的机械装置。看了荷兰的风车磨房,也想着,回去后要仿制和改造中国的风车。
一晃三年过去,这期间上官月和张老琬到阿姆斯特丹来过两次,两人有一次带着上官枚游历了周围好几个国家,好在这些国家的疆域不大,就好似游历了中国的一两个省份而已,不过倒是让上官枚大开了眼界。
每次来了都给枚儿留下些生活费,然后就回去。有路易斯一家的精心照料,衣食无忧,自己又学习努力,几年过去手艺学成,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身材魁梧的青年。
这一年的初秋,张老琬和上官月又来到阿姆斯特丹,上官月见到上官枚已长得比自己还高,嘴上已现微须,心中感叹时光如梭,孩子转眼间已经成人,对上官枚说:
“枚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在海外差不多躲了五年了,近来也让人探听过家乡的消息,知道你母亲和翠儿平安,贼人也已犯案被诛,没了仇人,咱们也该回去和她们娘俩儿团聚了。”
“是,”
枚儿说:
“孩儿已长大,正该回去与母亲和翠儿妹妹团聚,我也是很想念母亲和翠儿妹妹。”
路易斯听说枚儿要走,很是惋惜,姐弟俩更是不舍。路易斯夫妇在与枚儿相处这三年中早已将上官枚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得留不住上官枚,只得对枚儿说:
“孩子,你的制钟和磨镜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我给你准备一套工具,你回去定会用得着。如果你过的不如意还可以回来找我。”
回去的商船坐了不少人,都是要到东方贸易的商人和一些无所事事,雄心勃勃的冒险家。在路过英吉利补充给养的时候,上来两位新旅客,上官枚和阿潘看有新旅客上船,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位是高高瘦瘦的个子,长长的脸,棱角分明,似斧砍刀削一般,一头棕黄色的卷发下,高耸的鼻子显得十分突出,深陷的眼窝,一双蓝眼睛,薄薄的嘴唇周围的胡须用刀刮的干干净净,露出一片铁青色。另一人,个子略矮些,是深棕色卷曲的头发,略显胖的圆脸上,小眼眯缝着,长着圆鼻头,络腮胡须卷曲着,将大部分脸都遮住了。二人身穿代表教职人员长袍,手拎着皮箱、行李上来。
二人上船以后见张老琬和上官月父子等人是东方人,就主动过来与他们搭讪,有阿潘和上官枚这两个翻译,沟通起来很容易。略胖些的话多,告诉他们,
“我们两人是教廷的牧师,是受罗马教廷派遣,要到中国传教的。你们是中国人,我们正好一路。”
“没想到会碰到你们。”
瘦高个也说:
“听说中国非常遥远,坐船要好几个月,一路还有风险,这让我们很兴奋。”
“是,这里离中国远得很。”
看着这两个洋人兴奋的样子,上官枚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你们去这么远的地方,那你们对要去的地方知道多少呢?”
“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
胖子接过来说:
“但这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看过马可波罗的‘西行漫记’,东方的这个大国是那么神秘和诱人。”
“是的,这是让我们踏上这冒险旅程的动力。”
瘦高个看起来也对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二人十分兴奋,显得很主动、亲热。
上官枚在西洋待了这几年,对这里的宗教多少有些了解,知道这些教廷派出的传教士都是经过选拔极优秀的人才,于是有意问他们:
“二位先生要去中国传教,不知都有什么技能啊?因为一无所能,去了也站不住脚。”
“我们是画师。”
胖子说:
“我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我们的绘画知识。”
上官枚点点头,
“我知道西洋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你们的绘画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当然,”
二人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我们是教廷选出的画师,教堂里就有我们的作品。”
“不知你们见识过中国画没有?”
... -->>
这一天中午,船到阿姆斯特丹靠了码头。张老琬安排伙计找人卸货,与上官月爷俩下了船,就听得码头上不远处人声鼎沸,也听不懂吵嚷些什么。张老琬叫阿潘去问问为何吵闹。阿潘打听一番回来说:
“这些人因为码头仓库门锁损坏,打不开锁,开不开仓门,正互相指责吵闹,我们的货物一时也放不进去。”
张老琬闻听回头对上官月说:
“兄弟,你的生意到了。”
上官月笑笑,
“只怕这外国的东西和我们的不一样。”
张老琬说:
“不妨,先看看,只怕难不倒你。”
上官月点点头,
“好吧,听老哥哥的。”
几人走到人群中,阿潘冲围着的人们叽哩哇啦一通乱讲,吵嚷的人群才静下来。上官月分开众人,迈步上前仔细看了看,只见厚重的大门上挂着一具小面盆大的巨锁,掂掂足有二十多斤,仓库保管手中拿着钥匙正不知所措。
上官月托起大锁看了看,让阿潘将仓库保管手中的钥匙拿过来,插入锁孔,左手托起锁,右手暗用真力将锁拍了两拍,然后转动钥匙,大锁应声而开,众人见了不由齐声惊呼。
门既已打开,伙计指挥码头的搬运工向内搬运货物。张老琬问上官月,
“兄弟,这锁是怎么回事?”
上官月笑着说:
“其实没什么,只不过这锁经久不用,又经了雨,里面锈蚀了,自然打不开。我将锁击打一下,击碎里面的锈蚀,就可以打开了。他们不知道户外用锁的锁芯应该用铜制,不易生锈,用铁制,不但容易生锈,而且做的粗笨。”
说着话,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魁梧五旬左右的荷兰商人来到近前,同张老琬打招呼。原来这个商人是张老琬生意上的合伙人,已经合作了十多年。他让阿潘帮着翻译指着上官月问:
“这位先生是谁?以前我没见过。”
张老琬说:
“这是我的好友,叫上官月,这次随我来此做生意,还请你多照应。”
又给上官月介绍说:
“这位是汉斯先生,和我做生意十多年了,一向合作的很愉快。我们到这儿,就住在他那儿。”
听说是张老琬的朋友,这位汉斯先生很礼貌的过来伸出手要与上官月握手寒暄,因为在船上张老琬已经将西人的礼节告诉上官月,所以上官月略一顿,随即也伸出手与汉斯相握。汉斯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
张老琬的伙计们将货物存入码头的仓库,安排好,张老琬、上官月父子随汉斯出了码头,来到汉斯家。
汉斯的住处在城中心,自家一座三层小楼,底层三大间门脸,专营来自中国的商品。主要是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生意很是火爆,来此的顾客大多是达官贵人,他们对来自中国的商品非常推崇,特别是那些贵妇人以中国丝绸引领着衣着新潮流。张老琬发来的这几种货,历来是有多少销多少,从来剩不下。这回他们带来的货正好应时,上官月父子带来的丝绸当然更受那些贵妇人们的青睐,没几天就销售一空,而且获利颇丰,竟有十倍的利儿。
上官月父子俩儿来此,汉斯处住不开,就被安排住在隔壁。隔壁是个工匠铺,专门制作和经营钟表、眼镜。主人叫路易斯,年约四十岁,是当地有名的钟表、眼镜技师,有一手制作钟表、眼镜的好手艺。上官月是机械制作的行家,本来就对这些很感兴趣,住在这里正好可以与路易斯交流探讨,自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时在阿潘的帮助翻译下交流机械制作手艺。
路易斯的妻子名叫玛丽,两人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十二岁,小儿子十岁,上官枚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一会儿功夫三人就混熟了,借着在船上向阿潘和船员们学的那些日常用语打着手势,比比划划的交流,有时阿潘也过来帮着枚儿和这小姐俩儿聊天。只十几天工夫,上官枚就学会了不少的当地语言,能和小姐弟俩儿进行简单的交谈了。小姐弟俩儿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小伙伴十分好奇,看着枚儿脑后拖着的小辫子,觉得这个发型挺好玩儿。
上官枚也对路易斯先生的手艺十分感兴趣,在旁边看得很认真,经常比划着向路易斯先生问这问那,有时也帮着做点事。路易斯也很喜欢上官枚的好学和聪明。
两个多月后,张老琬告诉上官月近日有商船回爪哇,准备回去办货,并且将在罗马办的货物运回。上官月遂告诉上官枚准备收拾返回。
谁知路易斯听说上官月爷俩要走,执意要留下上官枚,要收枚儿为徒,在此学习钟表和眼镜制作技术,问上官枚也有些愿意。上官月想着让枚儿留在这儿也好,可以学习一些西洋的技术,就是自己何尝不想呢?就与张老琬商量一番,考虑到以后还要到此做生意,让枚儿在此待一段时间也可以,遂答应将枚儿留下,托付给路易斯照应,取出五十枚金币交予路易斯作为枚儿的生活费,又嘱咐上官枚在此听从路易斯夫妇的安排,勤快一些,帮着干些活,不要惹是生非,平时不要忘了练功,明年再回来看你。
看上官枚能留下,路易斯夫妇很高兴,安排枚儿和自己的儿女一同到教会学校上学,下学后就在作坊里学手艺,有时随路易斯一家到教堂做礼拜,听着唱诗班的孩子们在风琴的伴奏下唱圣歌,牧师在那里拿着圣经讲着什么,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感到很新奇,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还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同样枚儿开始的时候也听不懂学校老师讲的课,仗着枚儿才十几岁,又十分聪明伶俐,语言学得快,不过只半年功夫,在小姐弟俩儿的帮助下,教师讲的内容已能大致听懂,逐渐的可以与老师顺畅的进行语言交流,学习也渐渐能跟上。
来到异乡,接触到的是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枚儿也觉得十分新鲜。特别是经常随着路易斯一家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听教堂里的牧师讲圣经故事,渐渐的被吸引。原来关于天上的世界还有另一种说法,不是玉皇、王母、太上老君,而在这里称之为上帝。
学校里的课程也很新奇,文字不同于中国,都是由字母拼写。而且课程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虽然在家时,义父也曾给自己讲过许多机械的原理和一些数学计算方法,但在这里又听到了许多新奇的计算知识、方法。特别是数目字的表示很简单,据说是由阿拉伯传过来。这一切都让上官枚有新鲜感,有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的时候,上官枚就在路易斯的作坊里学手艺。上官枚天性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又有上官月教的机械制作手艺基础,所以能很快就学会了钟表、眼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等制作手艺。
路易斯很喜欢这个聪明好学的异国徒弟,不但认真传授这些钟表眼镜制作手艺,还带着上官枚到英吉利和罗马去学习新的钟表、眼镜和望远镜等制作技术。让上官枚的眼界大开,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在研究制作更多、更巧妙的机械装置。看了荷兰的风车磨房,也想着,回去后要仿制和改造中国的风车。
一晃三年过去,这期间上官月和张老琬到阿姆斯特丹来过两次,两人有一次带着上官枚游历了周围好几个国家,好在这些国家的疆域不大,就好似游历了中国的一两个省份而已,不过倒是让上官枚大开了眼界。
每次来了都给枚儿留下些生活费,然后就回去。有路易斯一家的精心照料,衣食无忧,自己又学习努力,几年过去手艺学成,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身材魁梧的青年。
这一年的初秋,张老琬和上官月又来到阿姆斯特丹,上官月见到上官枚已长得比自己还高,嘴上已现微须,心中感叹时光如梭,孩子转眼间已经成人,对上官枚说:
“枚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在海外差不多躲了五年了,近来也让人探听过家乡的消息,知道你母亲和翠儿平安,贼人也已犯案被诛,没了仇人,咱们也该回去和她们娘俩儿团聚了。”
“是,”
枚儿说:
“孩儿已长大,正该回去与母亲和翠儿妹妹团聚,我也是很想念母亲和翠儿妹妹。”
路易斯听说枚儿要走,很是惋惜,姐弟俩更是不舍。路易斯夫妇在与枚儿相处这三年中早已将上官枚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得留不住上官枚,只得对枚儿说:
“孩子,你的制钟和磨镜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我给你准备一套工具,你回去定会用得着。如果你过的不如意还可以回来找我。”
回去的商船坐了不少人,都是要到东方贸易的商人和一些无所事事,雄心勃勃的冒险家。在路过英吉利补充给养的时候,上来两位新旅客,上官枚和阿潘看有新旅客上船,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位是高高瘦瘦的个子,长长的脸,棱角分明,似斧砍刀削一般,一头棕黄色的卷发下,高耸的鼻子显得十分突出,深陷的眼窝,一双蓝眼睛,薄薄的嘴唇周围的胡须用刀刮的干干净净,露出一片铁青色。另一人,个子略矮些,是深棕色卷曲的头发,略显胖的圆脸上,小眼眯缝着,长着圆鼻头,络腮胡须卷曲着,将大部分脸都遮住了。二人身穿代表教职人员长袍,手拎着皮箱、行李上来。
二人上船以后见张老琬和上官月父子等人是东方人,就主动过来与他们搭讪,有阿潘和上官枚这两个翻译,沟通起来很容易。略胖些的话多,告诉他们,
“我们两人是教廷的牧师,是受罗马教廷派遣,要到中国传教的。你们是中国人,我们正好一路。”
“没想到会碰到你们。”
瘦高个也说:
“听说中国非常遥远,坐船要好几个月,一路还有风险,这让我们很兴奋。”
“是,这里离中国远得很。”
看着这两个洋人兴奋的样子,上官枚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你们去这么远的地方,那你们对要去的地方知道多少呢?”
“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
胖子接过来说:
“但这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看过马可波罗的‘西行漫记’,东方的这个大国是那么神秘和诱人。”
“是的,这是让我们踏上这冒险旅程的动力。”
瘦高个看起来也对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二人十分兴奋,显得很主动、亲热。
上官枚在西洋待了这几年,对这里的宗教多少有些了解,知道这些教廷派出的传教士都是经过选拔极优秀的人才,于是有意问他们:
“二位先生要去中国传教,不知都有什么技能啊?因为一无所能,去了也站不住脚。”
“我们是画师。”
胖子说:
“我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我们的绘画知识。”
上官枚点点头,
“我知道西洋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你们的绘画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当然,”
二人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我们是教廷选出的画师,教堂里就有我们的作品。”
“不知你们见识过中国画没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