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重生之厨娘难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婶却像是没听到林俊彦的话一样。她拉着凳子往林婶的身边凑了凑,很是“严肃”地压低了嗓门道:“你就告诉我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林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寡居多年,一门心思将林俊彦拉扯成人,根本就没有与这种八卦的妇人打交道的习惯。而且她因为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对这个刘婶的印象非常不好。现在想起来,还会为这个女人的多事和恶毒而生气。
事情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林婶的丈夫刚刚因病去世,家里因为给他治病,不仅家徒四壁,还欠下了很多的债务。村里的人都很同情这刚失去顶梁柱的孤儿寡母,不仅帮他们处理了林叔的后事,还只字不提关于还债的事儿。林婶和林俊彦在村里人的印象里都是诚实守信又老实的人,所以大家都不担心他们两人会赖账之类的。只要不是太着急用钱的人,大家都默契地不提银钱的事情。因为母子二人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就在这个时候,刘嫂出现了。她的职业是个媒婆,平时不爱做农田里的事,就喜欢各家走动,到处说别人家的不是。大家对她的行为都很是反感,不过碍着乡里乡亲的情面,也没有撕破脸皮。刘嫂仗着这个,更是肆无忌惮了。
她先是去了陈婆婆家里。陈婆婆家跟林婶家是挨得很近的邻居,平日里多有走动,关系也比一般的人家更好一些。刘嫂跟陈婆婆说,这孤儿寡母没有了林叔以前做木匠的生活来源,怕是还不上欠陈婆婆家的债了。
陈婆婆当时就勃然大怒,差点将这个搬弄是非的女人赶了出去。陈婆婆的儿子还跟林叔学过木匠活儿,知道这淳朴的一家子的人品如何,哪怕是吃糠咽菜,也不会欠钱不还的。陈婆婆将这些话说给了刘嫂听,可刘嫂却从鼻子里呼出一口气,然后口气刻薄地道:“那是以前。现在呢,谁知道了啊!”
陈婆婆气坏了,将这个恶毒的搬弄是非的女人赶出了家门,并且在她的眼前重重地将门甩上了。她都进到房间里了,还能听到那个女人不甘心的叫喊:“我跟你说!你这就是养狼为患!你现在不去要钱!你就永远要不回来了!”
陈婆婆不理她,她怏怏地走了。去了别的人家,打算将这一套话说给别人听。陈婆婆不相信她,不代表别人家也不相信她。这个女人天生有一种蛊惑别人的能力,三言两语,就将几个不明就里的人迷惑住了。他们集合在一起,不顾林婶的苦苦哀求和声泪俱下的保证,硬是要搬走林婶家为数不多的家具和冬天的口粮。当时林俊彦还小,躲在娘的身后,看着那些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叔叔伯伯们如同饿狼猛兽一般冲进家里,将厨房里的碗碟扔到地上摔得粉碎,然后搬起他们家的柜子和床板就要往外走。他可怜的母亲一直跟在这些人的后面哀求着,这些人却充耳不闻。
最后还是陈婆婆来解救了他们一家的困境。陈婆婆的儿子,一个人高马大满脸络腮胡须的壮汉,抓住了带头摔碗砸锅的人的衣领,将他扔到墙角,恶声恶气地道:“你们什么意思?林嫂是欠了你们的钱,但是她真的会不还钱么?还是已经不还钱了?你说啊!”
带头的人是个一脸无赖的庄稼汉。他家并不是多富裕。林婶一开始并没想过问他借钱,是他主动上门,要将钱借给林婶的。林婶当时正在为林叔的丧事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好向他借了一两银子,许诺两年之内一定还清。可是等到林叔下葬的当晚,这无赖就来到了林婶的家,提出要让林婶先归还一部分的利息。林婶一脸愕然,因为这村里向来是民风淳朴,一般人家救急借个钱,都没有人提出过利息这件事。现在这无赖提出来,林婶先是吃了一惊。
可是无赖就是无赖,他将利息的事说得好像是必须有的一样。林婶既说不过他,又心里觉得真正是欠了人家的钱,无论人家怎么追债也是应该的这样的心思,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每个月额外付出五十枚铜钱的利息,直到这一两银子还清为止。
无赖每个月都来讨债,林婶每个月都会按时交付,这让无赖其实心里很是不爽。他早就看中了林婶家的两个大樟木箱子。这两个箱子是当年林婶的陪嫁。林婶的爹娘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生怕她嫁出去之后会因为嫁妆不够而受夫家的气,所以很是用心地置办了很多嫁妆给她。这两个樟木箱子就是其中之一,能值不少银子。林婶的嫁妆在林叔生病的时候几乎全部变卖成了银子,只有这两只箱子,林叔说什么也不让林婶卖掉,说是要给她留下个念想。
现在这个无赖竟然看上了这两口箱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林婶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如愿的。所以她省吃俭用,就想快点还上这笔债,让这无赖离他们远一些。
陈婆婆的儿子将无赖甩到地上,恶声恶气地呵斥着让他快滚,否则就叫村长来。无赖吓得声音都岔了,连声道他不是来找茬的,只是怕林婶一家会赖账,想找些值钱的东西来抵债的。
陈婆婆叱道:“真不要脸。俊彦娘是不还你钱了么?笑话!你等着!”
陈婆婆转身回到了家,拿出一两银子扔到无赖的眼前。无赖见了钱,立刻活泛了起来,也不管地上全是灰尘和碗碟的碎片,爬过去将那一小块碎银子放在手心里,像是看着什么宝贝一样。陈婆婆道:“现在这钱还给你了,但是林家被你砸破的东西怎么办?快赔钱!”
无赖刚要拒绝,就听陈婆婆的儿子很大声地“嗯?”了一声,立刻吓到了。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拿出一串铜钱道:“这些……够了吧?只是几个破碗而已,能值几个钱?”
刘婶却像是没听到林俊彦的话一样。她拉着凳子往林婶的身边凑了凑,很是“严肃”地压低了嗓门道:“你就告诉我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林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她寡居多年,一门心思将林俊彦拉扯成人,根本就没有与这种八卦的妇人打交道的习惯。而且她因为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对这个刘婶的印象非常不好。现在想起来,还会为这个女人的多事和恶毒而生气。
事情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林婶的丈夫刚刚因病去世,家里因为给他治病,不仅家徒四壁,还欠下了很多的债务。村里的人都很同情这刚失去顶梁柱的孤儿寡母,不仅帮他们处理了林叔的后事,还只字不提关于还债的事儿。林婶和林俊彦在村里人的印象里都是诚实守信又老实的人,所以大家都不担心他们两人会赖账之类的。只要不是太着急用钱的人,大家都默契地不提银钱的事情。因为母子二人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就在这个时候,刘嫂出现了。她的职业是个媒婆,平时不爱做农田里的事,就喜欢各家走动,到处说别人家的不是。大家对她的行为都很是反感,不过碍着乡里乡亲的情面,也没有撕破脸皮。刘嫂仗着这个,更是肆无忌惮了。
她先是去了陈婆婆家里。陈婆婆家跟林婶家是挨得很近的邻居,平日里多有走动,关系也比一般的人家更好一些。刘嫂跟陈婆婆说,这孤儿寡母没有了林叔以前做木匠的生活来源,怕是还不上欠陈婆婆家的债了。
陈婆婆当时就勃然大怒,差点将这个搬弄是非的女人赶了出去。陈婆婆的儿子还跟林叔学过木匠活儿,知道这淳朴的一家子的人品如何,哪怕是吃糠咽菜,也不会欠钱不还的。陈婆婆将这些话说给了刘嫂听,可刘嫂却从鼻子里呼出一口气,然后口气刻薄地道:“那是以前。现在呢,谁知道了啊!”
陈婆婆气坏了,将这个恶毒的搬弄是非的女人赶出了家门,并且在她的眼前重重地将门甩上了。她都进到房间里了,还能听到那个女人不甘心的叫喊:“我跟你说!你这就是养狼为患!你现在不去要钱!你就永远要不回来了!”
陈婆婆不理她,她怏怏地走了。去了别的人家,打算将这一套话说给别人听。陈婆婆不相信她,不代表别人家也不相信她。这个女人天生有一种蛊惑别人的能力,三言两语,就将几个不明就里的人迷惑住了。他们集合在一起,不顾林婶的苦苦哀求和声泪俱下的保证,硬是要搬走林婶家为数不多的家具和冬天的口粮。当时林俊彦还小,躲在娘的身后,看着那些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叔叔伯伯们如同饿狼猛兽一般冲进家里,将厨房里的碗碟扔到地上摔得粉碎,然后搬起他们家的柜子和床板就要往外走。他可怜的母亲一直跟在这些人的后面哀求着,这些人却充耳不闻。
最后还是陈婆婆来解救了他们一家的困境。陈婆婆的儿子,一个人高马大满脸络腮胡须的壮汉,抓住了带头摔碗砸锅的人的衣领,将他扔到墙角,恶声恶气地道:“你们什么意思?林嫂是欠了你们的钱,但是她真的会不还钱么?还是已经不还钱了?你说啊!”
带头的人是个一脸无赖的庄稼汉。他家并不是多富裕。林婶一开始并没想过问他借钱,是他主动上门,要将钱借给林婶的。林婶当时正在为林叔的丧事焦头烂额,无奈之下,只好向他借了一两银子,许诺两年之内一定还清。可是等到林叔下葬的当晚,这无赖就来到了林婶的家,提出要让林婶先归还一部分的利息。林婶一脸愕然,因为这村里向来是民风淳朴,一般人家救急借个钱,都没有人提出过利息这件事。现在这无赖提出来,林婶先是吃了一惊。
可是无赖就是无赖,他将利息的事说得好像是必须有的一样。林婶既说不过他,又心里觉得真正是欠了人家的钱,无论人家怎么追债也是应该的这样的心思,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每个月额外付出五十枚铜钱的利息,直到这一两银子还清为止。
无赖每个月都来讨债,林婶每个月都会按时交付,这让无赖其实心里很是不爽。他早就看中了林婶家的两个大樟木箱子。这两个箱子是当年林婶的陪嫁。林婶的爹娘只有这一个宝贝女儿,生怕她嫁出去之后会因为嫁妆不够而受夫家的气,所以很是用心地置办了很多嫁妆给她。这两个樟木箱子就是其中之一,能值不少银子。林婶的嫁妆在林叔生病的时候几乎全部变卖成了银子,只有这两只箱子,林叔说什么也不让林婶卖掉,说是要给她留下个念想。
现在这个无赖竟然看上了这两口箱子!是可忍孰不可忍,林婶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如愿的。所以她省吃俭用,就想快点还上这笔债,让这无赖离他们远一些。
陈婆婆的儿子将无赖甩到地上,恶声恶气地呵斥着让他快滚,否则就叫村长来。无赖吓得声音都岔了,连声道他不是来找茬的,只是怕林婶一家会赖账,想找些值钱的东西来抵债的。
陈婆婆叱道:“真不要脸。俊彦娘是不还你钱了么?笑话!你等着!”
陈婆婆转身回到了家,拿出一两银子扔到无赖的眼前。无赖见了钱,立刻活泛了起来,也不管地上全是灰尘和碗碟的碎片,爬过去将那一小块碎银子放在手心里,像是看着什么宝贝一样。陈婆婆道:“现在这钱还给你了,但是林家被你砸破的东西怎么办?快赔钱!”
无赖刚要拒绝,就听陈婆婆的儿子很大声地“嗯?”了一声,立刻吓到了。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拿出一串铜钱道:“这些……够了吧?只是几个破碗而已,能值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