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秦始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月底的辽东已是衰草连天,北雁南飞,满目落叶飘零。燕王喜伫立辽东城头,心情如这肃杀的天气一样悲凉。几天前还是赫赫燕国国王,而今却到这荒蛮之地偏安一隅,该是多么大的反差。往昔王宫内的珠宝美女都已遗弃,身边只剩下两个嫔妃。他手抚女墙,喟然长叹一声。
公子寅转过头:“父王,为何感叹?”
“蓟城王宫里,那么多黄金珠宝都没能带出,我们早些准备就会好些,如今想来真是心痛。”
“父王,你刚刚逃得性命,实不该即为金钱伤感。须知道,我们而今仍然有性命之忧。”
“这偏远的辽东,难道还不安全吗?”
“秦王嬴政他会放过你吗?”公子寅所忧者正是此事,“秦王肯定会派兵来辽东追剿。”
“这,若是秦兵真来,又该如何是好?”
“眼下急需要办几件大事。”公子寅显然比燕王喜要明智,“一要大张旗鼓募兵,以补兵员不足。二要去往夷迪人部落示好,讲清秦人来攻的利害关系,争取胡人在秦军来犯时出兵相助。三要派得力大臣往代地拜谒代国国王,他原是赵国的公子嘉,与秦国有灭国之仇,争取同他联手抗秦。当秦国来犯时,约他在秦军背后发兵进击,牵制秦国兵力,减轻我国的压力。”
“公子寅,你真有远见卓识啊!这几条太重要了,应马上选派合适人员分别去办理。”燕王喜倒是很虚心地问,“王儿,你看都该谁来承办。”
“募兵之事,交由国尉即可。与夷迪胡人的沟通,恐怕就得儿亲自出马了。”公子寅沉思一下又说,“至于出使代国的使臣,就让丞相跑一遭吧。使者身份低了,不能引起代国的足够重视。”
“好,就依王儿。”燕王喜此时对公子寅是言听计从。
代国地处塞北,此时也已是寒意颇浓。原本是赵国的领地,公子嘉逃到此处,在众人的怂恿下改称代国称王。燕国的局面他早已了如指掌,当燕国的丞相来到时,他自有一番凄楚在心头。
燕丞相送上两颗夜明珠:“大王,贵我两国同为暴秦所害,理当携起手来,戮力同心抗秦,我主愿同代王结为兄弟,日后有难时互相帮衬。”
“贵相来使,寡人甚为欢悦。然请恕寡人直言,暴秦实在是太强大了,你我便联手也不及秦国十分之一。故若想苟安,只能讨好强秦。”
“大王所言有理,只是燕国已远离中原,偏存辽东,倘若秦军再来征讨,还望大王届时伸出援手。”
“代国兵力极为有限,要想保国还得自救。”
“这不是没有办法了,才欲同大王联手。”
“其实,要救燕国并不难,”代王给出了一个主意,“寡人为贵国指条明路,嬴政因太子丹派荆轲刺他而耿耿于怀,他不抓到太子丹不肯罢休。只要贵国献出太子丹的人头,秦国就不会再进攻了。”
“太子之头,岂可献上。”
“其实太子若是明智,自当为国分忧,以他一人之死,换来燕国和平,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燕丞相在代国一无所获,只得怏怏返回。
在夷迪人的洞府,公子寅将带来的礼物逐一奉上:“洞主请看,这是黄金五百,明珠十颗,玉环一对,还有美酒十坛。”
胡人洞主喜笑颜开:“这样的厚礼,叫某怎生报答。”
“何需言报,只是想和洞主交个朋友。”
“好,你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我们结拜如何?”
“好啊,说拜就拜。”
二人就在洞中结为金兰之好,以兄弟相称。公子寅尊洞主为兄:“大哥,我父子被秦王赶到这里,只怕他还不肯放过,也许不久还会派兵前来,而今我国兵力不足,到时还望兄长出兵相助?”
“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秦王不派人来还好,如派兵来,叫他尝尝我们夷迪人的厉害。”
“多谢兄长。”
公子寅从胡人处归来是大获丰收,与燕王喜说明情况,燕王喜不自禁,一再夸奖:“好,你又立一功,日后我们就有了帮手了。”
恰好,丞相也出使归来,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燕王喜便知情景不妙:“怎么,那代王他不肯出手相助。”
“他是被秦国打怕了,而且他也没有力量。”丞相说,“代国也不过几万人马,其实出兵相助也无济于事。”
“这个代王,他忘记了秦对他的亡国之恨。”
“不过,代王给咱指了一条明路,倒也有些道理。”
燕王急道:“说说看。”
“如果按他的主意办,我燕国就高枕无忧了。”
“是何主意,说出来让寡人听听哪!”燕王有些急不可耐。
“是这样,”丞相斟酌着字句,“代王言道,我国的祸事是因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而起,秦王发誓要报仇,倘若我国将太子的人头献上,那秦王就不会再派兵讨伐了。”
燕王一时无言。
公子寅却是大怒:“一派胡言,我堂堂一国太子,乃是嗣位的储君,怎能向敌国献头。”
“公子何必跟我动怒,这是代王说的,我不过是学话而已。再说,若没有荆轲刺秦的贸然行动,哪会有今日的处境。”
“太子刺秦是为了国家,怎能将秦国出兵归咎于太子,你身为丞相理当拿出安国之策,却发出这等无稽之谈。”
燕王开口了:“公子寅,你不要责怪丞相,今日之境况,确系太子鲁莽举动所致,没有他的刺秦之举,我们还在蓟城过得好好的。”
“就是嘛。”丞相似乎得理了。
“父王,不能这样认为,太子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忠心哪!”
“他要是真有这份忠心,或者说孝心,何不学学樊于期也自刎而死,将人头献予秦王,解除我燕国的危机。”
“父王怎出此言,太子是您的亲骨肉,别说不能献头,即便你献头给秦王,也不能阻止他的灭燕计划。”
“事是因他而起,他理应为国家承担责任,”燕王喜竟然作出了决定,“丞相,你明日动身,带着孤王的王旨,要太子丹自刎,将他的首级带回,也好献予秦国,以息战端。”
“万万不可呀,父王,虎毒尚不食子,您怎能下此王旨!”公子寅急加劝阻,“况且,太子是抗秦的主力,没有他谁会为您抗击秦兵。”
说话之际,紧急军情报入宫来,秦将李信率五万铁骑,绕过衍水,业已逼近辽东城,距此只有五十里路了。
这一军情,使得燕王更加坚定了要以太子丹之头,换取自己王位安全的信念。他立时提笔书写王旨,当即交予丞相:“趁敌人尚未围城,赶快出城前往土城,要太子丹自裁。拿到他的首级后,不必再回辽东,寡人估计这里已被围困,你就作为燕使径赴秦都咸阳,向秦主呈上太子丹头颅,请他撤兵。”
丞相领旨匆匆离殿去了。
公子寅见状也不多言,转身便走。
燕王喜呼唤一声:“站住!”
“父王还有何事?”
燕王喜冷笑几声:“想溜走,给太子丹报信去,你那点小聪明,还能瞒过我的眼睛。”
公子寅心思被说穿,无奈只能再次恳求:“父王,千万不能做这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太子杀不得啊!”
“孩子,为父也是不得已才如此而为啊!”燕王喜又抛出一个钓饵,“太子丹死后,空缺的太子之位,就由你继之。”
“父王,儿的才能不及太子丹,而且我也不能这样取而代之,儿臣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说罢,毅然出门去了。
在辽东城的西门,公子寅策马来到,可是守城偏将把他拦住了:“殿下,请您留步。”
“大胆,竟敢挡住我的去路!”
“殿下息怒,非是末将无礼,而是大王有旨,严令不许殿下出城,小人也是没有办法。”
公子寅前往土城报信心切:“快些让开,难道就不怕我动怒吗?”
“末将实实不敢,大王旨意说道,若是放走公子,就要小人性命。”偏将寸步不让,“小人还想留着脑袋吃饭。”
公子寅转了四门,都是不能出城,未免长叹一声。心里默默祷告,但愿太子丹以国家为重,不要听信父王的旨意。
丞相突然驾临土城,太子丹甚为奇怪,将他迎进房中,太子丹急问:“莫不是大王有恙?”
“大王身康体健。”
“那么,丞相远来所为何情?”
丞相也不多说,取出王旨:“太子听旨。”
太子丹见他很是庄重,急忙跪倒:“父王千岁千千岁。”
丞相一脸严肃,清清喉咙念道:丹身为太子,理当为国分忧,然其率意刺秦,致使秦兵犯境,国家几近沦亡。孤王远徙辽东,皆丹所致。今强秦亡燕之心不死,燕亦无力抗衡。为保国存,为保寡人之位,丹当自裁,以谢天下。献头与秦王,以息其怒气,寡人王位可安,丹亦忠孝两全。旨到之日,即当刎剑。
太子丹听罢,并无特别的反感,而是恭恭敬敬接过王旨:“丞相,请稍候片刻,可将丹头携走。”
副将大吃一惊:“殿下,不可行此愚昧之举,秦亡六国之心昭然,莫说献上殿下之头,便献上大王之头,秦国也要照常进兵。”
“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为国为家,于忠于孝,我都要割下这个头颅。”
“报。”一名军探跑入。
太子丹问:“有何军情?”
“秦国大将李信统率五万大军,绕过衍水,已将辽东城团团包围,形势危急,请太子定夺。”
副将一听,更加急迫:“殿下,新都危如累卵,您理当率军前往救援,万不可再行自裁。”
丞相一听也急了,但他是另一种思维:“殿下,行前大王叮嘱为臣,如秦兵进攻,要我即赴咸阳,献太子头以退秦兵。形势紧迫,望太子速作决断。”
太子丹满脸凄苦:“想壮士荆轲易水惜别,为国捐躯,隐士田光为激励荆轲,慷慨赴死,秦将樊于期为荆轲刺秦献出头颅,这些侠肝义胆之士,何曾惧死,他们先我太子丹而去,而今我何惜命乎。”言罢,对着辽东方向三跪三拜,再无他言,横剑自杀。
副将哭倒在地:“殿下,你不该行此愚忠愚孝啊!”
丞相命他:“副将,将太子之头割下,本相也好即赴咸阳。”
“相爷,我不会割下太子之头,要割你自己动手吧。”副将拂袖而去。
丞相无奈,自己用剑割下太子之头。
咸阳的甘泉宫,秦王嬴政例行上朝。赵高上前启奏:“大王,燕国的丞相远道而来,请求晋见。”
“他是何意?”
“据说是为献太子丹头颅而来。”
“这倒是新鲜,不知是真是假,宣他上殿。”
燕丞相上得殿来向嬴政拜毕:“大王,燕国太子丹遣荆轲行刺大王,皆他自作主张,燕王一些不知,并对此举深恶痛绝。故责其自尽,差本使携其头颅献大王,以释大王之怒。”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燕王真就能下得了手?寡人却不信,定是别选一相貌相近者,以假乱真欺骗孤王。”
“大王,燕王怎敢?”丞相便有些着急,“太子丹与大王多有交往,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赵高接过锦匣,呈到嬴政面前,为其拉开匣盖,里面的人头栩栩如生,那眉眼鼻子那容貌,分明就是太子丹。嬴政心中明白,这人头是真的,可他偏不认账:“如何?果然用假人头来欺骗寡人,燕王是在愚弄孤王,这实实令人气愤,燕使,想蒙蔽寡人吗?”
“大王,这确实是真的,而且是本使看着太子丹自尽的,燕王和燕国谁敢对大王作假啊!”
“寡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燕王会让他的太子割下头来。燕使,你们这套鬼把戏,骗傻瓜去吧。”
“大王,燕王是真心想要做秦国的附庸,甘愿年年进供,岁岁来朝,乞请大王撤了伐燕兵马。”
“休想!”嬴政一口回绝,“寡人要传旨李信,尽快攻下辽东,活捉以假人头欺骗寡人的燕王喜。”
燕丞相献了太子丹的人头,非但没能使秦王撤兵,反而讨了个好大的没趣,只得灰溜溜返回了辽东。
太子丹死后,副将带着两万人马来到辽东城下,在秦军背后扎营,以对秦军进行牵制。夷迪人也信守诺言,发兵一万,在秦军身后下寨。这样一来,秦军便不敢过于分散兵力,而是将五万人马收拢起来,放弃了两面的城门。出使的丞相就得以顺利返回城中。
丞相顾不得回家,直奔王宫,见了燕王禁不住哽咽声声:“大王,我们上当了,太子白死了。”
“却是怎样?”燕王问。
“那秦王故意刁难,硬说太子的人头为假冒,他,他不相信大王会让自己的亲生... -->>
九月底的辽东已是衰草连天,北雁南飞,满目落叶飘零。燕王喜伫立辽东城头,心情如这肃杀的天气一样悲凉。几天前还是赫赫燕国国王,而今却到这荒蛮之地偏安一隅,该是多么大的反差。往昔王宫内的珠宝美女都已遗弃,身边只剩下两个嫔妃。他手抚女墙,喟然长叹一声。
公子寅转过头:“父王,为何感叹?”
“蓟城王宫里,那么多黄金珠宝都没能带出,我们早些准备就会好些,如今想来真是心痛。”
“父王,你刚刚逃得性命,实不该即为金钱伤感。须知道,我们而今仍然有性命之忧。”
“这偏远的辽东,难道还不安全吗?”
“秦王嬴政他会放过你吗?”公子寅所忧者正是此事,“秦王肯定会派兵来辽东追剿。”
“这,若是秦兵真来,又该如何是好?”
“眼下急需要办几件大事。”公子寅显然比燕王喜要明智,“一要大张旗鼓募兵,以补兵员不足。二要去往夷迪人部落示好,讲清秦人来攻的利害关系,争取胡人在秦军来犯时出兵相助。三要派得力大臣往代地拜谒代国国王,他原是赵国的公子嘉,与秦国有灭国之仇,争取同他联手抗秦。当秦国来犯时,约他在秦军背后发兵进击,牵制秦国兵力,减轻我国的压力。”
“公子寅,你真有远见卓识啊!这几条太重要了,应马上选派合适人员分别去办理。”燕王喜倒是很虚心地问,“王儿,你看都该谁来承办。”
“募兵之事,交由国尉即可。与夷迪胡人的沟通,恐怕就得儿亲自出马了。”公子寅沉思一下又说,“至于出使代国的使臣,就让丞相跑一遭吧。使者身份低了,不能引起代国的足够重视。”
“好,就依王儿。”燕王喜此时对公子寅是言听计从。
代国地处塞北,此时也已是寒意颇浓。原本是赵国的领地,公子嘉逃到此处,在众人的怂恿下改称代国称王。燕国的局面他早已了如指掌,当燕国的丞相来到时,他自有一番凄楚在心头。
燕丞相送上两颗夜明珠:“大王,贵我两国同为暴秦所害,理当携起手来,戮力同心抗秦,我主愿同代王结为兄弟,日后有难时互相帮衬。”
“贵相来使,寡人甚为欢悦。然请恕寡人直言,暴秦实在是太强大了,你我便联手也不及秦国十分之一。故若想苟安,只能讨好强秦。”
“大王所言有理,只是燕国已远离中原,偏存辽东,倘若秦军再来征讨,还望大王届时伸出援手。”
“代国兵力极为有限,要想保国还得自救。”
“这不是没有办法了,才欲同大王联手。”
“其实,要救燕国并不难,”代王给出了一个主意,“寡人为贵国指条明路,嬴政因太子丹派荆轲刺他而耿耿于怀,他不抓到太子丹不肯罢休。只要贵国献出太子丹的人头,秦国就不会再进攻了。”
“太子之头,岂可献上。”
“其实太子若是明智,自当为国分忧,以他一人之死,换来燕国和平,这笔账还是划算的。”
燕丞相在代国一无所获,只得怏怏返回。
在夷迪人的洞府,公子寅将带来的礼物逐一奉上:“洞主请看,这是黄金五百,明珠十颗,玉环一对,还有美酒十坛。”
胡人洞主喜笑颜开:“这样的厚礼,叫某怎生报答。”
“何需言报,只是想和洞主交个朋友。”
“好,你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我们结拜如何?”
“好啊,说拜就拜。”
二人就在洞中结为金兰之好,以兄弟相称。公子寅尊洞主为兄:“大哥,我父子被秦王赶到这里,只怕他还不肯放过,也许不久还会派兵前来,而今我国兵力不足,到时还望兄长出兵相助?”
“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秦王不派人来还好,如派兵来,叫他尝尝我们夷迪人的厉害。”
“多谢兄长。”
公子寅从胡人处归来是大获丰收,与燕王喜说明情况,燕王喜不自禁,一再夸奖:“好,你又立一功,日后我们就有了帮手了。”
恰好,丞相也出使归来,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燕王喜便知情景不妙:“怎么,那代王他不肯出手相助。”
“他是被秦国打怕了,而且他也没有力量。”丞相说,“代国也不过几万人马,其实出兵相助也无济于事。”
“这个代王,他忘记了秦对他的亡国之恨。”
“不过,代王给咱指了一条明路,倒也有些道理。”
燕王急道:“说说看。”
“如果按他的主意办,我燕国就高枕无忧了。”
“是何主意,说出来让寡人听听哪!”燕王有些急不可耐。
“是这样,”丞相斟酌着字句,“代王言道,我国的祸事是因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而起,秦王发誓要报仇,倘若我国将太子的人头献上,那秦王就不会再派兵讨伐了。”
燕王一时无言。
公子寅却是大怒:“一派胡言,我堂堂一国太子,乃是嗣位的储君,怎能向敌国献头。”
“公子何必跟我动怒,这是代王说的,我不过是学话而已。再说,若没有荆轲刺秦的贸然行动,哪会有今日的处境。”
“太子刺秦是为了国家,怎能将秦国出兵归咎于太子,你身为丞相理当拿出安国之策,却发出这等无稽之谈。”
燕王开口了:“公子寅,你不要责怪丞相,今日之境况,确系太子鲁莽举动所致,没有他的刺秦之举,我们还在蓟城过得好好的。”
“就是嘛。”丞相似乎得理了。
“父王,不能这样认为,太子是一片为国为民的忠心哪!”
“他要是真有这份忠心,或者说孝心,何不学学樊于期也自刎而死,将人头献予秦王,解除我燕国的危机。”
“父王怎出此言,太子是您的亲骨肉,别说不能献头,即便你献头给秦王,也不能阻止他的灭燕计划。”
“事是因他而起,他理应为国家承担责任,”燕王喜竟然作出了决定,“丞相,你明日动身,带着孤王的王旨,要太子丹自刎,将他的首级带回,也好献予秦国,以息战端。”
“万万不可呀,父王,虎毒尚不食子,您怎能下此王旨!”公子寅急加劝阻,“况且,太子是抗秦的主力,没有他谁会为您抗击秦兵。”
说话之际,紧急军情报入宫来,秦将李信率五万铁骑,绕过衍水,业已逼近辽东城,距此只有五十里路了。
这一军情,使得燕王更加坚定了要以太子丹之头,换取自己王位安全的信念。他立时提笔书写王旨,当即交予丞相:“趁敌人尚未围城,赶快出城前往土城,要太子丹自裁。拿到他的首级后,不必再回辽东,寡人估计这里已被围困,你就作为燕使径赴秦都咸阳,向秦主呈上太子丹头颅,请他撤兵。”
丞相领旨匆匆离殿去了。
公子寅见状也不多言,转身便走。
燕王喜呼唤一声:“站住!”
“父王还有何事?”
燕王喜冷笑几声:“想溜走,给太子丹报信去,你那点小聪明,还能瞒过我的眼睛。”
公子寅心思被说穿,无奈只能再次恳求:“父王,千万不能做这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太子杀不得啊!”
“孩子,为父也是不得已才如此而为啊!”燕王喜又抛出一个钓饵,“太子丹死后,空缺的太子之位,就由你继之。”
“父王,儿的才能不及太子丹,而且我也不能这样取而代之,儿臣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说罢,毅然出门去了。
在辽东城的西门,公子寅策马来到,可是守城偏将把他拦住了:“殿下,请您留步。”
“大胆,竟敢挡住我的去路!”
“殿下息怒,非是末将无礼,而是大王有旨,严令不许殿下出城,小人也是没有办法。”
公子寅前往土城报信心切:“快些让开,难道就不怕我动怒吗?”
“末将实实不敢,大王旨意说道,若是放走公子,就要小人性命。”偏将寸步不让,“小人还想留着脑袋吃饭。”
公子寅转了四门,都是不能出城,未免长叹一声。心里默默祷告,但愿太子丹以国家为重,不要听信父王的旨意。
丞相突然驾临土城,太子丹甚为奇怪,将他迎进房中,太子丹急问:“莫不是大王有恙?”
“大王身康体健。”
“那么,丞相远来所为何情?”
丞相也不多说,取出王旨:“太子听旨。”
太子丹见他很是庄重,急忙跪倒:“父王千岁千千岁。”
丞相一脸严肃,清清喉咙念道:丹身为太子,理当为国分忧,然其率意刺秦,致使秦兵犯境,国家几近沦亡。孤王远徙辽东,皆丹所致。今强秦亡燕之心不死,燕亦无力抗衡。为保国存,为保寡人之位,丹当自裁,以谢天下。献头与秦王,以息其怒气,寡人王位可安,丹亦忠孝两全。旨到之日,即当刎剑。
太子丹听罢,并无特别的反感,而是恭恭敬敬接过王旨:“丞相,请稍候片刻,可将丹头携走。”
副将大吃一惊:“殿下,不可行此愚昧之举,秦亡六国之心昭然,莫说献上殿下之头,便献上大王之头,秦国也要照常进兵。”
“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为国为家,于忠于孝,我都要割下这个头颅。”
“报。”一名军探跑入。
太子丹问:“有何军情?”
“秦国大将李信统率五万大军,绕过衍水,已将辽东城团团包围,形势危急,请太子定夺。”
副将一听,更加急迫:“殿下,新都危如累卵,您理当率军前往救援,万不可再行自裁。”
丞相一听也急了,但他是另一种思维:“殿下,行前大王叮嘱为臣,如秦兵进攻,要我即赴咸阳,献太子头以退秦兵。形势紧迫,望太子速作决断。”
太子丹满脸凄苦:“想壮士荆轲易水惜别,为国捐躯,隐士田光为激励荆轲,慷慨赴死,秦将樊于期为荆轲刺秦献出头颅,这些侠肝义胆之士,何曾惧死,他们先我太子丹而去,而今我何惜命乎。”言罢,对着辽东方向三跪三拜,再无他言,横剑自杀。
副将哭倒在地:“殿下,你不该行此愚忠愚孝啊!”
丞相命他:“副将,将太子之头割下,本相也好即赴咸阳。”
“相爷,我不会割下太子之头,要割你自己动手吧。”副将拂袖而去。
丞相无奈,自己用剑割下太子之头。
咸阳的甘泉宫,秦王嬴政例行上朝。赵高上前启奏:“大王,燕国的丞相远道而来,请求晋见。”
“他是何意?”
“据说是为献太子丹头颅而来。”
“这倒是新鲜,不知是真是假,宣他上殿。”
燕丞相上得殿来向嬴政拜毕:“大王,燕国太子丹遣荆轲行刺大王,皆他自作主张,燕王一些不知,并对此举深恶痛绝。故责其自尽,差本使携其头颅献大王,以释大王之怒。”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燕王真就能下得了手?寡人却不信,定是别选一相貌相近者,以假乱真欺骗孤王。”
“大王,燕王怎敢?”丞相便有些着急,“太子丹与大王多有交往,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赵高接过锦匣,呈到嬴政面前,为其拉开匣盖,里面的人头栩栩如生,那眉眼鼻子那容貌,分明就是太子丹。嬴政心中明白,这人头是真的,可他偏不认账:“如何?果然用假人头来欺骗寡人,燕王是在愚弄孤王,这实实令人气愤,燕使,想蒙蔽寡人吗?”
“大王,这确实是真的,而且是本使看着太子丹自尽的,燕王和燕国谁敢对大王作假啊!”
“寡人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燕王会让他的太子割下头来。燕使,你们这套鬼把戏,骗傻瓜去吧。”
“大王,燕王是真心想要做秦国的附庸,甘愿年年进供,岁岁来朝,乞请大王撤了伐燕兵马。”
“休想!”嬴政一口回绝,“寡人要传旨李信,尽快攻下辽东,活捉以假人头欺骗寡人的燕王喜。”
燕丞相献了太子丹的人头,非但没能使秦王撤兵,反而讨了个好大的没趣,只得灰溜溜返回了辽东。
太子丹死后,副将带着两万人马来到辽东城下,在秦军背后扎营,以对秦军进行牵制。夷迪人也信守诺言,发兵一万,在秦军身后下寨。这样一来,秦军便不敢过于分散兵力,而是将五万人马收拢起来,放弃了两面的城门。出使的丞相就得以顺利返回城中。
丞相顾不得回家,直奔王宫,见了燕王禁不住哽咽声声:“大王,我们上当了,太子白死了。”
“却是怎样?”燕王问。
“那秦王故意刁难,硬说太子的人头为假冒,他,他不相信大王会让自己的亲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