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决断(高殷)4
笔趣阁 www.biquge2.com,熔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读书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累人的。为了让天子能够学的舒服,小宦官专门在穹庐里面挂满金银香囊,还往炭盆里面加了皮由特别调制的提神熏香,茶水、酪浆之类的饮料更是随喝随添。可是高殷在全神贯注地看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依旧还是觉得头晕目眩,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身边旋转,随时要把天穹砸到自己的脑袋上。
他的身体极度渴望睡眠,但兴奋的头脑却坚决拒绝休息;他毫无节制地向胃里灌满茶水,可喉咙依旧干得像要冒烟;膀胱早已装满尿液,沉甸甸得随时可能爆炸,可高殷却一再告诫自己再忍片刻,再忍片刻,等接下来这页看完,马上就能把所有的不快一次解决。/再看一页,就一页!/
当他终于跑进厕所大肆释放的时候,那种感觉真像是要飞上天宫。但是,他能解决的也只有体内的憋胀感而已,有关军事的疑问仍然还有一大半原样待在原处,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弄清。
不过,年轻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曹孟德赤壁战前放出的大话,在天子耳中久久地缭绕不去;花装步队复杂的阵型变化图样,看多之后几乎已经烙进了他的眼里;“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也。”前凉儒帅谢艾以士卒们最熟悉的赌博举例,将公认不详的夜猫子叫硬掰成大吉之兆,其激励人心的娴熟手腕,纵在今日亦令人啧啧称奇……
不知不觉间,书卷已经横七竖八地堆满桌面,泛黄的纸页写满晦涩难懂的竖排文字,看上去仿佛传说中的蝌蚪天书;彩印舆图一张接一张地铺满羊毛地毯,将那些飘逸的飞天仙女尽数遮盖。黄门宦官连着送了好几次糕饼饵食进来,可高殷从头到尾就只吃了一块烤年糕,其他全都挥挥手挡在了帘外。
年轻皇帝觉得自己整个人快被塞炸了。他盘腿坐在大堆字纸当中,把所谓的儒雅风度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近乎自虐般地用拳头狠钻太阳穴,试图让嗡嗡直叫的脑仁变得冷静一些;他甚至还专门让黄门送了一盆凉水进账,准备效仿释家典故给自己来个“醍醐灌顶”……
要不是那几个小黄门拼命劝谏,高殷说不定真就这么干了。他最终还是做出让步,只用冷水冰了冰脸,然后疲惫地听从了其中一位小宦官的意见,躺在龙榻上闭眼假寐了片刻。不过,他虽然身子躺在软褥子上,脑子却是仍旧高速运转,虽然新的信息没有继续进入,但正好可以把原本囫囵吞枣下去的那些知识,给好好地总结一番。
纷乱的碎片在脑海中碰撞、拼合,逐渐形成几幅较为清晰的图画。高殷首先发现了历代将帅的一个共同点,除去少数天纵英才,其他人要么是真刀真枪一路拼杀出来的,要么是出身将门从小就习惯了战场气氛,总而言之全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这方面,他的劣势就像鸡群当中的狐狸那样明显。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著名战役,跟许蔡平乱全都没有可比性。没错,高殷手下的确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兵精粮足补给充分,而且在铳炮火力上有着压倒性优势,但他面临的敌人,却不是气势汹汹从正面杀过来的另一支大军,而是分布在许蔡七州的大大小小上百股乱民,根本不会与台军正面对垒。
想解决这样的敌人,可别指望通过奇兵迂回、趁夜偷袭或者借风纵火之类的招数一锤定音。《六韬》等书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安营扎寨,如何选择战场,如何保障军需。《新注武经总要》还有其他几本军事类书,则对阵法、队形、军旗、军械等细节问题做了非常详实的描述。想跟老祖龙或者戎狄的正规军交手,那就必须学通这些知识,可是野火一样四处滋生的本地乱民……
《史记》这样的史书,倒是介绍了一些非常粗鲁的办法。但是历史上曾经照样做过的人物,十个有九个都被后人百般唾骂。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帮畜生完全丧失了人性,所到之处一律屠戮殆尽,就像秦宗权一样害得方圆千里鸟烂鱼散寸草不生。
高殷实在做不出这种事来,列祖列宗在上,他光是在心里幻想那种场面,就觉得从头到脚钻心冰凉。/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除了屠夫畜生们的狗屁办法之外,到底应该怎么办?/
从书本上找不到相关的知识。一个人冥思苦想,更是不会有任何成果。高殷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且自然而然地替自己找起了理由:/都已经看了这么多东西,也算是入了军事的门,跟别人商量的时候应该不至于重蹈覆辙。找人帮忙就找人帮忙,不方便喊那四位军主回来,另找其他人便是。/
年轻皇帝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首先找到了负责贴身保卫的校侯徐逵,但这位前擎天军队副最多只带过一百人,虽然刀法精湛射术惊人,但对大兵团行军作战实在是一窍不通。他勉强憋出来的那些建议,只有一句勉强算是有用,那就是:“陛下,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做事可万不敢草率啊。”
高殷对这句话深表赞同,但最令他头疼的军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京师百姓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由此类推,那位在十二月份秘密来到京师,从大军出征开始就一直藏身在军营当中的异国客人,也许真能帮上大忙也说不定。
于是大齐天子冒险揉搓了那枚先秦贝币,把怪客在白天召进了圆帐。两人远离炭火坐定,在友好的氛围当中谈了约莫一刻,对大齐当前的局势坦率交换了意见,并对太虚发出了共同的谴责。可那位客人最后也只能非常遗憾地表示,两国国情实在是相差过大,关于许蔡七州的平叛行动,他这个外人很难插得进嘴。
读书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累人的。为了让天子能够学的舒服,小宦官专门在穹庐里面挂满金银香囊,还往炭盆里面加了皮由特别调制的提神熏香,茶水、酪浆之类的饮料更是随喝随添。可是高殷在全神贯注地看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依旧还是觉得头晕目眩,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身边旋转,随时要把天穹砸到自己的脑袋上。
他的身体极度渴望睡眠,但兴奋的头脑却坚决拒绝休息;他毫无节制地向胃里灌满茶水,可喉咙依旧干得像要冒烟;膀胱早已装满尿液,沉甸甸得随时可能爆炸,可高殷却一再告诫自己再忍片刻,再忍片刻,等接下来这页看完,马上就能把所有的不快一次解决。/再看一页,就一页!/
当他终于跑进厕所大肆释放的时候,那种感觉真像是要飞上天宫。但是,他能解决的也只有体内的憋胀感而已,有关军事的疑问仍然还有一大半原样待在原处,短时间内不可能真正弄清。
不过,年轻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曹孟德赤壁战前放出的大话,在天子耳中久久地缭绕不去;花装步队复杂的阵型变化图样,看多之后几乎已经烙进了他的眼里;“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也。”前凉儒帅谢艾以士卒们最熟悉的赌博举例,将公认不详的夜猫子叫硬掰成大吉之兆,其激励人心的娴熟手腕,纵在今日亦令人啧啧称奇……
不知不觉间,书卷已经横七竖八地堆满桌面,泛黄的纸页写满晦涩难懂的竖排文字,看上去仿佛传说中的蝌蚪天书;彩印舆图一张接一张地铺满羊毛地毯,将那些飘逸的飞天仙女尽数遮盖。黄门宦官连着送了好几次糕饼饵食进来,可高殷从头到尾就只吃了一块烤年糕,其他全都挥挥手挡在了帘外。
年轻皇帝觉得自己整个人快被塞炸了。他盘腿坐在大堆字纸当中,把所谓的儒雅风度全都抛到九霄云外,近乎自虐般地用拳头狠钻太阳穴,试图让嗡嗡直叫的脑仁变得冷静一些;他甚至还专门让黄门送了一盆凉水进账,准备效仿释家典故给自己来个“醍醐灌顶”……
要不是那几个小黄门拼命劝谏,高殷说不定真就这么干了。他最终还是做出让步,只用冷水冰了冰脸,然后疲惫地听从了其中一位小宦官的意见,躺在龙榻上闭眼假寐了片刻。不过,他虽然身子躺在软褥子上,脑子却是仍旧高速运转,虽然新的信息没有继续进入,但正好可以把原本囫囵吞枣下去的那些知识,给好好地总结一番。
纷乱的碎片在脑海中碰撞、拼合,逐渐形成几幅较为清晰的图画。高殷首先发现了历代将帅的一个共同点,除去少数天纵英才,其他人要么是真刀真枪一路拼杀出来的,要么是出身将门从小就习惯了战场气氛,总而言之全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这方面,他的劣势就像鸡群当中的狐狸那样明显。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著名战役,跟许蔡平乱全都没有可比性。没错,高殷手下的确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兵精粮足补给充分,而且在铳炮火力上有着压倒性优势,但他面临的敌人,却不是气势汹汹从正面杀过来的另一支大军,而是分布在许蔡七州的大大小小上百股乱民,根本不会与台军正面对垒。
想解决这样的敌人,可别指望通过奇兵迂回、趁夜偷袭或者借风纵火之类的招数一锤定音。《六韬》等书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安营扎寨,如何选择战场,如何保障军需。《新注武经总要》还有其他几本军事类书,则对阵法、队形、军旗、军械等细节问题做了非常详实的描述。想跟老祖龙或者戎狄的正规军交手,那就必须学通这些知识,可是野火一样四处滋生的本地乱民……
《史记》这样的史书,倒是介绍了一些非常粗鲁的办法。但是历史上曾经照样做过的人物,十个有九个都被后人百般唾骂。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帮畜生完全丧失了人性,所到之处一律屠戮殆尽,就像秦宗权一样害得方圆千里鸟烂鱼散寸草不生。
高殷实在做不出这种事来,列祖列宗在上,他光是在心里幻想那种场面,就觉得从头到脚钻心冰凉。/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除了屠夫畜生们的狗屁办法之外,到底应该怎么办?/
从书本上找不到相关的知识。一个人冥思苦想,更是不会有任何成果。高殷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并且自然而然地替自己找起了理由:/都已经看了这么多东西,也算是入了军事的门,跟别人商量的时候应该不至于重蹈覆辙。找人帮忙就找人帮忙,不方便喊那四位军主回来,另找其他人便是。/
年轻皇帝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首先找到了负责贴身保卫的校侯徐逵,但这位前擎天军队副最多只带过一百人,虽然刀法精湛射术惊人,但对大兵团行军作战实在是一窍不通。他勉强憋出来的那些建议,只有一句勉强算是有用,那就是:“陛下,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做事可万不敢草率啊。”
高殷对这句话深表赞同,但最令他头疼的军事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京师百姓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由此类推,那位在十二月份秘密来到京师,从大军出征开始就一直藏身在军营当中的异国客人,也许真能帮上大忙也说不定。
于是大齐天子冒险揉搓了那枚先秦贝币,把怪客在白天召进了圆帐。两人远离炭火坐定,在友好的氛围当中谈了约莫一刻,对大齐当前的局势坦率交换了意见,并对太虚发出了共同的谴责。可那位客人最后也只能非常遗憾地表示,两国国情实在是相差过大,关于许蔡七州的平叛行动,他这个外人很难插得进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