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动”应科特的请求,哈康国王就此事向乔治国王说项,使这一决定撤销了。可是,英国政府对德国通过挪威领海从瑞典运输矿砂一事仍继续关注,因此科特作了尝试,企图说服瑞典把一部分运输从北海之滨的挪威港口纳尔维克转移到波罗的海之滨的瑞典港口律勒欧,但是没有成功,可以料到,主要是由于这种转移可能对瑞典与盟国的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1940年1月底,英国建议挪威自己在其领海内布雷,挪威政府答应予以考虑。但是这个建议直到3月20日才交给国防部,3月的下半月,科特向英国政府并向盟国的报界提出,还是把这件事搁置起来对盟国有利,因为运至英国的矿砂增加了,而运往德国的矿砂则减少了。同时,俄-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已使挪威以及瑞典面临着局部被盟**队占领的危险,盟军在支援芬兰的途中,顺便会控制纳尔维克和瑞典铁矿区。
在此期间,还有一些小的侵犯挪威中立的行为发生,如交战国的飞机飞越挪威领土。这类事件发生以后,只要能辨认出非法侵入的飞机的国籍,挪威总是立即向进犯国提出抗议。德国政府通常予以否认,而英国人(在芬兰战事中还有俄国人)通常则承认侵入并道歉。交战**舰进入挪威领海,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不过,在这个阶段,这种事情难得发生。美国商船“弗林特市”号被德国海军俘获,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国际法中对如何释放被交战国在中立国领海内俘获的中立国船只,没有任何条款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挪威人允许这条船沿着挪威海岸继续航行。可是,当它的德国船长将船在豪格松停泊时,法律上的地位就改变了,挪威当局立刻放掉了这条船,把船上的德**官和押送该船的船员扣留了起来。德国人提出强烈抗议并加威胁,但是当柏林方面知道挪威人企图行使国际法赋予他们的权利时,抗议就渐渐地平息了。挪威在这件事上采取的行动,提高了挪威政府的威望;但是在别的事上,尤其在德国海军辅助舰“韦斯特瓦尔德”号的事件上,挪威对德国却表现了不必要的顺从。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影响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军行动,是英国海军于1940年2月16日采取的,当时驱逐舰“哥萨克”号驶入耶辛峡湾,并强行靠拢德国的海军舰艇“阿尔特马克”号(它是“斯比伯爵”号的辅助舰)。海军上校(后为爵上海军元帅)菲利普?维安率领的一支队伍强登敌舰,打败了德国船员,救出了被“斯比伯爵”号俘虏而藏在“阿尔特马克”号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国战俘。在战斗中放了几枪,打死了四个德国人。按照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论,英国的行动无疑是值得同情的,而英国政府也有可以争辩的法律依据。挪威白皮书声称挪威人允许“阿尔特马克”号驶入挪威的“外部”领海是有理由的,不过批评了舰队司令——他得到外交委员会的支持——让这条船通过卑尔根军港。但是另一方面,就在这同一份白皮书中,他决定对“英国的破坏中立”不予抵抗,却得到称许,理由是“一个中立国如其中立受到侵犯,按照国际法它并无义务使用武力来对付显然占优势的兵力”而且“我们急于要避免,由于耶辛峡湾之战的直接结果,挪威被卷入德国的一方作战”科特在挪威议会中所作的一次说明中,声称抵抗将是没有意义的。这项声明同科特给英国和德国外交官的通知是矛盾的,通知说“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挪威今后将“开火”但是,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这时终于感到,挪威没有能力,也许甚至不愿意,扞卫它的中立,这样,德国对挪威的威胁就开始包含着不祥的凶兆。希特勒这时明确地决定入侵挪威,而英国人则决定在挪威领海内的航道布雷,希望借此挑动德国进攻挪威,从而为盟国的军队不以侵略者而以救星的身分在挪威登陆开辟道路。这时科特通过华盛顿方面迫切要求盟国对挪威处境的危险表现更多的谅解;可是盟国对挪威的口气也变了,英国的政治家们这时再三声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应保持中立,而应为自身设想,参加到西欧国家一边来。
挪威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卷入了海战,但它的中立政策却直到俄国进攻芬兰时才在军事-政治方面经受了第一次严重的考验。挪威人民的心情虽然都向着芬兰,但是在负责的政治岗位上,却没有人准备按这种心情行事。尤其是首相,他利用了自己的全部权力来保持最严格的中立,而科特则心甘情愿地执行了这项政策。此外,德国驻奥斯陆公使布罗尔再三警告挪威政府,说任何给予芬兰军事援助的正式行动将导致德国的报复。因此,政府不理会议会中以j?l?莫温凯尔和汉布罗为首的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支持的少数人的意见,即要求执行一项与群情相一致的政策。尽管态度这样谨慎小心,苏联政府在1月6日还是对挪威报纸上的反俄宣传提出了抗议。挪威政府的答复是坚定而庄严的,认为这一指摘不正确而予以拒绝,强调了挪威保持中立的坚定决心。就官方来说,俄国政府对这个答复是满意的,但是非官方的莫斯科广播在1月15日却说这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局势从未让挪威忘记过,它这条国家之舟正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挪威人在中立条例的范围内就自己能力所及给予芬兰全力帮助。科特于12月14日在日内瓦说,虽然同瑞典给芬兰的帮助相比,挪威的帮助似乎很少“但是,在挪威,我们以前确实从来没有募集到象帮助芬兰这样大量的金钱和东西。”此外,当盟国在1939年12月底照会挪威(和瑞典),要求提供方便,以通过斯堪的纳维亚领土运送战争物资给芬兰,这两个国家都给予了方便,认为这样做并不构成对中立的侵犯。另一方面,当盟国在3月2日要求瑞典和挪威,万一芬兰呼吁盟国给予军事援助时,准许盟**队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过境,这一要求却在3月2日和3月4日先后为瑞典和挪威拒绝。只有一次,能够看到科特稍微放宽了他对中立的严格概念,那是当他参加考虑在1940年3月12日俄芬和约缔结以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芬兰之间建立防务同盟的可能性的时候;但当苏联政府表明,这样的条约将被看作芬兰方面破坏和约时,这个建议就被撤销了。
在“阿尔特马克”号事件以后一星期,挪威同交战国的贸易谈判在奥斯陆达到了紧要关头。德挪协定——它得到英国代表们的赞成——于2月23日签字,而英挪协定却直到3月11日方才办妥,因为它需要得到英国各自治领的同意。1940年4月2日,张伯伦在下院提到贸易情况时,着重指出“我们缔结的所有战时贸易协定中,都有条款规定中立国自己国内的产品可出口到德国。”我们将要看到,他没有明确提到矿砂的运输,因为实际上这是瑞典的出口,但是科特认为,根据中立的条例并考虑到挪威在1939年9月1日给德国的保证,挪威必须准许并保护在它领海内的“和平运输”可是,英国加紧了对这条运输线的控制,英国的军舰有时还侵入挪威的领海。
行动”应科特的请求,哈康国王就此事向乔治国王说项,使这一决定撤销了。可是,英国政府对德国通过挪威领海从瑞典运输矿砂一事仍继续关注,因此科特作了尝试,企图说服瑞典把一部分运输从北海之滨的挪威港口纳尔维克转移到波罗的海之滨的瑞典港口律勒欧,但是没有成功,可以料到,主要是由于这种转移可能对瑞典与盟国的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1940年1月底,英国建议挪威自己在其领海内布雷,挪威政府答应予以考虑。但是这个建议直到3月20日才交给国防部,3月的下半月,科特向英国政府并向盟国的报界提出,还是把这件事搁置起来对盟国有利,因为运至英国的矿砂增加了,而运往德国的矿砂则减少了。同时,俄-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已使挪威以及瑞典面临着局部被盟**队占领的危险,盟军在支援芬兰的途中,顺便会控制纳尔维克和瑞典铁矿区。
在此期间,还有一些小的侵犯挪威中立的行为发生,如交战国的飞机飞越挪威领土。这类事件发生以后,只要能辨认出非法侵入的飞机的国籍,挪威总是立即向进犯国提出抗议。德国政府通常予以否认,而英国人(在芬兰战事中还有俄国人)通常则承认侵入并道歉。交战**舰进入挪威领海,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不过,在这个阶段,这种事情难得发生。美国商船“弗林特市”号被德国海军俘获,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国际法中对如何释放被交战国在中立国领海内俘获的中立国船只,没有任何条款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挪威人允许这条船沿着挪威海岸继续航行。可是,当它的德国船长将船在豪格松停泊时,法律上的地位就改变了,挪威当局立刻放掉了这条船,把船上的德**官和押送该船的船员扣留了起来。德国人提出强烈抗议并加威胁,但是当柏林方面知道挪威人企图行使国际法赋予他们的权利时,抗议就渐渐地平息了。挪威在这件事上采取的行动,提高了挪威政府的威望;但是在别的事上,尤其在德国海军辅助舰“韦斯特瓦尔德”号的事件上,挪威对德国却表现了不必要的顺从。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影响挪威中立的最重要的海军行动,是英国海军于1940年2月16日采取的,当时驱逐舰“哥萨克”号驶入耶辛峡湾,并强行靠拢德国的海军舰艇“阿尔特马克”号(它是“斯比伯爵”号的辅助舰)。海军上校(后为爵上海军元帅)菲利普?维安率领的一支队伍强登敌舰,打败了德国船员,救出了被“斯比伯爵”号俘虏而藏在“阿尔特马克”号上的二百九十九名英国战俘。在战斗中放了几枪,打死了四个德国人。按照这件事的是非曲直而论,英国的行动无疑是值得同情的,而英国政府也有可以争辩的法律依据。挪威白皮书声称挪威人允许“阿尔特马克”号驶入挪威的“外部”领海是有理由的,不过批评了舰队司令——他得到外交委员会的支持——让这条船通过卑尔根军港。但是另一方面,就在这同一份白皮书中,他决定对“英国的破坏中立”不予抵抗,却得到称许,理由是“一个中立国如其中立受到侵犯,按照国际法它并无义务使用武力来对付显然占优势的兵力”而且“我们急于要避免,由于耶辛峡湾之战的直接结果,挪威被卷入德国的一方作战”科特在挪威议会中所作的一次说明中,声称抵抗将是没有意义的。这项声明同科特给英国和德国外交官的通知是矛盾的,通知说“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挪威今后将“开火”但是,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这时终于感到,挪威没有能力,也许甚至不愿意,扞卫它的中立,这样,德国对挪威的威胁就开始包含着不祥的凶兆。希特勒这时明确地决定入侵挪威,而英国人则决定在挪威领海内的航道布雷,希望借此挑动德国进攻挪威,从而为盟国的军队不以侵略者而以救星的身分在挪威登陆开辟道路。这时科特通过华盛顿方面迫切要求盟国对挪威处境的危险表现更多的谅解;可是盟国对挪威的口气也变了,英国的政治家们这时再三声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不应保持中立,而应为自身设想,参加到西欧国家一边来。
挪威从战争一开始就被卷入了海战,但它的中立政策却直到俄国进攻芬兰时才在军事-政治方面经受了第一次严重的考验。挪威人民的心情虽然都向着芬兰,但是在负责的政治岗位上,却没有人准备按这种心情行事。尤其是首相,他利用了自己的全部权力来保持最严格的中立,而科特则心甘情愿地执行了这项政策。此外,德国驻奥斯陆公使布罗尔再三警告挪威政府,说任何给予芬兰军事援助的正式行动将导致德国的报复。因此,政府不理会议会中以j?l?莫温凯尔和汉布罗为首的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支持的少数人的意见,即要求执行一项与群情相一致的政策。尽管态度这样谨慎小心,苏联政府在1月6日还是对挪威报纸上的反俄宣传提出了抗议。挪威政府的答复是坚定而庄严的,认为这一指摘不正确而予以拒绝,强调了挪威保持中立的坚定决心。就官方来说,俄国政府对这个答复是满意的,但是非官方的莫斯科广播在1月15日却说这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局势从未让挪威忘记过,它这条国家之舟正在惊涛骇浪中航行;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挪威人在中立条例的范围内就自己能力所及给予芬兰全力帮助。科特于12月14日在日内瓦说,虽然同瑞典给芬兰的帮助相比,挪威的帮助似乎很少“但是,在挪威,我们以前确实从来没有募集到象帮助芬兰这样大量的金钱和东西。”此外,当盟国在1939年12月底照会挪威(和瑞典),要求提供方便,以通过斯堪的纳维亚领土运送战争物资给芬兰,这两个国家都给予了方便,认为这样做并不构成对中立的侵犯。另一方面,当盟国在3月2日要求瑞典和挪威,万一芬兰呼吁盟国给予军事援助时,准许盟**队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过境,这一要求却在3月2日和3月4日先后为瑞典和挪威拒绝。只有一次,能够看到科特稍微放宽了他对中立的严格概念,那是当他参加考虑在1940年3月12日俄芬和约缔结以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芬兰之间建立防务同盟的可能性的时候;但当苏联政府表明,这样的条约将被看作芬兰方面破坏和约时,这个建议就被撤销了。
在“阿尔特马克”号事件以后一星期,挪威同交战国的贸易谈判在奥斯陆达到了紧要关头。德挪协定——它得到英国代表们的赞成——于2月23日签字,而英挪协定却直到3月11日方才办妥,因为它需要得到英国各自治领的同意。1940年4月2日,张伯伦在下院提到贸易情况时,着重指出“我们缔结的所有战时贸易协定中,都有条款规定中立国自己国内的产品可出口到德国。”我们将要看到,他没有明确提到矿砂的运输,因为实际上这是瑞典的出口,但是科特认为,根据中立的条例并考虑到挪威在1939年9月1日给德国的保证,挪威必须准许并保护在它领海内的“和平运输”可是,英国加紧了对这条运输线的控制,英国的军舰有时还侵入挪威的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