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合纵连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筹谋之中。陈需见苏秦得到魏国宾相的赐封,表露出欣喜的神色,他也感到了一些安慰,脸上露出了少许笑容。但是他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想到了他即将要告诉苏秦的坏消息,陈需脸色马上转为凝重。
苏秦也想起了陈需刚开始提及的坏消息,陈需说,这个消息还十分骇人呢。他于是好奇地问道:“陈丞相好消息已经说完,但不知坏消息是什么?”
陈需阴沉着脸,说道:“这个坏消息关系到十几万魏军的安全,唉,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苏秦闻听此言,心中也紧张起来,心想:“是什么消息你就快说吧,怎么还藏着掩着,怕吓着我吗?是祸就躲不过,你总得告诉我呀。”
苏秦眼瞧着陈需,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他深知陈需的脾气,等待陈需自己来和盘托出。
果然,没过一会儿,陈需见苏秦不再追问了,他反而开了口,不过,开口前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说道:“坏消息也有两个,都来自我们安排在秦国的密探。”
“一个就是:秦君赢驷得知邢孟所率秦军惨败于临云城下,勃然大怒,他不但没有撤回安邑秦军,反而决定要增兵三万,加紧围攻安邑。”
苏秦“哦”了一声,这个消息的确令他感到吃惊,看来兵败于临云,秦君赢驷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一个全局性的损失,而是当作了一个小小失误所致。
陈需接着说出第二个坏消息,他道:“另一个消息是秦国围攻安邑的部队准备暂停对安邑的密集攻击,转而向临云城的魏军进击,务求解除外围的威胁。”
这个消息倒是在苏秦的意料之中,他早已想到:秦军一旦失去了邢孟率领的监视魏国援军的部队,等于是门户大开,随时面临着来自外围的攻击。设想如果秦军在围攻安邑之时,突然杀到一支魏国援军,他们里外受敌,岂不是极具危险。
因此,秦军首先要扫清外围,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兵家作战的常识。
不过,现在增兵的第一个消息和第二个消息叠加起来,却已然是一个不能再坏的消息了。因为秦国一旦增兵,主力部队人数更多,军力更盛,临云城势必危在旦夕。
且不论赵国的援军未到,即便将来赵国援军到了,赵、魏、齐三国的军力加起来,也未必是秦军的对手。
听到陈需所说的坏消息,苏秦不禁眉头紧锁起来。“这可如何是好?秦国军队可能会尽早赶来,如果再耽搁了事前的布置,结局可能就变得不能再坏。”
陈需见苏秦皱着眉头,他自己又如何能高兴得起来,他毕竟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当前临云城的形势,陈需心中自然明白。他因为了解,所以才更觉得可怕。
苏秦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苦苦思考着可能要面对的危急。陈需陪着苏秦沉默,以关切的眼神望着他,等待着苏秦的问询和商议。
苏秦足足沉默了有一个时辰,期间他一直无目的地看着四周,但其实目光所及之处都没有留意,心中所思却是战局的变化。
苏秦后来看似焦急之情有所缓解,他问陈需道:“陈丞相可探听到秦军这次增兵,所派来的领兵将领是何人?”
陈需回道:“据我们的线报说,最有可能的是秦君赢驷的同父异母弟弟樗里疾,此人受封为‘严君’,足智多谋,秦人称之为‘智囊’,可真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苏秦点了点头,说道:“我在秦国与他打过交道,他虽然是秦国宗室,但待人彬彬有礼,有勇有谋,确实是秦国年轻一辈将领中的佼佼者。此人一来安邑战场,恐怕对魏军是祸非福。”
陈需赞同苏秦的意见,又说道:“不过,秦国仓促之中还未确定人选,恐怕征召新的兵马,定下领兵之将,还需要些时日的。”
苏秦摇了摇头,说道:“以我对秦君赢驷的了解,他决然善断,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能派出增援安邑的将领和兵马。”
陈需又透露了另外一个讯息,他道:“我当然也对秦君赢驷略知一二,但据说秦军兵败临云城的消息传到秦军主将公孙延那里后,他请战之心颇为急切,已经派人连夜送书到咸阳,要一雪前耻。”
这个讯息非常重要,苏秦心中一喜,“嗯”了一声出来。陈需见苏秦留了意,就又接着说道:“公孙延如此着急报仇,我恐怕秦国增兵未到,他本人就率军首先来临云城挑战了。”
苏秦听罢陈需的补充,心中沉吟了一会儿,他回道:“这倒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时机。看来我们能否在秦国增兵未到之前,主动挑衅公孙延,让他首先与我们作战,是惟一的可趁之机了。”
陈需也明白了苏秦所思,他不便替苏秦做出决定,耐心等着苏秦继续深思。苏秦稍过片刻,脸上显出了坚毅的神色。他说道:“公孙延不来,我们可以引诱他前来,这样战役的主动权就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但是,苏秦又想到了赵国的援军,此时仍未到位,奢谈这个计划,仍是空想而已。他又转而心急起来,低着头想着心事,没有心情搭理陈需。
陈需见苏秦再度陷入了沉思,他也不便再多叨扰,所以就起身告辞。临行前,苏秦特意嘱咐陈需,让他再次向魏军传达命令,一定要抓紧操练,务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下一场战斗正在酝酿之中,可能随时一触即发。
陈需走后,苏秦站起了身,在中军帐中踱步,他在等着孟婷带回来的赵国援军的讯息,同时也在苦思着与公孙延所率领秦军对垒之时的每一个可能的细节。
不打无准备之仗,越是战前想得细致,准备充分,战役就越有利于己方,这是战争的铁律。苏秦已然在临云一战中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所以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决战,他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战役策略和细节的筹谋之中。
的筹谋之中。陈需见苏秦得到魏国宾相的赐封,表露出欣喜的神色,他也感到了一些安慰,脸上露出了少许笑容。但是他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想到了他即将要告诉苏秦的坏消息,陈需脸色马上转为凝重。
苏秦也想起了陈需刚开始提及的坏消息,陈需说,这个消息还十分骇人呢。他于是好奇地问道:“陈丞相好消息已经说完,但不知坏消息是什么?”
陈需阴沉着脸,说道:“这个坏消息关系到十几万魏军的安全,唉,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苏秦闻听此言,心中也紧张起来,心想:“是什么消息你就快说吧,怎么还藏着掩着,怕吓着我吗?是祸就躲不过,你总得告诉我呀。”
苏秦眼瞧着陈需,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他深知陈需的脾气,等待陈需自己来和盘托出。
果然,没过一会儿,陈需见苏秦不再追问了,他反而开了口,不过,开口前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说道:“坏消息也有两个,都来自我们安排在秦国的密探。”
“一个就是:秦君赢驷得知邢孟所率秦军惨败于临云城下,勃然大怒,他不但没有撤回安邑秦军,反而决定要增兵三万,加紧围攻安邑。”
苏秦“哦”了一声,这个消息的确令他感到吃惊,看来兵败于临云,秦君赢驷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一个全局性的损失,而是当作了一个小小失误所致。
陈需接着说出第二个坏消息,他道:“另一个消息是秦国围攻安邑的部队准备暂停对安邑的密集攻击,转而向临云城的魏军进击,务求解除外围的威胁。”
这个消息倒是在苏秦的意料之中,他早已想到:秦军一旦失去了邢孟率领的监视魏国援军的部队,等于是门户大开,随时面临着来自外围的攻击。设想如果秦军在围攻安邑之时,突然杀到一支魏国援军,他们里外受敌,岂不是极具危险。
因此,秦军首先要扫清外围,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也是兵家作战的常识。
不过,现在增兵的第一个消息和第二个消息叠加起来,却已然是一个不能再坏的消息了。因为秦国一旦增兵,主力部队人数更多,军力更盛,临云城势必危在旦夕。
且不论赵国的援军未到,即便将来赵国援军到了,赵、魏、齐三国的军力加起来,也未必是秦军的对手。
听到陈需所说的坏消息,苏秦不禁眉头紧锁起来。“这可如何是好?秦国军队可能会尽早赶来,如果再耽搁了事前的布置,结局可能就变得不能再坏。”
陈需见苏秦皱着眉头,他自己又如何能高兴得起来,他毕竟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当前临云城的形势,陈需心中自然明白。他因为了解,所以才更觉得可怕。
苏秦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苦苦思考着可能要面对的危急。陈需陪着苏秦沉默,以关切的眼神望着他,等待着苏秦的问询和商议。
苏秦足足沉默了有一个时辰,期间他一直无目的地看着四周,但其实目光所及之处都没有留意,心中所思却是战局的变化。
苏秦后来看似焦急之情有所缓解,他问陈需道:“陈丞相可探听到秦军这次增兵,所派来的领兵将领是何人?”
陈需回道:“据我们的线报说,最有可能的是秦君赢驷的同父异母弟弟樗里疾,此人受封为‘严君’,足智多谋,秦人称之为‘智囊’,可真是个不容易对付的对手。”
苏秦点了点头,说道:“我在秦国与他打过交道,他虽然是秦国宗室,但待人彬彬有礼,有勇有谋,确实是秦国年轻一辈将领中的佼佼者。此人一来安邑战场,恐怕对魏军是祸非福。”
陈需赞同苏秦的意见,又说道:“不过,秦国仓促之中还未确定人选,恐怕征召新的兵马,定下领兵之将,还需要些时日的。”
苏秦摇了摇头,说道:“以我对秦君赢驷的了解,他决然善断,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能派出增援安邑的将领和兵马。”
陈需又透露了另外一个讯息,他道:“我当然也对秦君赢驷略知一二,但据说秦军兵败临云城的消息传到秦军主将公孙延那里后,他请战之心颇为急切,已经派人连夜送书到咸阳,要一雪前耻。”
这个讯息非常重要,苏秦心中一喜,“嗯”了一声出来。陈需见苏秦留了意,就又接着说道:“公孙延如此着急报仇,我恐怕秦国增兵未到,他本人就率军首先来临云城挑战了。”
苏秦听罢陈需的补充,心中沉吟了一会儿,他回道:“这倒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时机。看来我们能否在秦国增兵未到之前,主动挑衅公孙延,让他首先与我们作战,是惟一的可趁之机了。”
陈需也明白了苏秦所思,他不便替苏秦做出决定,耐心等着苏秦继续深思。苏秦稍过片刻,脸上显出了坚毅的神色。他说道:“公孙延不来,我们可以引诱他前来,这样战役的主动权就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但是,苏秦又想到了赵国的援军,此时仍未到位,奢谈这个计划,仍是空想而已。他又转而心急起来,低着头想着心事,没有心情搭理陈需。
陈需见苏秦再度陷入了沉思,他也不便再多叨扰,所以就起身告辞。临行前,苏秦特意嘱咐陈需,让他再次向魏军传达命令,一定要抓紧操练,务必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下一场战斗正在酝酿之中,可能随时一触即发。
陈需走后,苏秦站起了身,在中军帐中踱步,他在等着孟婷带回来的赵国援军的讯息,同时也在苦思着与公孙延所率领秦军对垒之时的每一个可能的细节。
不打无准备之仗,越是战前想得细致,准备充分,战役就越有利于己方,这是战争的铁律。苏秦已然在临云一战中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所以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决战,他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战役策略和细节的筹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