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蚌珠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顾昭陪着老哥哥吃罢午饭,看着老哥哥有些困乏,这才亲自送回去,看睡下了,方才离开。
自平洲巷子出来,顾昭并未回家,却上了车子,一溜往二十里外的关山去了。
关山不大,属青龙山一脉,以盛产上好的青石料出名,京中大户家门口的石狮子多出于此,过去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石匠,采石场。
天承十二年,今上将此地方圆三十里分封给了平洲郡王顾昭,因关山周围不适合耕种,这样的封赏便算不得厚封,如此,便没有人闹腾。
顾昭得了关山之后,跟周围的石匠签了雇佣合同,以每年百万贯的投入,开始在关山进行了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种工程无非就是顾昭的某种*,他想,人总会死去的,那么证明自己活过的方式有几种呢?百万大移民计划算是一个,那么关山工程便是第二个了。
他想在关山掏出九十九个山洞,在九十九个山洞里,他不会将历史,还有宗教的任何一描绘在洞窟的石壁上,他就想将现在有的那些戏剧,农书,律法,一些可以传承的匠书,还有启蒙书等等学问篆刻在石壁上。
如此,即使以后天下改朝换代,因不涉及历史,希望它们可以保存下来,再不若那些竹简,纸书一般,在历史的卷裹下颠沛流离,最后失去传承。
这个想法传出去之后,朝上朝下忽然便奇妙的有了化学变化,谁不想名流千古呢?就连赵淳润也想,如此,今上大笔一挥,写了劝学的诗句,还写了警示文,这玩意儿,在顾昭看来,就是皇帝做了个序而已。
那序是这样写的:梁天承十五年,国无内忧,未惶外事,广地千里,各安桑梓,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歌赋诗辞,溢美天下,渔农工商,繁碌如鲫。为免除后世无缘奇书绝技之恨,承上天之畀先贤之启,集今世众家所长,嘱淹贯博洽之士,广搜博征,分门类聚,以取众长,經書子史,百家九流,詩文传記,稗野杂著,皆有所猎,今各路奇书篆于关山,传承后世,镌此于处,以记吾怀,子孙后代,万勿损毁,以泽苍生,福陂后代……
顾昭后一想,不对啊!凭啥我出钱你作序?你写我也写。
于是,他便动笔,写了第二篇序文,此序文的内容很直白的叙述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顾昭的爸爸出征,在攻打某地的时候,打开一读书人家的书库,这户人家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了,据说是留下了无数的书籍,可是子孙无用,变了性情,对书籍未作良好的保存,因此,家中书籍大多坏损,竹简脱散,羊皮霉烂,只有铭刻在铜器上的一些文字得以保存。
回到家里,老大人常跟子女叹息,他虽武人,可看到千年传承断代,竟时常痛心,常想,要是有什么办法将知识传承下来便好了。
如此,便有了今日的关山石洞,也称百家石刻。
这百家石刻一出,立时便被天下文人当成了脸面工程,也是啊,谁不想名流千古万世呢?朝中文人多少有些牙酸,武勋人家做此事,这实在是在打他们的脸。他们倒也想做,然,无那么多钱啊!
如此,大有大作,小有小做,没有关山,老家后山掏个洞也是可以的么!如此,折腾石洞一发不可收拾,竟然有了祸害的势头。
亏得没多久,朝上颁布了律法,不得到处掏洞祸害生灵,也严格规定了石洞的规格规模,还在每一郡州勘探了适合做石洞的青石山,固定了地方,就如牌坊一般,你家若有功于民,有功社稷,就给你一块地方,你过来自己刻,在自己家后山掏洞,那是违法的。
如此,这个石刻竟也成了朝廷的一种赏赐,在顾昭看来,赵淳润这厮竟然是越来越会省钱了。
啊!
呸!!
这事儿流行起来没两年,如今凡举是个大家大户,先要看家里的门第之外,还要看他家有没有洞。
这些人,包括顾昭自己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还真的是办成了。
大梁书刻就这样奇迹般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一种文化,还发展出了各种流派,非但是文化,几千年,甚至万年之后,无数王朝湮灭,而大梁朝还真是借了这些石刻书的光芒,奇迹般的保留下了最宝贵的一笔历史财富。
而这笔财富,使得关山附近的人,光干旅游业就吃了万年祖宗赏的旅游饭。
当然,赵淳润,顾昭这两个名字,也就这样犹如石刻一般的留了下来,捎带还有顾昭他爹顾狻猊。
自关山工程开始动工,它自然也成了很神圣的地方,最先来的是金山主,这老头自打知道这事儿,就开始跟朝廷申请金山石刻,不过,这一次,赵淳润吊着他,竟不允许。
无它,天下石刻人人去得,以金山那种传统的小气劲儿,天下读书人凭啥去看?你既不开放,我就不赏这个面子。
赵淳润想着,这个脸面留待阿秀登基,他来给吧。
却说,顾昭来到二十里地以外的关山,天色已然是申时初刻,下得车来,那边看工程的家将顾槐子早就候着,见顾昭下车,这才来报说,才将燕王带着一群人上山了。又说,二老爷府上的孙少爷顾允清在家里山下庄子里住了有半个月了,来的时候,孙少爷还带了足足有十车的书简。
顾昭听完就笑了:“排着呗,以后的事儿,谁知道谁做主呢?这人啊!肠子的弯弯都长的不一样,圣上定的目录要最少刻上十年去,先贤们又是十年,到那时候,都尘归尘土归土了,真有意思!我都没想!他到早早的排上队了!他算老几!”
顾槐子低头陪着笑,他能说什么,七爷的嘴巴就向来没客气过,非但不客气,还恶毒的很。
金山主的面子都能驳了,二老太爷又算什么呢,如今他百事不如意,爵也让了,兵也不领了,朝上用的可是五爷。
顾昭上了滑竿,被一群人簇拥着往山上抬,这一路,除五车宽的上山青石台阶外,道路两边皆是石刻圣人像的巨大石胚,圣人像后,是从附近拉来的田土覆盖,土上种植桃李树,象征桃李满天下之意。
如今,那些树木还未长成,圣人像也没起几座,不过,按照这些圣人的出生年限,已然排了位置。
最底下的两位圣人一位是造字的,一位是造笔的,以后圣人排到这一代,顾昭还想将这一代造纸的匠人也给立个小像……
将匠人留在这里,也算是顾昭为了天下匠人谋求福利的一个大工程了。他想着,凭你那一代的当权者,除现代外,凭谁上台拉拢的亦不过是天下的读书人。
如今他将关山腹内掏出来的巨石,全部雕成各代读书人的先圣,看谁上台敢来这里折腾。
事实上,还真没人敢来折腾,只是此间有个笑话,只可惜顾昭自己是听不到了。
关山石刻刻到第四十洞的时候,顾昭去世,后世不敢破坏他生前制定的规划图,便在不远处的青龙爪,折腾出了第二座洞刻,那边是谁当权,谁去立一番石像,等再有人推翻这个王朝,石像自然是全部推掉,再来一次。
如此竟推了十六次,这才完整的保存下来。后世有个词儿,名曰:推十六次!这句话象征着王朝更替,岁月无常。
一路被抬着上山,看工程顺利,顾昭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如今关山才开采到了第二洞,工程进行的细腻而缓慢。因他不想留下一个类似于为了开运河,修建陵墓而劳民伤财的名声,他这里便严格的制定了规格,那就是,在关山工程的石匠工人不得超过五千这个数儿。
细水长流才是真正做人的态度,什么事儿啊在顾昭看来做大了,那都没好事儿,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
>
却说顾昭陪着老哥哥吃罢午饭,看着老哥哥有些困乏,这才亲自送回去,看睡下了,方才离开。
自平洲巷子出来,顾昭并未回家,却上了车子,一溜往二十里外的关山去了。
关山不大,属青龙山一脉,以盛产上好的青石料出名,京中大户家门口的石狮子多出于此,过去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石匠,采石场。
天承十二年,今上将此地方圆三十里分封给了平洲郡王顾昭,因关山周围不适合耕种,这样的封赏便算不得厚封,如此,便没有人闹腾。
顾昭得了关山之后,跟周围的石匠签了雇佣合同,以每年百万贯的投入,开始在关山进行了一项巨大的工程。
这种工程无非就是顾昭的某种*,他想,人总会死去的,那么证明自己活过的方式有几种呢?百万大移民计划算是一个,那么关山工程便是第二个了。
他想在关山掏出九十九个山洞,在九十九个山洞里,他不会将历史,还有宗教的任何一描绘在洞窟的石壁上,他就想将现在有的那些戏剧,农书,律法,一些可以传承的匠书,还有启蒙书等等学问篆刻在石壁上。
如此,即使以后天下改朝换代,因不涉及历史,希望它们可以保存下来,再不若那些竹简,纸书一般,在历史的卷裹下颠沛流离,最后失去传承。
这个想法传出去之后,朝上朝下忽然便奇妙的有了化学变化,谁不想名流千古呢?就连赵淳润也想,如此,今上大笔一挥,写了劝学的诗句,还写了警示文,这玩意儿,在顾昭看来,就是皇帝做了个序而已。
那序是这样写的:梁天承十五年,国无内忧,未惶外事,广地千里,各安桑梓,诸子百家,竞相争鸣,歌赋诗辞,溢美天下,渔农工商,繁碌如鲫。为免除后世无缘奇书绝技之恨,承上天之畀先贤之启,集今世众家所长,嘱淹贯博洽之士,广搜博征,分门类聚,以取众长,經書子史,百家九流,詩文传記,稗野杂著,皆有所猎,今各路奇书篆于关山,传承后世,镌此于处,以记吾怀,子孙后代,万勿损毁,以泽苍生,福陂后代……
顾昭后一想,不对啊!凭啥我出钱你作序?你写我也写。
于是,他便动笔,写了第二篇序文,此序文的内容很直白的叙述了一个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顾昭的爸爸出征,在攻打某地的时候,打开一读书人家的书库,这户人家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了,据说是留下了无数的书籍,可是子孙无用,变了性情,对书籍未作良好的保存,因此,家中书籍大多坏损,竹简脱散,羊皮霉烂,只有铭刻在铜器上的一些文字得以保存。
回到家里,老大人常跟子女叹息,他虽武人,可看到千年传承断代,竟时常痛心,常想,要是有什么办法将知识传承下来便好了。
如此,便有了今日的关山石洞,也称百家石刻。
这百家石刻一出,立时便被天下文人当成了脸面工程,也是啊,谁不想名流千古万世呢?朝中文人多少有些牙酸,武勋人家做此事,这实在是在打他们的脸。他们倒也想做,然,无那么多钱啊!
如此,大有大作,小有小做,没有关山,老家后山掏个洞也是可以的么!如此,折腾石洞一发不可收拾,竟然有了祸害的势头。
亏得没多久,朝上颁布了律法,不得到处掏洞祸害生灵,也严格规定了石洞的规格规模,还在每一郡州勘探了适合做石洞的青石山,固定了地方,就如牌坊一般,你家若有功于民,有功社稷,就给你一块地方,你过来自己刻,在自己家后山掏洞,那是违法的。
如此,这个石刻竟也成了朝廷的一种赏赐,在顾昭看来,赵淳润这厮竟然是越来越会省钱了。
啊!
呸!!
这事儿流行起来没两年,如今凡举是个大家大户,先要看家里的门第之外,还要看他家有没有洞。
这些人,包括顾昭自己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事儿还真的是办成了。
大梁书刻就这样奇迹般以星火燎原之势成为一种文化,还发展出了各种流派,非但是文化,几千年,甚至万年之后,无数王朝湮灭,而大梁朝还真是借了这些石刻书的光芒,奇迹般的保留下了最宝贵的一笔历史财富。
而这笔财富,使得关山附近的人,光干旅游业就吃了万年祖宗赏的旅游饭。
当然,赵淳润,顾昭这两个名字,也就这样犹如石刻一般的留了下来,捎带还有顾昭他爹顾狻猊。
自关山工程开始动工,它自然也成了很神圣的地方,最先来的是金山主,这老头自打知道这事儿,就开始跟朝廷申请金山石刻,不过,这一次,赵淳润吊着他,竟不允许。
无它,天下石刻人人去得,以金山那种传统的小气劲儿,天下读书人凭啥去看?你既不开放,我就不赏这个面子。
赵淳润想着,这个脸面留待阿秀登基,他来给吧。
却说,顾昭来到二十里地以外的关山,天色已然是申时初刻,下得车来,那边看工程的家将顾槐子早就候着,见顾昭下车,这才来报说,才将燕王带着一群人上山了。又说,二老爷府上的孙少爷顾允清在家里山下庄子里住了有半个月了,来的时候,孙少爷还带了足足有十车的书简。
顾昭听完就笑了:“排着呗,以后的事儿,谁知道谁做主呢?这人啊!肠子的弯弯都长的不一样,圣上定的目录要最少刻上十年去,先贤们又是十年,到那时候,都尘归尘土归土了,真有意思!我都没想!他到早早的排上队了!他算老几!”
顾槐子低头陪着笑,他能说什么,七爷的嘴巴就向来没客气过,非但不客气,还恶毒的很。
金山主的面子都能驳了,二老太爷又算什么呢,如今他百事不如意,爵也让了,兵也不领了,朝上用的可是五爷。
顾昭上了滑竿,被一群人簇拥着往山上抬,这一路,除五车宽的上山青石台阶外,道路两边皆是石刻圣人像的巨大石胚,圣人像后,是从附近拉来的田土覆盖,土上种植桃李树,象征桃李满天下之意。
如今,那些树木还未长成,圣人像也没起几座,不过,按照这些圣人的出生年限,已然排了位置。
最底下的两位圣人一位是造字的,一位是造笔的,以后圣人排到这一代,顾昭还想将这一代造纸的匠人也给立个小像……
将匠人留在这里,也算是顾昭为了天下匠人谋求福利的一个大工程了。他想着,凭你那一代的当权者,除现代外,凭谁上台拉拢的亦不过是天下的读书人。
如今他将关山腹内掏出来的巨石,全部雕成各代读书人的先圣,看谁上台敢来这里折腾。
事实上,还真没人敢来折腾,只是此间有个笑话,只可惜顾昭自己是听不到了。
关山石刻刻到第四十洞的时候,顾昭去世,后世不敢破坏他生前制定的规划图,便在不远处的青龙爪,折腾出了第二座洞刻,那边是谁当权,谁去立一番石像,等再有人推翻这个王朝,石像自然是全部推掉,再来一次。
如此竟推了十六次,这才完整的保存下来。后世有个词儿,名曰:推十六次!这句话象征着王朝更替,岁月无常。
一路被抬着上山,看工程顺利,顾昭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好,如今关山才开采到了第二洞,工程进行的细腻而缓慢。因他不想留下一个类似于为了开运河,修建陵墓而劳民伤财的名声,他这里便严格的制定了规格,那就是,在关山工程的石匠工人不得超过五千这个数儿。
细水长流才是真正做人的态度,什么事儿啊在顾昭看来做大了,那都没好事儿,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