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2.com,隐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铁匠姓张,隋末战乱时逃难至此,祖传的打铁手艺,没的说。还有一木匠,姓刘,也是南山村的老人,算起来和杨村长家还沾着点亲,村里平日里打个胡床胡凳都找他,做工很好。除此之外,还有烧砖的王家,做瓦的孙家,再加上会点医术的老张,这南山村算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这些人再加上似吴家这等府兵帮忙,建一个房子还是很简单的。
南山村没什么恶霸泼皮,也没有富户商贾,自然就没那么多讲究。刘木匠送了大梁,张铁匠送了铆钉,王家送转,孙家送瓦,吴大爷则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干活。一群人早出晚归,没用一个月就建好了一间不大的房子。青砖青瓦,虽然简陋,却也住的人。
卫玄是没钱的,手里头的东西也不可能算工钱,所以村里人这些日子帮忙都是吴家负责提供饭食。吴大爷身手好,上山走一趟总能拎回来点兔子山鸡,卫玄不会打猎,但布上陷阱也隔三差五的能捉到点儿野物,伙食上自然不会差。卫玄也不是不知趣的人,反正年纪都比他大,年轻的叫一声哥,年长的叔伯大爷,礼数上不差一丝。
村里没读书人,老张也只会写寻常药材的名字,若给他一本医书,也是看不明白的主儿。卫玄是识字的,旁的不行一部《论语》还是认得的,教一教村里的小孩识字是一点儿问题没有。如此就有了营生。不收钱,也不兴拜师礼,送孩子过来识字的人家不少,每家或柴火或饭食随意送点儿就够卫玄过活了。这对村里也是好事,毕竟这年头请先生到村里教书的费用很高,便是杨村长这等家底殷实的也支撑不了多久。原本还以为卫玄又是一个像别的流民那般的人,谁想竟识字还会教书,这可是撞了大运,天大的好事。
教书不是件容易的事,卫玄一没书本二没教具,这都是需要准备的。好在,对于此卫玄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学着记忆中学校的样子,卫玄托刘木匠打了许多小木板,还特意从各家各户找了许多木炭,这却是用来做炭笔的。卫玄没有用太多心思放在炭笔上,只是找了些破布把小一点儿的木炭绑起来,只露个头出来罢了,真正麻烦的还是书籍。
书在这个时代是稀罕物件,更多被世家大户藏了起来,似南山村中的村民是基本不可能见到的。对此卫玄也是没有办法,长安城中倒是有卖《论语》的,可他没钱也不认识路,只能将这件事拜托给了南山村的其它人。
杨村长对这事儿很上心,事实上整个南山村都对这事很认真。在这个时代,书不是你想读就能读到的,贫苦人家更多把精力放到了土地上,要不就似吴大爷年轻时那般仗着有把子力气从军杀敌。不过,若是能有一条更安稳的路能走,谁会去选择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一套《论语》并不贵,五十个铜板而已。若是一家一户这倒是笔巨款,可要是平摊到南山村全村人身上就算不得什么了,平日里少喝一顿酒就把钱省出来。前脚卫玄刚跟杨村长说了这事儿,后脚全村得了消息,一个个把钱送到了杨村长家里。杨村长也不含糊,当即套了驴车领着自家的两个儿子入了城。
南山村离长安城有几十里路,一来一回用不了多少时间。杨村长走的时候还没到晌午,回来得时候天也只是刚黑而已。这一趟收获可不小,不仅买了一套《论语》,连带着笔墨砚台也买了不少。纸是不用买,用草纸就好,左右是娃娃们习字,用那些好纸实在浪费。
把笔墨给各家各户送过去,再把《论语》给卫玄,杨村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卫玄的则刚刚开始。细细研读一晚,卫玄终是将一整套《论语》翻看了一遍,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教学计划。不过开学的时间还没到,算来尚有几天。原本杨村长等人是想第二日就开课的,还是卫玄给劝住了。这秋收的时候每家的活都很重,小孩子也是一份助力,而且眼瞅着就入冬了,家里也要准备些东西,这时候少一个人可不是小事。
自然,卫玄是不会告诉旁人他要趁这段时间将毛笔字捡起来。简体字写得多了,繁体字是要适应一段时间的。
铁匠姓张,隋末战乱时逃难至此,祖传的打铁手艺,没的说。还有一木匠,姓刘,也是南山村的老人,算起来和杨村长家还沾着点亲,村里平日里打个胡床胡凳都找他,做工很好。除此之外,还有烧砖的王家,做瓦的孙家,再加上会点医术的老张,这南山村算得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这些人再加上似吴家这等府兵帮忙,建一个房子还是很简单的。
南山村没什么恶霸泼皮,也没有富户商贾,自然就没那么多讲究。刘木匠送了大梁,张铁匠送了铆钉,王家送转,孙家送瓦,吴大爷则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干活。一群人早出晚归,没用一个月就建好了一间不大的房子。青砖青瓦,虽然简陋,却也住的人。
卫玄是没钱的,手里头的东西也不可能算工钱,所以村里人这些日子帮忙都是吴家负责提供饭食。吴大爷身手好,上山走一趟总能拎回来点兔子山鸡,卫玄不会打猎,但布上陷阱也隔三差五的能捉到点儿野物,伙食上自然不会差。卫玄也不是不知趣的人,反正年纪都比他大,年轻的叫一声哥,年长的叔伯大爷,礼数上不差一丝。
村里没读书人,老张也只会写寻常药材的名字,若给他一本医书,也是看不明白的主儿。卫玄是识字的,旁的不行一部《论语》还是认得的,教一教村里的小孩识字是一点儿问题没有。如此就有了营生。不收钱,也不兴拜师礼,送孩子过来识字的人家不少,每家或柴火或饭食随意送点儿就够卫玄过活了。这对村里也是好事,毕竟这年头请先生到村里教书的费用很高,便是杨村长这等家底殷实的也支撑不了多久。原本还以为卫玄又是一个像别的流民那般的人,谁想竟识字还会教书,这可是撞了大运,天大的好事。
教书不是件容易的事,卫玄一没书本二没教具,这都是需要准备的。好在,对于此卫玄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学着记忆中学校的样子,卫玄托刘木匠打了许多小木板,还特意从各家各户找了许多木炭,这却是用来做炭笔的。卫玄没有用太多心思放在炭笔上,只是找了些破布把小一点儿的木炭绑起来,只露个头出来罢了,真正麻烦的还是书籍。
书在这个时代是稀罕物件,更多被世家大户藏了起来,似南山村中的村民是基本不可能见到的。对此卫玄也是没有办法,长安城中倒是有卖《论语》的,可他没钱也不认识路,只能将这件事拜托给了南山村的其它人。
杨村长对这事儿很上心,事实上整个南山村都对这事很认真。在这个时代,书不是你想读就能读到的,贫苦人家更多把精力放到了土地上,要不就似吴大爷年轻时那般仗着有把子力气从军杀敌。不过,若是能有一条更安稳的路能走,谁会去选择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一套《论语》并不贵,五十个铜板而已。若是一家一户这倒是笔巨款,可要是平摊到南山村全村人身上就算不得什么了,平日里少喝一顿酒就把钱省出来。前脚卫玄刚跟杨村长说了这事儿,后脚全村得了消息,一个个把钱送到了杨村长家里。杨村长也不含糊,当即套了驴车领着自家的两个儿子入了城。
南山村离长安城有几十里路,一来一回用不了多少时间。杨村长走的时候还没到晌午,回来得时候天也只是刚黑而已。这一趟收获可不小,不仅买了一套《论语》,连带着笔墨砚台也买了不少。纸是不用买,用草纸就好,左右是娃娃们习字,用那些好纸实在浪费。
把笔墨给各家各户送过去,再把《论语》给卫玄,杨村长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卫玄的则刚刚开始。细细研读一晚,卫玄终是将一整套《论语》翻看了一遍,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教学计划。不过开学的时间还没到,算来尚有几天。原本杨村长等人是想第二日就开课的,还是卫玄给劝住了。这秋收的时候每家的活都很重,小孩子也是一份助力,而且眼瞅着就入冬了,家里也要准备些东西,这时候少一个人可不是小事。
自然,卫玄是不会告诉旁人他要趁这段时间将毛笔字捡起来。简体字写得多了,繁体字是要适应一段时间的。