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诡案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宋玉风死前的一天一夜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为了调查此事,我跟蓁蓁到交警队找到一年前宋玉风那宗车祸的记录。从事故现场的照片看来,这宗车祸还真严重的,车子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撞断防护栏,冲到高架路下面,整个车头都变形了,但车尾则比较完整。从事故调查纪录上说,车祸发生时车速必定超过时速150公里,要不然就不可能把防护栏撞断。对于造成车祸的原因,纪录是只是简单地说是当事人宋玉风酒后鲁莽驾驶,以致发生交通意外。而这个宗车祸中除当事人当场死亡外,并无造成其他人员伤亡。不过最奇怪的是,这宗车祸是发生在一条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上。
看了部分车祸记录后,我就能肯定这宗车祸中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首先,小燕说国土局里曾经流传宋玉风开车比骑自行车还要慢的笑话,而芷瑶也说他开车很小心,那么怎么会以时速超过150公里的车速风驰电掣呢?其次,出事地点是一条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他走这条路干嘛?他在出事前一在就已经彻夜未归,如果出事当日是要到外地出差,那么起码也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这宗诡异的车祸还真是疑点重重。
就在我思量着车祸中的种种疑点时,蓁蓁指着其中一张现场照片跟我说:“你看看这里,他当时会不会是被人追赶呢?”
她所指的照片能清楚地看见车尾有轻微损坏,应该不是车子冲下防护栏后造成的。车子是插水式冲下高架路的,并没有翻车的迹象,因此虽然车头严重变形,但车尾则相对完好。也就是说,车尾应该没有受到碰撞。
芷瑶说她父亲开车很小心,之前并没有把车子刮花,也就是说车尾的损坏是在他离家之后造成的。所以,蓁蓁的猜测也并非不无可能,车尾的损坏有可能是被人追赶时造成的。不过,当我仔细看清楚之后,又觉得事情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车尾只是被刮花了些许,如果当时是在高速追逐,就算是一次小碰撞应该也会很严重,而这点损坏更像是在慢速行驶时造成的。再者,如果宋玉风当时是被人追赶,那么他应该会逃到一些人多的地方,而不是逃到更容易让对方伤害他的高速公路上。
我把自己的分析告诉蓁蓁,她思索片刻后竟然撩起衣袖向我挥拳。我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只知道如果我不避开,马上就会多了个像国宝那样黑眼圈,于是便连忙往一边闪。然而由于过度慌张,我并没有注意身旁的椅子,当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惨叫一声就绊倒在地上。这一摔几乎要把我骨头也摔散了。
我呻吟着爬起来,蓁蓁居然看着我哈哈大笑,我便板着脸问她干嘛故意整我,她笑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我是想让你知道什么‘慌不择路’。在正常情况下宋玉风当然不会跑到高速公路上去,但是如果当时他真的被人追赶,那么就可能会见路就走,就像你这样。”
难道他当时真的正被人追赶,那么追赶他的人会不会就是高卫雄呢?这个问题我很快就知道答案了,因为继续翻阅记录时,我发现这宗车祸的报案人就是高卫雄跟黄兆。根据记录所说,他们本来跟宋玉风刚吃完饭,打算开车到一个位于外地的度假村泡温泉。他们的口供很暧昧,暗示此行是为讨宋玉风的欢心,以便他们公司在买地的事情上得到对方的支持。他们更隐讳地提及此行的目的是寻花问柳,还说宋玉风在之前的饭局上喝了不少酒,认为他可能是太过心急,所以把车开得太快以致发生车祸。
我想这宗车祸之所以被定性为意外,处理该案的警员不是智商太低就是收了黑钱,因为这两人口供明显有问题。试想一下,他们的行为严格来说在对宋玉风进行贿赂,那有人会这么笨,贿赂别人还敢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再者,就算当时他们真的是吃完饭想去寻花问柳,一来用不着到外地;二来吃饱喝足的**多都不想太费神,更别说开长途车,他们三个人要真的是到外地玩,开一辆车就已经足够了,为何要开两辆?而且,还要他们的讨好对象自己开车?
就算撇开这些疑点不说,单是宋玉风是否会去寻花问柳也已经是个疑问。从小燕及芷瑶对他的评价看来,他应该不是个会去鬼混的人。就算假设他真是想去鬼混,那也至少也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但他从离家后到车祸前的一天一夜里都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综合以上种种疑点,我推测他在离家赴约时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次日虽然得以脱身,但却被高卫雄及黄兆发现,并对他进行追截。他因为过于惊慌,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逃到高速公路上,最终酿成车祸。
要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案中的当事人。可惜该案的三名当事人中,已有两名先后去世,虽然黄兆还活着,但是我想他应该不会再为我提供任何线索。不过也没关系,他跟高卫雄只是小喽啰而已,我就不信没有人指使他们。而指使他们的人,除了他们的老板赵松,我想不会有第二个。或许,我应该从赵松身上寻找突破口,不过他是否会合作可是个疑问。
我们来到赵松的公司,发现他的业务也挺繁忙的,有六个人在他办公室外呆着,应该都是来跟他谈生意的。本以为要等上半天才能跟他见面,可是他那位姓程的**秘书为我们通传后,他就指示秘书带我们进来。
您的每一下点击,都是对作者的支持与鼓励!请保护知识产权,支持正版,《诡案组》为17k独家首发,首发地址为kongbu./book/32803.html
宋玉风死前的一天一夜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为了调查此事,我跟蓁蓁到交警队找到一年前宋玉风那宗车祸的记录。从事故现场的照片看来,这宗车祸还真严重的,车子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撞断防护栏,冲到高架路下面,整个车头都变形了,但车尾则比较完整。从事故调查纪录上说,车祸发生时车速必定超过时速150公里,要不然就不可能把防护栏撞断。对于造成车祸的原因,纪录是只是简单地说是当事人宋玉风酒后鲁莽驾驶,以致发生交通意外。而这个宗车祸中除当事人当场死亡外,并无造成其他人员伤亡。不过最奇怪的是,这宗车祸是发生在一条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上。
看了部分车祸记录后,我就能肯定这宗车祸中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首先,小燕说国土局里曾经流传宋玉风开车比骑自行车还要慢的笑话,而芷瑶也说他开车很小心,那么怎么会以时速超过150公里的车速风驰电掣呢?其次,出事地点是一条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他走这条路干嘛?他在出事前一在就已经彻夜未归,如果出事当日是要到外地出差,那么起码也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这宗诡异的车祸还真是疑点重重。
就在我思量着车祸中的种种疑点时,蓁蓁指着其中一张现场照片跟我说:“你看看这里,他当时会不会是被人追赶呢?”
她所指的照片能清楚地看见车尾有轻微损坏,应该不是车子冲下防护栏后造成的。车子是插水式冲下高架路的,并没有翻车的迹象,因此虽然车头严重变形,但车尾则相对完好。也就是说,车尾应该没有受到碰撞。
芷瑶说她父亲开车很小心,之前并没有把车子刮花,也就是说车尾的损坏是在他离家之后造成的。所以,蓁蓁的猜测也并非不无可能,车尾的损坏有可能是被人追赶时造成的。不过,当我仔细看清楚之后,又觉得事情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车尾只是被刮花了些许,如果当时是在高速追逐,就算是一次小碰撞应该也会很严重,而这点损坏更像是在慢速行驶时造成的。再者,如果宋玉风当时是被人追赶,那么他应该会逃到一些人多的地方,而不是逃到更容易让对方伤害他的高速公路上。
我把自己的分析告诉蓁蓁,她思索片刻后竟然撩起衣袖向我挥拳。我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只知道如果我不避开,马上就会多了个像国宝那样黑眼圈,于是便连忙往一边闪。然而由于过度慌张,我并没有注意身旁的椅子,当我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惨叫一声就绊倒在地上。这一摔几乎要把我骨头也摔散了。
我呻吟着爬起来,蓁蓁居然看着我哈哈大笑,我便板着脸问她干嘛故意整我,她笑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我是想让你知道什么‘慌不择路’。在正常情况下宋玉风当然不会跑到高速公路上去,但是如果当时他真的被人追赶,那么就可能会见路就走,就像你这样。”
难道他当时真的正被人追赶,那么追赶他的人会不会就是高卫雄呢?这个问题我很快就知道答案了,因为继续翻阅记录时,我发现这宗车祸的报案人就是高卫雄跟黄兆。根据记录所说,他们本来跟宋玉风刚吃完饭,打算开车到一个位于外地的度假村泡温泉。他们的口供很暧昧,暗示此行是为讨宋玉风的欢心,以便他们公司在买地的事情上得到对方的支持。他们更隐讳地提及此行的目的是寻花问柳,还说宋玉风在之前的饭局上喝了不少酒,认为他可能是太过心急,所以把车开得太快以致发生车祸。
我想这宗车祸之所以被定性为意外,处理该案的警员不是智商太低就是收了黑钱,因为这两人口供明显有问题。试想一下,他们的行为严格来说在对宋玉风进行贿赂,那有人会这么笨,贿赂别人还敢光明正大地说出来。再者,就算当时他们真的是吃完饭想去寻花问柳,一来用不着到外地;二来吃饱喝足的**多都不想太费神,更别说开长途车,他们三个人要真的是到外地玩,开一辆车就已经足够了,为何要开两辆?而且,还要他们的讨好对象自己开车?
就算撇开这些疑点不说,单是宋玉风是否会去寻花问柳也已经是个疑问。从小燕及芷瑶对他的评价看来,他应该不是个会去鬼混的人。就算假设他真是想去鬼混,那也至少也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但他从离家后到车祸前的一天一夜里都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综合以上种种疑点,我推测他在离家赴约时就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次日虽然得以脱身,但却被高卫雄及黄兆发现,并对他进行追截。他因为过于惊慌,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逃到高速公路上,最终酿成车祸。
要知道我的推测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问案中的当事人。可惜该案的三名当事人中,已有两名先后去世,虽然黄兆还活着,但是我想他应该不会再为我提供任何线索。不过也没关系,他跟高卫雄只是小喽啰而已,我就不信没有人指使他们。而指使他们的人,除了他们的老板赵松,我想不会有第二个。或许,我应该从赵松身上寻找突破口,不过他是否会合作可是个疑问。
我们来到赵松的公司,发现他的业务也挺繁忙的,有六个人在他办公室外呆着,应该都是来跟他谈生意的。本以为要等上半天才能跟他见面,可是他那位姓程的**秘书为我们通传后,他就指示秘书带我们进来。
您的每一下点击,都是对作者的支持与鼓励!请保护知识产权,支持正版,《诡案组》为17k独家首发,首发地址为kongbu./book/3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