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红楼:我是贾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5章 激怒
(上一章被审核了)
李冬早晨起来还得负责同班的叫起,免学费和生活费,还有补贴的待遇不是白来的。
大清早的一通折腾后,书院中间的操场上,甲乙两班的学生正在出早操。几百人排队打拳,口中喊着和哈,很是有其实。
据说这个做早操的规矩是第一任书院山长定下的,一直延续了下来。
新学生以后也是要出早操的,这不是拳还没学么?
贾琏看了一会发现,早操的拳法并不复杂,应该是军中传来的拳法,意在强身。
这时候看的出来青云书院的特别,国子监那边,贾琏打听过了,根本不用出早操。
漏刻上显示为卯时七刻,换算一下就是上午六点四十五分。(PS:唐后)
“各位同学,课程表在墙上,大家可等课间休息时自行查看,现在是早读时间……。”
课堂里很快就躁动了起来,所有人都在朗读,内容自行选择,非常的自由。
贾琏的感觉就是吵的脑仁疼,嗯,疼着疼着就习惯了。
不紧不慢的倒水,磨墨,摊开纸张,抄《周易》。练字的时候,很容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贾琏最近领悟出来的新技能。
别人在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贾琏则在安静的抄书,成功的做了一回另类。
贾琏其实不在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做另类也没啥不好,至少能省了很多麻烦。
大概每个老师都有暗中观察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学习的习惯。
张廷恩此刻正站在后门的边上,看着满堂学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也看到了另类。
这个季节有个形容词,春寒料峭!这个点虽然不是最冷的时候,却依旧难受。
这不是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这是在书院的大教室里头,特点就是通风,这么大的空间还通风,想保暖的难度非常大,没有现代社会的空调和暖气,保暖手段就是硬抗。
早读时间,别人都把手缩在袖筒里,书摊开在面前,摇头晃脑的找节奏大声朗读,唯独贾琏一个人在抄写。加之贾琏个头颇高,坐在最后一排,一眼就能看的很清楚。
坐在最后一排的难处,放在现代社会的课堂就是非常考验视力。
大周朝的学堂没黑板,也不存在板书。上课就是在老师在上面讲,能听懂多少看个人。
即便这种书院模式的教学,在这个时代也是比较先进的。
所以,太祖为何不改革学校呢?贾琏看来这是个疑问,难道说是面位之子?
手有点僵硬的时候,贾琏停了下来,搓搓手,活动一下关节,正准备继续时,身后传来声音:“你的本经讯周易》?”
啊?突如其来的声音给贾琏惊了一下,回头一看是张廷恩,连忙躬身抱手:“老师好1
张廷恩笑了笑,抬手指了指抄的内容,贾琏这才回应:“还没定本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能加深记忆。即便不作为本经,也有益处。”
张廷恩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为师所治为《春秋》。”
《春秋》啊?贾琏若有所思,以前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海昏侯墓葬出土竹简的新闻,贾琏当初还追过一阵。还有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都是出自《春秋》。
翻译一下,一个事情不给明确的定义,后人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
后世有学者认为,儒家不算诸子百家,而是教育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不是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是汉武帝没得眩儒家把持了教育机构,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这就不是君主的主观意志能决定的事情。
当然了,儒学也是一直在进步的,遭到外来文化佛教的猛烈冲击之后,儒家在宋朝完成了一轮进化,理学成为了主流。
贾琏这一走神,落在张廷恩的眼里,内心并没有不快的意思,如果说贾琏立刻做出反应,表示可以《春秋》为本经,张廷恩倒是会看轻他。
“学生还没想好治何经。”最终贾琏也没表态,主要是他真的无所谓,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四书五经都记得烂熟,相关的理学典籍也是一样。现在的贾琏,如果去参加科举,差的大概就是作文的技巧了。
“嗯,你读过《春秋》么?可有理解?”张廷恩可以断定,贾琏一定是读过《春秋》的。
当下版本的《春秋》是孔子整理过的,对于历史的记录成分,小于对历史的评判。
当然这是后来史学界的观点,贾琏稍稍有所涉猎,懂的其实不多。
“窃以为,圣人修订《春秋》,意在存良史,正人心。故而春秋为经。”贾琏斟酌一番,给了这么一个回答。听的张廷恩脸上陡然一僵,心头微澜,暗道:此子竟有此见识?
能说出这个话呢,肯定认真读过《春秋》,并且有自身理解的人。对不对的不说。
张廷恩本身就是个比较有想法的教书先生,对于学生能在读书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举动,内心是很赞赏的。读书嘛,就是要触类旁通,就是要有个人想法。
“嗯,不错。”张廷恩说完就走开了,贾琏目送他走开,心里暗暗嘀咕,不会说错话吧?我这还不是通俗的解释呢。通俗的解释,以历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徐复观言)。孔夫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无疑可以看做在那个时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因此,宗教在华夏没有做大,没有形成神权的原因很多,但儒家功不可没。
一个学生被老师关注了,自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尤其是在青云书院。
学习好的学生,喜欢被老师提问,学习差的呢?正好反过来。
青云书院的学生,不说都是学霸,至少是直隶境内的学霸。
贾琏这个另类得到了张廷恩的关注,并且提问。这就让其他人不禁微微侧目了。
别人都在朗读,就他故意在练字,与众不同,吸引老师的关注。
个头矮了贾琏半个... -->>
第15章 激怒
(上一章被审核了)
李冬早晨起来还得负责同班的叫起,免学费和生活费,还有补贴的待遇不是白来的。
大清早的一通折腾后,书院中间的操场上,甲乙两班的学生正在出早操。几百人排队打拳,口中喊着和哈,很是有其实。
据说这个做早操的规矩是第一任书院山长定下的,一直延续了下来。
新学生以后也是要出早操的,这不是拳还没学么?
贾琏看了一会发现,早操的拳法并不复杂,应该是军中传来的拳法,意在强身。
这时候看的出来青云书院的特别,国子监那边,贾琏打听过了,根本不用出早操。
漏刻上显示为卯时七刻,换算一下就是上午六点四十五分。(PS:唐后)
“各位同学,课程表在墙上,大家可等课间休息时自行查看,现在是早读时间……。”
课堂里很快就躁动了起来,所有人都在朗读,内容自行选择,非常的自由。
贾琏的感觉就是吵的脑仁疼,嗯,疼着疼着就习惯了。
不紧不慢的倒水,磨墨,摊开纸张,抄《周易》。练字的时候,很容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贾琏最近领悟出来的新技能。
别人在摇头晃脑的大声朗读,贾琏则在安静的抄书,成功的做了一回另类。
贾琏其实不在乎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另类,做另类也没啥不好,至少能省了很多麻烦。
大概每个老师都有暗中观察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学习的习惯。
张廷恩此刻正站在后门的边上,看着满堂学子们认真读书的样子,也看到了另类。
这个季节有个形容词,春寒料峭!这个点虽然不是最冷的时候,却依旧难受。
这不是在家里丫鬟伺候着读书,这是在书院的大教室里头,特点就是通风,这么大的空间还通风,想保暖的难度非常大,没有现代社会的空调和暖气,保暖手段就是硬抗。
早读时间,别人都把手缩在袖筒里,书摊开在面前,摇头晃脑的找节奏大声朗读,唯独贾琏一个人在抄写。加之贾琏个头颇高,坐在最后一排,一眼就能看的很清楚。
坐在最后一排的难处,放在现代社会的课堂就是非常考验视力。
大周朝的学堂没黑板,也不存在板书。上课就是在老师在上面讲,能听懂多少看个人。
即便这种书院模式的教学,在这个时代也是比较先进的。
所以,太祖为何不改革学校呢?贾琏看来这是个疑问,难道说是面位之子?
手有点僵硬的时候,贾琏停了下来,搓搓手,活动一下关节,正准备继续时,身后传来声音:“你的本经讯周易》?”
啊?突如其来的声音给贾琏惊了一下,回头一看是张廷恩,连忙躬身抱手:“老师好1
张廷恩笑了笑,抬手指了指抄的内容,贾琏这才回应:“还没定本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能加深记忆。即便不作为本经,也有益处。”
张廷恩点点头道:“如此甚好,为师所治为《春秋》。”
《春秋》啊?贾琏若有所思,以前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海昏侯墓葬出土竹简的新闻,贾琏当初还追过一阵。还有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都是出自《春秋》。
翻译一下,一个事情不给明确的定义,后人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需要理解。
后世有学者认为,儒家不算诸子百家,而是教育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不是汉武帝选择了儒家,而是汉武帝没得眩儒家把持了教育机构,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这就不是君主的主观意志能决定的事情。
当然了,儒学也是一直在进步的,遭到外来文化佛教的猛烈冲击之后,儒家在宋朝完成了一轮进化,理学成为了主流。
贾琏这一走神,落在张廷恩的眼里,内心并没有不快的意思,如果说贾琏立刻做出反应,表示可以《春秋》为本经,张廷恩倒是会看轻他。
“学生还没想好治何经。”最终贾琏也没表态,主要是他真的无所谓,靠着强大的记忆能力,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四书五经都记得烂熟,相关的理学典籍也是一样。现在的贾琏,如果去参加科举,差的大概就是作文的技巧了。
“嗯,你读过《春秋》么?可有理解?”张廷恩可以断定,贾琏一定是读过《春秋》的。
当下版本的《春秋》是孔子整理过的,对于历史的记录成分,小于对历史的评判。
当然这是后来史学界的观点,贾琏稍稍有所涉猎,懂的其实不多。
“窃以为,圣人修订《春秋》,意在存良史,正人心。故而春秋为经。”贾琏斟酌一番,给了这么一个回答。听的张廷恩脸上陡然一僵,心头微澜,暗道:此子竟有此见识?
能说出这个话呢,肯定认真读过《春秋》,并且有自身理解的人。对不对的不说。
张廷恩本身就是个比较有想法的教书先生,对于学生能在读书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并且敢于说出来的举动,内心是很赞赏的。读书嘛,就是要触类旁通,就是要有个人想法。
“嗯,不错。”张廷恩说完就走开了,贾琏目送他走开,心里暗暗嘀咕,不会说错话吧?我这还不是通俗的解释呢。通俗的解释,以历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徐复观言)。孔夫子有言:敬鬼神而远之。无疑可以看做在那个时代朴素的唯物史观。
因此,宗教在华夏没有做大,没有形成神权的原因很多,但儒家功不可没。
一个学生被老师关注了,自然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尤其是在青云书院。
学习好的学生,喜欢被老师提问,学习差的呢?正好反过来。
青云书院的学生,不说都是学霸,至少是直隶境内的学霸。
贾琏这个另类得到了张廷恩的关注,并且提问。这就让其他人不禁微微侧目了。
别人都在朗读,就他故意在练字,与众不同,吸引老师的关注。
个头矮了贾琏半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