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第285章 任人评议 (1/2)
笔趣阁 www.biquge2.com,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85章 任人评议
自古以来,搞政治的人,脸皮得厚,身段得软,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心。
所以,在一群明白人的中间,桓熙才能够旁若无人的为自己开脱,说得一本正经,好像加赋于民一事真的与他无关,而是权翼在自作主张。
王猛倒也不惊奇,一切都在按着剧本来走,他正色道:
“梁公,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权翼主张加赋于民,也是为了尽早终结这个乱世,又何错之有!
“如今不过是让关西百姓每年多出两匹布,梁公便心生不忍,可曾想过,此时此刻,关东千百万百姓正被胡人奴役,日夜盼着王师1
桓熙哑口无言,久久沉默不语。
此时,王猛看向大堂内的僚佐们,目光扫过众人,显然是在逼着他们表态。
大家当然知道二人是在演戏,毕竟谁会相信王猛、权翼居然会一起站在桓熙的对立面。
“梁公!王令君所言有理呀1
“权中书一心为国,还请梁公明察1
众人自是毫不迟疑的与王猛站在了一起,大家都知道加赋于民,真正得到实利的人并非王猛、权翼,而是桓熙。
桓熙见到这一幕,仿佛是被抽干了全身的力气,他摆手道:
“你们都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王猛闻言,随即告退,自是回去了尚书台处置政务,他总揽梁国庶政,如果不是桓熙一定要他来大将军府演这场戏,王猛还真的不愿意为了这事耽误时间。
桓熙就是太看重自己在民间的风评。
依王猛看来,加税就加税,何至于搞得这般麻烦。
此番加税,也不过是按照晋制来收取户调,江南百姓一直以来都是每户每年纳布三匹,绵三斤,他们还不像关西民众一般,能够分配公田,这么多年,日子不也过下来了么。
不过,也正是东晋的赋税太高,才会发生淮南的流民劫持地方官员投奔姚襄一事。
当天,桓熙与王猛在大将军府的一番对话就被有心人传播了出去,一时间舆论哗然。
当然,幕后主使是谁,不言而喻,没有桓熙在背后推波助澜,哪怕当时人多眼杂,也不可能传得那么快。
翌日,桓熙下令,在长安城中遍贴告示,让百姓们自由评议,是否应该为了收复山河,而适当的增收赋税。
说是让舆论来决定这件事情,可在没有网络的古代,话语权出现在桓熙手上,出现在百官手上,出现在世家豪族手上,唯独就是不在民众的手中。
对于现阶段的梁国来说,主张收复山河,便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无论是官员,还是豪族,他们并不在乎桓熙加税,哪怕户调向江南看齐,也不过是每年多征收一点布罢了,为了这点事情得罪桓熙,这不值当。
而民众大多都是盲从的,当官僚阶级、士人阶级都在旗帜鲜明的支持加税,并为之赋予崇高的使命的时候,民众们也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其实,桓熙在背后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工作,他暗中派人在长安城中不断的宣讲在自己北伐以前,后赵在关中的暴行,勾起民众对过去的记忆,煽动起他们对关东百姓的同情。
至于有没有人对加税不满,自然是有的,但他们也就只能在家发些牢骚,在背后骂权翼几句,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 -->>
第285章 任人评议
自古以来,搞政治的人,脸皮得厚,身段得软,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心。
所以,在一群明白人的中间,桓熙才能够旁若无人的为自己开脱,说得一本正经,好像加赋于民一事真的与他无关,而是权翼在自作主张。
王猛倒也不惊奇,一切都在按着剧本来走,他正色道:
“梁公,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权翼主张加赋于民,也是为了尽早终结这个乱世,又何错之有!
“如今不过是让关西百姓每年多出两匹布,梁公便心生不忍,可曾想过,此时此刻,关东千百万百姓正被胡人奴役,日夜盼着王师1
桓熙哑口无言,久久沉默不语。
此时,王猛看向大堂内的僚佐们,目光扫过众人,显然是在逼着他们表态。
大家当然知道二人是在演戏,毕竟谁会相信王猛、权翼居然会一起站在桓熙的对立面。
“梁公!王令君所言有理呀1
“权中书一心为国,还请梁公明察1
众人自是毫不迟疑的与王猛站在了一起,大家都知道加赋于民,真正得到实利的人并非王猛、权翼,而是桓熙。
桓熙见到这一幕,仿佛是被抽干了全身的力气,他摆手道:
“你们都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王猛闻言,随即告退,自是回去了尚书台处置政务,他总揽梁国庶政,如果不是桓熙一定要他来大将军府演这场戏,王猛还真的不愿意为了这事耽误时间。
桓熙就是太看重自己在民间的风评。
依王猛看来,加税就加税,何至于搞得这般麻烦。
此番加税,也不过是按照晋制来收取户调,江南百姓一直以来都是每户每年纳布三匹,绵三斤,他们还不像关西民众一般,能够分配公田,这么多年,日子不也过下来了么。
不过,也正是东晋的赋税太高,才会发生淮南的流民劫持地方官员投奔姚襄一事。
当天,桓熙与王猛在大将军府的一番对话就被有心人传播了出去,一时间舆论哗然。
当然,幕后主使是谁,不言而喻,没有桓熙在背后推波助澜,哪怕当时人多眼杂,也不可能传得那么快。
翌日,桓熙下令,在长安城中遍贴告示,让百姓们自由评议,是否应该为了收复山河,而适当的增收赋税。
说是让舆论来决定这件事情,可在没有网络的古代,话语权出现在桓熙手上,出现在百官手上,出现在世家豪族手上,唯独就是不在民众的手中。
对于现阶段的梁国来说,主张收复山河,便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无论是官员,还是豪族,他们并不在乎桓熙加税,哪怕户调向江南看齐,也不过是每年多征收一点布罢了,为了这点事情得罪桓熙,这不值当。
而民众大多都是盲从的,当官僚阶级、士人阶级都在旗帜鲜明的支持加税,并为之赋予崇高的使命的时候,民众们也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其实,桓熙在背后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工作,他暗中派人在长安城中不断的宣讲在自己北伐以前,后赵在关中的暴行,勾起民众对过去的记忆,煽动起他们对关东百姓的同情。
至于有没有人对加税不满,自然是有的,但他们也就只能在家发些牢骚,在背后骂权翼几句,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