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名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祝昊宇粗通皮毛的古文学识,他刚好知道,《礼记》是一部儒学经典,被后世归纳总结在十三经之中,记述的主要是秦汉以前儒家的各种礼仪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方方面面。
然后祝昊宇就疑惑了。
以祝英台这种敢于藐视世俗礼法的性子,又怎么会对《礼记》感兴趣,甚至还精读呢?
四个小时读通《礼记》,这明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祝昊宇在初时的紧张过后,也就放下了这个很有点挑战自己天才程度的想法——当然,即使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也绝不可能出现那种能在四小时之内,精读好一部篇章长达四十九节的儒学经典的人物。
至少祝昊宇就非常明白,他绝不会是那种人。
那么如果不去追赶祝英台对《礼记》的研习深度的话,是不是可以避重就轻,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礼记》,暂时把“辩难”这一关给度过去呢?
祝昊宇收敛好心神,开始仔细阅读《礼记》的目录,想要从中找到一篇最方便自己提出“辩难”的文章。
从《曲礼》开始,一直到《丧服四制》,祝昊宇反复将整本书卷给粗略翻过了三遍,终于敲定了一篇《儒行》。
选定《儒行》,不仅仅是因为魏晋风行玄学清谈,名士之间多喜重老庄而轻孔孟,从而使得这个题材很适于拿来辩难,更是因为这一篇是祝英台笔记与注疏做得最多的一篇。从这里,祝昊宇也更深一步地理解了祝英台的思想,明白了她为什么会对一部著述礼法制度的经书感兴趣。
《礼记》既然被定义为儒家经典,自然不会单单只是论述礼仪制度那么简单,更深一步来看,《礼记》其实是借礼仪之名,描绘和构想了儒者的理想境界与经典哲理,以及儒家定义里,为人的立身根本。
而在祝英台的个人批注里,是这样解释的:《礼记》之说,非礼仪,作人也。
礼仪,或许在先贤的眼里,不过是给愚人看的规范,以方便他们学会作人罢了。
祝昊宇深深感叹了一声,难怪祝英台居然好读《礼记》,原来在她的眼里,《礼记》竟然是这样的么?
祝昊宇开始静心研读《儒行》,两个时辰不知不觉就走了过去。
夫子轻轻用竹片敲起了书案,清清嗓子,朗声道:“学子们,暂且放下你们手中的书卷吧,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可不要只学不问……好了,辩难的时候到了!”
祝昊宇平静地放下书卷,望向这个额头很有特色的小老头儿。
这老头说话倒不像传说中的夫子们古板,竟还有几分趣味。
“怎么?你们就都只学不问?”夫子的视线在学生们脸上一一扫过,这个时候,虽然所有学子都依言放下了书卷,但却没有人主动提出辩难。
“是只学不问,还是说,你们都懂了,不需要辩难?”夫子的脸色有些沉了下来,“或者说,是我郭慎行品级太低,诸位不屑与我辩难?”
气氛在瞬间沉闷了起来,学子们的脸上有些开始现出惶恐。
祝昊宇忙站起身来,直接向这位名叫郭慎行的夫子一躬身为礼道:“夫子,我有疑问。”
虽然郭慎行没有直接点祝英台的名,但之前他有过示意却是不假。在这个时候,祝昊宇可不敢有分毫怠慢。更何况,读了四个小时的《儒行》一篇之后,祝昊宇有了些底气,也不是那么害怕面对“辩难”了。
他甚至树立起了自信,开始有了一种血液微微沸腾,意气万分飞扬的感觉。
这就是古代,这就是魏晋,这就是辩难么?
“好,”郭慎行倒也干脆,他直接踱到祝昊宇的书案前,点头道:“有何疑问,你说。”
祝昊宇微带笑容,问道:“夫子,孔子着儒服否?重儒行否?”
郭慎行额头上的皱纹又向内收了收,显得更深了些。
祝昊宇的问题有点尖锐了,晋人虽然为学之风十分开明,但敢于如此公然直论先贤的毕竟多半是那些久负盛名的名士,以祝昊宇这个还没毕业的小家伙而言,在课堂上这样问,毕竟是有些出格。
郭慎行到底还是经验丰富,微怔之后,便反问道:“祝英台你为何有此一问?”皮球马上又给踢回了祝昊宇。
“儒行有云,”祝昊宇胸有成竹,接下郭慎行的问话,便开始侃侃而谈,“‘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夫子,这一句,是不是说,孔子不着儒服?所谓儒者,入乡而随俗,和顺而自重,不以衣冠论身份,只以品行论高低?”
郭慎行点点头,少待,又道:“不以衣冠论身份是不错,但只以品行论高低之言论,祝英台,这是你自解的吧?”
祝昊宇笑笑道:“难道不是吗?夫子?”
郭慎行想了想,很老实地一叹道:“祝英台,你可知何谓九品中正?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衣冠即身份门第,不看衣冠,只看品行,你说对吗?”
这下轮到祝昊宇呆了一呆。
他的论点全部都是来自于... -->>
以祝昊宇粗通皮毛的古文学识,他刚好知道,《礼记》是一部儒学经典,被后世归纳总结在十三经之中,记述的主要是秦汉以前儒家的各种礼仪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方方面面。
然后祝昊宇就疑惑了。
以祝英台这种敢于藐视世俗礼法的性子,又怎么会对《礼记》感兴趣,甚至还精读呢?
四个小时读通《礼记》,这明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祝昊宇在初时的紧张过后,也就放下了这个很有点挑战自己天才程度的想法——当然,即使这个世界上真有天才,也绝不可能出现那种能在四小时之内,精读好一部篇章长达四十九节的儒学经典的人物。
至少祝昊宇就非常明白,他绝不会是那种人。
那么如果不去追赶祝英台对《礼记》的研习深度的话,是不是可以避重就轻,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礼记》,暂时把“辩难”这一关给度过去呢?
祝昊宇收敛好心神,开始仔细阅读《礼记》的目录,想要从中找到一篇最方便自己提出“辩难”的文章。
从《曲礼》开始,一直到《丧服四制》,祝昊宇反复将整本书卷给粗略翻过了三遍,终于敲定了一篇《儒行》。
选定《儒行》,不仅仅是因为魏晋风行玄学清谈,名士之间多喜重老庄而轻孔孟,从而使得这个题材很适于拿来辩难,更是因为这一篇是祝英台笔记与注疏做得最多的一篇。从这里,祝昊宇也更深一步地理解了祝英台的思想,明白了她为什么会对一部著述礼法制度的经书感兴趣。
《礼记》既然被定义为儒家经典,自然不会单单只是论述礼仪制度那么简单,更深一步来看,《礼记》其实是借礼仪之名,描绘和构想了儒者的理想境界与经典哲理,以及儒家定义里,为人的立身根本。
而在祝英台的个人批注里,是这样解释的:《礼记》之说,非礼仪,作人也。
礼仪,或许在先贤的眼里,不过是给愚人看的规范,以方便他们学会作人罢了。
祝昊宇深深感叹了一声,难怪祝英台居然好读《礼记》,原来在她的眼里,《礼记》竟然是这样的么?
祝昊宇开始静心研读《儒行》,两个时辰不知不觉就走了过去。
夫子轻轻用竹片敲起了书案,清清嗓子,朗声道:“学子们,暂且放下你们手中的书卷吧,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可不要只学不问……好了,辩难的时候到了!”
祝昊宇平静地放下书卷,望向这个额头很有特色的小老头儿。
这老头说话倒不像传说中的夫子们古板,竟还有几分趣味。
“怎么?你们就都只学不问?”夫子的视线在学生们脸上一一扫过,这个时候,虽然所有学子都依言放下了书卷,但却没有人主动提出辩难。
“是只学不问,还是说,你们都懂了,不需要辩难?”夫子的脸色有些沉了下来,“或者说,是我郭慎行品级太低,诸位不屑与我辩难?”
气氛在瞬间沉闷了起来,学子们的脸上有些开始现出惶恐。
祝昊宇忙站起身来,直接向这位名叫郭慎行的夫子一躬身为礼道:“夫子,我有疑问。”
虽然郭慎行没有直接点祝英台的名,但之前他有过示意却是不假。在这个时候,祝昊宇可不敢有分毫怠慢。更何况,读了四个小时的《儒行》一篇之后,祝昊宇有了些底气,也不是那么害怕面对“辩难”了。
他甚至树立起了自信,开始有了一种血液微微沸腾,意气万分飞扬的感觉。
这就是古代,这就是魏晋,这就是辩难么?
“好,”郭慎行倒也干脆,他直接踱到祝昊宇的书案前,点头道:“有何疑问,你说。”
祝昊宇微带笑容,问道:“夫子,孔子着儒服否?重儒行否?”
郭慎行额头上的皱纹又向内收了收,显得更深了些。
祝昊宇的问题有点尖锐了,晋人虽然为学之风十分开明,但敢于如此公然直论先贤的毕竟多半是那些久负盛名的名士,以祝昊宇这个还没毕业的小家伙而言,在课堂上这样问,毕竟是有些出格。
郭慎行到底还是经验丰富,微怔之后,便反问道:“祝英台你为何有此一问?”皮球马上又给踢回了祝昊宇。
“儒行有云,”祝昊宇胸有成竹,接下郭慎行的问话,便开始侃侃而谈,“‘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夫子,这一句,是不是说,孔子不着儒服?所谓儒者,入乡而随俗,和顺而自重,不以衣冠论身份,只以品行论高低?”
郭慎行点点头,少待,又道:“不以衣冠论身份是不错,但只以品行论高低之言论,祝英台,这是你自解的吧?”
祝昊宇笑笑道:“难道不是吗?夫子?”
郭慎行想了想,很老实地一叹道:“祝英台,你可知何谓九品中正?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衣冠即身份门第,不看衣冠,只看品行,你说对吗?”
这下轮到祝昊宇呆了一呆。
他的论点全部都是来自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